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静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与静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与参照物而言的;知道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二、重点:参照物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物体运动与静止判断。
三、教法选择:讲授法、合作交流法
四、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以一段中国古典小说《镜花缘》中离奇的故事“……井被吹到篱笆外面了……”作为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引发他们积极的思考问题。
2.新授课:
(1)物体的运动:一切物质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一切:宏观: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
微观:物体内部分子运动。
(2)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定义: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判定方法:①选一个物体做参照物(任意选择,但不选所描述的物体本身)。
②看它们之间有无位置变化。
要点:①要运动都运动,要静止都静止。
②参照物的选定要根据问题的需要和研究方便而选定。
3.机械运动:两物体间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结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运动的分类:①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②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弯曲的运动。
五、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看书了解自然界物质的运动性,说出身边的物体运动情况。解释什么是宏观、什么是微观。指导学生初步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区别在那里?教师描述物体在位置变化上的特点,从而引出物体是否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标准——参照物。教师解释物体运动的绝对性和物体静止的相对性。指导理解直线和曲线的关系。
六、课堂小结
七、课堂练习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运动与静止
1.参照物
定义: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方法
2.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
3.机械运动
定义:两物体间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分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赤北初级中学
毛超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