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区域影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区域化的成因
第一,当代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 程度的不断提高是经济区域化发展的主要经济
基础。
第二,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是经济区域化形
成的重要原因。
第三,当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竞争日益剧 烈化是经济区域化发展的直接动因。 第四,在西方国家,经济区域化是在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一些国家干预国际经 济关系的表现和产物。 另外,地理因素也是经济区域化形成的基 础。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理区位
一些学者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经济的 “地点空间”将会被一种新的、非区域性的“流 的空间”所代替,在流的空间中,地理区位消失, 区域变的无足轻重。 然而,不少地理学家认为,经济全球化不会导致 地理区位的消失和经济的非区域化,区域是影响 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全球化与地理因素 密切相关,地方有可能“粘”住全球化过程中的 各种“流”。
地方化或本土化的概念
地方化也称为本土化,是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过
程中,为达到地方市场认可的目的,而迎合东
道国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文化传统的发展
战略。同时也指从地方利益出发,利用全球化 的有利一面,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全球化与地方化的矛盾与统一
经济一体化、地方文化传统建设加强同时发生、 相伴而生,构成了一个矛盾统一体的两个对立方 面。 经济全球化引起了经济活动空间格局的变化,地 理空间上邻近企业的共同性增加,从文化与产品 的角度,全球化使一国的产品拥有国际统一的标 准、规模和品性并且能被国际社会认可,在世界 各地流行。但地方化使人们和国家个性化要求也 随之增加。
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NAFTA)由美国、加拿大和墨 西哥3国组成于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 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同年12月17 日由三国领导人分别在各自国家正式签署。 1994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 易区宣布成立。 因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位于南半球,发达国家 则在北半球,通常称发展中国家为“南方”, 发达国家为“北方”。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 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南 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我国对外开放以来,通过大规模引进外资和通过增
加出口商品的生产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就是经济全
球化带来新的发展机会的一个有力证明。
另一方面,全球化可能会威胁发展中国家和转 轨型国家前景。 如区域一体化的加强,会不利于那些被排除在 区域一体化之外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与外国直 接投资,技术能力分布的极端不平衡也许会消 弱欠发达国家和技术进步的联系。
边缘化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说法,就是非中心,非主流, 或者说被主流(主流社会、主流人群、主流意识形态、 主流文化、主流经济...)所排斥,所不包容。 在政治上,核心国家是「博奕对局」中的玩家,边缘 国家则是棋子。在玩家的战略布局中,可以随时牺牲 或放弃的棋子,更属边缘。 在经济上,若某国的国内景气、产业发展、经济政策 等,会高度影响其他国家的产业兴衰或国际收支时, 显然是核心国家,而当别国的产业或经济一打“喷嚏” 自己就会重感冒,当然是边缘国家。 通俗一点说, 过去非常主流的学术刊物、艺术形式,现 在没人看了,被冷落了,这也叫边缘化;甚至连说话,用 的词句,象“哇噻”、“酷”等等,成为主流话语,而 “理想”、“吃苦耐劳”等等,就成了边缘话语。
•经济全球化对经济区域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经济区域化的影响也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经济区域化有促进 作用。 因为全球化意味着全球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对 任何国家都是一个巨大的外部压力,迫使同一地 区各个国家加强合作以求增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导致区域化的产生和发展。
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各区 域组织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经济发展的重 大影响。 目前全球经济尚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和调控, 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起伏、贸易保护、金融动 荡在全球范围相互传递,潜在的风险和危机 时刻存在。这种风险和危机对各个地区都会 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是灾难,从而对区域 经济的发展造成重大破坏。
基本建成内部统一大市场 统一大市场的目标是逐步取消各种非关税壁垒, 包括有形障碍(海关关卡、过境手续、卫生检疫 标准等)、技术障碍(法规、技术标准)和财政 障碍(税别、税率差别),于1993年1月1日起 实现商品、人员、资本和劳务自由流通。为此, 欧共体委员会于1990年 4 月前提出了实现上述 目标的282项指令。1993年1月1日,欧共体宣布 其统一大市场基本建成, 并正式投入运行。 此外还实行了共同的渔业政策、建立政治联盟 、 政治合作制度、欧洲货币体系、经济货币联盟等 措施。
反对者认为,全球化过于夸张,半个世纪以来现 实世界只不过更加开放、联系更加紧密而已。还 没有一个充满全球的经济,仅仅拥有了一个国际 经济和相应的政策回应。如今的全球化充其量是 一种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化,或者只是一种区域 化而已,因为它只是三大区域的金融与贸易的合 作,世界经济比起50年前更全球化,但远没有达 到理论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是一个神话(myth)。
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的关系
经济区域化的概念
经济区域化中的区域是高于国家地理尺度的空
间范围,而不是国家内部的区域。
经济区域化是地理上相近的国家为了各自的经
济利益而实行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或组成区
域性经济组织,其具体机制是宏观上的国家对 自己经济利益的保护。
