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信道模型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估各种空时处理算法的性能,另一方面可以进行系统级和 链路级仿真,并给出天线设计的位置,间距参数等。
1
MIMO信道测量
无线信道模型,是在人们对无线传播环境及其传播
特性有了充分的了解后,对它的一个抽象的描述。所以对 无线信道的测量就成为了信道建模的第一步。首先,通过 信道测量我们可以得到真实的测量数据,从而可以得到一 些最基本的信道研究工具,如功率延迟线、传递函数等, 通过这些工具我们可以抽取出很多重要的信道参数,如 RMS 时延扩展、相干时间。其次,可以为信道建模提供
f = d 0 2 如散
D( Rm , Rn ) 是 天 线 元 素 Rm 与 R n 之 间 的 距
称为功率方位分布( PAD )。给定
射 体 服 从 均 匀 分 布 其 概 率 分 布 可 以 表 示 为 (4) 令 得到达角的分布函数为 (表示标准时延),则可
离,因此,不相关距离为半个波长左右。基站所看到散射 体的方位角分布
模、参数化建模和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空时相关特征建模的3种方法。这 些建模方法对应的模型分类如图1 :
[1]
图1 MIMO信道模型分类
3
MIMO信道模型分析
3.1 确定性模型
现在分别对这些信道模型加以分析比较。脉冲响应 记录模型是通过对 MIMO 信道衰落的测量,获得特定电 波传播环境的信道冲激响应测量数据,利用正弦波迭加 (SOS)方法[2]模拟 MIMO 信道的衰落过程。在整个信道衰 落的模拟过程中,信道衰落只视为时间的函数,因此称为 确定性建模方法。其建模过程简单,运算量小,不过因为 需要脉冲响应测量的数据,所以只能用于特定的传播环 境。而射线跟踪的基本思想是:将发射点视为点源,其发 射的电磁波作为向各个方向传输的射线,对每条射线进行 图2 单环模型 下面用该模型来确定信道的空间衰落相关性。模型 中包括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距离 D 、散射体环的半径 R 、 基站的到达角度 Θ 和天线阵列的地理位置。从特定天线 元素看过去,电波到来的角度限制在 其中 ∆ 称为角度扩展,且有 ∆
移 动 通 信
密度函数为:
(9) 本地散射体的DOA和TOA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5]为:
几何假设是在原有的 GBSR 模型的几何假设基础上结合 Raleigh模型的分析发展出来的。如图4所示: 其中,
(10) 、 a m 、 bm 、 Rm 、 C 分别表示基站的信
号到达角、区域散射体分布区的长轴、短轴、本地散射体 区域半径和光速。 3.2.4 空间衰落相关模型 在实际中,由于天线尺寸限制、散射体分布等因素 的影响,衰落并非总是独立同分布的,信道矩阵的元素并 非完全的不相关,使容量比理想值有所降低,因此,分析 图4 分层几何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我们把分布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 产生较大角度扩展和时延扩展的散射体称为区域散射体, 在移动台周围,对移动台接收信号产生较大角度扩展的散 射体称为本地散射体。假设传播时间超过某一确定数值的 散射径和那些经过两次以上散射的多径分量被极大的衰减 掉了,因此得到区域散射体的分布区域为一椭圆,椭圆的 长、短轴由基站到移动台的距离和最大传播时延确定。一 般来说,区域散射体的分布密度较低,根据环境的不同, 可以选用不同的参考值。而本地散射体则均匀分布在以移 动台为圆心,半径为 R 的圆形区域内。这里的散射体被 MIMO信道模型,必须考虑MIMO信道的相关性。若信道 矩阵为H,其列向量记为h服从于复多元正态分布,h的协 方 差 矩 阵 ( 也 称 为 复 相 关 模 型 ) 定 义 为 该随机矩阵模型具有两种情况: 若信道矢量的均值u为零时,这时信道为 Rayleigh衰落; 若 u 不为零时,信道为具有非衰落或视距 (LOS) 成分的 Rician衰落。利用开阔地区假设(SLAC),若发射端天线与 接收端天线互不相关,依据多天线系统相似振子相关的可 分性和移位不变性[6],得到不同的两对天线经历的衰落之 间的相关性等于对应的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相关之积 , 推导出 Kronecher模型
