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材料在区域中的有效投放与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材料在区域中的
有效投放与利用
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南街幼儿园 许芊芊
蒲江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自然材料随手可得,而且大多自然材料是低结构的,可以给幼儿较大想象、探索的空间。所以,我园利用这个优势,开展了一系列户外活动,如户外娃娃家、芭蕉林野战、探索稻草人等等,也形成了非常成熟的自然园本课程。而对于区域游戏,我园教师理所应当地将大量的自然材料投放其中,但是经过我们的观察,这些材料并没有起到激发幼儿自主游戏、发展多元能力的作用。究其原因,我们并没有深入思考自然材料投放的策略,虽然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享受和丰富多彩的材料互动游戏的乐趣,但材料的教育价值却没有被挖掘。所以,我们结合现状,探索自然材料在区域游戏中的有效投放,力求让自然材料更具发展性和延续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与材料互动中建构知识,真正感受游戏的快乐。
一、自然材料投放中的问题
刚开始时,我们发动全园教师和幼儿大量收集生活中的自然材料,没几天,大家就收集了花样繁多的自然材料,如:各种水果、竹子﹑玉米芯、玉米皮、米、谷子、花生、蛋壳、木块、树叶、石子、种子、稻草、树皮、松果等等。我们讨论后,根据各类自然材料的特性,进行了预设投放,比如:玉米芯主要用于建筑区,豆类及种子用于科学发现区及美工区等。看着区域里琳琅满目的自然材料,想着幼儿能用这些材料进行操作,我暗自欣喜——这些自然材料转变成了教育资源,是多么有意义呀!
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我们发现,之前的想象是很美好的,但不一定贴合实际。具体出现了以下问题:
1.自然材料投放过量且目的性不强
一开始,我们认为材料越多越好,幼儿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结果在实践中却发现,很多幼儿一进区就东看看、西看看,一会儿摆弄一下这个材料,一会儿又去摸摸那个材料,每种材料都浅尝辄止,幼儿只在原有的水平上重复操作,这不仅对幼儿的发展毫无帮助,而且也不利于教师的深入指导。
2.没有考虑部分自然材料的特殊性
有些材料易腐烂、干枯,比如各种水果、蔬菜,这些材料投放进区域没几天就变质了,造成了浪费,不仅不能达到低成本、环保的目的,而且还让教师处于不停地撤除、更换材料的状态中。
3.部分自然材料有局限性
有的自然材料有季节性,并不是随手可得,比如稻草、玉米皮等,这些材料不可能长期收集,但也不能用一次就扔,所以教师应该考虑如何更充分地发挥其价值,而不是简单地投放到区域中。
4.部分自然材料造型感强,缺少探索的空间
比如大南瓜、大石头等材料,由于外形独特,刚开始总是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但是这类材料留给幼儿自主探索的空间较小,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与支持,很容易就会沦为
一个摆设。
31
2016.11
32
二、投放有效的自然材料
如果只是对自然材料全盘接收,不加筛选,就是对自然材料的无效利用。于是,我们结合以上问题,对自然材料的投放展开了新的思考。
1.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济、实用的自然材料
幼儿经常接触的自然材料不仅易获取,给幼儿亲切感,而且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有利于幼儿经验的迁移。比如,我园幼儿大多来自农村,家附近都种满了竹子,幼儿园里也有一个小竹林,幼儿园大门外就是竹制品市场。基于这个现状,我园中班教师开展了《竹子》主题活动,并根据各领域课程需要,在科学区投放了很多粗细、长短不同的竹子,让幼儿探索用竹子运水,用竹筛分离大小不同的豆类混合物等科学实验;在操作区投放了竹片,让幼儿学习竹片编织的方法;在美工区投放了竹编的筲箕、竹叶、竹壳等,让幼儿动手制作烧箕娃娃;在体育区投放了自制的竹竿马、大竹圈……新鲜水果和蔬菜虽然也是幼儿经常接触的自然材料,但是教师要慎重投放,因为这类物品易腐烂,使用一次后就要扔掉,不利于培养幼儿爱物惜物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后及时将水果蔬菜送回厨房,或现场与幼儿一起品尝,尽量做到不浪费。
2.选择经久耐用、可变性和可塑性强的自然材料
有些材料本身就具发展性与延续性,操作、探索的空间很大,比如:玉米叶、树皮、粽叶、稻草、树枝、竹筒、干树叶等。特别是玉米叶、粽叶、稻草这类材料,有韧性又容易撕剪,组合、造型的空间很大。小班幼儿可以用此类材料玩“包糖果”“撕面条”;中班幼儿可以探索包粽子、剪贴画;大班幼儿则可以玩“编辫子”,甚至结合丝瓜瓤、葫芦等自然物进行组合造型。
3.紧扣课程目标、有选择性地投放自然材料
我们经常在区域中看见种类繁多的操作材料,光是数学区就有点数、分解组成、按规律排序等等,众多的材料让幼儿玩得很分散,教师也无从观察指导。我们尝试将材料的投放与课程相结合,有的放矢地投放自然材料。如我园大一班“秋天的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幼儿捡了很多落叶回教室,教师不是无目的地投放进区角,而是根据本班的课程目标“发展幼儿的分类、统计能力”,选择了大小、形状不同的树叶投放到数学区,让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然后再根据幼儿的
分类把树叶投放到科学区,让幼儿去探寻各类树叶的名称、生长习性等,为后面的“认领自己的树朋友”活动打下基础。另外,形状多样的树叶也能发展幼儿的造型、想象能力,因此,教师结合课程中的美术活动,挑选了部分树叶投放进美工区,让幼儿进行粘贴造型。这种结合本班课程投放材料的方式,彻底改变了一种材料从小班到大班都只有一种玩法的问题。
4.充分挖掘自然材料的多元价值在区域活动中,我们不仅结合课程目标合理投放材料,而且充分挖掘材料对幼儿多元的教育价值。如中班幼儿的数学目标是重点感知、理解10以内的数,我们就将此目标与培养幼儿练习使用筷子、夹子、镊子技能相结合,提供花生、瓜子、雪豆、黄豆等几种大小、形状不同的自然材料,让幼儿根据相应的数卡进行夹豆子的点数练习。在点数不同的豆子时,能力强的幼儿可以用小镊子、筷子夹小黄豆,而能力弱的幼儿可以用筷子、夹子夹大的雪豆、瓜子,在大多数幼儿能熟练地点数10以内的数后,教师增添新材料——花生、胡豆,这使得游戏材料具有了层次性。这
种游戏综合了幼儿分类、点数、比大小等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