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
【教材解读】
《黄河的主人》选自袁鹰的散文集《风帆》。
全文似豪放派的诗歌, 苍郁沉雄、意蕴深刻。
文章通过多角度描绘(黄河气势铺垫“主人”、筏子轻小渲染“主人”、乘客神情衬托“主人” 、艄公品行铸就“主人” )来赞颂黄河的主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 编者选编此课, 正是希望通过多角度感受黄河主人的风采来启迪学生领悟: 只要沉着勇敢、智慧机敏, 就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做生活的主人!
【设计理念】
1. 按照"接触语言T感悟语言T运用语言”的学习规律研读文本,积极运用"三点一路, 深度对话”的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与黄河对话, 与羊皮筏子对话, 与艄公对话, 与自己对话,与鲜活的语言文字对话,沉下心来在文本中多走几个来回。
2. 着力从文本语言出发,落实言语实践。
运用多种方法强化体验,激活心智,以文动人,以情感人,并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生命,实现文道统一,从而构建语言和精神协调发展的生命课堂。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感受黄河之澎湃,羊皮筏子之惊险,乘客之从容,感悟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之形象。
3、体会作者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悟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选准切入点——敲击关键词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学了课文中的生字,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
1 、出示词语:
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惊涛骇浪
胆战心惊提心吊胆谈笑风生
专心致志破浪前行如履平地
2、谁来读一读?齐读。
3. 你读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每组词语有什么特点?一起读读描写黄河的词语。
【设计意图:“提领而顿, 百毛皆顺” , 抓住了这三组关键词语, 也就抓住了全文的脉搏。
令教学目标更加简明, 教学内容更加简约。
】
二、夯实训练点——走进内心处
之一:感悟黄河的汹涌激荡
1、黄河就是这样,万马奔腾,浊浪排空,黄河总是能掀起惊涛骇浪。
一起来感受黄河的气势吧。
(播放黄河的录像)
2、想着刚才的画面,我们来读一读这一段。
出示:黄河滚滚。
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指名读。
(把简单的文字读成了画面)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
(配乐)读出黄河磅礴的的气势。
过渡:什么样的人能战胜黄河,成为它的主人呢?我们一起走进黄河,领略黄河主人的风采。
河心一个什么东西像强磁力一样吸引着我们?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
这的是什么东西呢?
【设计意图: 通过“看录像, 想词句——读课文, 画词句——读词句, 悟其神”这样三个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教学环节, 引领学生与黄河对话, 从而感受黄河之险带来的“ 胆战心惊” 。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读着词句, 脑中便会将文本语言与录像中的一个个镜头链接起来, 这样,文本所包含的信息便通过录像这一中介传递给学生, 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会又能
“ 看”到那让人胆战心惊的黄河,同时, 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语言。
】
之二:认识羊皮筏子
1. 出示羊皮筏子图
2.那么羊皮筏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去课文中找找。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5 自然段,
找出课文中描写羊皮筏子的句子,看看羊皮筏子有什么特点?
你划了哪些句子,知道了羊皮筏子的什么特点?
a. 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
它整个儿吞没。
特点:小,轻,险。
指名朗读,读出羊皮筏子的特点。
(通过你的朗读,我知道了羊皮筏子小轻险的特点)
b. 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一个“贴”字让我们感受到了筏子的危险。
不光是词语,其实标点符号也是作者心情
的独特体现。
你看课文第三段只有短短的三句话,然而我们的作者却用了两个感叹号。
从这
两个感叹号中,同学们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谁来说说。
c. 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
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小的只能坐六个人)
3.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一般来说这只是一个简单的陈述句,但是作者却用了感叹号,而且单独成为一段,究竟
想向我们表达什么样的感情,请联系上下文反复读几遍。
你读懂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惊讶,惊奇,赞叹。
(4个同学)
4. 同学们,在你用心品味和诵读之后,请你先来说说你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吧。
这真令人______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惊喜,新鲜,危险,赞叹。
过渡:这一段只有短短11个字,是我们的同学们通过用心的诵读和品味把这薄薄的内容读透了。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它那么小,那么轻。
第一次乘坐在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惊涛骇浪的黄河之上,第一次乘坐当然会感到一一胆战心惊,提心吊胆。
然而我们的作者看
到的是谈笑风生的景象。
5. 出示: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
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老师范读。
(我来读一读这句话)
谈笑风生,想想看,羊皮筏子上的乘客会谈些什么?
