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讲义(知觉)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噪音掩蔽 一个白噪声对纯音掩蔽实验的结果显示:低强噪音对 不同频率纯音的掩蔽效果差异很大,而高强噪音对不同频 率纯音的掩蔽效果相差不大。 (3)噪音与纯音对语言的掩蔽
噪音和纯音都可对人们的语言产生干扰,使语言变得 不可理解。一般地,噪音的掩蔽效果比纯音的掩蔽效果好, 但并不是所有强度的噪音都能造成同样干扰,且噪音要大 到叫人厌烦的程度,才会降低语言的清晰度或可懂度。在 纯音的掩蔽效果中,低频比高频掩蔽作用大。
2、间接知觉论
赫尔姆霍兹,提出了知觉经验论,认为所有的视知觉 都源于人们过去的视觉经验,即使是那种瞬间完成的 无意识知觉,也是一种视觉习惯。 间接知觉理论认为刺激本身的信息是模糊的、不完整 的和不能对外界事物进行全面描述的,所以个体必须 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对刺激信息作出推断、评价和 解释,才能实现对刺激的真正知觉。
二、直接知觉实验
(一)视崖实验的背景
视崖实验( Gibson 和 Walk , 1960 )的研究对象是 深度知觉,它涉及人如何将网膜上的二维投影加工成三 维信息的奇特能力。 Gibson和Walk假设深度知觉是原始生物机制的一部
分,它是自动出现的,并非是经验的产物。因此,深度
知觉应当是直接的、先天的,即使是几乎没有什么后天 经验的被试也应该具备深度知觉。
3.自然错觉
常见的自然错觉:月亮错 觉
(三)视知觉组织
视知觉组织从本质上来说是区分图形与背景的过程。 其组织过程是直接的,和刺激本身所具有的结构有关。 视知觉组织主要按照以下几个原则: 1.接近法则 2.相似法则 3.良好图形法则 4.同步法则 上述法则都是刺激本身结果对视知觉组织的影响,除 此之外,过去经验对视知觉组织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二)双眼视轴的辐合
当人们在观察一个物体时,双眼辐合使物体影像落 在两眼相对应的位置。
物体距离发生变化时,双眼辐合角的大小也随之改 变,而辐合角大小的改变依赖于眼球的六条外部肌肉 (内、外、上、下直肌及上、下斜肌)的协同运动, 这些的动觉信号传到大脑,便构成一种深度线索。 辐合作为距离线索只在几十米内有效,一旦超过这 一距离,双眼视轴接近平行,辐合就不再是有效的距 离线索。
视崖实验
二、直接知觉实验
(三)实验结果
在以婴儿为被试的情况下,实验发现几乎所有的婴儿 在母亲的召唤下,都愿意爬向“浅滩”;但只有 1/3 的婴 儿在极其犹豫的情况下,爬向了“视崖”,即使在母亲用 手敲击玻璃,向婴儿示意玻璃的坚固性时,另外2/3 的婴 儿还是不愿意爬过来,这表明婴儿已经感知到了视崖的深 度。此外,动物视崖实验的结果也支持直接视觉论。
评
价
要用实验来完全证明知觉纯粹意义
上的直接性与先天性是十分困难的, 因为人们不能在婴儿或动物出生的同 时,对它们进行实验,故不可能从知 觉中完全剥离经验的成分。
三、间接知觉实验
(一)不可能图形 不可能图形(或不合理图形)是一种无法获得整体
知觉经验的图形,它是一种特殊的错觉,可以分离经
验信息独立作用时和刺激信息独立作用时的两种不同 的知觉结果。
等 高 线
(二)听觉基本实验
1.听觉掩蔽现象 定义:听觉掩蔽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 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 掩蔽现象大约有三种情况:纯音掩蔽、噪音掩蔽以 及噪音与纯音对语言的掩蔽。
(1)纯音掩蔽
