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漫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教学漫谈
课堂上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得以发展的保证。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教学活动,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
主动参与最本质的含义是:人们的活动出于自我的需要,学生学习过程的本质是一种双向建构过程。学习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与人交往中已经逐步形成了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儿童只有心理需要得到了满足,才能在课堂上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同时,主动参与也出于学生主体性自身的特性。主动性是主体性的核心,主体只有在与他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也就是说主体只有主动地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去,才能使自己得到发展。
笔者认为对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仅要有量的要求,还要有质的要求。质的要求具体体现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我需要的强度;参与的过程是否能体现在知识发生、发展和巩固的全过程;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思维力度如何;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对细节学习的自我调控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也要体现在全班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上,也就是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正确地
处理好“学”和“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在教法上要着眼于“导”,同时要树立“以学为主”的思想,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发展学生的思维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让每个学生学会思考,不仅是21世纪人才的需要,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标志。因此。发展思维与学会思考成为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为此,要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教师既要加强数学知识点的教学,更要注意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知识链接教学,以便让学生掌握一个知识网。因为学生的思维水平总是在解决数学问题中体现出来的,而学生解决的机制是从自己原有的认识结构中提取解决问题所必须的知识、技能,这一过程是对知识的提取。
二是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思维结果,更要注重思维的过程,因为思维的发展总是在思维的过程中达到的,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把静态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动态的概念形成过程、结论、解决的思考过程和知识的迁移过程。如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就要从原来的观念(自然数)扩展到新学习的内容(“分数”亦属于“数”),从而使原来的数的概念得到扩展和深化。设计本知识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在连续均分的实际和做活动中感知分数的产生;另一方面,从自然数和分数的比较中,给学生揭示其共同点,即都是以“1”为基础
标准,自然数是对“1”的积累,分数是对“1”的均分,在教学时可以安排这样三个层次的教学:
一个正方形的2倍是2个正方形。
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2份,
1份是它的1/2。
1个圆的3倍是3个同样的圆。
把1个圆平均分成4份,
1份是它的1/4,3份是它的3/4。
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份,
表示这样的1份写作(),
表示这样的3份写作()。
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份,
表示这样的1份写作(),
表示这样的3份写作()
通过以上层次的学习,学生不仅扩大了数的概念的范围,而且初步建立了分数的概念,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是解题过程不仅要求学生解题策略的多向性,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优化意识,选择较优策略。由于每位学生在原有认识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个体差异,所以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也会采用不同的解题策略。一题多解确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思维灵活。但如果学生能从多种解题策略中分析判断出较优策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优化
意识,而且还能使学生思维更加深刻。有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如果学生能用一句话来概括答案,这就更能反映学生有较高的思维水平。如8>()(要求括号内填小于8的数)。学生可以填7、6、5等,如果教师在要求学生能否用一句话来表示()内应填的数,而学生能说出:“只要填上比8小的数都可以”这是概括性较强思维水平更高的回答。
四是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做模仿性练习,更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促使学生从模仿到创造。小学数学的知识应该说是很基础的,并且有较强的相对稳定性。每个小学生都必须打好扎实的数学素养基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练习设计一定要有层次性,既要有巩固新知所需的模仿性的题,也要有一定数量的带有创造性的题。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不要保底,上不封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达到有差异的发展。
总之,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思考中学习,才能达到发展思维、学会思考的目的。
(责任编辑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