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创新目次NT—ProBNP检测与房颤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学创新目次NT—ProBNP检测与房颤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目的:探讨房颤患者复律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变化与房颤复发之间的
关系。方法:选择房颤患者50例,入院后复律前、后均检测NT-ProBNP,比较复律成功组和复律不成功组治疗前后的NT-ProBNP水平,以及随访期窦律维持组和房颤复发组NT-ProBNP水平。结果:复律未成功组复律前、后NT-ProBNP 均明显高于转复成功组复律前、后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房颤复发组复律治疗后NT-ProBNP水平高于窦律维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律前NT-ProBNP水平异常增高者及复律后仍高于正常者复律成功的可能较小,控制心室率即可;复律后NT-ProBNP水平迅速恢复正常者更容易维持窦律。房颤患者复律后的NT-ProBNP水平可以作为预测房颤是否复发的指标。
房颤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7.2%[1]。房颤易并发心衰、卒中等疾病,近年住院费用猛增,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故房颤患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对患者及社会均有较大意义。房颤患者治疗有两种方式,节律控制即恢复并维持窦律,或室率控制。如何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临床缺乏统一的指导和客观指标。NT-ProBNP广泛用于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本研究通过检测房颤患者复律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变化与房颤复发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导临床在房颤治疗策略方面做出正确选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临床住院的非瓣膜性心脏病的房颤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6~74岁,平均(64±12)岁;基础病:冠心病31例,高血压16例,肺心病9例,无明确基础心脏病的6例,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NYHA)分级标准诊断为心功能Ⅰ级38例,Ⅱ级12例。排除急性心梗、心功能Ⅱ级以上、LVEF55 mm,左房内附壁血栓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给予抗凝治疗,包括华法林(
2.5~3 mg/d口服)、阿司匹林片(100 mg/d口服)或低分子肝素(5000 IU,2次/d,皮下注射)。复律方法:普罗帕酮注射剂140~210 mg静脉泵入,之后口服普罗帕酮片150 mg/次,3次/d,1周后减量;或胺碘酮300~750 mg静脉泵入治疗,之后口服胺碘酮片0.2 g/次,3次/d,1周后减量。NT-ProBNP检测使用南京基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FIA8000系列免疫定量分析仪,试剂盒由该公司提供。NT-ProBNP的正常参考范围:100~300 pg/mL。复律前采集静脉血,进行NT-ProBNP测定。复律治疗后48小时内复查NT-ProBNP水平变化,根据复律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复律成功组及复律未成功组。复律成功组如无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常规口服普罗帕酮或胺碘酮,抗凝药物继续服用。1个月后随访,如房颤复发,回顾入院时NT-ProBNP测值,比较房颤复发组与窦律维持组NT-ProBNP的血清浓度测值,观察NT-ProBNP水平与房颤复发是否有相关性。随访方式:门诊随访、电话随访、患者再次入院随访。房颤复发标准:复查心电图再次房颤发
作,或复查动态心电图有>30 s的房颤发作。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复律成功组与复律未成功组NT-ProBNP的比较复律成功组与复律未成功组平均年龄分别是(65±12)岁、(67±14)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例房颤患者经药物转复成功者36例,复律未成功者14例。复律未成功组复律前NT-ProBNP测值(1076±521.46)ng/mL,明显高于转复成功组复律前NT-ProBNP测值(617.64±284.89)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律未成功组复律后NT-ProBNP测值(512.21±267.72)ng/mL明显高于转复成功组复律后NT-ProBNP测值(216.03±132.40)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随访期窦律维持组与房颤复发组NT-ProBNP的比较窦律维持组(20例)与房颤复发(16例)组平均年龄分别为(63±15)岁、(67±11)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房颤复发组复律治疗后NT-ProBNP(308.31±95.54)ng/mL,明显高于窦律维持组(149.5±91.69)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复发组和窦律维持组复律前NT-ProBNP水平分别为(631.19±320.07)ng/mL、(606.8±261.45)ng/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B型钠尿肽(BNP)主要来源于心室[2],它是由B型钠尿肽前体蛋白(ProBNP)分泌而来,ProBNP裂解为有活性的BNP和无活性的NT-ProBNP,钠尿肽存在和分泌于心室隔膜颗粒中,室壁张力、心室扩张、压力增加等所有容量超负荷都会导致分泌钠尿肽。BNP在病理情况下可由心房或心室合成。流量超负荷可能引起房室腔快速产生BNP,并且心房产生BNP的量可能要多于A型钠尿肽(ANP)[3]。2010年Inoue等[4]报道发现房颤患者冠状静脉窦的BNP水平显著高于心室前静脉的水平,该研究首次证实心房是房颤患者BNP产生的主要场所,而房颤是BNP在心房自身产生的条件,房颤引起心房肌纤维的牵张效应和心房肌的不同步收缩可能在BNP的生成中起重要作用。Maass等[5]的研究发现,压力可以刺激BNPmRNA在心房肌细胞的过度表达,这可能是房颤时NT-proBNP升高的原因。目前研究表明心律失常尤其是房颤可导致BNP水平增高[6-7]。Luchner在动物模型中发现,房颤发作早期无严重心室功能障碍时,心室肌脑钠肽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而是心房肌脑钠肽基因表达增加,引起血循环脑钠肽水平增高[8]。本组观察结果显示,入选的50例房颤患者入院时NT-proBNP 测值均明显高于参考值。分析其原因:(1)房颤发生时心房不能有效收缩,辅助泵功能丧失,心脏每搏输出量下降25%~40%,左室舒张末压增高;(2)心房压力增高刺激BNPmRNA在心房肌细胞过度表达,BNP生成增多;(3)房颤时心房体积急性扩张,房室腔快速产生BNP;(4)房颤发作时房室同步性消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