纯音掩蔽是指的是某个定额频率的纯音来掩蔽其他 不同频率的纯音,再来观察后者阈值提高的情况。 Fletcher(1953)的实验结果 (1)掩蔽音强度提高,掩蔽效果随之增加,而且掩 蔽音愈强,它的影响范围也愈大,即能掩蔽更多种频 率的声音。 (2)掩蔽音对于频率相近声音的影响最大 (3)低频对高频的掩蔽效果大于高频对低频的掩蔽
二、直接知觉实验
(二)实验方法 被试:6个月到14个月大的婴儿和刚出生的小动物 实验仪器:视崖(visual cliff)
自变量:视崖的深浅 . 水平 1 为“视崖”,水平 2 为“浅滩”
因变量:婴儿爬向视崖边缘的行为 . 两个水平分别为爬或 者不爬;或者,动物是否出现明显的防御行为或是全身肌肉 紧张等行为表现
等响曲线上各种频率的声音的响度感觉是相等的,可 采用调整法来制作该曲线。
纯音等响曲线
3.等高线
音高不仅和音频有关,也和音强有关。等高线表示音 高、音频和音强间的关系,它可以通过调整法获得。
当强度改变时,各频率的音高随之发生变化。对于低音 来说,音高随强度增加而降低,对于高音来说,音高随强 度增加而升高,对于中等频率的声音来说,两种影响都有 轻微程度的表现。
语图仪及可见言语
语图仪原理示意图
语图仪所绘制的图形
(三)音乐知觉(略)
第三节 空间知觉
一、肌肉线索 眼睛肌肉状态的变化可以作为感知距离的线索,此类 线索被称为肌肉线索,包括适应与辐合。 (一) 适应 在没有其他深度线索时,眼睛的适应状态可以作为估 计物体距离的线索。但是,眼睛的适应对深度知觉所起 的作用并不大,一般这种线索所提供的信息只限于距眼 球10米范围内才是有效的。——属于弱距离线索
音 高 量 表
2.等响曲线 响度也是听觉属性,是人耳对于声音强度反应的主观 量,单位是sone。其制作方法和音高量表类似。 响度不仅和声压(声音的物理强度)有关,而且和音 频有关,通常用等响曲线来表示响度、音强和音频三者 间的关系。为了便于等响曲线和响度量表的建立,一般 指定40分贝1000赫纯音的响度(1 sone)作为参照点。
2.听觉定位
听觉定位是指利用听觉器官判断发声体的空间方位。对声 源方向的判断,主要有三种双耳线索:强度差、时间差和周 相差。 (阅读了解)
3.可见言语
语图仪是能将复合音或语言分析为组成成分频率,显 示频率-强度-时间型式变化的仪器,它能形象地图示
言语听觉特征。
通过语图仪可以使人清晰地看到言语的形象,正像听 到了言语的声音一样,故称可见言语。
纹 理 梯 度
(四)单眼运动视差
单眼运动视差(monocular movement parallax)是指视 觉对象不动,而头部与眼睛移动时,所给出一种强有力的 深度线索。 实验:罗杰斯和格雷厄姆(Rogers和Graham,1979)的 随机点模式(单眼观看)
双眼视轴辐合图示
二、物理线索
(一)遮挡 遮挡是指一个物体遮蔽了另一个物体的一部分。它只能用 于判断深度的秩序,而不能判断事物间的距离。
(二)阴影
阴影(shadow)是由不透明或半不透明物体的阻碍所
引起的表面照度的变化。
物体投射在自己上面或是投射到其他物体上的阴影被 称作分离阴影(detached shadow)。分离阴影可以作为 物体和它所投射到的表面间相对距离的线索。
(其中A为物体大小,D为距离)
影响视敏度的因素除物体大小和距离外,还有亮度、对比 度、网膜部位和练习等
3.闪光临界融合频率
闪光临界融合频率作为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能力的 指标,是指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 (CFF)。
(二)视错觉
视错觉是指单凭眼睛所见而形成的失真或扭曲的知觉经 验。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视错觉 :
1.运动错觉(似动)
对实际上没有空间位移的物体所产生的运动知觉现象。
2.线条错觉(几何错觉) 3.自然错觉(月亮错觉)
Plateau (1833)的动景盘
圆在动吗?
眼睛盯着图中央,稍微向两边移动眼光,你发现了什么?
