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发展农业的SWOT条件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福建省发展农业的SWOT条件分析

4.1优势

4.1.1福建自然条件优势是发展农业的基础条件

4.1.1.2福建的地理优势

福建的地理区位优势具有外向性,具体表现在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拥有众多的天然良港,大陆海岸线总长达 3752 公里,使福建在地理位置上就具有与外界进行交流联系的优势;福建北接浙江省,南邻广东省,这两省都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如此优越的地理区位有利于福建引进国内外资本投资、先进的种植技术、优良的物种及学习高效率的管理方式等;

4.1.1.2福建水资源优势

福建省山多林茂,水系发达,可开发的水资源潜力很大,地下水资源亦相当丰富,进一步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对于沿海地区解决生活用水和改善农业灌溉条件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全省水力蕴藏量很大,可供发电的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有1046万千瓦,居华东各省第一位。我省沿海地区还有丰富的潮力和风力资源,可开发利用。

4.1.1.2福建的地形优势

福建倚山滨海,山海资源丰富,为农业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地面积广,约占土地总面积85%,海拔一般较低,较便于开发利用。山地丘陵林业基础较好,森林覆盖面积达到了 63%,位居全国第一,总体水平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林区松香、香菇、笋干等林副产品也十分丰富,现有的茶、果等多年生作物,绝大部分也分布于山地丘陵。本省沿海有广阔的海涂、浅海和海洋渔场,海珍品资源丰富。本省还有池塘、水库、湖泊、河沟等内陆淡水面4.7万公顷。福建地形多样,使得动植物的种类具有多样化,这样有助于福建发展多样化农业,对形成当地特色农业具有优势。

4.1.1.3福建的气候优势

福建省跨中、南亚热带,热量足、雨量丰,有利于提高农业产量。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多熟种植,林木的速生丰产,畜禽,鱼虾、贝藻的繁殖生长,蔬菜的周年生产,绿肥,饲料的四季栽培等,都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本省虽然地跨四个多纬度,南北气候条件地域性差异较大;但由于各地山体大小,山脉走向、坡度、坡向以及海拔高度相差悬殊,温、光、水、土等条件亦随之变化较大,形成许多各有特点的小气候,农业生产垂直分异甚为明显,可以在同一个纬度的不同高度上,分别种植热带、亚热带以至温带作物,发展与生态条件相应的各种农业生产,充分显示出我省具有“立体农业”的特点,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多种作物生产。

4.1.2福建人文条件优势是发展农业的重要条件

4.1.2.1福建农业的现有优势

福建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茶叶等劳动密集产业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地位,初步形成一些优势项目。2014年以来,全省农业系统认真贯彻中央“三农”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创新农业体制机制,改善农村民生,推进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预计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85亿元、比增4.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50元、比增10.9%。

4.1.2.2福建特殊的海外关系

福建与台湾隔着台湾海峡相望,与台湾有独特的“五缘”相通的区位优势,有着几十年的闽台农业交流历史,可以承接台湾优良的农业品种、高效率的经营管理方式和先进的机械设备,福建与台湾这样的独特的区位优势已成为大陆承接台湾合作交流项目的窗口。福建的海外华侨众多,有利于福建利用引进华侨资金发展农业。

4.1.2.3福建的文化底蕴深厚

福建文化与地形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名俗文化,福建的特色文化有以莆田为代表的妈祖文化、以龙岩为代表的客家文化、以泉州为代表的海丝文化和惠女风情、以宁德为代表的畲族风俗、以南平和泉州为代表的茶文化、以福州为代表的船政文化、以厦门为代表的厦门音乐、以闽东和闽南为代表的民间戏曲、民间工艺等。福建发展农业可以融入福建独具特色的名俗文化,这样不仅使农业更加具有地理性、创新性和文化内涵性,还能继承和弘扬福建的特色文化,得到双赢的局面。

4.2劣势

4.2.1农业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从地形来看,福建山海相隔,相对封闭,山地多,林地多,加上大面积的推进工业化,开发房地产,不少耕地被征收,耕地资源较为缺乏,据统计福建耕地 2012.67 万亩,人均耕地 0.55 亩,仅为全国人均耕地 1.52 亩的 36%,农业用地特别是耕地比重小,仅占总土地面积10.64%,而且沿海地区耕地甚缺,后备资源有限,宜农荒地和滩涂可开垦为耕地的潜力也不大,使农业生产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同时耕地中平原地少,梯田坡地多。土壤除河流沿岸、下游平原和沿海为冲积土、潮土与滨海盐土外,绝大部分是红壤、黄壤,一般肥力较低,有机质含量少,普遍缺磷、缺钾、偏酸。并且不少地区的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失严重,使得很多耕地和农业用地都处于“弃荒”或半利用的状态。

4.2.2气候条件具有不稳定性

我省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较为显著,四季分明,各年冬夏季风更迭的时间有迟有早,气温波动、雨季始止、降水量多少等都有较大变化,各种农业气象灾害亦随之频繁发生。特别是降水量不均,相对变率很大,最多年降水量往往是最少年的一倍以上,月变化更不稳定,沿海变差尤大,旱涝灾害甚为频繁;温、水等气候条件的不稳定,影响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常引起农、林、牧、渔多种病虫害的频繁发生,尤其水稻“三寒”和农作物病虫危害较为严重而普遍;沿海地区常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台风和大风影响;局部地区还有冰雹等自然灾害。我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一年的雨水,差不多有60~70%集中在3~6月份,年际之间雨量相差也很大,丰枯水比值达2.6~3.6倍,这是造成旱涝灾害的一个主要原因。地区间水资源也悬殊很大,内陆山区较多,人均有9236立米,个别县可达20000立米,沿海地区则较少,人均只有2082立米,个别岛屿甚至只有500立米,农业用水甚为缺乏。

4.2.3农业技术总体相对落后

福建山地起伏,耕地分布细碎、零散、无法形成规模化,很多地区没有使用大规模的农业机械设备,据统计,福建农业人均农业劳动力科研经费为 49.8 元,每公顷农业科研经费平均为 25 元,农业科研人员占比为 1.8%,农业技术创新指数为 0.34,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为 47%,居于全国中游水平和沿海发达省区的下游水平,农业技术水平与以色列、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更显落后,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相对落后势必影响农业科技传播和农产品的输出。

4.3机会

4.3.1福建现代农业发展迅速

福建省全省农业部门全力组织实施“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积极培育新的亮点和增长点,有力地提升了现代农业建设水平。现代农业发展平台不断完善,进一步发挥5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6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和73个福建农民创业园及示范基地等“一区两园”示范平台作用,引导一大批上规模、有档次、能带动的项目向园区集聚发展,特别是福建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