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庚公园导游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诚毅精神践行社义导材料
嘉庚公园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嘉庚公园大门口,大家往上看:“嘉庚公园”这四个刚劲凝重的大字,是厦门市老一辈著名书法家高怀先生的墨宝。
(进入公园)嘉庚公园是后人为了纪念陈嘉庚先生而兴建的,按照传统的园林布局,把纪念性、文化性和游乐性有机地融为了一体。
公园于1992年动工,1994年10月,陈嘉庚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竣工并向游人开放。
公园由北京建筑设计院厦门分院设计,集美学校委员会投资兴建,总耗资人民币1200多万元,占地30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
我们面前看到的高低错落的亭台楼阁,是中西合璧嘉庚式建筑风格的体现,(可适当结合诚毅学院校园建筑风格;戴斗篷,穿西装,东方压倒西方),左边这些楼阁叫做“鳌亭”和前面的叫做“命世亭”,均于五、六年代与鳌园同时建成,是鳌园建筑景观的延伸。
命世亭内原告树立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十大元帅雕像,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雕像在1961年9月被悄然移走,成为一大憾事。
大家再看,园中左边那座蜡烛石雕,其高9.9米,表达永久吉祥之意,又象征一把永远燃烧的火炬,是陈嘉庚先生兴办教育、培养人才和点亮自己、照亮别人的缩影。
鳌园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是鳌园的门口,在圆盘的南侧有个小涵洞,每逢农历九月天文大潮时,海水便从洞中灌入,并迅速涨满圆盘四周,从而形成了壮观的大鳌戏珠,这充分体现子陈嘉庚先生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艺术教育思想。
为什么取名为鳌园呢?鳌泛指大龟、大鳖,在闽南是吉祥长寿的象征。
鳌园原味一座小岛,三面临海,西接陆地,因形如大鳌,所以称之为鳌园。
大门有幅楹联“鳌载定教山尽峙,园居宁与世相忘”上下联首字结合正是“鳌园”。
鳌园是陈嘉庚先生于1950年回国定居后为建设故乡集美完成的首项宏伟工程,至1961年完工,历时10年,占地近9000平方米。
由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陈嘉庚陵墓等组成。
园中共有666幅精雕细刻、栩栩如生的青石雕,是闽南石文化的代表作。
石雕为当时惠安的雕刻家的倾注十年的心血所雕刻。
建鳌园的原因:1.1949年陈嘉庚先生回国到济南考察,见济南广智园内花鸟虫鱼,历史文化什么都有,就想在自己的家乡集美建造一座同样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建筑。
2.立一块纪念碑决定终老此地,身后事自己安排,为自己建一处墓地。
作出这一决定有两方面考虑:一、不占耕地;二、长眠在毛主席亲自题名的纪念碑下感到安心。
游廊
两边门厅墙上的石刻是陈先生当年亲自拟定的管理规则和参观规则。
可见陈校主是一丝不苟的严谨工作态度,游廊长50米,分别刻有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这是整个鳌园石雕群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文化大革命期间,集美人民和陈嘉庚先生亲族奋起保护,用泥巴将其封住,直到文革结束才使这些石雕重见天日。
雕刻中国古今历史故事58幅。
游廊上方是青石雕,下面是陈嘉庚事迹图片展。
左右两边石壁最上边的通栏对是:“攻成唯三杰,至诚道前知”。
“攻成唯三杰”雕刻的是战国、秦末、三国三个历史时代的历史英雄共20幅浮雕。
“至诚道前知”的意思是古代圣人达到至之到必有前知。
