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诊治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治
正常头颅CT
正常头颅CT
正常头颅CT
简述
高血压脑出血又称脑溢血。发病年龄多在50-60 岁,但30-40 岁 的高血压患者也可发病。据我国6 城市调查,脑出血的患病率为 112/10 万,在整个脑血管病中脑出血的死亡率占首位,可见脑出血 不仅患病率高,死亡率也高,是危害人类健康既常见又严重的疾病
发病机理
脑出血的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人到老年血管常会发生 硬化,持续的高血压更容易导致脑动脉硬化,血管壁出现脂肪玻璃样 变,从而削弱血管壁的强度。加上脑血管壁的结构比较薄弱,血管中 层肌细胞少,缺乏外弹力层,动脉外膜不发达,容易造成脑内小动脉 壁发生局限性扩张,形成粟粒性微动脉瘤。当情绪激动或过度用力时 引起血压骤然升高,即可造成脑内小血管破裂出血。
壳核、基底节区出血
特点
壳核、基底节区出血是最常见的高血压脑出血 的部位,壳核出血多系豆纹动脉出血所致。多 损及内囊,病人常有头和眼转向出血病灶侧, 呈“凝视病灶”状和“三偏”症状,即偏瘫 (出血病灶的对侧肢体发生瘫痪 )、偏身感觉 障碍(出血病灶的对侧偏身感觉减退)和偏盲 (出血病灶的对侧视野缺损 )。出血对侧的肢 体发生瘫痪,早期瘫痪侧肢体肌张力、腱反射 降低或消失,以后逐渐转高,上肢呈屈曲内收, 下肢伸展强直,腱反射转为亢进,可出现踝阵 挛,病理反射阳性,为典型的上运动神经元性 偏瘫。出血灶对侧偏身的感觉减退,针刺肢体、 面部时无反应或反应较另一侧迟钝。如病人神 志清楚配合检查时还可发现病灶对侧同向偏盲。 若血肿破入侧脑室,甚至充填整个侧脑室即为
也常危及生命。
诊断
高血压脑出血一般可依据临床表现作出诊断。发病年龄多在
中年以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寒冷季节发病较多。常突然发病,
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偏瘫及意识障碍,即应考虑脑出血。为确 定出血的部位和血肿大小,需进行特殊检查。以往多采用脑血管
造影,由于 CT 扫描的应用,使脑出血的诊断更准确、安全和简
便。 CT 检查能清楚显示出血部位、血肿大小、出血扩展方向及 脑水肿范围,给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作一次 CT 检
查仅需几分钟即可完成,这是高血压脑出血诊断上的重大进展。
磁共振检查也能帮助脑出血在短时间内作出准确的诊断。
临床特点
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并且多伴有躁动、嗜睡或昏迷。 血肿对侧出现偏瘫、瞳孔的变化,早期两侧瞳孔缩小, 当血肿扩大,脑水肿加重,遂出现颅内压增高,引起血 肿侧瞳孔散大等脑疝危象,出现呼吸障碍,脉搏减慢, 血压升高。随后即转为中枢性衰竭。出血量少时,血肿 可以自行吸收消散,症状逐渐缓解。
内科治疗
包括卧床休息,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维持血压比基础血压稍高。静脉输甘 露醇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积极防治并发症。 高血压脑出血多在出血后 20-30 分钟即停止,止血药物的使用并无确切疗效。 内科治疗适应于以下情况,( 1)出血量较小者。一般认为壳核出血或大脑皮质 下出血小于 30ml 或血肿直径在 3cm 以下,小脑出血小于 10ml ,脑干出血小于 5ml ,可进行内科治疗。( 2) 出血后意识一直清楚或仅嗜睡者。( 3) 发病后即
发病部位分类
脑出血通常有 5 个易发部位:最多见的是大脑半球深部的壳核出血,约占 60% 。其次分别为丘脑出血、大脑皮质下白质出血、桥脑出血及小脑出血, 各约占 10% 。一旦发生脑出血,局部脑组织不仅遭到破坏,而且由于血肿的 占位和周围脑组织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加深,双侧瞳孔散大及生命体征
明显紊乱者,严重者可发生脑疝致命。如为丘脑或桥脑出血,即使出血量小,
沈伯华,男,
邓跃进,女
脑桥出血
特点
脑桥出血常突然起病,在数分钟内进入深度昏迷,病情 危重。脑桥出血往往先自一侧脑桥开始,迅即波及两侧, 出现双侧肢体瘫痪。大多数呈弛缓性,少数为痉挛性或 呈去皮质强直,双侧病理反射阳性。两侧瞳孔极度缩小 呈"针尖样 ",为其特征性体征。部分病人可出现中枢性 高热、不规则呼吸、呼吸困难,常在1~2 天内死亡。
陷入深昏迷,或病情已发展至晚期,昏迷不宜手术治疗。( 4) 患者年龄大大,
且有心、肺及肾脏疾患,或有严重糖尿病者。内科治疗的死亡率较高,为 509 0 %
常规治疗
