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实用简明)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住房与地理
传统民居的样式,材料大多受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制 约 北美因纽特人用冰块作外墙,以往林区的居民用原 木造房子 草原上牧民为适应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 的蒙古包里 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开凿窑洞 来居住,我国北方的农村以往盖的外出.
①北京民居:四合院
四合院是北 京地区乃至华北 地区的传统住宅。 其基本特点是按 南北轴线对称布 置房屋和院落, 坐北朝南,大门 一般开在东南角, 门内建有影壁, 外人看不到院内 的活动。
印度人的手抓饭
服饰与地理环境
三、地理环境与服饰
1、服饰材料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我国
亚热带的浙江杭嘉湖地区、广东的珠江三 角洲是我国蚕丝的生产基地,人们穿戴的 各种丝稠就来源于桑蚕。我国西北内陆的 太阳辐射强的新疆地区是我国长绒棉的最 重要产区,人们钟爱的羊毛衫与皮制衣物, 原料主要源于我国西部牧区盛产的羊毛和 各种皮革
(三)、光照
• 室内光照能杀死细菌或抑制细菌发育,满 足人体生理需要,改善居室微小气候。 • 因此从采光方面考虑,房屋建筑需注重三 个方面:①采光面积,②房间间距,③朝 向。房屋之间的间距是有讲究的:北半球 中高纬地区房屋多座北朝南,南半球中高 纬地区则多座南朝北,赤道地区房屋朝向 比较杂乱,这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有 关。
地理环境与交通
五、地理环境与交通
地貌与交通习俗
在我国西南地区,形成了架设溜桥、索桥、藤桥 的交通习俗,成为交通民俗的一大奇观。交通工 具在山区也别具特色, “背篓”、“背架”、 “滑杆”等成为主要的交通具。北方骑马驾辕; 南方摇撸划船。在莽莽沙海里,骆驼成为"沙漠之 舟";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人们骑着骏马驰骋如飞. 如图:
2、服饰样式与地域特征有关. 在炎热干旱的阿拉伯地区,人们 喜欢身着白色宽松的长袍.在北 方寒冷区,尤其在冬季,人们一般 爱穿深色的皮毛制品衣服.在气 温日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我国 藏族牧民往往穿一个胳臂可以露 出来的"不对称"的大袍.
3、服饰变化与季节更替有关.在 四季分明的地区,人们一般都要 准备几套与季节相对应的衣服, 夏季男士的短袖衬衫,T恤与女 士的连衣裙,春秋季的休闲装和 羊毛衫,冬季的滑雪衫和皮夹克 等.
(二)、气温
• 气温高的地方,往往墙壁较薄,房间也较 大,反之则墙壁较厚,房间较小。我国北 方农村住宅一般都有火炕、地炉或火墙 。 有些地方为了抵御寒冷或高温,将房子建 成半地穴式,我国东北古代肃慎人就住这 种房子,赫哲族人一直到解放前还住着地 窨子。我国高温冠军吐鲁番几乎家家户户 都有一间半地下室,是用来暑季纳凉的 。
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直立 性好的特点开凿窑洞来居住;
④宁夏民居
宁夏地处西北远离海洋,降水 少、温差大,气候严寒,大陆性气 候特征明显,冬春干旱多风沙,盛 行偏北风,故住宅一般不开北窗。 为保温防寒,采取厢房围院形式, 且房屋紧凑,屋顶形式为一面坡和 两面坡并存。
⑤新疆民居
新疆民居简介
新疆民居的屋盖多用土胚券, 以满足夏季隔热冬季防寒的要求。 阿以旺式住宅则用密梁平顶,受汉 族文化影响较多的回族民居,多喜 用内地木构架起脊的屋顶,平面布 置也采取四合院、三合院形式,和 汉族的住宅没有多大差别。
安塞腰鼓
印第安人的玉米舞
巴西的桑巴舞和狂跳的街舞
布隆迪民族的传统舞和朝鲜族的跳板
维吾尔的手鼓舞和乌克兰青年节舞
印度舞蹈
蒙古族盅碗舞
傣族孔雀舞
优美的芭蕾舞
地 理 环 境 与 人 的 性 格
七、地理环境与人的性格
