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作物产量
产量
生物产量
产量即产 品的数量
经济产量
30
生物产量——
– 即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生产和累积的各种 物质的总量。 • 各种物质: 有机物(90%~95%)+无机矿物质 (5%~10%) 。 • 研究上,生物产量一般不计根系(收获物在地下 的除外)。
29
经济产量——
– 即人类所需要的收获物(经济产品)的重量。
–但不同作物、不同品种、不同环境条件下,干 物质积累速度、总量等都会有所不同。
9
• 光合产物的分配——
– 干物质分配因作物种类、品种类型、生育时期 及栽培条件而异。
– 不同作物经济系数不同,其实就是光合产物分 配到籽粒等收获物中的比例不同;
8
• 不同品种间光合产物分配差异:矮秆品种分配到 籽粒中的光合产物比例比高秆品种高,早熟品种 分配至籽粒的比例较晚熟品种高。
– 甘薯:密度大、株数多时,每株薯块数与单薯重都会 下降。
19
• 所以,作物的密度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合理的密度会协调个体与群体间的矛盾、 各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矛盾,使其乘积(即 产量)达到最大。
18
三、作物产量形成特点 ㈠ 产量因素的形成
1. 作物生长“三阶段”与产量因素的关系—— –收获子实的作物生育期“三阶段”:前期、中期 和后期。前期是营养生长,后期是生殖生长,中 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
– 叶面积比率(Leaf area rate, LAR) • 即叶面积与植株干重之比,即单位干重的叶 面积。LAR=L/W
3
– 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 SLA) • 也叫比叶重,即叶面积与叶干重的比值,用 于衡量叶片相对厚度。
– 叶干重比(Leaf weight rate, LWR) • 即叶干重与植株干重之比。
–油菜产量=株数×每株有效分枝数×每分枝角果数 ×每角果粒数×粒重
–甘蔗产量=有效茎数×单茎重 –烟草产量=株数×每株叶数×单叶重 –绿肥产量=株数×单株重
20
• 产量与各产量构成因素呈正相关,而产量构成因 素之间一般呈负相关,即:各产量构成因素一般 不能实现同步增长。
– 水稻:密度大、穗数多时,每穗实粒数会明显减少, 千粒重也会有所下降。
– 不同作物的收获物是不同的:有的是种子,有 的是根(甜菜、甘薯)或茎(马铃薯、甘蔗), 有的是纤维(棉花、麻类),有的是叶片(烟 草),有的是地上部全部茎叶(绿肥)等。
28
• 同一作物的收获物还因栽培目的不同而不同:如 玉米可作粒用饲料、青贮饲料、鲜青饲料,前者 的经济产品是籽粒,后两者的经济产品则是地上 部的全部。
2
– 作物生长率(Crop growth rate, CGR) • 即群体生长率,表示单位时间、单位土地面 积上所增加的干物重。CGR=NAR×LAI。 • 产量增长依靠LAI与NAR的协调增长。NAR 变幅较小,LAI变幅较大,因而认为产量增 长主要取决于LAI。LAI保持在一个合适的 范围内,才能获得高产。
27
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的关系——
经济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
– 经济系数(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HI):经 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反映生物产量转化为 经济产量的效率的高低。
– 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HI呈正相关,即生物产量 与HI越高则经济产量越高。
26
– HI受遗传基础与栽培技术、环境条件的影响, 同时因收获器官不同而不同。
• 答:A植株的RGR=8/10/10=0.08 g/g·d B植株的RGR=10/15/10=0.067 g/g·d 所以A植株的生长速率较快。
4
– 净同化率(Net assimilation rate, NAR) • 即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干物质。 NAR= dW/dt/L,单位 :g/dm2/d。
