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醚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甲醚介绍
二甲醚(CH3OCH3)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具有替代石油和天然气产品的潜力。
二甲醚的饱和蒸气压力低于液化石油气,储存运输更安全,并且燃烧性能好,热效率高,燃烧过程中无残渣、无黑烟,CO、NO排放量低。
它清洁、高效、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
一、特性:
二甲醚,又叫甲醚,英文名dimethyl ether,即DME,分子式C2H6O,结构式CH3-O-CH3。
二甲醚在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或压缩液体,具有轻微醚香味。
相对密度(20℃)0.666,熔点-141.5℃,沸点-24.9℃,室温下蒸气压约为0.5MPa,与石油液化气(LPG)相似。
溶于水及醇、乙醚、丙酮、氯仿等多种有机溶剂。
易燃,在燃烧时火焰略带光亮,燃烧热(气态)为1455kJ/mol。
常温下DME具有惰性,不易自动氧化,无腐蚀、无致癌性,但在辐射或加热条件下可分解成甲烷、乙烷、甲醛等。
二甲醚是醚的同系物,但与用作麻醉剂的乙醚不一样,毒性极低;能溶解各种化学物质;由于其具有易压缩、冷凝、气化及与许多极性或非极性溶剂互溶特性,广泛用于气雾制品喷射剂、氟利昂替代制冷剂、溶剂等,另外也可用于化学品合成,用途比较广泛。
由于二甲醚能从煤、煤层气、焦炉气、天然气、生物废弃物等多种资源中制取,多来源、多用途,作为一种新型清洁二次能源,二甲
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二、生产工艺:
目前国内外二甲醚生产方法主要有合成气一步法和甲醇法(两步法)。
甲醇法又分为甲醇气相法和甲醇液相法。
合成气一步法的工业化技术尚未成熟,理由是: ①现有的技术未经装置检验; ②即使按现有技术,其生产成本也高于甲醇气相法。
一步法:
合成气一步法以合成气(CO + H2 )为原料,合成甲醇反应和甲醇脱水反应在一个反应器中完成,同时伴随CO的变换反应。
其反应式如下:2CO+4H2 = 2CH3OH CO+H2O =CO2 +H2
2CH3OH =CH3OCH3 +H2O
总反应: 3CO + 3H2 =H3COCH3 +CO2
合成气一步法的主要特点在于反应的优势,合成甲醇反应和甲醇脱水反应在一个反应器中完成。
反应平衡常数大,合成气单程转化率高,达到40. 0% ~75. 0%。
由于反应生成的甲醇立即进行脱水反应生成二甲醚,从而克服了合成甲醇反应转化率低的弱点。
两步法:
1.甲醇液相法
甲醇脱水反应在液相、常压或微正压、130℃下进行。
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2CH3OH =H3COCH3 +H2O
甲醇液相法由硫酸法发展而来,而硫酸法生产二甲醚工艺是硫酸法生产硫酸二甲酯生产流程中的前半段生产工艺。
甲醇脱水反应在液相、常压或微正压、130℃下进行。
甲醇经预热后进入反应器,在无机酸的催化作用下进行脱水反应。
通过加热,将反应生成的二甲醚、水以及相平衡的甲醇蒸发气化送出反应器。
反应产物经冷凝分离,未冷凝的气相经压缩液化即为产品二甲醚。
冷凝液经精馏分离,水从塔釜排出,甲醇返回做原料。
2.甲醇气相法
甲醇脱水反应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主反应:2CH3OH =H3COCH3 +H2O
主要副反应: CH3OH =CO + 2H2H3COCH3=CH4+H2+CO CO +H2O =CO2 +H2
甲醇气相催化脱水法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多的二甲醚工业生产方法。
其特点是技术成熟可靠、投资低、产品调整灵活、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等。
反应压力为0. 5~1. 5MPa,温度为230~400℃。
甲醇经汽化在换热器中与反应器出来的反应产物换热后进入反应器进行气相催化脱水反应,反应产物经换热后用循环水冷却冷凝。
反应器结构有绝热式固定床、换热式固定床、多段冷激式固定床和等温管式固定床等。
冷却冷凝后的物料在粗甲醚中间罐进行气液分离。
气相为副反应产生的不凝气和二甲醚、甲醇的饱和蒸气,送入洗涤塔用甲醇或甲醇-水溶液吸收回收其中二甲醚。
吸收液返回粗甲醚中间罐,吸收尾气送出装置。