共有三部分,中间部分是“诸葛亮马前课”24幅图。
前面是中国革命史画面7幅(1919年五四运动——毛泽东延安整风党校发表整风演说),后面是7幅传统的戏曲画面。
诸葛亮马前课;课——占卜,预测,马前——借代帐篷(意思是在战场上)是说诸葛亮虽为丞相,但也过着戎马生涯,在帐篷里预测后世的历史发展,意思是说诸葛亮在行军帐篷所著下的一本预测后世发展的书,这本书原是放在紫禁城里面,后来由于八国联军侵占了北京,抢走了这本书,使这本书一直流传在国外,后来被我们的一位学者买到,并在陈嘉庚先生在爪哇岛避难时,把这本书赠送给陈嘉庚先生。
陈嘉庚先生阅读后,发现书中所描述的与中国的近代史十分相近,就归纳后,刻画成现在的这24幅石雕。
马前课:每个朝代有四句话:每句话有四个字,均摘自原文。
在鳌园中刻有的是从清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近代史。
清朝有四句诗“水月有主,古月为君;十传绝统,相敬如宾”。
“水月有主”:三点水“主”字再加一“月”字正好是“清”字,下面雕刻的场景为山海关下,吴三桂引满清贵族和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激战,后来是吴三桂打开了山海关的大门,引清入关,满清贵族入主中原,标志清朝统治中国的开始。
“古月为君”“古”加“月”正好是“胡”字,古代称少数民族为胡人,满清入主中原,即胡人做了中国的皇帝。
“十传绝统”:(此图的场景是1911年武昌起义)清朝真正统治中国是从顺治皇帝开始,有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十世皇帝。
而且最后一位皇帝年与也正好有“统”字,印证了“十传绝统”。
“相敬如宾”(此图的场景是冯玉祥北京政变后,鹿钟麟带领革命人把溥仪赶出紫禁城。
)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时,并没有遭到杀害,而是对他像宾客一般给予礼遇,满汉两族人民也和睦相处。
民国四句“豕后牛前,千人一口,五二倒置,朋来无咎”。
“豕后牛前”;“豕”是指辛亥年,即猪年。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这一年正好是鼠年,正是猪年和牛年之间。
下面的场景是为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千人一口”四字组合起来就是共和国的“和”字,意见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共和”的开端。
下面的场景为军阀任庭芳和唐绍仪到南京与孙中山议和,正好也暗含“和”字。
“五二倒置”:五加二是七,二加五也是七,“倒置”是指小国(日本)欺辱大国(中国)意为1937年7月7日,七七卢沟桥事变,拉开民族抗战的序幕,下面的场景为卢沟桥激战。
“朋来无咎”:“咎”意为过错。
意为朋友多了并无坏处。
是说中国与英、美、苏结为四国联盟共同抗击法西斯。
接下的四句“四门乍辟,突如其来,晨鸡一声,其道大衰”。
“四门乍辟”:四门借代南京,因南京有四座古城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指抗日初期1937年12月南京沦陷。
“突如其来”:是指珍珠港事件。
按照诸葛亮的战争规则来说,应先下战书,后进行战争,而珍珠港事件,是日本先偷袭后下战书。
按古人的战争规则来说是“突如其来”。
“晨鸡一声”:让我们联想到毛泽东的诗句“晨鸡一声天下白”这里指的是1945年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年正好是农历鸡年。
(象征着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就要到来)。
“其道大衰”:“道”,日本武士道,即日本侵略在中国的大衰亡,大溃败。
接下去四句:“拯救患难,是唯圣人,阳复而治,晦极生明”。
“拯救患难,是唯圣人”:指的是救苦救难的圣人毛泽东意思是圣人毛泽东把人民从苦难中拯救出来,黑暗过去,光明到来。