• 为了方便研究作物产量的形成特点,通常将产量 分解为几个构成因素——
22
–禾谷类产量=穗数×每穗实粒数×粒重=穗数×每穗总 粒数×结实率×粒重
–豆类产量=株数×每株有效分枝数×每分枝荚数×每 荚实粒数×粒重
–薯类产量=株数×每株薯块数×单薯重 –棉花产量=株数×每株有效铃数×每铃籽棉重×衣分
21
• 主茎型作物自动调节能力较弱,如玉米等 – 当密度过大时,会出现大量空秆
13
–穗粒数调节
• 充足的养料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小穗、小花 分化,增加每穗粒数。
• 如小密度群体的每穗粒数会多于大密度群体的 每穗粒数,这是因为密度小时,单株养料相对 充足,更 有利于小穗、小花的分化。
12
– 粒重调节
• 充足的肥水、良好的天气条件有利于灌浆 以提高粒重。
17
–各时期对产量的影响
前期 通过影响 分蘖与分枝 来影响 穗数或 分枝数
16
图片来自网络
中期 通过影响 花的数量
来影响 每穗粒数、 每分枝荚数、 每株有效铃数、 每分枝角果数
15
图片来自网络
倒伏影响光合产物生产与转运
以水稻为例
后期 主要影响 结实率
和 粒重
高温造成受精不良,结实率下降
病虫害影响结实率和粒重
图片来自网络
后期光照较弱光合产物不够 ,造成充实不良,结实率
下降,千粒重下降
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 14
2. 产量因素的自动调节——
– 穗数调节
• 分蘖作物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强,如水稻、小麦等 – 密度大时,分蘖少 – 密度小时,分蘖多 – 分蘖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高产;只有在适量的分 蘖和较高的成穗率下才能获得高产
• 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大群体,养料相对 缺乏,粒重较低,小群体则粒重较高。
11
㈡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 产量形成的过程就是光合产物的生产、运输、积 累与分配的过程。
• 光合产物的生产——
–光合生产能力决定于光合面积、光合时间和 光合效率。
10
• 光合产物的积累——
–作物干物质积累动态遵循Logistic曲线(S形 曲线)模式。
7
• 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分配中心不同:前期 一般是茎叶,中期是茎叶与生殖器官(幼穗、 花芽),后期是穗粒;
• 土壤养分状况影响光合产物分配:一般中肥 条件下生殖器官所占比例较高肥条件下大 (高肥导致徒长或贪青晚熟)。
6
㈢ 作物生长分析
• 通常采用相对生长率、净同化率、叶面积比率、 比叶面积、wenku.baidu.com干重比、作物生长率等指标来比 较不同作物、不同品种或不同栽培措施下同一 品种的生长与产量形成的差异:
– 原因:营养器官形成较简单,不需生殖器官的分 化形成及开花结实的复杂过程;蛋白质、脂肪是 碳水化合物经过进一步转化而成的,转化过程需 要消耗大量能量。
24
– 作物HI的范围是基本稳定的,可以通过 品种改良、栽培技术优化等使其达到一 个较高的值,这是获得高产的途径之一。
23
二、产量构成因素
• 通常所讲的产量不是指一个个体的产量,而是指 一个群体的产量。如:一块地、一亩地、几个平 方,都可以。
5
– 相对生长率(Relative growth rate, RGR) • 即单位重量的植株在单位时间增加的重量。 RGR= dW/dt/W,单位:g/g·d或g/g·周。好 处:能客观比较植株的生长能力强弱。
• 例:A、B植株起始重量分别为10g和15g,10天 后,两者重量分别增加了8g和10g。请问谁的生 长速率较快?
– 薯类作物HI为0.70~0.85,甜菜、烟草0.60~0.70, 水稻、小麦 0.35~0.50,玉米0.30~0.50,大豆 0.25~0.40,油菜0.28左右,籽棉0.35~0.40,皮 棉0.13~0.16
25
– 一般,收获营养器官的作物HI高于收获子实的作 物;子实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作物HI高于子实以 蛋白质、脂肪为主的作物。
1
思考题
1、产量的概念。 2、作物产量与产量构成因
素间的关系。
THE E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