(一)一般处理;①保持安静、绝对卧床,应在当地进行抢救,不 宜长途运送及过多搬动,以免加重出血;②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 吸除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 适当给氧,以间歇吸用为宜; ③保持 营 养 和 水 电 解 质 平 衡 。 ( 二 ) 控 制 脑 水 肿 , 降 低 颅 内 压 ; (三)控制高血压,降低增高了的血压是防止进一步出血的重要措 施,但不宜将血压降得过低,以防供血不足。一般以维持在 20.021.3/12.0-13.3kpa(150-160/90-100mmhg)为宜; (四)止血药和凝血药对脑出血并无效果,但如合并消化道出血或 有 凝 血 障 碍 时 , 仍 可 使 用 ; (五)预防及治疗并发症,重症病人应特别加强基础护理,定时轻 轻更换体位,注意皮肤的干燥清洁,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瘫痪肢 应注意保持于功能位置,按摩及被动运动,以防关节挛缩。 三、中医药、针灸、按摩疗法配合治疗,对治疗和康复有一定效果。
刘德光,男
小脑出血
轻型病人起病时神志清楚,常诉一侧后枕部剧烈头痛和
眩晕,呕吐频繁,发音含糊,眼球震颤。肢体常无瘫痪,但
病变侧肢体出现共济失调。当血肿逐渐增大破入第四脑室,
可引起急性脑积水。严重时出现枕骨大孔疝,病人突然昏迷,
呼吸不规则甚至停止,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罗国珍
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主要有内科治疗和手术治疗。这两种治疗方 法应根据病情进行适当选择。
手术治疗
Cushing 于1903 年最早采用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由于效果极差,一 度冷却下来。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对脑出血多主张进行内科治疗,较少采
取手术治疗。近年来,由于 CT 检查的应用,对脑出血手术病例进行合理选择,
术中应用显微技术清除血肿和双极电凝止血,从而使手术更加精细准确,将损伤 减少至最低程度。并采取了早期手术,即发病后24 至48 小时内手术。甚至提出 超早期手术,在脑出血后7 小时内进行手术治疗。由于尽早清除血肿,降低颅内 压,不仅能达到救命目的,而且有利于促进脑功能恢复,减轻残废,有人总结近 5 年文献报告的929 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死亡率为2-28%,功能 恢复率达63-89%。近来在脑出血的治疗中。
正常头颅CT
正常头颅CT
正常头颅CT
简述
高血压脑出血又称脑溢血。发病年龄多在50-60 岁,但30-40 岁 的高血压患者也可发病。据我国6 城市调查,脑出血的患病率为 112/10 万,在整个脑血管病中脑出血的死亡率占首位,可见脑出血 不仅患病率高,死亡率也高,是危害人类健康既常见又严重的疾病
发病机理
脑出血的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人到老年血管常会发生 硬化,持续的高血压更容易导致脑动脉硬化,血管壁出现脂肪玻璃样 变,从而削弱血管壁的强度。加上脑血管壁的结构比较薄弱,血管中 层肌细胞少,缺乏外弹力层,动脉外膜不发达,容易造成脑内小动脉 壁发生局限性扩张,形成粟粒性微动脉瘤。当情绪激动或过度用力时 引起血压骤然升高,即可造成脑内小血管破裂出血。
壳核、基底节区出血
特点
壳核、基底节区出血是最常见的高血压脑出血 的部位,壳核出血多系豆纹动脉出血所致。多 损及内囊,病人常有头和眼转向出血病灶侧, 呈“凝视病灶”状和“三偏”症状,即偏瘫 (出血病灶的对侧肢体发生瘫痪 )、偏身感觉 障碍(出血病灶的对侧偏身感觉减退)和偏盲 (出血病灶的对侧视野缺损 )。出血对侧的肢 体发生瘫痪,早期瘫痪侧肢体肌张力、腱反射 降低或消失,以后逐渐转高,上肢呈屈曲内收, 下肢伸展强直,腱反射转为亢进,可出现踝阵 挛,病理反射阳性,为典型的上运动神经元性 偏瘫。出血灶对侧偏身的感觉减退,针刺肢体、 面部时无反应或反应较另一侧迟钝。如病人神 志清楚配合检查时还可发现病灶对侧同向偏盲。 若血肿破入侧脑室,甚至充填整个侧脑室即为
也常危及生命。
诊断
高血压脑出血一般可依据临床表现作出诊断。发病年龄多在
中年以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寒冷季节发病较多。常突然发病,
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偏瘫及意识障碍,即应考虑脑出血。为确 定出血的部位和血肿大小,需进行特殊检查。以往多采用脑血管
造影,由于 CT 扫描的应用,使脑出血的诊断更准确、安全和简
便。 CT 检查能清楚显示出血部位、血肿大小、出血扩展方向及 脑水肿范围,给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作一次 CT 检
查仅需几分钟即可完成,这是高血压脑出血诊断上的重大进展。
磁共振检查也能帮助脑出血在短时间内作出准确的诊断。
临床特点