下面雕刻场景为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办公。
1940年陈嘉庚造访延安,这成为他一生政治历程的转折点。
“阳复而治,晦极生明”:意为光明即将到来,黑暗马上就要过去。
下面场景为三大决战和渡江战役。
接下去四句:“贤不遗野,天下一家,无名无德,光耀中华”。
“贤不遗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共产党广邀天下贤达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使有才能德任不被埋没,陈嘉庚先生认为这一做法体现了共产党博大胸襟。
“天下一家”;指的是世界和平大会曾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说明世界上正义的人民都是朝着和平的方向前进,希望实现天下一家。
“无名无德”为老子所言,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具有辩证思想的哲学家。
“无”即对“有”,“无名无德”也指新中国领导人不计名利,故也称“无名”
“光耀中华”;中华前途无量,一片光明。
最后四句“占得此课,易数乃终,前古后今,其道无穷”为全书结语,意为占卜至此为尽,前古后今不复战争,即可保永久和平世界大同,也指中华历史绵绵不绝无穷尽。
鳌园的围墙由294块石雕组成,初建时围墙全是水泥雕,历今30年风雨剥蚀,损坏严重,1991年春节
前夕,集美校委会筹款百余万元,根据原来水泥雕的内容,由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艺术系的教师绘制草图,请惠安石雕艺人精心雕刻而成,将原来的292块水泥雕像全部换成青石雕像(影雕20块,沉雕42块,浮雕230块),现在留2块水泥浮雕。
主体建筑:纪念碑
纪念碑是鳌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为什么建纪念碑?原因有三:1.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战,解放了全中国,解放了故乡集美,当以立碑铭志;2.朱总司令带领的人民解放军是一支无与伦比的优秀的军队,当建纪念碑以诵解放军之功劳;3.1949年蒋介石军队留下部分残匪,进行顽抗。
当时驻厦的“英雄李堡连”官兵认为如果用大炮轰,很快可以攻下集美,但这一来,陈嘉庚多年心血就毁于一旦,最后决定用短枪和匕首与敌人搏斗。
陈嘉庚回国后,听说此事甚为感动,建纪念碑,让集美父老相亲,学校的师生不忘历史,不忘解放军功劳。
整个纪念碑高28米,象征着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经历28年艰苦奋战,终于解放了中国人民。
纪念碑台基底层有13级,阶面较宽,象征着从1913年到1926年,陈嘉庚先生事业处于昌盛时期。
在这13年当中陈嘉庚办了包括集美学校、厦门大学在内的很多学校。
第二层有10级,阶面较窄,象征着从1927年到1937年,陈嘉庚因受帝国主义财团的压制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企业规模逐渐缩小,直至缩盘。
集美、厦大两校的规模也逐渐缩小,但陈嘉庚先生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维持厦大”。
靠借债和变卖儿子的别墅来维持各校的教育经费。
中间有8级台阶,象征八年抗日战争;最上面的3级台阶,象征三年解放战争。
碑文共284个字,是陈嘉庚先生亲自拟定并撰写。
陈嘉庚先生花三个月时间写成这篇碑文,文义讲述了他大致生平以及建园的原因。
下面是董必武先生巧妙辑取大诗人杜甫的诗句,赞美陈嘉庚倾资兴学。
“集美解放纪念碑”七个大字是毛泽东亲自题写。
毛泽东是不喜欢到处留墨垢人,像这样的碑名,他总共才在两处题亲笔,一处是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解放纪念碑”;另一个就是集美这个小渔村这边的“集美解放纪念碑”。
从中可以看到陈喜庚先生和毛泽东主席关系何等的深厚。
