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信用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述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信用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述评
摘要:融资难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瓶颈”,而商业信用的出现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方向。
对商业信用的研究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热点,迄今为止已取得较为丰富的成果。
本文回顾了商业信用的影响因素以及经济后果研究,从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我国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商业信用的消极作用、商业信用与创新及企业价值等的关系进行研究。
关键词:商业信用影响因素经济后果
一、引言
商业信用相当于供应商对买方提供的短期贷款,以帮助其应对资金流动性问题,它在企业财务政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Rajan 和Zingales(1995)在文章中指出,1991年美国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占总资产的17.8%,英国为22%,还有一些国家超过了25%,如意大利、法国和德国。
屈耀辉和黄连琴(2012)指出,统计分析显示,1990年至2009 年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所提供的商业信用(即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之和)占总资产的比率平均为19.28%。
尽管很多人认为商业信用作为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的一种补充工具具有积极作用,但它也为不少企业带来忧患。
正如张杰等(2008)
对温州市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由货款拖欠带来的信用成本使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于是,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实务界,关于商业信用都出现了很多争论,研究商业信用成为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
本文对商业信用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已有研究进行了简要评论。
二、商业信用影响因素研究
关于商业信用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多,Petersen 和Rajan (1997)以及Danielson 和Scott (2002)研究显示,那些很可能受到银行信贷约束的企业更倾向于依赖商业信用,这表明融资约束影响着商业信用的使用,并且很多文献都发现,融资约束是商业信用的重要影响因素。
国内外文献分别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对商业信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一)内部因素对商业信用的影响Summers B. 和Wilson N. (2000)指出,商业信用使用的影响因素包括公司财务状况。
Nancy Huyghebaert(2006)研究结果表明,内部现金少的初创企业依赖更多的商业债务。
对于关联企业而言,Deloof 和Jegers (1996)的结论显示,流动资金的短缺降低了集团内公司间交易的延期付款。
Petersen 和Rajan (1997)以及Danielson 和Scott (2002)研究显示,那些很可能受到银行信贷约束的企业更倾向于依赖商业信用。
一些研究的经验证据证明了公司增长率与商业信用使用之间
的关系(Cun(~)at,2007;Tsuruta,2008)。
一般来讲,高速成长公司的交易程度越来越复杂,所需资金也越来越多,这样就会更多地使用商业信用。
Cun(~)at(2007)发现,在流动性冲击的情况下,相对于其他的资金来源,具有高成长性的公司更愿意增加商业信用的使用,这可以解释为快速增长型企业需要外部融资。
这与Howorth 和Reber (2003)发现的,快速增长的企业倾向于习惯性逾期付款的商业信用相吻合。
与公司增长率相似,公司的市场地位也影响着商业信用的使用。
Summers 和Wilson (1999)认为当企业的市场地位较高,且其供应商的市场地位较低时,企业就会要求使用更多的商业信用。
Fisman 和Raturi (2004)发现竞争使商业信用的使用增加,这是因为竞争使企业的市场地位各不相同,市场地位高的企业就能威胁市场地位低的企业,促进其提供更多的商业信用。
Giannetti et al.(2010)的研究结果显示市场地位对商业信用影响重大,即市场地位越高的企业能够获得越多的商业信用。
公司年龄和公司规模也是影响商业信用使用的重要因素。
Howorth和Reber (2003)以及Summers和Wilson(2000)都认为商业信用受公司规模的影响。
Annalisa Ferrando 和Klaas Mulier (2012)认为历史越悠久规模越大越能够获得供应商的信赖从而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
屈耀辉和黄连琴(2012)验证了影响上市公司商业信用供给的稳健显著因素,包括公司年龄
和公司规模。
然而,也有很多学者如Petersen 和Rajan(1997)以及Giannetti et al.(2010)研究发现商业信用与公司年龄和公司规模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无形资产是影响商业信用的要素之一。
