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隋唐:隆盛时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次,但科举并不能促进全面性的社会流动,缔 造一种真正开放型的社会,反而造成“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的风尚。知识分子往往不能适应多元社 会的需要。这种态势,深重影响着中国读书人心态, 促成他们软弱、依附及两面性的性格特征。
科举制对读书人心态与生活道路的影响,还在科举制发轫的 唐代,便强烈地表现出来。
这些精英分子以其自信、傲骨、热情将隋唐文化演绎得 明朗,高亢、奔放、热烈。
二、帝都的万千气象
都城是城市制度的最高形式,是一国文化的中心 纽结。唐朝的长安城无论在博大和精细上都活现着 中华文化的魂魄和神韵。隋时称大兴城,其设计者 为宇文恺。他对大兴城的总体规划,奠定了长安城 的基础。取“象天设都”的理念,宫城如紫微垣, 且高高在上,皇城象征以北极星为圆心的天象,廓 城则象征大周天。这使天与人不仅在想象中,而且 也在现实中相应相通。
科举以巨大的魔力左右着文人的喜怒哀乐:一入长
安,便“驱驰府寺之门,出入王公之第,上启陈诗, 唯希欬(kai)唾之泽;摩顶至足,冀荷提携之恩”。三 场考试后,心情忐忑不安,“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 浅入时无”。放榜时的众生相更值品味:“弃置复弃 置,情如刀剑伤。”“丹桂攀来十七春,如今始见茜 袍新。”“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 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慈恩塔下题名处, 十七人中最少年。”
时节,万户千车看牡丹。 长安三月十五日,两街看 牡丹,奔走车马。慈恩寺元果院牡丹,先于诸牡丹半 月开;太真院牡丹,后诸牡丹半月开。斑斓璀璨的陶 器、花釉瓷、唐三彩都受到广泛喜爱。
节日众多,重要的有除夕、元旦、元宵、寒食、清 明、上巳、重阳等。尤其是元宵灯节,特许开禁三天, 称放夜。正是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苏 味道诗曰火树银花台,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 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 玉漏莫相催。
教育、研究、行政三者往往结合为一体。地方学 校深入乡里,设有里学。
设立重臣统领的史馆,聚众修史,为后世多数新 朝代沿用。
设立太史局主管天文历法,规模达千人,并改隶 秘书省。包括观测、制历、报时三部门。
设太医署,分科细密,组织完备,兼具行政、教 育、研究职能。武则天、玄宗、德宗都曾诏令向 百姓公布验方,刻于通衢要路。《新修本草》是 第一部国家药典。
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中庸》)。 别易会难,古人所重,江南饯送,下泣言离。 北间风俗,不屑此事,歧路言离,欢笑分手
(《颜氏家训》)。这深刻影响了唐人气 质,如崔颢: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仗
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杀人辽水上,走马
渔阳归。……还家且行猎,弓矢速如飞。李 白: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
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 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俄又露髻 驰骋,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 圆鬟椎髻,不 设鬓饰,不施朱粉,惟以
乌膏注唇。元稹《法曲》:自从胡骑起烟尘,
毛毳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 务胡乐。火凤声沉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索。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汉长安追求的主要是宏大的规模,唐长安追求的是宏
大规模与众多细部精缜布局的统一。唐人能够用建筑 形式更加自如和充分地表现伦理观念和政治理想。另 外,市民可以随处横穿街道。
大明宫遗址范围是紫禁城总面积的三倍多。正殿含 元殿,北边麟德殿分前中后三殿,其规模远超故宫太 和殿。玄宗居处兴庆宫则以豪华绮丽著称,宫中遍种 牡丹。
分常科与制科。常科每年举行,为明经、进士、 秀才、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制科为 皇帝颁诏临时设置。常科考生来源主要是生徒和乡贡。 一般经过两道考试:先是州县考试,合格者,中举人, 参加省试;省试由礼部组织。殿试开始于武则天,由 皇帝在省试基础上亲自策问。制科则通常由皇帝亲自 主持,考试及格即可授官。