地理环境使地球上不同区域的人形成了不同的性格 1、 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为了躲避酷暑,在室外活 动的时间比较多,所以那里人的性格暴躁易发怒。 2、 居住在寒冷地带的人,因为室外活动不多,大部 分时间在一个不太大的空间里与别人朝夕相处,养成了能 控制自己情绪,具有较强的耐心和忍耐力的性格,比如生 活在北极圈内的爱斯基摩人,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永不发 怒的人”。 3、居住在温暖宜人的水乡的人们,因为水网海滨气 候湿润,风景秀丽,万物生机盎然,所以,人们往往对周 围事物很敏感,比较多情善感,也很机智敏捷。
4、山区居民,因为山高地广,人烟稀 少,开门见山,长久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便 成了说话声音宏亮,商量事情直爽,对人诚 实的性格。 5、生活在广阔的草原上的牧民,因为 草原茫茫,交通不便,气候恶劣,风沙很大, 所以,他们常常骑马奔驰,尽情地舒展自己, 性格豪放直爽,热情好客。 6、然而,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 高楼大厦林立,工矿企业众多,温度较高, 降水较少,空气不清新畅通,这种憋闷的气 候常使城市人形成了孤僻忧郁的性格。
后记: 生活是一种活动、是一种文化, 文化、活动、艺术在那里?在地理环境中 ,在人类生存的大千世界里。“物竟天择, 适者生存”,生产力在提 高,社会在进步, 只有认识环境,领略文化艺术生活,才能 保护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灿烂的多姿多 彩的美好生活。同学们,让我们摇着岁月 的风铃,沐浴着晶莹的雨露,踏着灿烂的 阳光,漫步在生活长廊,窥苍穹之体,探 日月之形,循自然规律,品味至善至美的 世间风情,在奇妙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地 徜徉,高高地飞翔
后
记
与 地 饮 理 食 环 生 境 活
二、地理环境与饮食
1、中国南方与北方不同:
饮料:北方人喝列酒,红茶等,南方人喝 低度酒,茶等。
餐具:北方大碗大杯,南方小碗小盅。
食物:北方人喜面食,南方人喜米食。
方式:北方大吃大爵,南方细爵慢咽。
2、东方筷子,西方西餐,南亚手抓饭
朝鲜妇女腌制辣白菜
南亚地区人喜食米食
的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 分两层或三层 ,一般以竹编糊 泥作墙,以草盖顶。
3、气候与建筑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它能给人以美的享 受。建筑风格的千差万别是地理环境复杂 多样的结果,气候条件是影响建筑风格的 主要因素之一。(一)、降水 :降雨多和 降雪量大的地区,房顶坡度普遍很大,以 加快泻水和减少屋顶积雪。用料多为竹、 木,如中欧和北欧山区。而降雨少的地区, 屋面一般较平。多用土、石,如撒哈拉地 区。
(四)、风
风也是影响建筑物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 在台风肆虐的地区 ,特别注意防风。 • 我国冬季屡屡有寒潮侵袭(多西北风),避风就是 为了避寒 • 风还会影响房屋朝向和街道走向。在山区和海滨 地区,房屋多面向海风和山谷风。“大理有三宝, 风吹不进屋是第一宝” ;炎热潮湿的地方,通风 降温成为房屋居住的主要问题,如西萨摩亚、瑙 鲁、所罗门群岛等地区,房屋没有墙;我国西南 的竹楼、吊脚楼。现代住宅建筑比较讲究营造 “穿堂风”,用来通风避暑。
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让我们走进地理 (geography)
春
夏
冬
秋
一、气象与生活
二、地理环境与饮食
三、地理环境与服饰 四、地理环境与民居 五、地理环境与交通 六、地理环境与歌舞
七、地理环境与人的性格
一、气象与生活
气象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出行、生产等各项活动