企业的无形资产越多,就越缺少抵押品,银行考虑到风险就不愿提供信贷,因而企业使用商业信用就越多。
Nancy Huyghebaert(2006)研究显示在大量投资于无形资产的行业中,投入品的质量可能很重要,初创企业从供应商处赊购更多。
Tsuruta(2008)研究指出,具有较高无形资产水平的公司比具有较低无形资产水平的公司更容易使用商业
信用。
有趣的是,Van Horen (2007)以及Fabbri 和Klapper (2008)认为商业信用与市场资源相关,如产品和分工。
谁能控制市场谁就能销售更多的产品,即使上游供应商融资受限,只要下游销售商的市场资源丰富,本企业也会同意给下游销售商提供更多的商业信用。
根据Van Horen (2007)的理论,销售商市场资源的多少与上游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的多少紧密相关,尤其是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
Werner B?nte 和Sebastian Nielen(2011)将商业信用与创新联系在一起,这在商业信用研究中还是少见的。
他们研究发现升级产品线同时推出新产品线的中小企业更可能使用商业信用
作为短期融资的来源,而仅仅推出新产品线的中小企业使用商业信用的概率并没有提高。
此外,产品创新和商业信用之间的统计学重大关系只存在于面临信贷约束的中小型企业
中,而对于不存在债务融资问题的企业则是不重要的。
(二)外部因素对商业信用的影响商业信用的使用与银行信贷状况存在一定的联系,银行信贷条件越严格,提供的信贷越少,企业转而向供应商处需求的商业信用就越多。
实证研究证明了由Atanasova 和Wilson(2003)提出的信贷配给公司商业信用需求增加的假设。
Jaffee 和Russell (1976)表明当信贷条件严格时,信贷约束企业使用更多的商业信用。
Nilsen (2002)发现在银行信贷紧张时期,小企业会向供应商赊购更多。
Annalisa Ferrando 和Klaas Mulier (2012)实证分析后得出银行信贷越多,商业信用的作用越不敏感。
货币政策也被认为是商业信用使用的重要外部因素。
各国的货币政策和传导机制可能不同,这会影响商业信用的供需(Mateut,2005)。
De Blasio(2003)运用意大利的数据显示在货币紧缩期间,企业会用商业信用替代银行信贷。
Atanasova 和Wilson(2003)发现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银行信贷紧缩,因此商业信用的需求增加。
屈耀辉和黄连琴(2012)认为逐渐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上市公司赊销战略逐年萎缩的主要原因之一。
与货币政策类似,金融市场也被认为是影响商业信用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Breig (1994)证实了在拥有发达金融市场的经济中,企业更少从供应商处融资。
Fisman 和Love (2003)指出,行业中更大程度上依赖商业信用的公司,在金融发展水平程度低的国家表现出更
快的增长。
Love et al.(2007)指出,经历货币冲击或危机后,商业信用的供给有所增加。
Annalisa Ferrando 和Klaas Mulier(2012)认为运用更丰富的数据可以验证越是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国家商业信用敏感性越强这一结论。
研究表明,行业也会影响商业信用,因为商业信用在一些行业比较常见,而在其他行业却很少见。
Ng et al.(1999)认为不同行业使用商业信用存在许多差异,但这种差异很小。
Cheng N.S. 和Pike R.(2003)以及Howorth C. 和Reber B.(2003)都认为商业信用的使用会受行业因素影响。
Nancy Huyghebaert (2006)的研究结果表明,尤其是当行业增长时,银行贷款代价高的企业会从供应商处赊购更多。
三、商业信用经济后果研究
在一些学者对商业信用的影响因素研究的同时,另一些人也在关注商业信用所带来的经济后果。
研究结果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积极影响,一是消极影响。
Xiaolou Yang(2011)发现商业信用会抵消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并且会缓和投资的减少。
但是,Cristina Martínez-Sola et al.(2012)认为商业信用也会承受信用风险,可能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流动性带来不利影响。
这些研究结果中,商业信用的正面影响居多,而负面影响较少。
出发点的不同以及研究方法、数据的差异可能是结论不尽相同的原因。
(一)商业信用可减缓紧缩货币政策商业信用的使
用在减缓紧缩货币政策以及信贷配给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
响方面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Petersen 和Rajan(1997)研究表明,逆向选择问题提高了外部融资成本,但是商业信用的使用可以降低资金的成本,并且能减少信贷配给。
Xiaolou Yang(2011)通过运用一个库存投资模型分析了银行信贷与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系,从实证结果中引申了这样一个结论,即当企业能够增加商业信用时,其投资以及经营活动对货币政策的紧缩并不敏感。
商业信用增加流动资产投资的水平,而且可能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流动性(Cristina Martínez-Sola et al.(2012))。
如果销售商能够通过提供商业信用索取一个高价,那么商业信用就能通过延期付款形成内在利息收入。
当使用商业信用的应收账款的净现值大于没有使用商业信用的应收账款净现值时,企业就能从商业信用这一“投资”中获取收益(Ferris,1981)。
郭丽虹和马文杰(2011)验证了商业信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
问题,并进一步增加其投资支出。
商业信用还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很多研究发现存在着最优的应收账款。