1940年陈嘉庚率领慰问团回国考察。
他首先到重庆,发现国民党那边花天酒地;而到了延安却发现毛泽东他们穿着土布卦衣,和士兵同吃同住。
陈嘉庚对毛主席产生了认同感。
从那时起,陈嘉庚就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并且和毛泽东建立了深厚了友谊。
1949年陈嘉庚就毛主席的邀请回国参加了政协筹备会。
下面这张照片就政协会议期间和国家领导人在勤政殿之前的合影。
请大家猜猜看哪一位是陈嘉庚先生?从右手数过的第三个是不是?首先陈嘉庚先生是从国外回来的,肯定是着西装,还有从陈嘉庚先生的诸多照片中可知陈嘉庚先生一个习惯动作(双手搀和着)。
左边是朱德委员长在阅兵,右边中毛泽东主席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下面是李济深——原国家副主席给纪念碑的题词。
博物观
影壁是鳌园的缩影,是陈嘉庚教育思想的深动表现。
影壁长约3米。
宽约7米。
左边12块内容是清洁卫生,右边12块内容是体育运动。
中间从上向下分别是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福建地图、台湾地图(陈嘉庚先生一直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优,陈嘉庚有一个遗愿就是希望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定要把台湾收回来)、同安地图(以前集美属于同安)。
下面几排讲的是从托儿所到大学的日常行为规范(陈嘉庚一生倾资兴学,创办了很多学校,并且非常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他希望青年一代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世界大事)。
影壁上有许多石雕被破坏,文革期间,有人要破坏鳌园,而我们集美的乡亲们非常尊敬陈嘉庚,所以不用泥巴把石雕糊起来,这睦石雕得以保存下来,但仍然有一部分被破坏了。
(其中的一幅被抹平的石雕为陈伯达所题,因其与“四人帮”勾结,文革期间其题词就被抹去了)。
嘉庚陵墓
陈嘉庚先生1874年10月21日生于集美,1961年8月12日零时1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8月15日北京各界为其举行了追悼大会,周恩来总理亲自担任陈嘉庚治丧委员会主任。
中午11时50分灵柩起运集美,当时陈嘉庚的灵柩上盖着一面国旗,两边执绋的分别是周恩来总理和朱德委员长。
从北京火车站
用带冷气的专列运往集美。
沿途各省市领导都到火车站迎送陈嘉庚灵柩。
8月20灵柩抵达集美,安葬于此,整个的嘉庚墓葬坐北朝南是由13块青光石所组成,你们仔细看这是一只无头无脚无尾。
“龟‘在我们中国是象征健康长寿。
无头无尾象征陈嘉庚先生不喜欢抛头露面,默默无闻,不虚张声势;无脚象征着陈嘉庚深深地扎根于祖国大地。
陈嘉庚墓坐落于鳌园内,和纪念碑构成鳌园的主体,都是陈喜庚先生生前建造,现在人民都习惯得称鳌园为陈嘉庚墓,其实,这有悖于陈老先生的初衷
陈嘉庚先生原计划建一“博物馆”,同时建一座纪念碑,他选择“鳌头宫”废墟为址,故名之为鳌园,鳌园于1950年筹建,1960年竣工。
纪念碑兴建期间,陈老先生年事已高,开始考虑自己的后事,他托人寻找合适的墓地,但因陈老不是一般常人,受托之人不敢贸然行事,便回答说找不到,刚好凑巧,那时鳌园主体工程接近完工,碎石弃土堆积在海滩上,形成了一个人工岛,岛中有一块天然礁石。
当时负责工程建筑的一位工匠向陈老建议把他的寝陵之地选在这里。
因为这里坐南靠北,靠山面海乃一块风水宝地,在礁石上凿个方穴置放棺椁;把弃石填入海中,夹带作为墓埕,在加一围墙。
这样和纪念碑连成一气,更为壮观,又不占地,岂不两全其美?陈老主意打定,便安排设计施工,建成后的陵墓为龟寿型,陵前建一长方形的拜厅;陵后立一石屏,与纪念碑隔开。
从飞机上看鳌园,拜堂是一个口,嘉庚墓是一点,影壁是一个横,纪念碑是一个“回家”的“回”字,整个围墙是一个大“口”整个鳌园总体布局呈繁体字的“”字形。
