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儿童验光配镜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省人医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1、视力
2周岁以下儿童
2周岁~3周岁
视动性眼震
视动性眼震
选择性注视
选择性注视
遮盖厌恶试验 三棱镜法
遮盖厌恶试验 图表视力表
3周岁以上
图形视力表
注:视力检查与儿童配合度密切相关 但需按照视力检查标准检查
标准对数视力表
11
视动性眼震
操作方法: 1、检查距离:30cm 2、慢慢转动条栅观察幼儿眼球是否发生眼动性眼震 3、如有说明视力基本正常,此法不能确定视力敏锐度 4、其检查依赖于婴儿的注意力、兴趣及眼球运动功能
距离换算立体视锐度
29
颜氏随机点立体图
戴配套红蓝眼镜 40cm观察 不同检查图中隐藏不同图案,让患者说出隐藏图案即
说明具有相应立体视锐度
30
立体视检查的正常标准
一般儿童筛查只需要做立体视定性检查即可
3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正常
视力筛查
异常
定期体检
转诊
32
二、视觉功能复查
视力(同筛查) 屈光检查(筛查仪、电脑验光仪、检影) 眼位与眼球运动(角膜映光、遮盖法、马氏杆等) 眼常规检查(裂隙灯、眼底镜) 注视性质 双眼视功能检查(同视机)
39
为提高验光速度与配合度,可手持镜片检影, 但必须保证镜眼距(镜片在角膜顶点前12mm) 以保证检影的准确性
镜片角度应调节到与成镜相同 试镜包括看远、近及阅读的清晰和舒适度 预后说明(如散瞳情况、戴镜方法、治疗方法、
复查时间等)
40
六、确定、调整治疗方案
儿童要根据不同病症情况在坚持戴镜情况下同时
7周岁以下儿童多半使用屈光度筛查仪 7周岁以上可以使用电脑验光仪筛查
18
常用不同年龄儿童正常屈光度标准
远视度
3~5岁
+2.50DS或以下
5~6岁
+2.00DS或以下
6~7岁
+1.50DS或以下
散光度
正轴散光1.50DC或以下
斜轴散光1.00DC或以下
任何程度的近视者视为不正常
屈光参差(球镜或柱镜)不大于1.50D
瞳孔缘约15º斜视角 瞳孔缘至角膜缘中间约30º斜视角 角膜缘约45º斜视角 每偏1mm约7º斜视角
21
交替遮盖法查斜视
•首先用交替遮盖判断是否斜视,但无法区分是显性或隐性 •交替遮盖法观察的是去遮盖后的那只眼
22
眼球运动的检查方法与标准
23
分九个眼位观察
内转时瞳孔缘与上下泪小点连线相切 外转时角膜外缘与外眦相切 上转时角膜下缘与内外眦连线相切 下转时角膜上缘与内外眦连线相切
察一段时间后再复查决定是否配镜治疗。 如裸眼视力低于正常,但矫正视力较好,即便屈光度在正
常范围内也需配镜治疗。
36
考虑矫正视力与眼位确定配镜光度。
无内斜视患者,一般在散瞳检影光度基础上扣除生理性 调节试片至最好视力进行配镜
如有内斜视,则需全矫戴镜,且需定期复查视力、眼位, 防止调节麻痹或出现外斜视或外隐斜,复查时如出现外 斜或外隐斜应及时更换眼镜
复查可不需再次散瞳验光
35
四、验光复查与注意事项
阿托品散瞳检影后,恢复期为三周,三周后复验小瞳试片 光度。快散次日复查。
以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验光光度。 瞳孔恢复正常后重新检查裸眼视力,部分患儿裸眼视力正