Emery (1984)发现当商业信用的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应收账款是最优的。
Cristina Martínez-Sola et al.(2012)认为应收账款与企业价值之间呈倒U形的关系,当商业信用低时,应收账款与企业价值之间正相关;当商业信用水平高时,应收账款与企业价值负相关;当应收账款越背离最优应收账款
水平,企业价值就越低。
刘红晔和郭汀莹(2012)发现中小企业商业信用融资与其业绩显著正相关。
许多研究显示商业信用可以作为一种避免客户转移的手段(Nadiri,1969;Van Horen,2005)。
商业信用的这种功能依赖于商业信用有转移壁垒的作用,因为转移到另一家供货商可能是有代价的,客户可能失去短期融资渠道,并且可能花更多的时间去和新的供货商建立合作关系以获得他们的商业信用。
Niels Hermes et al.(2012)的研究结果显示商业信用和客户转移呈反向关系,也就是说,如果零售商依赖于商业信用作为外部融资来源,那么他们不愿意转换到另一家供货商。
通过商业信用,卖方可以刺激或抑制需求,使需求平衡,达到均衡生产,避免由波动生产带来的各种成本(Emery,1984)。
商业信用确实增加了销量,因为如果没有商业信用企业可能不能一次性付清购买价款(Annalisa Ferrando 和Klaas Mulier,2012)。
Bougheas et al.(2009)发现应收账款对于存货控制非常重要,企业会使用更多的应收账款以销售更多,最终使存货成本最小化。
鲁其辉等(2012)认为,对于供应商来说,商业信用能使其连续生产;对于厂商来说,商业信用能使其连续供货。
根据Cun(~)at (2007)的论证,授予商业信用可能稳固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关系。
此外,商业信用可被看作寻找固定客户的战略投资,商业信用作为客户的一个信号,可以使供应商找到长期互利的商业合作关系(Cheng 和Pike,
2003)。
Annalisa Ferrando 和Klaas Mulier(2012)也认为考虑到长久合作,供应商会提供商业信用。
另外,商业信用的资源再配置理论认为,商业信用不仅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额外的资金来源,还能够通过对信贷资金的再配置提高市场效率(刘小鲁,2012)。
(二)商业信用承担着信用风险毋庸置疑,商业信用对企业有着很多积极的作用,但是,它也有消极影响。
然而,现有研究对商业信用的正面影响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对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关注甚少。
Cristina Martínez-Sola et al.(2012)认为应收账款投资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会带来成本。
一方面,授予应收账款使企业遭受财务风险。
企业作为流动性提供者的角色意味着逾期付款的风险,以及以防拖欠的重新谈判成本和拖欠账款机率的增加。
根据欧洲付款指数报告(2011),25%的企业之所以破产,是因为延迟收款或未结清款项。
另一方面,商业信用的授予需要企业放弃可能获得利息的资金。
Nadiri (1969)认为商业信用的成本之一是“财产维持成本”。
这些都暗示商业信用会产生机会成本。
同时,授予信用迫使企业需要从资本市场获得额外的资金去弥补
应收账款带来的资金短缺,从而使其更依赖外部融资。
此外,扩大商业信用会带来信用管理成本。
如销售商必须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制定延期付款的合同等。
张杰等(2008)通过对温州市调查显示,账款拖欠增加了中小
企业的信用成本,并且严重影响其生存和发展。
正因为如此,企业更愿意出口,而不愿内销。
这在某种意义上表明我国的商业信用可能是一种强制性信用。
这种信用关系的延伸无疑会强化市场风险,增加市场运行的交易费用(刘小鲁,2012)。
刘小鲁(2012)在对2004年至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获取更多银行信贷的企业不仅未能提供更多的商业信用,反而获取了更多的商业信用,而商业信用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资源配置效应也并不显著。
这一结论表明我国商业信用并没发挥资源再配置效应,反而使这种配置不平衡,带来恶意拖欠和违约风险。
四、总结与展望
本文述评主要从两个角度展开,即商业信用的影响因素研究和商业信用的经济后果研究。
从商业信用的影响因素研究来看,在本文所涉及的文献中,主要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影响商业信用的外部因素有银行信贷、货币政策、金融市场以及行业等;影响商业信用的内部因素大致包括:公司财务状况、公司增长率、公司的市场地位、公司年龄和公司规模、无形资产、价格歧视获得的利润、市场资源、创新以及原材料、所有权、与银行关系等。
从商业信用的经济后果来看,商业信用会带来积极作用,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关于商业信用积极影响的研究有很多,主要是从商业信用对货币政策和信贷配给、盈利能力和流动性、客户转移以及生
产等的影响考虑的;相反,针对商业信用消极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有产生信用成本,给企业带来违约风险。
换言之,对于商业信用消极作用的研究空间还非常广阔。
从述评中可以看到,商业信用中的某些领域还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如将商业信用与创新联系在一起,又如研究商业信用与企业业绩或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诸如这些方面还需引起更多的关注。