1、看云是天气:霞—朝霞不出门,晚霞晒死人 云—云朝东水咚咚,云朝西水滴滴,云朝南下水 潭,云朝北晒干麦。雾—雾罩河汃,晒死蛤蟆。 风—风来啦,雨来啦,蛮子背着鼓来啦。 2、指导农业: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枣发芽,种棉花;白露早寒 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小暑不种薯, 立伏不种豆…… 3、帮助旅游:晴出雨归雾慢行,大雪地里勿逞能 4、激发诗兴灵感:《沁园春雪》上阙写雪景抒发 “江山如此多娇”的喜悦之情(雪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晴天);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雨天);烟笼 寒水雾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阴雾) 5、指导生活: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四、地理环境与民居
气候与民居 我国西北地区的传统 民居多为屋顶平、墙体 厚、窗户小,冬季保温、 夏季防暑的“平顶土 房”;南方地区则形成 了屋顶陡斜、四璧透风、 房体高架、上下分层的 干栏式“竹楼”、“木 楼”等民居类型;北方 地区的传统民居内都有 火炕、火墙等取暖设施, 并设双层窗户。 地质地貌与民居 广西、湖南、贵州一 带的壮族、布依族、侗 族、水族等的传统居住 建筑为“吊脚楼”;窑 洞至今仍是我国陕西、 山西一带居民喜爱的民 居;青藏高原上的居民 多建造石质碉房。
⑧云南民居
干栏式竹楼是滇南傣、 佤、苗、景颇、哈尼、布 朗等少数民族的主要住宅 形式。滇南气候炎热潮湿 多雨,竹楼下部架空,以 利通风隔潮,多用作碾米 场、贮藏室及杂屋;上层 前部有宽廊和晒台后部为 堂和卧室;屋顶为歇山式, 坡度陡,出檐深远,可遮 阳挡雨。干栏,也叫木楼、 吊脚楼。壮、侗、瑶、苗、 汉都有。多为两层。苗族
蒙古包
②内蒙民居 :蒙古包
蒙古包的门一般朝向东南方向。 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 “毡帐”。由于游牧生活的需要, 故乡以易于拆卸迁徙的毡包为住所。 传统上蒙古族牧民逐水草而居,每 年大的迁徙有 4 次,有“春洼、夏 岗、秋平、冬阳 ” 之说,因此,蒙 古包是草原地区流动放牧的产物。
③陕北民居 :窑洞
⑥江苏民居
江苏民居以苏州为代表。 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 的苏州水网密布,地势平 坦,房屋多依水而建,门、 台阶、过道道均设在水旁, 民居自然被融于水、路、 桥之中,多楼房,砖瓦结 构为主。青砖蓝瓦、玲珑 剔透的建筑风格,形成了 江南地区纤巧、细腻、温 情的水乡民居文化。
⑦福建民居
闵西南土楼是一种特殊农 村住宅。土楼外形有方、圆之别, 酷似宠大碉堡,其外墙用土、石 灰、沙、糯米等夯实,厚1米, 可达5层高;由外向内,屋顶层 层下跌,共三环,主体建筑居中 心;房间总数可达300余间,十 几家甚至几十家人共居一楼。福 建是东南沿海的“山国”,境内 山地丘陵占80%以上,地形复杂, 历史上匪盗现象较为严重,中原 汉族迁居此地后,为御匪盗防械 斗,同族数百人筑土楼而居所, 故形同要塞的土楼,防御功能突 出。此外,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地 震带,气候暖热多雨,坚固的土 楼既能防震防潮又可保暖隔热, 可谓一举数得
泰国大象运输队 因纽特狗拉雪桥
我国北方的马车和西南的溜索
地理环境与歌舞
六、地理环境与歌舞
不同的地理环境,歌舞风格各异,具有很强 的民族特色. 青藏高原一带藏族民间舞蹈动作缓,跳 跃幅度小,强度小;中原地区的秧歌舞热烈 欢快,动作幅度大;非洲舞蹈模仿动物动作; 拉美的玉米桑吧,庆祝丰收。歌声:北方高 喉大嗓,粗旷豪放;南方歌声甜瑞,柔情似 水,婉转、轻巧、缠绵。如:下图
2、住房与地理
传统民居的样式,材料大多受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制 约 北美因纽特人用冰块作外墙,以往林区的居民用原 木造房子 草原上牧民为适应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 的蒙古包里 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开凿窑洞 来居住,我国北方的农村以往盖的外出.