常,屈光度如果也正常则无需配镜治疗。 如裸眼视力略低于正常标准,且屈光度在正常范围内可观
观察到约1000秒/弧 第二部分为凸起的动物,让患者把它压下去,如果能观察
到则立体视达100秒/弧 第三部分为棱形图案,如果都能辨认,立体视达40秒/弧
28
Frisby立体图
分三块压克力板,分别为1mm、3mm、6mm厚 四幅图中有一幅有立体视差图 40cm观察 距离越近、板越厚,立体视差越大,可根据不同板的检查
注视能持续到眨眼或眨眼后不再能注视,说明患者有轻度弱视 注视能持续2秒左右,说明患者有明显弱视 如果注视不能持续,说明此眼有重度弱视
16
常用不同年龄儿童正常远视力标准 (单眼裸眼视力下限)
2岁
0.4
3岁
0.5
4~5岁
0.6
6~7岁
0.8
7岁以上 1.0
任何年龄两眼视力相差不大于两行
17
2、屈光度
7
视觉功能筛查
异常
眼科、视光复查
屈光异常
眼病
正常
定期体检
正常
单纯眼病
确诊
眼病治疗
睫状肌麻痹验光
瞳孔恢复
复查、验光
异常
无异常
确定、调整治疗方案
单纯眼病
配镜并治疗
治愈
8
主要内容
儿童眼的屈光学特点 儿童验光配镜的基本流程 儿童验光配镜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9
一、视觉功能筛查
视力 屈光筛查 眼位与眼球运动 眼常规检查 立体视检查
19
3、眼位与眼球运动
首先用角膜映光法联合交替遮盖检查眼位和斜 视度
其次用去遮盖法判断隐性斜视 再次用遮盖法判断显性斜视
20
角膜映光法
1、令患者双眼注视33cm处笔灯; 2、观察角膜映光点位置检查有无显斜视; 3、角膜映光点位于瞳孔中央记录角膜映光正位; 4、角膜映光点位于鼻侧为外斜、颞侧为内斜
根据视力变化情况调整遮盖剂量 调整视力训练方案 例:随远视力提高,相应提高训练难度和精细度 弱视的治愈标准不是单眼视力恢复到1.0,而是建立正
常的双眼视
弱视治疗一般治愈后随访三年,防止复发
42
dhanyavaad
达尼阿瓦德
33
眼科、视光复查
屈光异常
定期体检
眼病
单纯眼病
确诊
眼病治疗
睫状肌麻痹验光
瞳孔恢复
复查、验光
异常
确定、调整治疗方案
单纯眼病
34
三、睫状肌麻痹验光与注意事项
不同年龄散瞳验光的间隔周期 <3岁 ------------3月 3-6岁 ------------6月 >6岁 ------------1年
小结
儿童屈光状态与视力特点
屈光状态从轻度远视向正视化发展 部分伴随轻度散光(通常是顺规散光) 不同年龄段生理性远视值不同 视力随年龄而增长 各年龄段最佳矫正远视力的正常、低常、超常标准
不一,并非都能矫正到1.0或以上 调节与集合状态与成人有别
6
主要内容
儿童眼的屈光学特点 儿童验光配镜的基本流程 儿童验光配镜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进行相关治疗。
例:弱视患儿配合遮盖、压抑、视刺激疗法及相关训练 方法治疗
复查:
复查间隔时间应遵医嘱 复查视力进展、屈光度变化情况、眼位情况 如视力降低、屈光度变化或眼位变化需及时更换眼镜 例视力降低需重新验光,远视度降低需更换眼镜;远视
出现外隐斜需降低远视度换镜
41
其他治疗方法调整:
37
儿童生理性远视
4 ~ 5岁 6 ~ 7岁
约+1.75 ~ +2.50D 约+1.00 ~ +2.00D
38
对于无内斜视的中高度远视患者也可以不等复查, 散瞳后直接扣除+1.00 ~ +2.00DS配镜,不等瞳 孔恢复即戴镜容易适应。