出示:他们有的说——有的说——还有的说
6.乘客们向岸上指指点点,也许他们正欣赏着岸边的古塔,也许在谈论着远处的山石,也许在一边讲讲笑话,聊聊天。
如果这样的谈笑发生在一辆旅游车上,实在太常见了。
可是在他们的脚下却是——黄河滚滚
他们为什么能这样从容,这样自在呢?是谁让乘客们谈笑风生呢?
【设计意图: 教学生学语文, 从某种角度来讲, 就是要引领学生走进语言文字之中, 拥抱语言文字, 感受语言文字, 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 。
通过阅读咀嚼, 在语言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乘风破浪, 获取精神养料。
精彩的词语, 关键的语句, 甚至一个“会说话的标点” , 都是指引学生咀嚼、感悟、品味的抓手。
如今, 仍然有一些语文课堂只图花样迭出, 在“热热闹闹” 的语文学习中, 学生与语言文字擦肩而过, 没有思想交锋, 没有心灵碰撞, 显得浮浅至极。
纵观这一环节的教学, 知有所获, 情有所感, 理有所悟, 正是在指导学生静心涵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 引领学生与“ 行驶在湍急的黄河之上的又小又轻的羊皮筏子” 深入对话, 从而在心底激荡起“ 提心吊胆” 之波涛。
】
之三:走进艄公
1. 一名普普通通的艄公,凭借什么成为黄河的主人呢?出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2. 文章哪些地方讲了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和机敏,请你们默读课文6--8 段,划一
划关键的句子,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还要和同桌交流一下感受。
好,静静地读书。
a. 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
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b. 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c. 坐在吹满了气的羊皮筏子上,紧贴着脚的就是波浪滔滔的黄水,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是连眼也不敢睁一睁的。
过渡:这句话表面上是在写乘客,其实从一个侧面反衬出艄公的品质。
同学们,你们看,黄河的凶险,筏子的小轻,乘客的悠闲,都表现出了艄公的品质啊!在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惊涛骇浪的黄河之上,艄公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大胆地破浪前行,在黄河上如履平地,他不愧是——黄河的主人!
设计意图: 这一回合, , 引领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与艄公对话: 感受乘客的镇静与勇气, 目的是深刻领悟艄公的镇静与勇气; 走进艄公内心, 也真正走进了文本的深处。
或抓重点词语, 让学生在感动中“潜心会文” ; 或以多方面的事实列举, 引领学生反复感悟同一个答案。
层层递进中, 将学生的情感之澜推向高潮; 步步加深中, 一次又一次地拨动学生的心弦, 艄公“ 镇静、机敏、勇敢、智慧”
的形象在学生的脑中越来越清晰, 在学生的心中越来越真切。
一个“更”字的教学贯穿始终, 既
玩味了语言文字, 体悟了其精妙, 又领悟了文本的主旨, 巧妙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
三、激活迁移点——说写抒真
联系实际写:
( ) 凭着( ) , 成为( ) 的主人。
【设计意图: 这项说写训练, 以情感为载体, 以发展语言、提高学生语言素养为本位, 以升华主题、提炼学生人文素养为目标。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 学生在感动的状态下, 思维和情感积极活跃, 所有的积累都会被激活。
这样, 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对文本主旨( 做名副其实的“主人” ) 进行延伸与补充, 进行丰盈与升华,产生新的信息, 使得原有认识更加“有血有肉” , 这是主体向文本的流动, 这是主体与文本的交融。
】
四.总结
在人与外界的各种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还有很多主人。
今天,同学们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祝贺你们,你们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我相信,只要同学们像艄公一样,撑起人生自信的竹篙,扬起希望的风帆,不畏艰险,努力拼搏,我们就一定能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板书:
黄河的主人
镇静、机敏、智慧、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