2.线条错觉
缪勒-莱尔错觉
体型变高(A)或变矮(B)的错觉原理
第七章
知 觉
章节内容
第一节 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 第二节 视知觉和听知觉
第三节 空间知觉
第四节 时间知觉
第五节 无觉察知觉
第一节 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
一、历史渊源
1、直接知觉论
认为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其过程是内在的或无意 识的,它可能很少受到人的各类观念的影响。 ——先 天的
由于直接知觉论过分地强调了知觉的刺激驱 动性,未注意到知觉也会受到已有经验的影响, 因而受到很多的批评。
当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自下而上(bottom-top)加工:有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又 称数据驱动加工。
自上而下(up-down)加工: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 始的加工,又称概念加工。 直接知觉论只讲究自下而上加工,而间接知觉论则讲究自 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加工相结合,即刺激信息和内部经验的匹 配。
埃 斯 切 尔 的 运 动 瀑 布
无尽头楼梯图
(二)三维图形的知觉测验
三维图形的知觉测验是哈德森(Hudson,1960)设计的, 它表明深度线索方面的经验,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这一 测验中各个图片的感知。 此测验包括 7 幅图,每一幅图都以不同的形式包含了三 条深度知觉线索:熟悉大小、重叠和透视。 实验时,哈德森(1960)在非洲的许多地区选取了不同 部落的被试进行实验,发现班图人是典型的两维知觉者, 其生活环境无法为提供他们相应的深度经验。
猎 人 准 备 射 杀 哪 只 动 物 ?
矛盾的三叉戟形状
图 中 的 柱 子 是 圆 的 还 是 方 的 ?
主观轮廓图:过去经验促使视知觉“完整化”的倾向所 致
(三)知觉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 (perceptual constancy)是指当距离、 缩影比、照明改变的时候,虽然网膜影像已在一定程 度发生改变,但人们对物体大小、形状和颜色的知觉 仍相对稳定。
相对深度和投射的阴影
相 对 深 度 和 投 射 的 阴 影
(三)几何透视
几何透视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距离 物理线索,主要包括直线透视、大小透视、 视野中高度、纹理梯度,视角原理是这种 线索的主要依据。
1.直线透视
根据几何透视近大远小的原则,人们会知觉到空间中的 一组平行线会聚于某一消失点,这种平行线影像的会聚被 称之为直线透视。 20世纪中叶,Clark ,Smith和Rabe(1955)通过实验发现, 当在黑暗的背景中向被试呈现了一个明亮的梯形后,被试 会将梯形报告为有一边(梯形的短边)向远处倾斜的矩形。 其原因是由于梯形上下两边长短不一,从而产生两条平行 线向远处延伸的感觉。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接近法则
相似法则
良好图形法则
构成良好图形 的五个因素:
(1)共同命运
(2)对称 (3)平行 (4)连续 (5)封闭
同步法则
二、听知觉
(一)听觉量表 (了解)
1.音高量表
音高是听觉的属性,它是一种心理量,单位是mels。纯 音的音高依赖于声音振动的频率。 音高量表的制定,可以采用二分法和多分法两种方法。为 了便于音高量表的建立,一般指定40分贝1000赫纯音的音 高(1000 mels)作为参照点。 图示:Stevens等(1937)的音高量表
了真相的一个侧面,两者的结合应是最合理的答案。
第二节 视知觉和听知觉
一、视知觉
(一)视觉研究中的基本实验(视适应、视敏度) 1.视适应 暗适应:是指在低亮度环境下感受性缓慢提高的过程。 明适应:是暗适应的相反过程,是指在高亮度环境下
感受性降低的过程。
人眼的暗适应进程
2.视敏度
视敏度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是人眼正确分辨 物体的最小维度。 视敏度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得到(了解,不需要掌握):
直线透视
2.视野中的高度
视野中物体的影像越接近视平线,就容易被知
觉为更远。这是影像向中央凹移动,视角变小的 结果,导致在同一垂直面上,离视平线远的物体
虽然看似在高度上有所下降,但是却向远处后退
了,这便是物体在视野中的高度所产生的距离效
应。
视 野 中 的 高 度
3.纹理梯度
最早将纹理梯度列为深度线索的是心理学家 Gibson 。他 (1950)在《视知觉》一书中写道:“某个维度上某种东西 的递增或递减称为纹理梯度(texture gradient)” 。 视野中对象重复而众多的成分,构成一种视觉表面纹理, 距离愈远,纹理愈细愈密。纹理结构的梯度乃是判断空间轮 廊的信息资源,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有相对运动的时候,纹 理梯度就更为显著。
由于没有大小恒常性的经验,土著人坎根只能依据视 网膜成像的大小进行反应。可见,有关知觉恒常性的 研究可以被作为支持知觉经验论的依据。
本节评价
一方面,正如视崖实验所揭示的那样,知觉确 实存在先天、直接的一面;而另一方面,错觉研究 等都无可辩驳地说明,知觉也绝不可能没有丝毫的
经验参与。因此,直接知觉论和间接知觉论都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