二、外域撷英
6-8世纪的长安是世界性都市,先后接 待的使团来自70多个国家,在国子学和 太学留学的外国学生前后达三万多人, 日本学生约占三分之一。外来僧侣商人 更多,当时贵族家的昆仑奴实为非洲的 黑人。长安100万人中外籍侨民一般有3 万多人。
日本学者井上清敏:唐朝的文化是与印
度、阿拉伯和以此为媒介甚至和西欧的文化都 有交流的世界性文化。
上巳是游春节令,人们常采摘鲜花插在头上或身 上,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顾非熊诗曰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莺自啭, 万家车马雨初晴。重阳是登高时节,万楚《茱萸女》: 山阴柳家女,九日采茱萸。复得东邻伴,双为陌上姝。 插枝着高髻,结子置长裾……侠客邀罗袖,行人挑短 书。
规模空前的统一和强盛,气派空前的宽容和摄取, 铸成唐人烈烈腾腾的生活情调,也迎来了一个丰富浓 烈的艺术世界。
唐代科举对举子资历的限制较为宽松,除贱民与商
工杂色外,均能应举,刺激了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提 高: “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反映出唐代文化普
及面的扩展。科举制也深刻影响唐代教育的多元发展, 由于科举重文学,而文学尚情性、重个性,重才气而 不重师承,也使经师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私人在 家教育子女的家学,利用山林或寺院环境读书自修等 新风气蔓延开来。
“长安城里,一个佛堂院,可敌外州大寺。” 武则天更是充分利用佛教来为自己登基营造舆论, 并于龙门开窟造像。
洛阳龙门卢舍那大 佛,高17.14米。
(3)儒学昌明。一度式微于魏晋南北朝的儒学在唐代 开始振兴。唐高祖“颇好儒臣”,唐太宗“锐意经术”, 他宣称:“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 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命国 子祭酒孔颖达等撰定《五经正义》,天下颁行。
方唐 公长 里安 ,城 人复 口原 达图 百, 万面 。积
多 平
80
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长 安 城 坊 示 意 图
大 明 宫 含 元 殿 复 原 图
大明宫麟德殿
太宗昭陵
“昭陵六骏”分别名为“拳毛騧(gua)”、“什伐赤”、“白蹄 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
乾陵
长安人倾心一切暖色调的事物,如牡丹:三条九陌花
意识形态上,唐朝基本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1)道教风行。唐代道教在上层统治者中格外得宠。 李唐王室奉老子李聃为先祖,故唐高宗封老子为太上 玄元皇帝。东都洛阳的玄元皇帝庙“山河扶绣户,日 月近雕梁”,气派格外宏大。 (2)佛教兴旺。初盛唐也是佛教扶摇直上的时代。 都城长安,寺庙荟萃,城中坊里的百分之六十都设立 了寺庙,有的规模很大。日本僧人圆仁在《入唐求法 巡礼记》中说:
第六章 隋唐:隆盛时代
世界性大国
东临日本海,西抵中亚阿姆河 锡尔河流域,北达西伯利亚 南部,南至中印半岛。
“前王不辟之土,悉请衣冠;前 史不载之乡,并为郡县。”
与阿拉伯帝国,加洛林帝国并 立而三的世界性大国。
帝国规模
疆域辽阔:前王不辟之土,悉请衣冠;前史不载 之乡,并为州县。多民族归附唐朝,天子不但是 皇帝,且是天可汗。 军事强大:府兵制的实行,使兵农合一。 行政机构完备:三省制的推行,既能相防过误, 也可制约君主独断。
尽管广泛地吸取外来文化,但唐文化并 未失却其堂堂正正的中华特质。因为其 文化内核如价值、伦理观念以及官制兵 制赋役制等社会组织层次并未因之改变。 另外,唐文化对外来文化在吸收的同时, 也在选择、改造和消化,使其中国化, 最终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如 佛教在隋唐时期的全面本土化。
剧孟同遨游。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
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王维:少年十五二
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 肯数邺下黄须儿。
礼法方面,婚姻制度和男女关系上颇 为自由开放,并后、匹嫡甚至乱伦等都 不鲜见,且其影响及于南北。朱熹分析 说: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 异。唐代妇女地位因胡风而提高。因为北 地女子多豪爽刚健,不似两汉之温贞娴 雅,不类南朝的娇羞柔媚。她们享有家 庭管理权,抛头露面,且父母嫁女,则教
法律制度严密:律令格式互补,体系完备。
经济繁荣: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大一统的文化组织也大大完善:
