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

随着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诸如记账"算账"报账"查账以及部分需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判断乃至提供决策的过程,越来越多地由计算机代替人工来完成。它的使用,可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倍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随着会计电算化所核算的经济比重的上升,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质量也影响到整个会计行业的信息质量。因此,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工作也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加强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从会计的基础管理工作入手,建立规范的电算化管理制度,为今后的企业全面信息化做好准,这是本文的写作目的。

一、会计电算化概述

“会计电算化”一词是1981年8月中国会计学会、中国人民大学、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提出来的。

会计电算化的含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司1997年编《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一书的定义:是指由专业人员编制会计软件,由会计人员及有关的操作人员操作会计数据,指挥计算机替代人工来完成会计工作的活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一个用计算机替代人工的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利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计软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据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由蔡传勋和王孝忠编著的《会计电算化》一书中定义为: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与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会计电算化是现代化大生产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也是会计工作不断进步与发展的需要。

可见会计电算化要有计算机代替记账、算账与报账,并能对信息进行分析,为管理决策服务。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和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到目前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在这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商品化、通用化的财务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通过财政部认可的软件就有40多种,加上各省财政部门认可并使用的,总计达200多种,再加上各企事业单位自行开发的,更是不胜枚举。许多会计软件的开发已经走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轨道,

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我国目前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还很低,约80%的企业还处在手工记账阶段的实际情况下,这就迫切要求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实施会计电算化。

二、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会计电算化对企业效益的提高,改善公司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减少重复性、机械性的劳动,提高工作效率采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只要将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其核算、汇总、分类等工作都由计算机自动进行,把财务人员从繁杂、单调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同时,由于电子计算机处理速度快,是手工处理速度的上千倍, 从而使大量的会计信息能得到迅速地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2)计电算化对于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会计电算化解决了手工会计计算中的记账不规范、不统一、易记错、记漏等问题,提高了核算的质量。

(3)规范会计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信息质量不高是我国传统会计核算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应用计算机后,这种现象将会改变。首先,在财务软件中,输入数据要求规范化;其次,处理过程得到控制,这些都保证了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4)促进会计理论和实务发展,推动会计管理的革新

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模式,必然对会计核算方式、方法、程序、内容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会计电算化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电算化后的内部牵制、审计等,促进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革新。

(5)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飞速发展,使得原来必须由计算机专业人员操作的计算机正日益普及。

计算机财务软件在国家相关部门和国内财务软件公司的推动下,易用性、可靠性不断增强,经过二十年来的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初步统计,截止到1998年底,已有38个商品化会计软件通过了财政部的评审,160个软件通过了省级财政部门的评审,全国有近30%的单位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会计电算化原理与应用》曲吉林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P7)。由于开展电算化工作的企业,大都是一些效益较好,规模较大的企业,所以电算化企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估计在40%左右,这使得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质量,成为影响整个国家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

(6)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基础

首先,会计电算化是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子系统常常是最先实行计算机管理的,因为相对于其它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要求精确和可靠,而且必须符合相关财务制度、法规和计算规程,具有规范化、标准化、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据四川省的调查,在购置有计算机的单位,约有93%的单位将计算机用于财务方面(((会计电算化应用教程》,王新庄,电子科大出版社1999年版P2)。

(7)会计电算化的提出虽然已经过了20多年,发展也从财务会计电算化到管理信息系统到企业资源规划,但是从目前企业资源规划的实施成功率来看,还是相当低的,而财务会计电算化又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做好财务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不仅能提高企业的财务工作质量,也为以后顺利实现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资源规划积累经验,培养人才,为企业的信息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8)当前的电算化管理现状不尽如人意,曾有人戏言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的现状是九十年代的硬件,八十年代的软件,七十年代的人才,六十年代的应用,五十年代的管理,管理处在相对落后的位置,函待改善。

财务部门是企业的核心部门,所以财务主管一般由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由于这一年龄段的人员,大都没有接受系统的计算机培训,对计算机的特性不是很了解,不清楚计算机在财务中能做什么,怎么做。所以,造成了电算化管理的真空,常见的毛病是重硬件、轻软件,重局部、轻整体, 重使用、轻维护, 重员工的日常管理、轻电算化的规章建立,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效率低下,运行成本上升,输出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同时,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没有做好有关人员的动员及培训工作,使得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阻力重重,有时不得不关闭花很大成本才建立起来的电算化系统,损失惨重。当前的电算化管理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历程

我国会计电算化总体来说:纵向比较,发展较快,因为我国的电算化起点较高;与横向比较,差距较大,因为我国的会计人员素质较低,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会计基础工作较落后。我国电算化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那时到现在,可分为4个阶段:

(1)尝试阶段(1979年至1983年)

1979年财政部拨款用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电算化试点工作为起点,我国正式步入会计电算化的历程。1981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与长春一汽召开了专题总结会,会上正式提出了会计电算化这一概念。这个阶段主要特点为少数单位开展的单项业务电算化,最常见的是工资和固定资产核算的电算化,处于对电算化的试验探索期,随着应用的逐步开展,人们逐渐认识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