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经济与产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
对经济发展和产业机构的解释存在多种不同的理 论: 配第-克拉克定律 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 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 赤松雁形态理论
配第-克拉克定理
这一定理
是研究经 济发展中 产业结构 演变的一 种学说。
这一定律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发现,并由克拉克经过 实证研究系统归纳而成的。
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基本内容:
主导产业产生的扩散效应,包括回顾效应、 旁侧效应和前向效应。
此外,罗斯托通过对产业扩散效应的研究,从经
济角度,将人类社会发展分为六个阶段:
传统社会阶段、起飞创造前提的阶段、
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的阶段、
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
霍夫曼,针对工业化问题进行大量研究,
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
雁行形态理论提出,在研究产业结构的过 程中,要将本国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密切联系 起来,使产业结构国际化。
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
Ⅰ 进口阶段
Ⅱ 国内替代阶段
Ⅲ 出口阶段
雁行理论又被称之为产 业结构的候鸟效应。
该理论基本结论:落后国家的崛起要先发
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工业。
进口
国内生产
出口
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
产业结构的演变与经济增长,处于相互作
wenku.baidu.com
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二者联系密切。 一个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演进的 基本趋势如下:
①随着经济总量增长,整个产业结构会发生变化; ②工业的内部结构逐渐由以轻工业为中心向以重
工业为中心演进;
③在重工业转换过程中,逐渐由原材料、初级产品
增长极包括了两个明确的内涵:一是作为 经济空间上的某种推动型工业;二是作为地理 空间上产生集聚的城镇,即增长中心。
点轴开发模式
点轴开发理论最早由波兰经济家家萨伦巴
和马利士提出。 点轴开发模式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 域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经济中心总是首先集中 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斑点状分布。这种 经济中心既可称为区域增长极,也是点轴开发 模式的点。
利用现代经济统计体系,分析各国历史资料, 对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较彻 底的考察,总结出人均收入影响理论。
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基本内容:
1 伴随着现代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2 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且下降速度低于农产品 比重的下降速度; 3 在资本结构中,农业资本比例下降,工业与服 务业资本比例增加;
经济活动
工业化
城镇化
现代化
城市的发展与增长
城市规划机制
城市规划机制是基于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
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 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 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 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
第2节 产业分类与产业结构
分类的必要前提是该事物可以分类。 分类之前,必须要搞清楚为什么要分类, 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为中心
加工组装工业为中心
高、精、尖工
业为中心演进; ④对外输出过程中,逐渐由低附加值产业向具有高 附加值的产业演进; ⑤要素投入方面,由劳动密集型产业 资金密集
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演进。
工业化阶段的判断
工业化阶段的判断依据:
某一产业占总产业的比重
5主导产业的选择
主导产业选择标准:
需求潜力大、技术进步快且适应性强、 部门带动性强、就业效果好、有进口替 代或出口创汇能力……
1产业分类
统计学上对于产业的分类:
(依据:经济活动所属的行业)
第一产业:农业,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等),建筑业 第三产业:服务业(房地产业、文化事业、国际 组织等)
基于要素角度的分类: (依据:该产业所需生产要素)
劳动密集型产业 知识密集型产业 资金密集型产业
基于城市产业功能的分类:
随着经济中心(点)的增加,点与点之间由
于生产要素交换需要交通线路以及动力供应线、 水源供应线等来相互连接,从而形成轴线。轴 线一旦形成,对人口、产业也具有吸引力,开 始向轴线两侧聚集,会产生新的增长点。点轴 贯通,就形成点轴系统。
梯度模式与反梯度模式
梯度是指地区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
的差距,以及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过渡的
指一个产业在生产、 产值、技术等方面 的变化引起吸收它 的部门在这些方面 的变化。
后向产业关联
指一个产业在生产、 产值、技术等方面 的变化引起它的后 向关联部门在这些 方面的变化。
产业周期与发展波动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简称
PLC,是指产品的市场寿命。
所谓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开 始,直到最终退出市场为止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 环过程。产品只有经过研究开发、试销,然后进 入市场,它的市场生命周期才算开始。产品退出
在对城市发展进行谋划的时候,必须对未
来一段时间的就业规模进行预测。这样在进行 城市规划时,可以对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公 共服务设施用地等进行初步的判断。
预测总就业规模变化量公式:
总就业规模变化量=出口部门的变化量*就业乘数
根据就业乘数和出口部门就业规模的预计 变化量,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就可以预测城市未 来的就业规模。
提出了工业化阶段理论+霍夫曼指数。 其中,霍夫曼指数=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 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
根据霍夫曼指数,把工业化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①消费资料工业在制造业中占统治地位,资本物品工业不发 达(霍夫曼指数为5左右) ; ②资本物品工业的增长速度高于消费资料工业(霍夫曼指数 约为2.5左右) ; ③消费资料工业所占比重与资本物品工业所占比重大致相同 (霍夫曼指数约为1) ; ④资本物品工业所占比重大于消费资料工业(霍夫曼指数小 于1) 。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增长,城市的维
持离不开经济的运转。 城市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城市经济增长
城市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
(1)地区生产总值(GDP) (2)城市平均工资或者人均收入 (3)城市总就业人数和福利水平
在现在社会,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众
多的企业或者公司的经济活动在城市发生。经 济活动,带动城市的发展,反过来,城市的不 断发展,为经济活动的持续进行,提供了场所 和动力,二者互相影响,互为促进。
区位商分析
区位商分析(LQs)主要用于“基础产业”
和“非基础产业”的分类。 区位商的定义: 在给定的区域r中部门i的区域就业比率E, 相对于在同一部门国家n的就业比率。
区位商分析存在两个隐含假设:
(1)不同城市和区域的生产部门的生产效 率是一样的,生产同种产品所需要的要素投入 是一样的; (2)不同城市和区域的家庭消费同样种类 和数量的商品。 而在实际生活中,这两个隐含假设是不成立的。
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 定义:
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也即是当 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 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 只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 开来生产的成本要低,就会存在范围经济。
4.随着上述变化,农业由小规模分散经营向大规
模专业化过渡;同时,工业与服务业企业由小 规模业主制企业向大规模法人制企业发展; 5.在工业内部,各产业的雇佣率与附加值率同时 增长,而采掘业比重下降;
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 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罗斯托是通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主导产业 及其扩散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
在的:存在绝对优势时,一定有比较 优势;有比较优势时,却不一定就有 绝对优势。
产业的关联效应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各产业之间并不是孤
立存在,它们之间存在横向或纵向的复杂联系, 通过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关联,推动和带动其他 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并拉动市场需求, 进而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
前向产业关联 产业关联 效应
城市的维系和成长
为什么城市能够维系自身的存在?