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真正形成时期,也是经 济区域化大发展时期,目前全球三分之二的 区域性经济组织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建立的, 最著名的有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
• 本土化与全球化之间表面上是矛盾的,实际
上是相辅相成的。
• 一方面,在本土化过程中,全球化的因素必
然影响到当地的价值观、文化观。(思维全
球化、行动地方化) • 另一方面,强烈的本土化(民族化)有利于 全球化发展。当然本土化的东西进行全球化 的关键在于商业包装和因地制宜。
跨国公司地方化策略
对在经济活动全球化过程中十分活跃的跨国公司 来说,本土化主要表现为其在生产管理或国际营 销过程中为扎根当地市场而迎合东道国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等文化传统的发展战略,以便使跨国公 司成为东道国的组成部分,使外贸营销符合当地 文化环境要求。
近年来全球的反全球化运动影响也越来越大,起 初主要来自于第三世界的国家,而今则主要发生 在西方国家。 反全球化的抗议活动始于1995年,到20世纪90年 代末演变成一种有组织的群众性社会运动,反全 球化的中心是反经济全球化(此外包括反政治全 球化和文化全球化)。发展中国家的反全球化主 义者不少来自政府首脑,而发达国家的反对者主 要是这些国家的弱势群体。
具体表现:
1.管理本土化
2.技术、材料的本土化
3.企业形象的本土化和国际营销本土化
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型国家带来了 巨大的贸易机会与技术、技能和大量外国直接投资。
全面加入全球经济能使国家、企业和其他经济部门
抓住新的机会并分享全球化带来的好处。
在内部建设方面,欧盟实行一系列共同政策和措 施。 实现关税同盟和共同外贸政策 1967年起欧共体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率,1968年 7月1日起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的关税和限额,建 立关税同盟。1973年,欧共体实现了统一的外贸 政策。 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 1962年7月1日欧共体开始实行共同农业政策。 1968年8 月开始实行农产品统一价格;1969年取 消农产品内部关税;1971年起对农产品贸易实施 货币补贴制度。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区域影响
经济全球化区域影响观点之争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 全球化与地方化或本土化 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
超级全球化主义者与其反对者的争论
超级全球化主义者(hyper- globalist)认为,我们生活 在无国界、与国家无关的世界,全球化是一个新的经 济规则(同时也是政治和文化规则)。他们声称,当 今世界的时间和空间已经被压缩,地理已死。 新自由主义杰作的美国“华盛顿共识”正是超级全球 化的典型代表。他们主张“自由化、市场化、私有 化”,扫除一切民族障碍,扫除一切国家干预,使商 品、资本及其他生产要素(不包括劳动力)在全球完 全自由流动,实施非调控的市场化,扫除一切国有经 济,实现私有化。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的关系
经济区域化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有的学者认为,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的
阻碍,有的学者认为经济区域化对经济全球化有 促进作用。 我们认为,经济区域化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由于各地区内部实行更高的自由化和 更密切的合作,区域内贸易和资本流动可能更 快发展,对促进世界经济贸易自由化是一种推 动。 区域化通过区内优惠安排实现了区内较为充分 的合作,但却造成区域之间的激烈竞争,竞争 不仅表现在生产领域和市场范围,而且还表现 在优惠安排的攀比与竞赛,这最终必然导致区 域组织间差别的缩小,竞争的结果使其中一些 组织消亡,而另一些组织则在不断壮大,作为 一个自发的过程而更接近全球化。联合国贸发 会议的多次磋商,乌拉圭回合、GATT向WTO 的转变,虽然有种种不尽人意之处,但还是完 成了向一揽子贸易自由化的过渡,这构成了本 世纪全球化进程的坚定基础。
经济全球化使民族国家日益深刻的融入国际分工 体系和世界市场。在此背景下, 选择封闭,就将进一步远离世界经济体系,面临 被边缘化、与发达国家发展差距扩大的巨大威胁; 选择开放,将面临高悬的“双刃剑”。可能因此 更好地接受国际产业转移,逐步发展起适合本国 发展特点的产业部门,从而完成工业化的任务, 也可能因此进一步加深对发达国家的依赖,陷入 “比较优势陷阱”,永远难于实现赶超的目标。
另一方面,随着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其保护性和排他性趋向也 会相应加强,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产生一定的 负面影响。
从总体上和发展进程上,经济区域化恰恰是经 济全球化的阶段性补充,而且在结果上,区域 化最终将促进全球化。
已有的区域化实践已经证明,区域化关税壁 垒与非关税壁垒的逐步消除,扩大了成员间 的贸易,其进一步的结果是随着相互间市场 的开放,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 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和最优效率,促进了经济 增长。 而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必然 增加对区域外产品和生产的需求,到这时, 区域内经济就需要跨越区域界限与区域外经 济交流,或者是扩大区域化的范围以实现经 济进一步发展。
也可以这么说,当前世界确实是一个被全球 化力量控制的经济地理世界,但是还远远未 达到“地理终结”的境界。从地理空间角度, 全球经济可以分为全球经济、区域经济、国 家经济和地方经济四个尺度,这四个尺度经 济之间及内部相互联系,形成复杂的联系链 条。
来自百度文库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
一、经济区域化的概念与成因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截至2009年底成员国10个: 文莱(1984年)、柬埔寨(1999年)、印 度尼西亚、老挝(1997年)、马来西亚、 缅甸(1997年)、菲律宾、新加坡、泰国、 越南(1995年)。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是一个集政治实体 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 区域一体化组织。是由欧洲共同体又称欧洲共 同市场发展而来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 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至 2009年1月止共有27个成员国。(下图)
欧盟的宗旨是 “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 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 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 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 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 性”。 欧盟的诞生使欧洲的商品、劳务、人员、资 本自由流通,使欧洲的经济增长速度快速提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