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先天因素: 关键作用。父母生殖之精的盈亏盛衰,决定着子 代禀赋的薄厚强弱,影响其体质。它是构成不同体质 的基础。 2. 年龄因素: 不同体质都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成熟、定型和演变 的发展变化过程,也是中医学的“恒动观念”的重要 表现。年龄因素对于男性与女性的体质影响,大致经 历了五个阶段。
影响体质的因素
4. 体质的连续性和可预测性:在不同个体身上,体 质的存在和演变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偏于某种体质类 型者,在初显端倪之后,多具有循着这类体质固有的 发展演变规律缓慢地演化趋势,从而为及早采取措施, 防体质恶化于未然提供了可能。
体质的构成和分类
1. 体质的构成要素 2.分类
体质的构成要素
(1)体型 指个体外观形状上的特征。它以躯体的形态和功 能特点,并与内部脏器结构有一定的关系。体型差异 为直观,一望便知,故备受重视。《内经》论及体质 的篇章中,大多数是抓住体型特点的。 (2)脏腑 各项生理活动离不开脏腑,因此,脏腑的形态和 功能特点,是构成个体体质的要素。《内经》中充分 强调了这一点。
阴虚体质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 化。 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环境起居调摄:夏应避暑,秋冬养阴。居室应安, 熬夜,不剧烈运动,不在高温下工作。 •体育锻炼:宜选动静结合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 等控制出汗量,及时补水。 •精神调适:循《内经》“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之法,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
影响体质的因素
4. 地理气候因素: 包括水土性质、气候特点、生活习俗等。 5、其他因素: 包括:饮食和营养状况的影响。疾病因素 的影响,临床上常见大病久病之后,体质 趋弱。
体质的特点
1.体质是个体基本生理特性的概括:是内在脏腑气血等 强弱盛衰的概括。 2.体质的普遍性和复杂性:体质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不 同个体之间表现出复杂的多样性;体质学说的任务就 是揭示其规律,并就体质做出合理的分类。 3.体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成年后个体生理特性相对 稳定,一般不会骤然剧变。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可塑性 和可变性。年龄递增、慢性疾病的病理损害,以及自 身持之以恒的摄身行为等,都可以影响体质。
阳虚体质
病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体内阳气虚弱,或 寒邪凝滞。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 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 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阳虚体质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 化。 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阳虚体质调理
治则:温中散寒、调畅经络、活血补气。 方药:肾气丸;右归丸。 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30克、生姜50克、羊肉 300克。 针灸:雷火灸(神阙、关元);悬灸;艾灸; 隔附 子饼灸。 保健穴:气海穴(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
阴虚体质
病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体内阴液不足,或 虚火阳盛。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 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 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2.分类
1. 2. 3. 4. 5. 阴阳分类 五行分类 脏腑分类 体型肥瘦分类 禀性勇怯分类
2.分类
1. 2. 3. 4. 5. 平和体质 阴虚体质 阳虚体质 特禀体制 痰湿体质 6. 7. 8. 9. 湿热体质 瘀血体质 气郁体质 气虚体质
平和体质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体态适中、面色 红润、精力充沛。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 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 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 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 薄白,脉和缓有力
平和体质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 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平和体质
环境起居调摄:起居顺应四时阴阳,劳逸结合 体育锻炼:适度运动即可。 精神调适:清净立志、开朗乐观、心理平衡。 饮食调理:食物宜多样化,不偏食,不可过饥 过饱、偏寒偏热。 药物调养:不需。都是维持生命活动、并决定生理特点的重要物质, 故也可影响体质。 (4)生理功能 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新陈代谢、自我协调,以 及偏盛偏衰的基本状态等,都是生理功能的表现和结 果,它们都是构成体质的要素。古代医家常说的“阳 体”(阳质)、“阴体”(阴质)等,大多是从生理 功能的特点来认识或对体质进行分类的。
阳虚体质调理
环境起居调摄:冬避寒就温,春夏培补阳气,多日光 浴。避免风、寒、雾、雪,注重足下、背部及丹田部 位的保暖。 体育锻炼:动则生阳,体育锻炼天天1至2次。宜舒缓 柔和,如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 精神调适:这类人常情绪不佳,善恐、善悲。应保持 沉静内敛,消除不良情绪。 饮食调理:宜食温阳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鸡肉 少吃西瓜等生冷食物。
3. 性别差异: “男子以肾为先天”(清∙费伯雄《孟河先生医案》), “男子以精为本”(清∙程文囿《医述》)、 “女子以肝为先天”(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 “女子以血为主”(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在病理上,男性比女性的发病率也以男子较高。 清∙唐宗海《血证论∙卷二》专列“男女异同论”一篇, 对此详细论述。
中医体质
中医学教研室
概念
体质学说,是研究人群中不同个体的身心 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对生命延续和疾病发生、 发展的影响等重要内容的理论知识。 体质:是禀受于先天,调养于后天,在生长、 发育过程中所形成 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 理状态等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 特征。 中医体质观:形神合一。
影响体质的因素
•饮食调理:多食梨、百合、银耳、菠菜、无花果、 冰糖、茼蒿等甘凉滋润食物。少吃葱、姜、蒜、椒等 辛辣燥烈品。
治则:补肾益精、滋阴降火。 方药:六味地黄丸;左归丸;一贯煎。 药膳:海参百合羹,海参1条、百合50克、猪肉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