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文艺美学标准讲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中国古代一位追求哲理意味的诗歌
魏晋玄言诗
钟嵘《诗品》:“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 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 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庚诸公 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竹扇诗》 许询 良工眇芳林。妙思触物骋 篾疑秋蝉翼。团取望舒景。
部分宋诗 “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理趣” 宿黄山
刘勰:《文心雕龙》 钟嵘:《诗品》 王昌龄 皎然
刘禹锡:“境生于象外” 司空图:“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王国维 “意境”与“境界”不同
王昌龄
诗有三境。 物境一: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 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 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 故得形似。情境二: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 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意境三:亦 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诗格》
王国维(1877—1927) 意境论的集大成者

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韵味无穷
(一)情景交融
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 ——王国维《人间词话》
情景相融而莫分也。 ——范晞文《对床夜语》
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 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 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王夫之《姜斋诗话》
托马斯· 曼
真实性
真实性是马克思主义典型观的核心命题 恩格斯认为文学应该“通过对现实关系的
真实描写,来打破关于这些关系的流行的 传统幻想,动摇资产阶级世界的乐观主 义,……引起对于现存事物的永恒性的怀 疑”。
第四节
文学作品的意蕴
一、意蕴的范畴及其构成方式
意蕴范畴的提出及其内涵
黑格尔: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 远的一种东西,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 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 意蕴的构成方式
信息传播的必要条件——向受众提供足 够的认识内容。 关于传播的5W理论 那么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足够的认识内 容的提供?如何理解文学作品中形象的确定 性与不确定性?如何理解文学作品中的空白 点(召唤结构)?(如李商隐的诗、达芬奇 的蒙娜丽莎)(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 姆雷特)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二)虚实相生
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 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梅尧臣 “实境” 与“虚境”
“实境”与“虚境”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未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3.韵味无穷
刘义庆、谢赫:气韵 刘勰、钟嵘 :滋味 司空图 :韵味
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 体势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
无我之境:感情含蓄,不动声色的意 境。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文学典型 典型论的发展及其定义
典型(Tupos/type) 17世纪以前:类型说 18世纪以后:个性典型观 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
多意性
毕加索:《格尔尼卡》
文学象征的分类
寓言式象征
符号式象征
寓言式象征 尤奈斯库:《秃头歌女》
符号式象征 鲁迅:《狂人日记》
二、文学意境 意境概念的形成及界定
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中心范畴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 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 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黑格尔:“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 其一,它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 特; 其二,它通过外在形象表现的本质又极其 深刻丰富。 “特征化” 总体特征与局部特征
黑格尔:“性格同时仍需要保持生动和完 满性,使个别人物有余地可以向多方面流 露他的性格……把一种本身发展完满的内 心世界的多彩性显示于丰富多彩的表现。” 18世纪以前,西方处于类型化阶段,人物 性格是单色调。 19世纪, “圆形人物” 阶段。
哲理性
浮士德的故事是人 类精神的象征
《浮士德》剧照
内容简介 浮士德为了寻求新生活,和魔鬼梅非斯 托签约,把自己的灵魂抵押给魔鬼,而魔鬼 要满足浮士德的一切要求。如果有一天浮士 德认为自己得到了满足,那么他的灵魂就将 归魔鬼所有。于是梅非斯托使用魔法,让浮 士德有了一番奇特的经历,他尝过了爱情的 欢乐与辛酸,在治理国家中显过身手,在沙 场上立过奇功,又想在一片沙滩上建立起人 间乐园……就在他沉醉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中时,他不由地说,那时自己将得到满足。 这样,魔鬼就将收去他灵魂,就在这时,天 使赶来,挽救了浮士德的灵魂。
鲁迅《叶紫作〈丰收〉》序》
鲁迅:《叶紫作〈丰收〉序》
合理:
指文学形象真实性的客 观规定性。“理”,是现 实世界里本质性的东西, 规律性的东西。
还意味着合乎理想。
合情:
指文学形象必须反映真切感 受、真挚情感和真诚意向。
昆曲《牡丹亭》剧照
《红楼梦》电视剧照
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 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 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 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 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 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 子胜三分。
文学意境的分类
清代刘熙载《艺概》四分法:“花鸟缠绵, 云雷奋发,弦泉幽咽,雪月空明 ,诗不出此四 境” “花鸟缠绵”,是一种明丽鲜艳之美;“云 雷奋发”是一种热烈崇高之美;“弦泉幽咽”是 一种悲凉凄清之美;“雪月空明”是一种和平静 穆之美。 王国维二分法:“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 境。……” 有我之境: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 意境。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 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扁平人物”……就是按 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 而被创造出来。如果这些 人物再增多一个因素,我 们开始画的弧线即趋于圆 形。
福斯特:《小说面面观》
黑格尔:“一个艺术家的地位
愈高,他也就愈深刻地表现出 心情和灵魂的深度。” 主要表现在:人物性格 在何种程度上表达了人 类解放自身的要求和改 变现存秩序的愿望。
暗示性