学制完备:中央直系学校有六学,也称六馆:国 子学、太学、四门学、广文馆(不久废止)、律 学、书学、算学。还有五类旁系的学校:弘文馆、 崇文馆、崇玄学、医学、小学。体现出三大特点: 专业教育开始确立,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实科 学校。
有容乃大
唐文化以一种无所畏惧、兼容并包的大 气派,将一切因素、形式、风格融入其 中,体现出恢宏博大的文化特色。
一、胡气氤氲 隋唐皇室大有胡气,杨广、李渊的母亲 都出自鲜卑独孤氏。李世民、李治则有 四分之三的胡人血统。游牧民族豪强侠 爽之气成为汉文化系统的复壮剂。这于 前人文献和唐人诗中多有反映:衽金
德宗、文宗都鼓励三教公开辩论,德宗时儒、道、 佛三家大论辩于麟德殿:“始三家若矛盾然,卒而同归 于善。”文宗时三家御前论辩,其情形载入白居易的 《三教论衡》。
三教并行不悖,不仅有力地促使儒、佛、道相互吸 取,而且造成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
社会风气也相当开放,自由婚配、改嫁甚至婚外私 通都屡见不鲜。
科举制的实行与寒士崛起 在隋末农民大起义和李唐皇权的一系列压抑措
宽松氛围
太宗对文学、书法、音乐都颇有见地,积极鼓 励提倡。魏征对六朝文学多所肯定,所作《隋 书·文学传序》见识公允超卓: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 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 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 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 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
由科举制、均田制等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以及隐蔽于这些 制度之后的巨大社会变动所推上中国文化舞台的庶族寒士, 是正在上长升的地主阶级的精英分子。有为的时代使他们对 自己的前途与未来充满了自信与热情。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与消沉、隐遁的六朝士子不同,唐代文人不愿受外物束缚, 也绝不甘于人生寂寞,他们否定平庸灰色的人生,而追求轰 轰烈烈的事业。
科举制的首创性在于它是在地主阶级全体成员中 (以及部分农民)在一定程度上机会均等地通过严格 考试来选拔官吏,意义重大。西方政治学者也将之视 为政府公职向所有才能之士开放的理想象征。
科举制的推行,使唐代文化乃至其后的整个中国 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科举制使隋唐政权具有空前的开放性与流 动性,从而在现实秩序中突破了门阀世胄的垄断,寒 士自此具有一定的政治独立性与主动性,构成社会政 治生活与文化生活的活跃能动的力量。
以妒;姑姊逢迎,必相劝以忌。以制夫为妇德,
以能妒为女工。唐代大历以前士大夫妻多妒悍。 形象健硕丰腴,无拘无束。武则天顺利 称帝也应与这种风尚相关。
唐人坦然接受胡地风尚,胡人的音乐、 舞蹈、饮食、服饰装扮都颇为流行。如开
元来,……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
士女皆竟衣胡服。 唐时胡乐传入14种之多, 最典型的为琵琶。胡旋舞,胡腾舞,柘 枝舞都风靡一时。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 家学胡乐。 胡旋舞舞者立毯上,旋转如风。胡 饼大受欢迎,襟度窄小的胡装流行。开元
因科举之初试卷不糊名,而考官必须考虑众望所归者,因此 读书人为扩大自己的影响,纷纷漫游天下,交结豪俊名流。初唐 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及后恶报陈子昂、李白、 杜甫均曾遨游四海。这无疑有助于扩大读书人的阅历和胸襟。
科举名目繁多,即使进士科所考内容也涵盖诗赋、策问、贴 经、杂文,因此读书人必须全面发展自身才能。对考生平时文誉 的重视使考生考前必须不断以得意之作投谒达官名流,所谓“温 卷”。“盖此等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于是唐 代文人往往从幼年起便接受广博的文献知识教育和严格的写作技 能训练。不少人因此早年即才气过人,如王勃“西南洪笔,咸出 其词,每有一文,海内惊瞻”;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 家”。
施打击下,门阀世族急剧没落。这些措施包括: 均田制、“崇今朝冠冕”、科举制。前者摧毁了 大族豪强经济,使门阀贵族再无物质基础。中者 体现为《氏族志》(高宗时改为《姓氏录》)的 修撰:“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 等级。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后者体现唐朝 皇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选天下之才为天下 之务”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