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临床用药系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的临床用药
药学院药学专业
姓名:***
学号:**********
一、定义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简称 DM)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二、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餐前低血糖,皮肤瘙痒,视力下降等。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所谓"糖尿病"并发症,可以上至头顶下至足底--忧虑、自律神经失调,神经障碍(手脚麻痹、知觉麻痹),脑血栓、脑梗阻、白内障、蛀牙、口腔炎、支气管炎、皮肤病、心肌梗塞、肺炎、肺结核、肝硬化、生育异常、流产、肾功能不健全、尿毒症、阳痿、女性下体发炎、膀胱炎、尿道炎、坏疽、足病变(水虫等)等等。一旦患上"糖尿病",因为免疫功能减弱,容易感染由感冒、肺炎、肺结核所引起的各种感染疾病,而且不易治愈。并可以选择性地破坏细胞,吞噬细胞。抗癌细胞的防御机能将会大大减弱,至使癌细胞活跃、聚集,导致引发癌病患。
三、分类及病因:
根据国际通用以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提出的分类标准,将糖尿病从病因学上分成四类:
(一)1型糖尿病
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引发1型糖尿病。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二)2型糖尿病
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胰岛素是人体胰腺B细胞分泌的身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转化、利用发生了抵抗。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肥胖与年龄也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 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三)妊娠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是源于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不过其胰岛素抵抗是由于妊娠期妇女分泌的激素(荷尔蒙)所导致的。妊娠时胎盘会产生多种供胎儿发育生长的激素,这些激素对胎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却可以阻断母亲体内的胰岛素作用,因此引发糖尿病。妊娠第24周到28周期是这些激素的高峰时期,也是妊娠型糖尿病的常发时间。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在分娩后自愈。(四)继发性糖尿病
由于胰腺炎.、癌、胰大部切除等引起的糖尿病,应结合病史分析考虑。病员有色素沉着,肝脾肿大,糖尿病和铁代谢紊乱佐证,应注意鉴别,其他内分泌病均各有特征,鉴别时可结合病情分析一般无困难。应激性高血糖或妊娠糖尿病应予随访而鉴别. 一般于应激消失后2周可以恢复
四、诊断标准:
诊断糖尿病的唯一指标是血糖。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 1997 年提出,目前国际认可的标准为:有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 )者,并且随机(餐前任何时间)血浆葡萄糖(VPG)≥11.1mmol/L (200mg/dl);或者空腹(禁热量摄入至少 8h)血浆葡萄糖(FPG)≥7.0mmol/L (126mg/dl);或者 OGTT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2 小时的血浆葡萄糖(2HPG)≥11.1mmol/L(200mg/dl)。儿童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与成人一致;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重复测定血糖以明确诊断。
五、药物种类
(一)胰岛素
胰岛素的治疗机理:
胰岛素是胰腺岛素B细胞合成分泌的体内唯一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激素, 对机体葡萄糖的摄取、氧化和利用起主要作用。也是人体能量储备调节的重要激素, 调节机体各种营养物质代谢, 是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生长必不可少的。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脂肪和氨基酸的摄取利用及贮存; 胰岛素浓度的减少导致内源性能量动员、血浆葡萄糖浓度增加, 除了降糖作用之外, 胰岛素对物质代谢的作用非常广泛, 同时亦是一种潜在的抗动脉硬化的激素, 并能保护神经系统, 具备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内皮功能、调节血压、血脂等多种功能。
临床适用症:
所有1 型糖尿病,是胰岛素的主要适应证。不论有无急性和慢性并发症,均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不可突然终止;2 型糖尿病经饮食及口服降糖药治疗未获得良好控制者,经体力锻炼和饮食治疗效果不佳者,亦可直接加用胰岛素治疗。初发的2 糖尿病,特别是消瘦型,可考虑加用胰岛素。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包括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等均可使用;糖尿病患者出现重症感染、创伤、接受手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都是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应激状态过后,可停用并调整为原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出现慢性并发症,如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严重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心脏病变、严重的皮肤病变及肝硬化、肝炎等,都应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包括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和分娩时使用胰岛素治疗,以保证胎儿发育;2 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肺结核、肿瘤等消耗性疾病时,宜使用胰岛素治疗;营养不良相关糖尿病,各种继发性糖尿病,如胰源性糖尿病、垂体GH瘤、库欣综合征、类固醇糖尿病及胰岛素基因突变性糖尿病等,应使用胰岛素治疗。
(二)磺酰胺类
代表药物:
甲苯磺丁脲 (tolbutamide, D860) 氯磺丙(chlorpropamide) 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 格列吡嗪 (glipizide) 格列齐特 (gliclazipe) 格列美脲(glimepride) 格列喹酮 (gliquidone)
降糖机制:
内源性胰岛素释放增加(胰岛β细胞)内源性胰岛素释放增加胰岛β–降低胰岛素代谢,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靶细胞上INsR 的数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靶细胞上INsR的数目和亲和力
临床适用症:
胰岛功能尚存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饮食控制无效)、对产生胰岛素耐受患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三)双胍类
代表药物:
盐酸二甲双胍:吸收快,半衰期短,很少在肝脏代谢,也不如血浆蛋白结合,几乎全部以原形有尿排出,肾功能损害者禁用,老年人慎用。特点:副作用小,罕有乳酸中毒,不引起低血糖。
降糖机制:
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和利用,增加骨骼肌和脂肪组织的葡萄糖氧化代谢,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能抑制肝糖的产生和输出,有利于控制空腹血糖;能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和受体后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四)苯丙胺类:
代表药物: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
作用特点:
1、对胰岛特异受体和K+-ATP通道的选择性较高,故对心血管的影响较小,安全性高。
2、对K+-ATP通道有“快开”“快闭”作用,起效迅速,模拟人体生理模式
3、对血糖水平更敏感,增强其在高血糖下活性
4、在代谢受损时作用更强
5、反复应用无去敏作用被称为“胰岛素分泌模式调节剂”“餐时血糖调节剂”
临床适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