号等效为是经过一次反射到达接收机的信号。反射点均匀 分布在以发射点和接收点为焦点的椭圆面内。通常为了简 化起见,认为该平面为水平面。椭圆的区域取决于最大时 延 。根据椭圆的性质,时延相同的多径信号的反射点
位于同一椭圆上。其模型如图3所示: (1)
h( Rm , T p ) = ∑ ri ( Rm , T p )
则空间相关函数可表示为
(3) 其中
D(T p , Tq ) 表 示 天 线 元 素 Tp 与 Tq 之 间 的 距
(5) 对 Φ 微分,得条件概率密度函数为
离。PAD可以采用,如均匀分布,截短正态分布,截短拉 普拉斯分布等等,使用PAD不同,得到天线相关性与AOA 和角度扩展之间的关系也不同。 3.2.2 椭圆模型 椭圆模型是在微蜂窝、微微蜂窝环境下提出的模 型。由于收发天线的高度几乎相同,因此可假设散射体分 布在不同长短焦距的同心椭圆上,该模型把所有的多径信 标准时延分布概率密度函数为 (6)
MIMO信道模型综述
[武建涛 林云 翟俊昌]
摘要
无线传播环境十分复杂,除了考虑时延,频移,还要关注空间相关性,所以 对MIMO信道建模就显得很困难。本文分析了现有统计性和确定性MIMO信道模 型,并着重描述了基于散射体几何分布的地理特征模型,并给出了基于相关统计 模型的建模方法。
关键词: 射线追踪 正弦波叠加 单环模型
2008.05.广东通信技术
45
移 动 通 信
看作是由多个子散射体构成的散射体簇,在散射体簇中的 各子径的 DOA和时延扩展相对于系统时间来说是不可分 (7) 结合上面两式,可以得到到达角度 时延 ri 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 和归一化传播 解的,因此等效成一个散射体。但在计算信号强度的时 候,需要考虑散射体簇中子散射体的影响,得到的信号强 度包括了路径损失和信号传播相位叠加的共同影响[4]。 B为基站,M为移动台, S D 为区域散射体 S L 为本地 散射体,则区域散射体在基站端的 DOA 和 TOA 联合概率 (8) 该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在信道建模中极为重要。一般 的说,所有基于统计的矢量信道模型最终都需要 TOA 和 DOA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来表征。 3.2.3 分层几何模型 当同时考虑宏蜂窝和微蜂窝,考虑区域散射体和 本地散射体影响时,文献 [4] 提出了分层几何模型。分层
移 动 通 信
3.2 统计模型
基于地理特征描述的模型( GBSM )又称物理模型 , 它对链路两端的散射体做随机分布的假设,根据电磁波反 射、衍射和散射的基本定律,从散射体的分布位置导出 MIMO信道模型。GBSM有两种典型的信道模型:基于宏 小区的几何单反射圆环模型和基于微小区的几何单反射椭 圆模型。 3.2.1 单环模型 在宏蜂窝或郊区的电波传播环境中,由于发送天线 的高度较高,可以假设散射体主要围绕在接收端。其中著 名的为单环模型[3]。在单环模型中,基站周围无散射体分 布,而移动台周围的散射体都分布在半径为R的环上。如 图2所示:
2008.05.广东通信技术
43
移 动 通 信
参考数据,并为模型提供比对的参考,以此来验证模型的 有效性和合理性。
跟踪,在遇到阻碍物时按反射、透射或绕射来进行场强计 算,在接收点将到达该点的各条射线合并,从而实现传播 预测.射线跟踪可得到每条路径的幅度、时间延迟和到达 角,以预测信号电平、时域色散和信道的冲激响应,随之 一系列的参数如功率延迟谱 、均方根延迟扩展和相关带 宽等就可确定。但冗长的计算时间和很大的内存需求一直 都是射线跟踪法的瓶颈。
武建涛 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MIMO信道建模与仿真,射频与微波电路设 计。 林 云 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MIMO无线通信技术,射频与微波电路设 计,扩频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研究。 翟俊昌 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 MIMO 中继信道技术,射频与微波电路设 计。
移 动 通 信
E[ h( Rm , T p ) ]E[ h( Rn , Tq ) ]
2
2
图3 椭圆模型 假设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距离为 d 0 ,内边界和外边 界椭圆参数可以表示为 式中,
移 动 通 信