鳌园建成之后,人们对这嘉庚式的建筑奇观交口称赞,对陈嘉庚墓理是赞叹有加。
有的还发挥想像,说“此地位于鹰厦铁路东侧,和位于铁路西侧陈老的原配夫人陵地宝珠屿遥遥相对,威震四海,如同活跃巨鳌,鳌头宝地为其寝陵之所,乃天意也”。
陈嘉庚建鳌园主要目的不是为陵园。
意外的发现了作出填海造墓的决定。
陈嘉庚墓为鳌园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它使鳌园从一个地方性的纪念碑变为世界性的历史圣地;从一个具有知识性和观赏性的人文景观变成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墓塘内侧共有15幅画,主要讲了陈嘉庚前半生的主要事情:
“海地探物,扯取花生,剥取海蚝,掘取地瓜”,4幅陈嘉庚少年勤劳生活写照,他生于国难,耳闻目睹国运衰微,民间疾苦,萌发了报国救乡之情。
“搭船出洋,米商服务,回梓完婚”,讲17岁陈嘉庚去新加坡父亲开的顺昌粮店服务,20岁回乡与张包果完婚。
陈嘉庚共有九个儿子,八个女儿,现在散居于南洋、美国、加拿大。
黄梨罐厂,栽树橡胶,熟米机厂,1904年,陈嘉庚兴办工厂————黄梨,菠萝罐厂,取商标“苏丹”,为君王之意。
当时橡胶第一移植马来西亚,陈嘉庚高瞻远瞩,认为橡胶业大有发展前景,用1800元买18万粒橡胶种子套种在菠萝园中。
种植橡胶成为他实业振兴的转折点,到1925年,他生产多种多样的橡胶制品,陈嘉庚公司的标志是个大铜钟。
“铜钟”响遍海内处,代理商遍及五大洲,橡胶业成为陈嘉庚的支柱产业。
福建保安会,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后,11月福建光复,福建华侨在新加坡集会,筹建“福建保安会”,推举陈嘉庚为会长。
“办集美学校,购三轮船,办厦门大学”,表现陈嘉庚倾资兴学情况,黄炎培说:“发了财的人,而肯全部拿出来了只有陈嘉庚先生”。
陈嘉庚先生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
”他1913年办集美小学;1918年办集美师范,集美中学;1919年办集美幼儿园;1920年办集美水产笠和商科;1921年厦门大学。
1923年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批准“承认集美学校为永久和平村”,集美学村由些而来。
南轩私塾——陈嘉庚9岁时进得启蒙学校,到17岁,其私塾老师去世,陈嘉庚遂去新加坡。
组织南桥总会——1938年,为支持国内抗战,新加坡各界组织南桥总会,推举陈嘉庚为会长,确立华侨领袖地位,
南侨回忆录——1942——1945年陈嘉庚避难爪哇岛,撰写该书。
新中国观感——陈嘉庚回国参政后,访问16个省市,撰写了《新中国观感》介绍祖国新面貌。
墓碑底座上有幅浮雕,中间是“延安各界欢迎会”——1940年陈嘉庚率南侨慰问团访问延安,受到
毛主席、朱德委员长及各界群众热烈欢迎,延安之行是陈嘉庚人生的里程碑、转折点。
“新加坡欢迎安全会”、“重庆市庆祝安全会”记载的是1942年日军占领新加坡,陈嘉庚避难印泥的爪哇,1945年06月陈嘉庚安全返回新加坡,新加坡500个社团召开欢迎会,重庆许多团体举行“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毛主席为大会送去了“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这一永放光芒的题词。
墓塘两边铭刻的对联为1949年陈嘉庚回国时,新加坡会馆所赠:‘“合公谊私送先生归舟万里,论勋劳物望中外在野一人”。
拜亭
每逢清明节,校庆日,厦门各界人士和集美学校师生均在在拜堂举行祭奠仪式,深切缅怀陈嘉庚先生,遥望浩瀚的太空有一颗“陈嘉庚”星,它是1992年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为纪念嘉庚先生的辉煌一生,将第2963号小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
由此伟大的“嘉庚精神”将会与天地同行,与宇宙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