①北京民居:四合院
四合院是北 京地区乃至华北 地区的传统住宅。 其基本特点是按 南北轴线对称布 置房屋和院落, 坐北朝南,大门 一般开在东南角, 门内建有影壁, 外人看不到院内 的活动。
印度人的手抓饭
服饰与地理环境
三、地理环境与服饰
1、服饰材料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我国
亚热带的浙江杭嘉湖地区、广东的珠江三 角洲是我国蚕丝的生产基地,人们穿戴的 各种丝稠就来源于桑蚕。我国西北内陆的 太阳辐射强的新疆地区是我国长绒棉的最 重要产区,人们钟爱的羊毛衫与皮制衣物, 原料主要源于我国西部牧区盛产的羊毛和 各种皮革
(三)、光照
• 室内光照能杀死细菌或抑制细菌发育,满 足人体生理需要,改善居室微小气候。 • 因此从采光方面考虑,房屋建筑需注重三 个方面:①采光面积,②房间间距,③朝 向。房屋之间的间距是有讲究的:北半球 中高纬地区房屋多座北朝南,南半球中高 纬地区则多座南朝北,赤道地区房屋朝向 比较杂乱,这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有 关。
地理环境与交通
五、地理环境与交通
地貌与交通习俗
在我国西南地区,形成了架设溜桥、索桥、藤桥 的交通习俗,成为交通民俗的一大奇观。交通工 具在山区也别具特色, “背篓”、“背架”、 “滑杆”等成为主要的交通具。北方骑马驾辕; 南方摇撸划船。在莽莽沙海里,骆驼成为"沙漠之 舟";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人们骑着骏马驰骋如飞. 如图:
2、服饰样式与地域特征有关. 在炎热干旱的阿拉伯地区,人们 喜欢身着白色宽松的长袍.在北 方寒冷区,尤其在冬季,人们一般 爱穿深色的皮毛制品衣服.在气 温日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我国 藏族牧民往往穿一个胳臂可以露 出来的"不对称"的大袍.
3、服饰变化与季节更替有关.在 四季分明的地区,人们一般都要 准备几套与季节相对应的衣服, 夏季男士的短袖衬衫,T恤与女 士的连衣裙,春秋季的休闲装和 羊毛衫,冬季的滑雪衫和皮夹克 等.
(二)、气温
• 气温高的地方,往往墙壁较薄,房间也较 大,反之则墙壁较厚,房间较小。我国北 方农村住宅一般都有火炕、地炉或火墙 。 有些地方为了抵御寒冷或高温,将房子建 成半地穴式,我国东北古代肃慎人就住这 种房子,赫哲族人一直到解放前还住着地 窨子。我国高温冠军吐鲁番几乎家家户户 都有一间半地下室,是用来暑季纳凉的 。
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直立 性好的特点开凿窑洞来居住;
④宁夏民居
宁夏地处西北远离海洋,降水 少、温差大,气候严寒,大陆性气 候特征明显,冬春干旱多风沙,盛 行偏北风,故住宅一般不开北窗。 为保温防寒,采取厢房围院形式, 且房屋紧凑,屋顶形式为一面坡和 两面坡并存。
⑤新疆民居
新疆民居简介
新疆民居的屋盖多用土胚券, 以满足夏季隔热冬季防寒的要求。 阿以旺式住宅则用密梁平顶,受汉 族文化影响较多的回族民居,多喜 用内地木构架起脊的屋顶,平面布 置也采取四合院、三合院形式,和 汉族的住宅没有多大差别。
安塞腰鼓
印第安人的玉米舞
巴西的桑巴舞和狂跳的街舞
布隆迪民族的传统舞和朝鲜族的跳板
维吾尔的手鼓舞和乌克兰青年节舞
印度舞蹈
蒙古族盅碗舞
傣族孔雀舞
优美的芭蕾舞
地 理 环 境 与 人 的 性 格
七、地理环境与人的性格
地理环境使地球上不同区域的人形成了不同的性格 1、 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为了躲避酷暑,在室外活 动的时间比较多,所以那里人的性格暴躁易发怒。 2、 居住在寒冷地带的人,因为室外活动不多,大部 分时间在一个不太大的空间里与别人朝夕相处,养成了能 控制自己情绪,具有较强的耐心和忍耐力的性格,比如生 活在北极圈内的爱斯基摩人,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永不发 怒的人”。 3、居住在温暖宜人的水乡的人们,因为水网海滨气 候湿润,风景秀丽,万物生机盎然,所以,人们往往对周 围事物很敏感,比较多情善感,也很机智敏捷。