部分患者瞳孔恢复后试片视力较差,此时仍然以 准确光度配镜,不可单纯以视力确定光度。
12
选择性注视
操作方法: 1、检查距离:30cm 2、在两个观察口后分别插入白纸和条栅视标,让儿童注视 3、有视力的幼儿会选择注视条栅 4、从粗到细更换卡片至能引起儿童注意的最细条栅 5、卡片后方对应着幼儿的视力
13
遮盖厌恶试验
操作方法: 1、让幼儿注视感兴趣的物体,用手掌遮盖单眼观察反应。 2、交替遮盖单眼,如果有相同的反抗,则说明两眼视力相 当且具有良好发展的双眼视觉。 3、如交替遮盖单眼,反应不同,则反抗时未遮盖眼视力较 差。
若存在暗影,晃动眼底镜,暗影不动为晶状体存在 异常;
暗影顺动为房水存在异常;暗影逆动为玻璃体存在 异常。
26
外眼常规检查不得出现以下症状
上睑下垂 屈光介质混浊 炎症 倒睫 其它眼病
27
5、立体视检测
Titmus立体图
配戴配套偏光镜 40cm观察 第一部分为观察立体苍蝇,让患者去抓它的翅膀,如果能
内转
上转
外转 下转
24
常用眼位与眼球运动的正常标准
不影响双眼视的隐性斜视视为正常 任何性质的显性斜视都视为不正常 眼球运动受限都视为不正常
25
4、眼常规检查
主要检查外眼、结膜囊、角膜、前房、虹膜、晶状体 婴幼儿检查眼底红光反射
使用眼底镜在被检者眼前20cm处检查瞳孔处的橘红 色反光是否均匀,橘红色反光是否存在暗影或白瞳 症
14
三棱镜法
操作方法: 1、单眼前放置10 △ ~15△底向下三棱镜,观察两眼反应 2、若镜片后眼球上转则为持续性注视
15
3、再将棱镜放置另一眼前,若也能上转注视,则说明两眼 视力相等
4、若不能则遮盖未加镜片眼,强迫该眼注视 5、去除遮盖,若能持续注视5秒以上或眨眼后仍注视则为持
续注视 6、若持续两秒以下,或眨眼后不能注视则为非持续注视 7、非持续性注视分为
1、视力
2周岁以下儿童
2周岁~3周岁
视动性眼震
视动性眼震
选择性注视
选择性注视
遮盖厌恶试验 三棱镜法
遮盖厌恶试验 图表视力表
3周岁以上
图形视力表
注:视力检查与儿童配合度密切相关 但需按照视力检查标准检查
标准对数视力表
11
视动性眼震
操作方法: 1、检查距离:30cm 2、慢慢转动条栅观察幼儿眼球是否发生眼动性眼震 3、如有说明视力基本正常,此法不能确定视力敏锐度 4、其检查依赖于婴儿的注意力、兴趣及眼球运动功能
距离换算立体视锐度
29
颜氏随机点立体图
戴配套红蓝眼镜 40cm观察 不同检查图中隐藏不同图案,让患者说出隐藏图案即
说明具有相应立体视锐度
30
立体视检查的正常标准
一般儿童筛查只需要做立体视定性检查即可
3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正常
视力筛查
异常
定期体检
转诊
32
二、视觉功能复查
视力(同筛查) 屈光检查(筛查仪、电脑验光仪、检影) 眼位与眼球运动(角膜映光、遮盖法、马氏杆等) 眼常规检查(裂隙灯、眼底镜) 注视性质 双眼视功能检查(同视机)
39
为提高验光速度与配合度,可手持镜片检影, 但必须保证镜眼距(镜片在角膜顶点前12mm) 以保证检影的准确性
镜片角度应调节到与成镜相同 试镜包括看远、近及阅读的清晰和舒适度 预后说明(如散瞳情况、戴镜方法、治疗方法、
复查时间等)
40
六、确定、调整治疗方案
儿童要根据不同病症情况在坚持戴镜情况下同时
7周岁以下儿童多半使用屈光度筛查仪 7周岁以上可以使用电脑验光仪筛查
18