粗甲醚中间罐的粗二甲醚用精馏塔进行精馏分离,从
精馏塔顶出来的二甲醚蒸汽经精馏塔冷凝器冷凝后一部分回流入塔,一部分作为产品送产品贮罐。
从二甲醚精馏塔釜得到的甲醇-水溶液送入甲醇提浓塔精馏提浓甲醇,提浓后的甲醇返回作为反应原料。
从甲醇提浓塔塔釜排出含醇废水。
三、储存运输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四、应用领域
1.在民用方面:
二甲醚是一种无色、无毒、无致癌性、腐蚀性小的产品,并且燃烧性能好,热效率高,燃烧过程中无残渣、无黑烟,CO、NO排量低,二甲醚还可掺入石油液化气、煤气或天然气混烧并能提高热量,≥95%二甲醚可直接作为替代液化气的燃料使用。
所以,它将可能是取代液化气的一种理想的清洁燃料。
二甲醚可替代煤气、液化石油气用于民用燃料。
二甲醚常温下蒸气压力为0.5MPa,同等温度下,二甲醚的饱和蒸气压低于液化气,储存运输比液化石油气更安全,若二甲醚单独用作燃料,其压力等级符合液化气要求,可用现有的液化气罐集中统一罐装,灶具也可与液化气灶具通用。
二甲醚还可以以一定比
例掺入到城市煤气或天然气中作为调峰之用,并可改善煤气质量,提高热值。
同等温度下,二甲醚饱和蒸气压低于液化石油气,因而其贮存、运输比液化石油气更安全;二甲醚在空气中爆炸下限比液化石油气高一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也比液化石油气安全;虽然二甲醚热值比液化气低,但由于二甲醚自身含氧,在燃烧过程中所需空气远低于液化气,因此二甲醚预混气热值及理论燃烧温度均高于液化石油气。
除单独使用外,将二甲醚、甲醇、水(不外加,来自原料甲醇及甲醇制二甲醚反应)及其他组分混合可配成稳定燃料——醇醚燃料。
2.作为燃油的替代燃料:
由于石油资源不可再生,世界范围内都在研究开发未来汽车代用燃料。
未来DME应用的最大的潜在市场是作为柴油代用燃料。
相比而言,常规发动机代用燃料如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甲醇等的十六烷值都小于10,只适合于点燃式发动机。
十六烷值含量是柴油燃烧性能的重要指标,二甲醚的十六烷值高于柴油,具有优良的压缩性,非常适合压燃式发动机,二甲醚替代柴油可降低氮氧化物排放,实现无烟燃烧,是理想的柴油发动机洁净燃料。
使用二甲醚,尾气无需催化转化处理,氮氧化物及黑烟微粒排放就能满足美国加利福尼亚燃料汽车超低排放尾气的要求,并可降低发动机噪音。
研究表明,现有汽车发动机只需略加改造就能使用二甲醚燃料。
二甲醚成本虽高于柴油,但成本和污染都低于液态丙烷等低污染替代燃料。
使用二甲醚为燃料,仅需对原柴油机的燃油系统稍作改进。
在保持原柴油机效率、同样的输出功率、扭矩及燃油经济性的前提下,不
用任何废气再循环系统和废气处理装置,氮氧化物就能大幅度降低,达到2.5g/(kW•h)以下,同时,控制氮氧化物和微粒排放的矛盾不复存在,碳烟排放为零,没有任何加速烟度,微粒排放也大幅降低。
3.二甲醚发电:
DME也可以用于联合循环发电装置的燃料。
发电系统一般采用合成气做燃料。
在发电低负荷的时候,可以将合成气转化为DME产品,这样就可以方便地贮存以便高负荷时再用或外销出去。
其效果类似于联合循环发电用甲醇做燃料。
五、相关政策
1. 为促进二甲醚的推广使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决定自2008年7月1日起,将二甲醚增值税率由17%下调至13%。
业内认为,这表明国家对醇醚替代能源的政策支持力度在逐渐加强。
2. 2009年6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明确将二甲醚汽车列入新能源汽车行列。
3. 2011年全国两会,黄震委员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二甲醚车用新能源发展的提案,2011年8月,工信部对此提案进行了函复,表示积极会同相关部门,认真总结二甲醚试点示范经验,加快推进开展二甲醚等替代燃料汽车相关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二甲醚等替代燃料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替代燃料汽车产业的发展。
4.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批准《车用燃料用二甲醚》(GB/T 26605-2011)国家标准,实施日期为2011年11月1
日。
标准出台后,业内普遍认为,这证明二甲醚有了进入车用市场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