夸 父
余光中
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 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大泽与长河 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 埋没在紫霭的冷烬 ——何不回身挥杖 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 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 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 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 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去
荒诞性
《庄》、《列》之寓言也,则触蛮可 以立国,蕉鹿可以听讼;《离骚》之抒愤 也,则帝阙可上九天,鬼情可察九地…… 愈出愈奇,不可思议。 ——章学诚:《文史通义》
艺术是人们把握世界的又一种基本方式,它构成 人的艺术的意义世界。艺术的意义世界,不是关于 世界究竟是怎样的那种“知识”的世界,也不是关 于人究竟应当怎样的那种“价值”的世界,而是使 我们的感受更加强烈、生命更富色彩的“审美”的 世界。艺术使个人的感受条理化,使个人的体验和 谐化,它调整和升华了人的感受与体验。艺术又使 人的情感对象化、明朗化。艺术没有“创造”画布 和颜料,没有“创造”肉体和声音,也没有“创造” 语言和文字,然而,它“创造”了美的线条和色彩, 创造了和谐的舞姿和韵律,创造了形象和意境,艺 术创造了艺术的意义世界。它把宗教的神圣形象的 情感意义,展现为艺术世界的审美意义。
《红楼梦》
无题
李商隐
(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 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 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 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 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 类转蓬。
(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 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 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 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 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 为探看。
景中含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安徽太白楼里的 李白雕像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情中见景
情景并茂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审美情韵层:感觉、
情感、想象、心灵层面的愉 悦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 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 一般滋味在心头。
历史内容层
陈忠实 史诗般的《白鹿原》
哲学意味层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科学 在科学的世界图景中,人们不只是“看”到 了离开科学所看不到的存在,比如分子、原子、基 本粒子、遗传基因、历史规律等等,更重要的是 “看”到了世界对人的“意义”,比如能量转换的 意义,生物进化的意义,历史发展的意义,信息交 换的意义等等。“科学是人的智力发展中的最后一 步,并且可以被看成是人类文化最高最独特的成 就”。 哲学 在科学的意义世界中,也隐含着科学自身 所无法解决的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个别与一 般、观察与理论、逻辑与潜意识、理性与非理性等 等的矛盾与冲突。对这些矛盾与冲突的意义的寻求, 构成了人的哲学意义世界。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第三节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文学象征 文学意境
文学典型
一、文学象征
文学象征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 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 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文学象征的特征 哲理性 暗示性 荒诞性 多意性
文学典型:指叙事文学作品中达到艺术理想境界的 人物形象,它是显示出特征的富有魅力人物性格。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 文学典型是显示出特征的性格。 ※文学典型是显示出生命的斑斓色彩的性格。
※文学典型是显示出灵魂深度的性格。
※文学典型是蕴涵深刻历史真实的性格。
特征 (charakteristische/characteristic)
黄庭坚
平时游此每雍容,掩袂今来对晚风。 白首同归人不见,黄山依旧月明中。
第五节 文学作品的体裁
一、文学体裁概说
中国古代文体论 西方文体论
中国古代的文体观
杂文学时期: 1、春秋“八体” 命、誓、盟、祷、谏、让、书、对 2、“六诗皆体”说
纯文学时期:汉魏六朝及其后
1、曹丕《典论· 论文》“四科八类” “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2、陆机《文赋》“十类”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 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 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 3、刘勰《文心雕龙》45种文体 4、诗笔说 5、文笔说 6、以文为诗 文为诗.ppt 7、以诗为词以诗为词.ppt 8、诗分唐宋
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的语言 文学作品的形象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文学作品的意蕴
文学作品的体裁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形象
“诗”之象与“易”之象
《易》之有象,取譬明理也,“所以喻道, 而非道也”(语本《淮南子· 说山训》)。求 道之能喻而理之能明,初不拘泥于某象,变 其象也可;及道之既喻而理之既明,亦不恋 著于象,舍象也可。到岸舍筏、见月忽指、 获鱼兔而弃筌蹄,胥得意忘言之谓也。词章 之拟象比喻则异乎是。诗也者,有象之言, 依象以成言;舍象忘言,是无诗矣,变象易 言,是别为一诗甚且非诗矣。
钱钟书《管锥编· 周易正义》
一、文学形象的特征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不同于历史 文本、新闻文本) 假定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与真实性的统一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人心营构之象,亦出 天地自然之象也。
章学诚:《章氏遗书•文史通义》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 思,……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三只 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 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文之英蕤,有秀有隐。
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
两重意已上,皆文外之旨
二、作品意蕴的层次 审美情韵层面
历史内容层面 哲学意味层面
(何谓审美?)
关于审美
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主要有宗教的、 艺术的、伦理的 、科学的和哲学的。
宗教以神圣的形象使人的存在获得“神圣”的意 义。宗教中的神圣形象,把各种各样的力量统一为 至高无上的力量,把各种各样的智能统一为洞察一 切的智能,把各种各样的情感统一为至大无外的情 感,把各种各样的价值统一为至善至美的价值。这 样,宗教中的神圣形象,就成为一切力量的源泉, 一切智能的根据,一切情感的标准,一切价值的尺 度,人从这种异在的神圣形象中获得存在的根本意 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