常用不同年龄儿童正常屈光度标准
远视度
3~5岁
+2.50DS或以下
5~6岁
+2.00DS或以下
6~7岁
+1.50DS或以下
散光度
正轴散光1.50DC或以下
斜轴散光1.00DC或以下
任何程度的近视者视为不正常
屈光参差(球镜或柱镜)不大于1.50D
瞳孔缘约15º斜视角 瞳孔缘至角膜缘中间约30º斜视角 角膜缘约45º斜视角 每偏1mm约7º斜视角
21
交替遮盖法查斜视
•首先用交替遮盖判断是否斜视,但无法区分是显性或隐性 •交替遮盖法观察的是去遮盖后的那只眼
22
眼球运动的检查方法与标准
23
分九个眼位观察
内转时瞳孔缘与上下泪小点连线相切 外转时角膜外缘与外眦相切 上转时角膜下缘与内外眦连线相切 下转时角膜上缘与内外眦连线相切
察一段时间后再复查决定是否配镜治疗。 如裸眼视力低于正常,但矫正视力较好,即便屈光度在正
常范围内也需配镜治疗。
36
考虑矫正视力与眼位确定配镜光度。
无内斜视患者,一般在散瞳检影光度基础上扣除生理性 调节试片至最好视力进行配镜
如有内斜视,则需全矫戴镜,且需定期复查视力、眼位, 防止调节麻痹或出现外斜视或外隐斜,复查时如出现外 斜或外隐斜应及时更换眼镜
复查可不需再次散瞳验光
35
四、验光复查与注意事项
阿托品散瞳检影后,恢复期为三周,三周后复验小瞳试片 光度。快散次日复查。
以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验光光度。 瞳孔恢复正常后重新检查裸眼视力,部分患儿裸眼视力正
常,屈光度如果也正常则无需配镜治疗。 如裸眼视力略低于正常标准,且屈光度在正常范围内可观
观察到约1000秒/弧 第二部分为凸起的动物,让患者把它压下去,如果能观察
到则立体视达100秒/弧 第三部分为棱形图案,如果都能辨认,立体视达40秒/弧
28
Frisby立体图
分三块压克力板,分别为1mm、3mm、6mm厚 四幅图中有一幅有立体视差图 40cm观察 距离越近、板越厚,立体视差越大,可根据不同板的检查
注视能持续到眨眼或眨眼后不再能注视,说明患者有轻度弱视 注视能持续2秒左右,说明患者有明显弱视 如果注视不能持续,说明此眼有重度弱视
16
常用不同年龄儿童正常远视力标准 (单眼裸眼视力下限)
2岁
0.4
3岁
0.5
4~5岁
0.6
6~7岁
0.8
7岁以上 1.0
任何年龄两眼视力相差不大于两行
17
2、屈光度
7
视觉功能筛查
异常
眼科、视光复查
屈光异常
眼病
正常
定期体检
正常
单纯眼病
确诊
眼病治疗
睫状肌麻痹验光
瞳孔恢复
复查、验光
异常
无异常
确定、调整治疗方案
单纯眼病
配镜并治疗
治愈
8
主要内容
儿童眼的屈光学特点 儿童验光配镜的基本流程 儿童验光配镜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9
一、视觉功能筛查
视力 屈光筛查 眼位与眼球运动 眼常规检查 立体视检查
19
3、眼位与眼球运动
首先用角膜映光法联合交替遮盖检查眼位和斜 视度
其次用去遮盖法判断隐性斜视 再次用遮盖法判断显性斜视
20
角膜映光法
1、令患者双眼注视33cm处笔灯; 2、观察角膜映光点位置检查有无显斜视; 3、角膜映光点位于瞳孔中央记录角膜映光正位; 4、角膜映光点位于鼻侧为外斜、颞侧为内斜
根据视力变化情况调整遮盖剂量 调整视力训练方案 例:随远视力提高,相应提高训练难度和精细度 弱视的治愈标准不是单眼视力恢复到1.0,而是建立正
常的双眼视
弱视治疗一般治愈后随访三年,防止复发