另外,现有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如有关商业信用和金融危机关系的研究仅限于金融危机下商业信用的变化,未来研究可以将其扩展到金融危机时期和非金融危机时期的比较研究,同时也可观察不同规模企业的商业信用对金融危机的反应;又如研究产品创新与商业信用关系的文献只关注到了同一时期不同企业的情况,而没有考虑到时间维度,因此,我们可以运用面板数据来研究产品创新对商业信用供给和需求的影响,并且研究产品创新与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之间的关系也是很有价值的;我们还可以关注到不同行业中商业信用对客户转换行为的影响,而不是仅仅研究某一行业的情况,同时也可调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关系的变化情况;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与企业价值或业绩之间的关系也可成为商业信用研究领域的焦点之一,因为这一研究结论对中小企业正确使用商业信用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而现有研究则很少涉及到这一点。
就我国商业信用研究现状而言,高质量的研究还较少,在借鉴国外的研究方法和结论的同
时,更要结合自己的现状从有缺陷以及刚起步等领域对商业信用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进行探讨,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课题,因为这方面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商业信用理论,使学术界和实务界更深刻地认识到商业信用的现状,更有利于企业完善商业信用方面的制度,做出最佳的商业信用决策,促进企业健康长远地发展。
*本文系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ZLZLZF0130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屈耀辉、黄连琴.:《商业信用供给决策动因验证――兼对我国上市公司赊销战略萎缩之谜的破解》,《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2]张杰、刘志彪、张少军:《制度扭曲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出口扩张》,《世界经济》2008年第10期。
[3]郭丽虹、马文杰:《债务融资、商业信贷与中小企业投资――来自非上市制造业企业的证据》,《财经研究》2011年第3期。
[4]刘红晔、郭汀莹:《商业信用对中小企业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Commercial Accounting》2012年第10期。
[5]鲁其辉、曾利飞、周伟华:《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的决策分析与价值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12年第15期。
[6]刘小鲁:《我国商业信用的资源再配置效应与强制性
特征》,《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7]Rajan,R.,Zingales,L..What do we know about capital structure?---some evidence from international data.Journal of Finance,1995.
[8]Petersen,M.A.,Rajan,R.G..Trade credit:theory and evidence,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1997.
[9]Danielson,M.G.,Scott,J.A..Additional Evidence of the Use of Trade Credit by Small Firms:The Role of Trade Credit Discounts.Working Paper (Fox Schoo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Temple University,Philadelphia),2002.
[10]Summers,B.,Wilson,N..Trade Credit Management and the Decision to Use Factoring:An Empirical Study.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2000.
[11]Nancy Huyghebaert.On the Determinants and Dynamics of Trade Credit Use-Empirical Evidence from Business Start-ups.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2006.
[12]Deloof,M.,Jegers,M..Trade Credit,Product Quality,and Intragroup Trade:Some European Evidence.Financial Management,1996.
[13]Cun(~)at,V..Trade credit:suppliers as debt collectors and insurance providers.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07.
[14]Tsuruta D..Bank information monopoly and trade credit:do only banks have information about small businesses Applied Economics,2008.
[15]Howorth C.,Reber B..Habitual late payment of trade credit: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UK small firms.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2003.
(注:部分英文参考文献略)
(编辑聂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