4、山区居民,因为山高地广,人烟稀 少,开门见山,长久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便 成了说话声音宏亮,商量事情直爽,对人诚 实的性格。 5、生活在广阔的草原上的牧民,因为 草原茫茫,交通不便,气候恶劣,风沙很大, 所以,他们常常骑马奔驰,尽情地舒展自己, 性格豪放直爽,热情好客。 6、然而,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 高楼大厦林立,工矿企业众多,温度较高, 降水较少,空气不清新畅通,这种憋闷的气 候常使城市人形成了孤僻忧郁的性格。
后记: 生活是一种活动、是一种文化, 文化、活动、艺术在那里?在地理环境中 ,在人类生存的大千世界里。“物竟天择, 适者生存”,生产力在提 高,社会在进步, 只有认识环境,领略文化艺术生活,才能 保护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灿烂的多姿多 彩的美好生活。同学们,让我们摇着岁月 的风铃,沐浴着晶莹的雨露,踏着灿烂的 阳光,漫步在生活长廊,窥苍穹之体,探 日月之形,循自然规律,品味至善至美的 世间风情,在奇妙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地 徜徉,高高地飞翔
后
记
与 地 饮 理 食 环 生 境 活
二、地理环境与饮食
1、中国南方与北方不同:
饮料:北方人喝列酒,红茶等,南方人喝 低度酒,茶等。
餐具:北方大碗大杯,南方小碗小盅。
食物:北方人喜面食,南方人喜米食。
方式:北方大吃大爵,南方细爵慢咽。
2、东方筷子,西方西餐,南亚手抓饭
朝鲜妇女腌制辣白菜
南亚地区人喜食米食
的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 分两层或三层 ,一般以竹编糊 泥作墙,以草盖顶。
3、气候与建筑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它能给人以美的享 受。建筑风格的千差万别是地理环境复杂 多样的结果,气候条件是影响建筑风格的 主要因素之一。(一)、降水 :降雨多和 降雪量大的地区,房顶坡度普遍很大,以 加快泻水和减少屋顶积雪。用料多为竹、 木,如中欧和北欧山区。而降雨少的地区, 屋面一般较平。多用土、石,如撒哈拉地 区。
(四)、风
风也是影响建筑物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 在台风肆虐的地区 ,特别注意防风。 • 我国冬季屡屡有寒潮侵袭(多西北风),避风就是 为了避寒 • 风还会影响房屋朝向和街道走向。在山区和海滨 地区,房屋多面向海风和山谷风。“大理有三宝, 风吹不进屋是第一宝” ;炎热潮湿的地方,通风 降温成为房屋居住的主要问题,如西萨摩亚、瑙 鲁、所罗门群岛等地区,房屋没有墙;我国西南 的竹楼、吊脚楼。现代住宅建筑比较讲究营造 “穿堂风”,用来通风避暑。
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让我们走进地理 (geography)
春
夏
冬
秋
一、气象与生活
二、地理环境与饮食
三、地理环境与服饰 四、地理环境与民居 五、地理环境与交通 六、地理环境与歌舞
七、地理环境与人的性格
一、气象与生活
气象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出行、生产等各项活动