42
dhanyavaad
达尼阿瓦德
33
眼科、视光复查
屈光异常
定期体检
眼病
单纯眼病
确诊
眼病治疗
睫状肌麻痹验光
瞳孔恢复
复查、验光
异常
确定、调整治疗方案
单纯眼病
34
三、睫状肌麻痹验光与注意事项
不同年龄散瞳验光的间隔周期 <3岁 ------------3月 3-6岁 ------------6月 >6岁 ------------1年
小结
儿童屈光状态与视力特点
屈光状态从轻度远视向正视化发展 部分伴随轻度散光(通常是顺规散光) 不同年龄段生理性远视值不同 视力随年龄而增长 各年龄段最佳矫正远视力的正常、低常、超常标准
不一,并非都能矫正到1.0或以上 调节与集合状态与成人有别
6
主要内容
儿童眼的屈光学特点 儿童验光配镜的基本流程 儿童验光配镜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进行相关治疗。
例:弱视患儿配合遮盖、压抑、视刺激疗法及相关训练 方法治疗
复查:
复查间隔时间应遵医嘱 复查视力进展、屈光度变化情况、眼位情况 如视力降低、屈光度变化或眼位变化需及时更换眼镜 例视力降低需重新验光,远视度降低需更换眼镜;远视
出现外隐斜需降低远视度换镜
41
其他治疗方法调整:
37
儿童生理性远视
4 ~ 5岁 6 ~ 7岁
约+1.75 ~ +2.50D 约+1.00 ~ +2.00D
38
对于无内斜视的中高度远视患者也可以不等复查, 散瞳后直接扣除+1.00 ~ +2.00DS配镜,不等瞳 孔恢复即戴镜容易适应。
部分患者瞳孔恢复后试片视力较差,此时仍然以 准确光度配镜,不可单纯以视力确定光度。
12
选择性注视
操作方法: 1、检查距离:30cm 2、在两个观察口后分别插入白纸和条栅视标,让儿童注视 3、有视力的幼儿会选择注视条栅 4、从粗到细更换卡片至能引起儿童注意的最细条栅 5、卡片后方对应着幼儿的视力
13
遮盖厌恶试验
操作方法: 1、让幼儿注视感兴趣的物体,用手掌遮盖单眼观察反应。 2、交替遮盖单眼,如果有相同的反抗,则说明两眼视力相 当且具有良好发展的双眼视觉。 3、如交替遮盖单眼,反应不同,则反抗时未遮盖眼视力较 差。
若存在暗影,晃动眼底镜,暗影不动为晶状体存在 异常;
暗影顺动为房水存在异常;暗影逆动为玻璃体存在 异常。
26
外眼常规检查不得出现以下症状
上睑下垂 屈光介质混浊 炎症 倒睫 其它眼病
27
5、立体视检测
Titmus立体图
配戴配套偏光镜 40cm观察 第一部分为观察立体苍蝇,让患者去抓它的翅膀,如果能
内转
上转
外转 下转
24
常用眼位与眼球运动的正常标准
不影响双眼视的隐性斜视视为正常 任何性质的显性斜视都视为不正常 眼球运动受限都视为不正常
25
4、眼常规检查
主要检查外眼、结膜囊、角膜、前房、虹膜、晶状体 婴幼儿检查眼底红光反射
使用眼底镜在被检者眼前20cm处检查瞳孔处的橘红 色反光是否均匀,橘红色反光是否存在暗影或白瞳 症
14
三棱镜法
操作方法: 1、单眼前放置10 △ ~15△底向下三棱镜,观察两眼反应 2、若镜片后眼球上转则为持续性注视
15
3、再将棱镜放置另一眼前,若也能上转注视,则说明两眼 视力相等
4、若不能则遮盖未加镜片眼,强迫该眼注视 5、去除遮盖,若能持续注视5秒以上或眨眼后仍注视则为持
续注视 6、若持续两秒以下,或眨眼后不能注视则为非持续注视 7、非持续性注视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