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述

(一)、教育的由来

最早连用:“教育”一词最早连用见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最早分开解释: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二)、教育的概念

1、广义的教育: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广义的教育包括:<版本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版本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

我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有专门的机构承担、有专职人

员进行、教育对象相对稳定、有明确

的目的性、组织性、计划性等。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天然的早期性、巨大的感染

性、强烈的针对性(“知子莫若父、知

女莫若母”)、先导性、终身性等。

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最早独立形态。

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包括自学、自省、自修。

自然形态的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是指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口授

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式有:互访、家长会、家长委员会、

家长沙龙、家长学校。

“生活的磨难教育了我们”,“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体现广义教育的内涵

2、侠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3、教育的日常用法

A、作为过程。最基本的用法“我从这部影片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B、作为方法。“你的孩子这么优秀,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C、作为制度。“教育是振兴地方经济的基础。”

D、作为活动。“教育学生是老师的责任。”

4、谢弗勒对教育定义的分类

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对教育定义进行了分类。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A、纲领性定义。阐述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是应然的。

B、描述性定义。教育实际上是怎样的,对它进行实际的描述。是

实然的。

C、规定性定义。作者在自己的文章中自己给教育下的定义,就是

不管别人觉得教育是什么样的,我认为的教育就是这样的。

(三)、教育的要素

1、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主导因素。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主体、最根本的因素。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儿童、青少年,也包括接受各种成人教育的学生。

教育影响又叫教育中介、教育媒介、教育措施。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例题:

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 B )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和教育措施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和教育内容

(B选项能找到原文出处,选项中有此项则优先选择。)

2、教育形态的分类

A、按教育系统自身标准分为:非制度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

B、按运行的场所和空间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C、按时间标准、产业技术、社会形态分为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

会的教育和信息社会的教育。

(四)、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本能的、偶然发生的不是教育;只有人才具有,而动物没有;自然现象的不是教育,教育发生在人与人的社会交往中;教育所培养的东西都是好的,方向是积极的。)

例题:

“妈妈指导小明在与他人的冲突中如何保护自己。”这属于教育。“小明在与同学的多次冲突中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和睦相处。”不属于教育,属于学习,因为小明的行为没有目的性。

易错点:

1、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社会性和

意识性。

2、教育的本质属性(特征)是:育人性(培养人的活动)。

3、教育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

(五)、教育的社会属性

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阶级性、等级性、相对独立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迟效性。

1、永恒性。A、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B、教育不会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C、决定教育永恒性的是教育的功能

2、历史性。A、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特点不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历史的内涵中包含时代性

3、继承性。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特点相同。

4、阶级性。A、“学在官府”体现阶级性。(做题时只要出现学在官府

就选择阶级性。)

B、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具有阶级性。

5、等级性。A、唐朝的六学二馆体现的是等级性

B、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没有等级性

6、相对独立性。版本一:质的规定性、历史继承性、不平衡性。

版本二:转化活动、历史继承性、不平衡性。

版本三: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历史继承

性、不平衡性。

7、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的就是长期性。

8、生产性。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进行技术创新。

9、民族性。民族语言、民族的文化传统等。

10、迟效性。教育投资不能立见成效,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收到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教育的功能

1、按教育作用的对象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个体功能又叫本体功能,包括个体个性化和个体的社会化。

社会功能又叫派生功能,包括政治经济人口科技文化等。

个体个性化表现在:

A、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B、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C、教育促使人的创造性开发并实现个体价值

个体的社会化表现在:

A、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B、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C、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意识

2、按教育的性质(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判断教育功能是正向还是负向的依据是教育是否符合人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3、按呈现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