(2) 对 于 同 一 副 发 送 天 线 的 信 道 增 益 有 , 尔函数,
J 0 ( x) 为 0 阶 贝 塞
R = RC ⊗ RT
46
MIMO信道模型综述
设矩阵 H W 为一个 n r
× nt 矩阵,其元素为独立同
参数化统计模型中有代表性的是双方向性信道模型 和虚射线模型,但双方向性信道模型无法包括收发端天线
分布的循环对称复高斯随机变量,在各支路之间存在相关 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对 H W 分别左乘和右乘收发两端 的相关矩阵来获得 Rayleigh 衰落的相关信道矩阵 H, 即 其中表示矩阵 R 的平方根矩阵, 即 有
[Θ − ∆, Θ + ∆],
≈ arcsin( R / D) 。考虑发
44
MIMO信道模型综述
送天线阵列元素数目为 nt 接收天线阵列元素数目为 n r 的 MIMO系统。假设使用的都是全向天线,且只考虑一次反 射,则发送天线元素 T p 与接收天线元素 Rm 之间的信道 增益为来自每个散射体的分量之和:
引言
目前,从国际国内无线通信研究趋势的发展中可以 发现,在无线通信传输理论和技术领域,MIMO做为未来 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框架技术之一,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 展前景,它也是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以提高频谱利用率的一 个必然途径。然而,MIMO系统大容量的实现和系统性能 的提高以及 MIMO 系统中使用的各种信号处理算法的性 能优劣都极大地依赖于 MIMO 信道的特性,特别是各个 天线之间的相关性,所以对MIMO信道建模就显的至关重 要了。其重要性体现在:一方面,我们可以用所提模型评
2
MIMO信道模型分类
不同的信道模型总试图去描述信道的一个或多个方
面的特征。在宽带、高频、高速移动的前提下,无线传播 环境显得十分复杂。一个好的信道模型可以在某一个方面 拟合真实的信道,为系统设计、仿真、评估提供参考。目 前用于 MIMO 信道建模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确 定性衰落信道建模方法,这类方法基于对特定传播环境的 准确描述产生,具体又可分为基于冲激响应功率时延特征 测量数据的方法和基于射线跟踪的建模方法。另一类建模 方法是是基于统计特征的建模方法,与确定性建模方法相 比,这类方法试图利用统计平均的方法重新产生观察到的 MIMO 信道的衰落现象,具体可分为基于几何分布统计建
阵列结构的影响,虚射线模型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它先将多径解释为分别包含多个子径的簇,对每个簇分别 用多个衰落成份模拟产生,这个模型已用于3GPP 的系统 级仿真模型中。
R = R1 2 ( R1 2 )*
。 利 用 矩 阵 的 性 质 则
4
结束语
本文对使用比较广泛的MIMO信道模型进行了分类分
Vec( AXB) = ( B T ⊗ A)Vec( X )
12
析和比较,可以看出信道建模的方法很多,而且对信道信
Vec( H ) = R Vec( H W ) ,可以按照此式来获得符合
特定相关的信道增益。 3.2.5 参数化统计模型 参数化统计建模方法 [7] 将接收信号描述为许多电磁 波的迭加,以构建信道衰落的特征。抽头延迟线(Tapped Delay Line, TDL)模型结构是其通常的实现方法,每个抽 头对应一条径。而对应每个抽头,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 有对应的离开角和到达角、复信道衰落因子和相对时延等 参数进行描述。 ITU给出的时延功率谱为 (11) K为可分解的路径数,又叫抽头数。实际上如果不同 方向的来波时延在如下间隔内: 则这些来波在时间上是不可分的,W为信号带宽。即每个 可分解的路径是由大量的时间上不可分的不同方向来波的 叠加。则冲激响应矢量 的抽头延迟线可表示为:
i =1
Ns
其中
N s 为散射体的数目, ri ( Rm , T p ) 为从天线
T p 出发受到散射体 i 的反射后到达天线 Rm 的射线的复
值幅度,于是 h( Rm , T p ) 与 h( Rn , Tq ) 之间的相关可以 表示为
Ns Ns Φ ( RmT p , RnTq ) = E ∑ ri ( Rm , T p )∑ ri* ( Rn , Tq ) i =1 i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