2011.12金融机构信用管理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信用管理:信用管理是指授信方运用一定方法或者专门技术对信用交易进行管理,识别、分析、评估信用风险,进而制定相关政策以控制风险,将其可能遭受的损失降低至最小的过程。

2、国家信用:国家按照信用原则以发行债券等方式,从国内外货币持有者手中借入货币的信用活动称为国家信用,这实际上是以国家为主体的负债。

3、期望信用损失:即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该金融资产信用损失的平均水平,它可以通过求取函数期望值的方法来求得。

4、征信机构:是指制作信用报告并向第三方,如授信机构提供信用报告的机构。

5、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指依照《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6、信用管理监管:是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状况及其信用风险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揭示、度量、评价、预警、控制和调整的一系列规范和活动的总称。

7、个人信用制度:个人信用制度是指由国家建立,用于监督、管理和保障个人信用活动健康发展的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

8、最大信用损失:根据信用损失分布及前面讲到的V AR的理念,我们引入最大信用损失的概念,它是指在某一置信度水平上的最大失额,是在最坏的情况下的信用损失额。

9、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由银行以贷款的形式提供给借款人的信用。典型的银行信用有两个要素:一是以金融机构做媒介,二是直接以货币为借贷对象。

10、经济资本:经济资本也称作非预期损失,它是风险的缓冲垫,一旦发生风险事件,经济资本可以用来帮助金融机构争取充足的时间施行救险行动,避免风险结合金融机构带来大的震动。

11、出口信贷:是指出口国银行为了缓解本国出口企业资金周转的需要而对出口贸易提供的信贷。根据贷款提供对象的不同,出口信贷分为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

12资产报酬率(ROA):资产报酬率衡量经济主体的所有资产在一定时期产生利润的能力,揭示了总资产的利用效率,它等于一定时期净利润与总资产的比值。

13、风险集中管理型模式:是指与整个银行的管理体系配套,由总行统一管理风险。企业的大额授信由总行的风险控制部门统一管理,经核定后分配给各分支机构使用。各分支机构将风险管理信息向总行汇总集中,总行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据此进行授信及其他风险管理决策。

(二)重点问题

1.保险公司信用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保险公司信用管理的对象包括对投保人的信用管理、对保险公司自身以及保险代理人的信用管理,信用管理的具体内容体现在保险产品开发、展业、承保、理赔等各业务环节。

2.什么是“6C”评估法?

银行对企业进行信用分析时,通常采用“6C”评估法,即分析影响借款人信用的六个主要方面的一种方法。由于这六个方面的英文第一个字母都是C,故通常被称为贷款信用分析的“6C”原则或“6C”评估法。品德 (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Collateral、经营条件(Condition)、持续性 (Continuity)。

3.为何要实施信用管理?

信用管理的最初目的就是识别出信用交易过程中潜在的风险,进而运用一定的风险处理手段对风险进行控制,避免企业遭受损失。从这一角度上看,信用管理为企业的正常经营提供保障。

此外,完善的信用管理流程还能够事先将具有高信用风险的个体排除在信用交易之外,其结果是加强了对各类经济主体的约束,督促各类经济主体诚实守信,提高信用意识,形成良好的信用交易行为习惯。这样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得到净化,这可被视作信用管理所带来的正外部性效应。

4.信用管理各监管主体的监管内容?

信用管理各监管主体主要包括政府监管部门、商业银行内部稽核部门。

⑴政府监管部门

政府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监管以持续监管、审慎监管、适度监管为原则。

⑵商业银行内部监管部门

商业银行内部监管部门包括商业银行内部稽核部门与信用评级管理部门。

⑶外部信用评级机构

外部信用评级机构可以增加银行、企业的透明度,降低投资者、企业和政府对信息搜集的成本,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在此基础上实现对银行、企业的行为有效监督管理,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决策程序和财务制度。

5.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风险偏好的类型有哪些?

根据商业银行对风险的态度可以将风险偏好分为风险喜好型、风险厌恶型以及风险中性

⑴风险喜好型意味着商业银行愿意承担高风险,比较倾向于高风险高收益的经营模式,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要求比较高。

⑵风险厌恶型是指银行管理者不愿意承受高风险,喜欢低风险低收益的保守经营模式。因为经营中的风险较低,所以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要求也就比较低。

⑶风险中性是指商业银行对风险持中立态度,不愿意承担高风险但也不是一味拒绝,对风险的接受程度完全取决于项目本身的收益,因此对风险管理的要求也与项目本身紧密结合。

6.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有哪些?

商业信用是现代商品经济的润滑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1)规模上的限制;(2)方向上的限制;

(3)对象上的限制;(4)期限上的错配。

7.理解V AR技术对于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意义?

信用V AR只是V AR技术在信用管理工作中应用的一小部分,对于复杂而系统化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来说,V AR技术的引入,使得信用风险的观测、度量、控制和绩效评价发生了很大的飞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单一资产和投资组合的V AR分析,使得资产管理者及时发现信用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转移、对冲或分散风险;(2)基于V AR指标的业绩评估能有效地限制交易者进入高信用风险及其它种类风险的交易;(3)基于V AR 的信息披露体系和监管体系的确立,使得对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监管具有统一的、标准化的模型和指标可供参照,使得定量化研究金融风险尤其是信用风险成为可能,使得监管部门可以根据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质量来确定具体的资本要求,以增加金融机构运营的透明度和稳定性,促使金融机构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8.内部评级法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

(1)它是一个两维评级体系;(2)设置质量和时间的要求;(3)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

(4)它是一个有机联系的风险评级体系;

(5)内部评级法为金融机构进行资本配置奠定了基础。

9.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风险偏好的类型有哪些?

根据商业银行对风险的态度可以将风险偏好分为风险喜好型、风险厌恶型以及风险中性。

(1)风险喜好型意味着商业银行愿意承担高风险,比较倾向于高风险高收益的经营模式,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要求比较高;(2)风险厌恶型是指银行管理者不愿意承受高风险,喜欢低风险低收益的保守经营模式。因为经营中的风险较低,所以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要求也就比较低;

(3)风险中性是指商业银行对风险持中立态度,不愿意承担高风险但也不是一味拒绝,对风险的接受程度完全取决于项目本身的收益,因此对风险管理的要求也与项目本身紧密结合。

10.银行如何控制和处理问题贷款?

(1)银行向借款企业注入新的资金;(2)贷款展期;

(3)借新还旧;(4)签订贷款处理协议,确保贷款安全。

11.标准信用合约的满足条件是什么?

标准信用合约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当借款人具有清偿能力时,合约规定借款人偿还贷款人的所得为固定;

(2)当且仅当借款人无力履行合约时,破产程序启动;

(3)破产程序启动后,贷款人应得到尽可能多的补偿。

12.在内部评级体系方面,巴塞尔委员会提供的初级法与高级法的主要区别?

风险因素初级法高级法

违约概率银行提供估计值银行提供估计值

违约损失率巴塞尔委员会规定的监管指标银行提供估计值

违约风险暴露巴塞尔委员会规定的监管指标银行提供估计值

期限巴塞尔委员会规定的监管指标或由各国监管当局允许采用的

银行提供的估计值(某些风险暴露除外)

银行提供估计值

(某些风险暴露除外)

初级法往往针对管理水平较低、规模较小、发展较慢、风险程度相对较高的银行试用的方法。当银行发展起来达到更高的标准时,即可采用高级法。从初级法到高级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级法的银行内部评级方式也是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要求银行风险管理所需要达到的最终发展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