1、看云是天气:霞—朝霞不出门,晚霞晒死人 云—云朝东水咚咚,云朝西水滴滴,云朝南下水 潭,云朝北晒干麦。雾—雾罩河汃,晒死蛤蟆。 风—风来啦,雨来啦,蛮子背着鼓来啦。 2、指导农业: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枣发芽,种棉花;白露早寒 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小暑不种薯, 立伏不种豆…… 3、帮助旅游:晴出雨归雾慢行,大雪地里勿逞能 4、激发诗兴灵感:《沁园春雪》上阙写雪景抒发 “江山如此多娇”的喜悦之情(雪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晴天);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雨天);烟笼 寒水雾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阴雾) 5、指导生活: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四、地理环境与民居
气候与民居 我国西北地区的传统 民居多为屋顶平、墙体 厚、窗户小,冬季保温、 夏季防暑的“平顶土 房”;南方地区则形成 了屋顶陡斜、四璧透风、 房体高架、上下分层的 干栏式“竹楼”、“木 楼”等民居类型;北方 地区的传统民居内都有 火炕、火墙等取暖设施, 并设双层窗户。 地质地貌与民居 广西、湖南、贵州一 带的壮族、布依族、侗 族、水族等的传统居住 建筑为“吊脚楼”;窑 洞至今仍是我国陕西、 山西一带居民喜爱的民 居;青藏高原上的居民 多建造石质碉房。
⑧云南民居
干栏式竹楼是滇南傣、 佤、苗、景颇、哈尼、布 朗等少数民族的主要住宅 形式。滇南气候炎热潮湿 多雨,竹楼下部架空,以 利通风隔潮,多用作碾米 场、贮藏室及杂屋;上层 前部有宽廊和晒台后部为 堂和卧室;屋顶为歇山式, 坡度陡,出檐深远,可遮 阳挡雨。干栏,也叫木楼、 吊脚楼。壮、侗、瑶、苗、 汉都有。多为两层。苗族
蒙古包
②内蒙民居 :蒙古包
蒙古包的门一般朝向东南方向。 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 “毡帐”。由于游牧生活的需要, 故乡以易于拆卸迁徙的毡包为住所。 传统上蒙古族牧民逐水草而居,每 年大的迁徙有 4 次,有“春洼、夏 岗、秋平、冬阳 ” 之说,因此,蒙 古包是草原地区流动放牧的产物。
③陕北民居 :窑洞
⑥江苏民居
江苏民居以苏州为代表。 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 的苏州水网密布,地势平 坦,房屋多依水而建,门、 台阶、过道道均设在水旁, 民居自然被融于水、路、 桥之中,多楼房,砖瓦结 构为主。青砖蓝瓦、玲珑 剔透的建筑风格,形成了 江南地区纤巧、细腻、温 情的水乡民居文化。
⑦福建民居
闵西南土楼是一种特殊农 村住宅。土楼外形有方、圆之别, 酷似宠大碉堡,其外墙用土、石 灰、沙、糯米等夯实,厚1米, 可达5层高;由外向内,屋顶层 层下跌,共三环,主体建筑居中 心;房间总数可达300余间,十 几家甚至几十家人共居一楼。福 建是东南沿海的“山国”,境内 山地丘陵占80%以上,地形复杂, 历史上匪盗现象较为严重,中原 汉族迁居此地后,为御匪盗防械 斗,同族数百人筑土楼而居所, 故形同要塞的土楼,防御功能突 出。此外,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地 震带,气候暖热多雨,坚固的土 楼既能防震防潮又可保暖隔热, 可谓一举数得
泰国大象运输队 因纽特狗拉雪桥
我国北方的马车和西南的溜索
地理环境与歌舞
六、地理环境与歌舞
不同的地理环境,歌舞风格各异,具有很强 的民族特色. 青藏高原一带藏族民间舞蹈动作缓,跳 跃幅度小,强度小;中原地区的秧歌舞热烈 欢快,动作幅度大;非洲舞蹈模仿动物动作; 拉美的玉米桑吧,庆祝丰收。歌声:北方高 喉大嗓,粗旷豪放;南方歌声甜瑞,柔情似 水,婉转、轻巧、缠绵。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