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移事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时移事异。

2006年无疑是拉美的非同寻常的一年。

在政治领域,十多个国家的大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不同政党在拉美政治舞台上的定位。概而言之,大选年的拉美政治形势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第一、政局保持基本稳定。在世界上其他地区,大选常常是诱发政局动荡不安的“导火线”。但在拉美,绝大多数国家的竞选活动都能在比较祥和的气氛中进行。大选后,绝大多数失利的候选人基本上都能面对现实,接受选民的选择。唯一例外的可能是墨西哥,这个曾被誉为“政治稳定的典范”的拉美国家居然会因大选而出现如此复杂的局面,委实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第二,一些“问题国家”的政治冲突趋于缓和。2005年,海地、秘鲁、厄瓜多尔、尼加拉瓜和玻利维亚等国的政局因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得不到解决而出现了动荡。2006年,通过大选和政治对话,这些国家的政治矛盾有所缓解。

第三,选举政治日趋完善。选举政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其含义应该包括各党产生候选人的程序和规则、各党派在竞选时动员选民的策略和方式方法、候选人的竞选纲领、媒体的作用、选举程序的公正度和自由度,以及与大选有关的一切“游戏规则”。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拉美国家都进行了政治改革。改革的重点是修改选举法,以完善选举政治和巩固民主化程序。事实表明,在绝大多数拉美国家,这一改革是较为成功的,因为各党派能在民主的框架内展开竞选,选民基本上能自由地通过选票表达其政治选择。

第四,政府政策的连贯性能够得到保障。大选的胜者,有的已走马上任,有的则即将入主总统府。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表示,保持政府政策的连贯性十分重要。因此,绝大多数新政府能继续执行前政府确定的政策方针,以确保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不发生动摇。

玻利维亚或许是一个例外。2006年5月1日,莫拉莱斯总统签署了28701号最高法令,宣布对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实行“国有化”。尽管莫拉莱斯的“国有化”措施与三十四年前席卷拉美大陆的国有化不可同日而语,但仍然使国际投资者产生了恐慌,也使玻利维亚与巴西和阿根廷等国的关系一度出现了紧张。

第五,左翼领导人在大选年并没有表现出预期中的建树。早在2005年年底,国际上的一些观察家和分析人士就说,拉美的左翼人士将在2006年的拉美大选年中进一步脱颖而出,主宰拉美政治舞台。然而,迄今为止,左翼政治家的选举业绩似乎并没有如当初所预料的那样出色,尽管在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和尼加拉瓜等国的大选中,左翼政治家成功地击败了对手。

2006年拉美国家在经济领域中取得的业绩应该是令人满意的。根据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拉美经委会)的估计,拉美经济的增长率高达5.3%。这意味着,拉美经济已保持连续四年增长,而且最近三年的增长率都在4.5%以上。

2006年拉美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与前几年基本相同。就内部因素而言,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在增强,因此投资和消费都在扩大。就外部因素而言,较为有利的世界经济形势不仅使拉美国家扩大了出口和进口,而且还改善了它们的贸易条件。此外,进入该地区的外部资金的数量也在增加。

应该指出的是,最近几年,“中国因素”对拉美经济的增长作出了贡献。中国从国际市场上进口了大量初级产品,其价格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这使依赖初级产品出口的拉美国家受益匪浅。

事实上,世界银行、拉美经委会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机构的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拉美作出了贡献。例如,世界银行不久前发表的题为《中国和印度的增长对拉美和加勒比的影响》的研究报告认为,虽然人们有这样那样的担心,但中国和印度的增长不会对拉美产生不利影响。拉美国家应该利用这两个亚洲国家的发展势头,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进入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和印度市场。

在社会领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2006年拉美的贫困问题出现了一些缓解的迹象。然而,拉美国家的社会问题仍然很严重。例如,几乎所有拉美国家的社会治安都在不断恶化。尤为引人注目的是2006年5月在巴西圣保罗发生的骚乱事件。该市最大的黑帮组织“首都第一司令部”在三天内连续制造274起暴力事件,纵火焚烧了61辆公交车,袭击了10多家银行,圣保罗的三四千家华人商店的生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中国驻委内瑞拉使馆商务处也在11月11日遭到了武装歹徒的抢劫。

在外交领域,2006年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趋势和迹象。例如,美国分别于2月27日和4月12日与哥伦比亚和秘鲁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从而使西半球的南北关系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已有十多个拉美国家与美国达成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中拉关系继续向良好的方向发展。2006年8月28日至9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成功地访问了巴西、乌拉圭和智利。吴邦国委员长还在巴西国会大厦发表了题为《加强友好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演讲。为把中拉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他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深化政治互信,夯实中拉合作的政治基础。二是推动互利合作,巩固中拉友好的经济基础。三是丰富人文交流,筑牢中拉友好的社会基础。四是加强议会交往,为中拉关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五是密切在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配合,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美国非常关注中拉关系的发展。美国国务院负责拉美事务的助理国务卿香农于2006年4月来中国访问,与中国外交部举行首次中美拉美事务对口磋商。香农在北京的记者招待会上说,美中双方进行了“积极而富于建设性”的对话,不但增进了相互了解,也更明确了在拉美地区的合作领域,磋商达到了双方预期的目的。然而,美国的一些媒体依然以一种带有偏见的眼光看待中拉关系。例如,《今日美国》在2006年5月4日的一篇文章中说,“中国正在利用拉美出现了一大批反美总统的良机,利用美国法律不准向十多个拉美国家提供军事训练的良机,与拉美发展军事和经济关系”。这样的报道显然助长了“中国威胁论”的扩散。

最近几年,拉美地区国与国之间的不和越来越引人注目。2006年,仍然有一些事件表明,在如何处理国家利益等问题上,拉美国家之间的分歧是显而易见的。令人担忧的是,这一不团结现象可能会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大陆上兴起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

除拉美政治经济领域、对外关系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上述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外,2006年的拉美大陆上还有不少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新闻或事件。例如,第四届欧盟—拉美国家首脑会议于5月中旬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从而使大西洋两岸的关系进一步密切;7月31日卡斯特罗因健康原因而暂时移交权力后,西方国家议论纷纷;10月22日,巴拿马的全面公决通过了巴拿马运河的扩建方案;11月2日,巴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