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活动策划

垃圾分类活动策划方案

一、活动背景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普遍推进垃圾分类制度的重要指示精神,践行“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绿色环保理念,北京市城东城区教委和中国中学生报共同举办“垃圾分类,从我做起”进区、镇、街宣传活动。

二、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

1)积极正面引导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认识,掌握垃圾分类归纳知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丰富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养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能力。

3)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垃圾减量、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

三、活动内容

1)“垃圾分类走进课堂”

01 从行为学上,有助力于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

垃圾分类有助于孩子养成垃圾随手处理的习惯,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孩子都会面临自己的垃圾需要分类处理的问题,无形中让孩子参与了更多的家务和学校劳动,提升了孩子的自理能力,也让孩子变得更加勤奋自律。

02 从心理学上,让孩子做事更有条理。

垃圾分类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归纳整理的过程,在将垃圾按照干垃圾、

湿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分类处理的同时,其实也是对孩子思维的训练,会让孩子变得做事更有条理。

03 从社会学上,有助于孩子树立公德意识。

孩子从小树立了垃圾分类的意识,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等于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环保的种子,让他们成为为环保事业贡献的一份子,帮助他们跳出小我、成就大我,未来必将成为一个拥有公德意识、家国情怀的人。

2)“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的科学理念,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实践行动中来;展示“变废为宝”的垃圾分类成果。

在16节垃圾分类课程中,孩子们用洗衣液瓶,废旧的报纸,不穿的衣服,落地的松果,吃剩的果皮等等,进行大胆的创作。通过此次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成果展示会活动,增强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促使孩子们积极参与到实践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从而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3)“垃圾分类新闻宣传”

“中学生报”作为活动共同发起方将持续全程跟踪采访,并进行专题报道。

四、垃圾分类课程

五、垃圾分类成果展示活动流程(学校)

8:50 领导到达学校

9:00 学生为领导佩戴红领巾

9:10 由学生介绍学校情况

9:15 由学生介绍垃圾分类的小作品。

9:20 由学生引导经过校园景观道路介绍本学校特色

9:40 至多媒体教室或演播厅开始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1)、播放垃圾分类科普视频片(5分钟)

(2)、主持人开场,介绍参加活动的领导和嘉宾(2分钟)(3)、校长致辞(2分钟)

(4)、观看学校垃圾分类宣传片(3分钟)

(5)、垃圾分类小课堂(15分钟)

(6)、访谈“垃圾分类教师志愿者”(8分钟)

(7)、学生代表展示“变废为宝”成果(6分钟)

(8)、学生演出节目或垃圾分类倡议书(2分钟)

(9)、合影

10:30 活动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