为什么城市能够持续成长?
集聚经济
什么是集聚经济? 集聚经济定义: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有关生产和服务职能在 地域上集中而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集聚经济,或者说不同经济活动的频繁接
触是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也是城市形成、生 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基础。
2城市和经济
(依据:产业在城市经济活动中的地位) 主导产业-是决定城市在区域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和
作用的产业;
辅助产业-是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产业; 服务产业-是为保证主导产业和辅助产业发展以及满足
城市生活需要而形成的产业。
2基础产业与非基础产业
在城市经济中,基础产业是指以区外市场
为中心进行生产活动的输出产业;非基础产业 则是指以区内市场为中心而进行生产的地方性 产业。
市场,则标志着生命周期的结束。
6 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模式
增长极模式
点轴开发模式
梯度模式和反梯度模式
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模式
增长极模式
增长极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初首先由法国
经济学家佩鲁所提出的。 增长极是围绕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 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产业,它不仅 能迅速增长,而且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 门的增长。
第六章
经济与产业
本章结构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 产业分类与产业结构 城市空间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
第4节
第5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与产业发展
城市规划中经济与产业的分析方法
第1节 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定义,它包含了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种活动,同时 也是这些活动的有机载体。
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模式
进口替代战略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 品,或者说是,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 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
第三节 城市空间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
1规模经济与集聚经济
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 集聚经济
自我强化机制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定义: 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 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 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 的经济。
空间演变过程。
梯度发展模式认为,一个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必须遵循经济发展梯度,逐渐的由低产值产业 到高产值产业的发展历程。
反梯度理论认为,在承认和接收高新技术、
资本和产业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梯度转移扩 散的过程中,落后地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利 用信息化条件,充分发挥优势,改变被动发展 的态势,形成相对较高的产业分工梯度,成为 新的“次极化”经济核。
配第-克拉克定理的基本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 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加, 亦即劳动力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与第三产 业转移。
在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从生产率低的部
门向生产率高的部门转移,反映了经济增长方 式的转变过程。
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在配第和克拉克研究的基础上,库兹涅茨
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则是比较优势原则、 产业的关联效应以及产业周期与发展波动。
比较优势原则
首先需要了解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概念。
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任何一商品上 都没有绝对优势,但只要存在着比较优 势,它就能像在所有商品生产上都有绝 对优势的国家一样,能从国际贸易中获 得好处。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之间是辩证存
最小需求法
最小需求法(MRLQ)是将城市或区域的
就业结构与类似规模的其他区域进行相比,而 不是与全国的就业结构相比。 这个方法与区位商分析法在描述上类似, 但是内涵却有所不同。
3就业规模预测
根据基础产业与非基础产业的划分,一个
城市总就业规模等于出口部门的就业和本地部 门的就业之和。 两种类型的就业通过乘数效应相关联。
例如:纺织工厂为扩大再生产,雇佣100
个纺织女工,生产的棉纺产品用于出口;工人 获得报酬之后,会在当地进行消费,从而带动 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本地服务行业的就业,本 地部门的行业又会雇佣更多的劳动力去增加产 出。
当地的就业结构:
T=B+N
T表示城市总就业;
B表示基础性部门的就业; N表示非基础性部门的就业。
1经济视角的城市
从经济产业角度看,城市区别于乡村的三个
基本特征是:
(1)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密集的地区;
(2)城市以农业剩余为存在前提,以第二产 业和第三产业为发展基础;
(3)城市是专业化分工网络的市场交易中心.
城市的空间范围
在一个既定的边界内,城市对外的影响力
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一固定的边界,比如对外的 经济活动、文化传播、政治互助等。 而在现实中,划分行政边界作为城市的空 间边界,也只是为了方便管理和治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