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康复治疗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康复治疗探讨
【摘要】随着当代竞技体育的要求逐步提高,运动员比赛强度的和对抗也随之不断增强,运动损伤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运动损伤发生后,运动员将会产生巨大的生理及心理障碍,这些障碍将直接影响以后的训练、比赛和健康恢复。本文通过分析导致运动损伤心理变化及致因,探讨如何从运动员的心理问题入手,加强受伤运动员的心理康复治疗,对运动员进行认知教育,帮助其掌握心理恢复技巧,使其尽快恢复训练与比赛。
【关键词】运动损伤;心理;康复治疗
随着竞技体育的大强度、高对抗的日益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发生率也日益上升,国家和社会用于治疗恢复运动员损伤的费用也大幅度上升。损伤发生后不仅给运动员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还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在注重运动员机体康复的同时,还应还要注重心理的康复治疗。国内外目前针对运动员损伤后的心理问题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心理康复治疗研究已经成为现代运动医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着重从运动员的心里角度分析研究损伤发生后的心理变化及其原因,探讨如何通过心理康复治疗恢复运动员的自信心,使其尽快地全面康复,最大程度地恢复运动员的运动技能,争取早日重返运动赛场。
1 运动损伤后的心理变化
1.1 心理反应
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后,心理上会受到巨大打击,生活、理想、职业前途等将发生新的变化。运动损伤的运动员在情绪反应上都是脆弱的,表现出情绪上的波动起伏和相应的行为变化,包括挫败性的恼怒、恐慌、害怕、焦虑、压抑、心烦意乱、自尊心受挫、失望、孤独、分离、震惊、怀疑和否认。一系列的不良情绪严重挫伤了运动员的心理健康,使其无法面对当前的困难,消极治疗,康复治疗效果差,恢复缓慢。
1.2 心理调试过程
由于不同运动员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他们对待伤病的反应也有所不同,但受伤初期大多数运动员在心理上会出现以下两种反应:震惊、否认。多数运动员认识到受伤已成为事实后,会转变自己的态度,出现对自己不满的情绪,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运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悲愤、期待、抑郁。运动员经过前期的震惊、否认、悲愤、期待、抑郁阶段后,可能会出现两种现象:接受、放弃[1]。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多为突发性,损伤发生的前期运动员会感到震惊,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损伤中期运动员开始意识到损伤存在的事实,
在悲愤的同时又充满了对治疗和康复的期待,这一时期极易造成抑郁;损伤后的治疗期间,运动员承受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痛苦,在适应了一段时间后有的运动员能够接受现实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康复治疗,有的运动员却日益消沉,从而产生了放弃治疗的念头。
2 运动损伤后的心理致因分析
很多运动员在受伤后会询问为什么损伤会在他们身上发生,他们能否康复和重新参加比赛训练,损伤对他们的影响如何,以及他们能否避免运动损伤。许多运动员也对由损伤造成的缺乏训练机会、失去比赛季节,以及希望和幻想破灭等表示担心[2]。外界的环境会影响到损伤运动员的治疗情绪,产生心理变化,如:人际关系、家庭变故等。许多运动员为了满足自己的成功欲望、或实现亲友、领导、教练等人的期望,获得别人的尊敬和崇拜,往往学会了在训练和比赛中忍受各种类型和程度的痛苦。这不仅导致运动损伤的产生,有的因此而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运动生涯[3]。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员一旦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在训练和比赛中就会犹豫不决、过度紧张、担心、怀疑、焦虑、受完成任务和自尊心驱使,不顾客观情况去强行训练和比赛,导致发生损伤的风险增大。
3 运动损伤后的心理康复治疗
3.1 认知教育
运动员受伤后,开始一般都急于尽快恢复,表现为过分乐观,对损伤漫不经心,配合系统性治疗不够等;然而,当治疗一段时间后,发现损伤的程度和恢复的效果与其自身主观愿望相悖时,则有可能把伤病看得过于严重而丧失配合治疗的信心,此时,他们对康复持有怀疑的态度,消极对待治疗。因此,为了使受伤运动员能更好的控制恢复,掌握主动权,应让受伤者了解有关其伤势的所有情况,从生理学角度为他们释疑解惑,提出有助于他们恢复的各种办法[4]。教练员应教育运动员把“运动损伤”作为比赛的一部分来理解,受伤是正常现象,只能尽量避免、减小其可能性,但无法完全消除,运动员应该具备这样的心理准备。损伤发生后应客观公正地归因,分析受伤原因,不应过多地去抱怨对手、场地或怨恨自己,避免今后损伤的发生。
3.2 测试损伤运动员的情绪状态
消极的负面情绪反应不利于伤病的治疗与恢复,所以应该运用心境状态量表中其他调查表测试运动员受伤后的情绪状态及测试后的情绪状态,帮助运动康复管理人员确定情绪干扰程度,从而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减少受伤给运动员造成的消极影响,加快运动员伤病的治疗与恢复[5]。
3.3 设置目标
设置目标有助于运动员动员能量,将注意指向于当前的活动任务,增强自信心水平,降低认知焦虑,形成现实的期望和最佳的心理状态。因此,应帮助运动
员制定相应的恢复期训练计划,也包括恢复性练习。要求受伤运动员设置现实的和易于实现的目标。针对不同情况,分别设置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明确目标与模糊目标、行为目标与结果目标、容易目标与困难目标[6]、令人鼓舞的和可被记录的等。
4 小结
损伤的康复过程是心理反应、认知和行为交互作用的过程。运动员的损伤能否恢复是由治疗和损伤的相关心理因素和心理干预共同决定的,应重视机体损伤的医疗与运动康复,同时不可忽视心理损伤的精神恢复。要深入探讨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在体育锻炼中渗透心理疗法,使心理恢复促进机体的康复[7]。
参考文献
[1] 崔安福,王建伟.运动员伤后心理变化及心理康复措施研究[J].体育论坛,2010,2(5):67-68.
[2] 洪岩.浅谈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后的心理康复[J].人文论坛,2010,28,168.
[3] 程禹.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其心理康复疗法[J].吉林体育学
院学报,2006,22(1):95-96.
[4] 谭捷,王小燕.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5903-5919.
[5] 孙树勋.谈篮球运动员损伤的心理预测与康复[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2):77-78.
[6] 张杰.运动员在运动损伤后心理康复的治疗分析与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04,3(3):150-152.
[7] 张镇.运动损伤的机体康复与心理恢复[J].克山师专学报,2002,(3):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