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并且多伴有躁动、嗜睡或昏迷。 血肿对侧出现偏瘫、瞳孔的变化,早期两侧瞳孔缩小, 当血肿扩大,脑水肿加重,遂出现颅内压增高,引起血 肿侧瞳孔散大等脑疝危象,出现呼吸障碍,脉搏减慢, 血压升高。随后即转为中枢性衰竭。出血量少时,血肿 可以自行吸收消散,症状逐渐缓解。
内科治疗
包括卧床休息,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维持血压比基础血压稍高。静脉输甘 露醇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积极防治并发症。 高血压脑出血多在出血后 20-30 分钟即停止,止血药物的使用并无确切疗效。 内科治疗适应于以下情况,( 1)出血量较小者。一般认为壳核出血或大脑皮质 下出血小于 30ml 或血肿直径在 3cm 以下,小脑出血小于 10ml ,脑干出血小于 5ml ,可进行内科治疗。( 2) 出血后意识一直清楚或仅嗜睡者。( 3) 发病后即
发病部位分类
脑出血通常有 5 个易发部位:最多见的是大脑半球深部的壳核出血,约占 60% 。其次分别为丘脑出血、大脑皮质下白质出血、桥脑出血及小脑出血, 各约占 10% 。一旦发生脑出血,局部脑组织不仅遭到破坏,而且由于血肿的 占位和周围脑组织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加深,双侧瞳孔散大及生命体征
明显紊乱者,严重者可发生脑疝致命。如为丘脑或桥脑出血,即使出血量小,
沈伯华,男,
邓跃进,女
脑桥出血
特点
脑桥出血常突然起病,在数分钟内进入深度昏迷,病情 危重。脑桥出血往往先自一侧脑桥开始,迅即波及两侧, 出现双侧肢体瘫痪。大多数呈弛缓性,少数为痉挛性或 呈去皮质强直,双侧病理反射阳性。两侧瞳孔极度缩小 呈"针尖样 ",为其特征性体征。部分病人可出现中枢性 高热、不规则呼吸、呼吸困难,常在1~2 天内死亡。
陷入深昏迷,或病情已发展至晚期,昏迷不宜手术治疗。( 4) 患者年龄大大,
且有心、肺及肾脏疾患,或有严重糖尿病者。内科治疗的死亡率较高,为 509 0 %
常规治疗
(一)一般处理;①保持安静、绝对卧床,应在当地进行抢救,不 宜长途运送及过多搬动,以免加重出血;②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 吸除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 适当给氧,以间歇吸用为宜; ③保持 营 养 和 水 电 解 质 平 衡 。 ( 二 ) 控 制 脑 水 肿 , 降 低 颅 内 压 ; (三)控制高血压,降低增高了的血压是防止进一步出血的重要措 施,但不宜将血压降得过低,以防供血不足。一般以维持在 20.021.3/12.0-13.3kpa(150-160/90-100mmhg)为宜; (四)止血药和凝血药对脑出血并无效果,但如合并消化道出血或 有 凝 血 障 碍 时 , 仍 可 使 用 ; (五)预防及治疗并发症,重症病人应特别加强基础护理,定时轻 轻更换体位,注意皮肤的干燥清洁,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瘫痪肢 应注意保持于功能位置,按摩及被动运动,以防关节挛缩。 三、中医药、针灸、按摩疗法配合治疗,对治疗和康复有一定效果。
刘德光,男
小脑出血
轻型病人起病时神志清楚,常诉一侧后枕部剧烈头痛和
眩晕,呕吐频繁,发音含糊,眼球震颤。肢体常无瘫痪,但
病变侧肢体出现共济失调。当血肿逐渐增大破入第四脑室,
可引起急性脑积水。严重时出现枕骨大孔疝,病人突然昏迷,
呼吸不规则甚至停止,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罗国珍
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主要有内科治疗和手术治疗。这两种治疗方 法应根据病情进行适当选择。
手术治疗
Cushing 于1903 年最早采用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由于效果极差,一 度冷却下来。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对脑出血多主张进行内科治疗,较少采
取手术治疗。近年来,由于 CT 检查的应用,对脑出血手术病例进行合理选择,
术中应用显微技术清除血肿和双极电凝止血,从而使手术更加精细准确,将损伤 减少至最低程度。并采取了早期手术,即发病后24 至48 小时内手术。甚至提出 超早期手术,在脑出血后7 小时内进行手术治疗。由于尽早清除血肿,降低颅内 压,不仅能达到救命目的,而且有利于促进脑功能恢复,减轻残废,有人总结近 5 年文献报告的929 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死亡率为2-28%,功能 恢复率达63-89%。近来在脑出血的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