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课程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古希腊哲学集大成者,各门科学的奠基人。出生色雷斯的斯塔基拉城,父亲是马其顿王腓力的宫廷御医,亚里士多德与马其顿王室的密切关系即源于此。17时来到雅典,入柏拉图学园学习近20年,深受柏拉图影响。
公元前,受腓力二世之邀,担任亚历山大王子的教师,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之后仍然非常尊敬亚里士多德,即便在东征途中也不断让人为亚里士多德采集动植物标本供其研究之用,还差遣上千名奴隶为他的经验研究服务。虽然人们就这两位伟大人物的思想联系争论不已,但亚历山大到处传播希腊文明,开创了“希腊化时代”,与他所受的教养肯定有关。
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离开马其顿回到雅典,建立“吕克昂学园”,在理论上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批判,克服柏拉图轻视感性经验、不注重运动变化的倾向,在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由于他习惯于同学生们在一条名为“peripatos”的林荫小道上,一边散步一边讨论问题,故其学派被称作“逍遥派”(peripatetic)。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在回师巴比伦时染病身亡,亚里士多德遭到了雅典反马其顿党的攻击,被控以“不敬神”之罪,为避免雅典人再犯“反哲学之罪”,他不得不流亡爱琴海的一个岛屿上,次年病逝。
亚里士多德乃是古希腊最博学、最深邃的思想家,著述繁丰。
著作依据公元前1世纪逍遥学派代表人物安德罗尼科(Anadronicus)可分为如下几类:(1)逻辑学著作:《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正位篇》(或《论题篇》)、《辨谬篇》。统称《工具篇》。
(2)自然哲学:《物理学》、《论天》、《论产生与毁灭》、《气象学》、《动物志》等;
(3)心理学著作:《论灵魂》、《自然短论》(讨论感觉、记忆、睡和醒、梦、生与死等);
(4)哲学著作:《形而上学》,乃是亚里士多德不同时期的讲演汇集,主要论述哲学的基本理论。但亚里士多德本人并未使用这一术语,乃是安德罗尼科在整理这一部分著作之时,将其列在物理学之后,取名为《物理学后诸篇》,本意只是表示在亚里士多德著作中的编排位置,后来用以专指研究宇宙根本问题、追根究原的学问,中文依据《周易·系辞》中“形而上者谓之道”一语来翻译“meta-physics”,意指那些关于有形物体之上的思辨的学问。
(5)伦理学、政治学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尤苔谟伦理学》、《大伦理学》、《政治学》、《雅典政制》。
(6)文学理论(美学)著作:《修辞学》、《诗学》。
亚里士多德对哲学或科学的理解:哲学是一切科学(柏拉图的知识)的总汇,它由理论科学、实践科学和艺术三大部分组成。理论科学是为求知而求知的科学,又被分为第一哲学(即形而上学)、数学和物理学,以及作为方法论的逻辑学;实践科学是探求行为标准的知识,包括指导个人实践的伦理学和指导公共实践的的政治学;艺术包括制造工艺在内的一切技艺和具有艺术价值的东西的知识。
一、第一哲学
(一)批判“理念论”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理智之爱与批判精神。
请结合[柏拉图派设定与事物相分离的理念,是不妥的](《西哲原著选读》,P125-133),理解亚里士多德是如何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的?
(二)第一哲学
1、第一哲学综论
1、为什么说哲学乃是“惟一自由和真正神圣的科学”?
请结合《形而上学》第一卷谈谈哲学之宗旨与对象。
2、本体论(或“存在论”):这种关于“作为存在的存在”的科学,即是“本体论”(ontology),又译为“存在论”,意即“关于存在的学说”。在巴门尼德、柏拉图基础上,进一步追问:“存在是什么?”
“存在”或“是”的主要意义:
存在的主要意义:(1)偶然的属性;(2)必然的本质,或表述它的谓词的类型,即范畴;(3)确实性,说一件事“存在”(是),肯定它是真而非假的;(4)潜在性。
“是者”的探讨:从逻辑学角度来看,形而上学乃是研究“是者”的学问,这乃是哲学思维的一大突破,乃是对系词(“是”)普遍用法的逻辑分析,具体内容后文分析逻辑学时将进一步展开。
3、有(存在或是)的中心(核心)是什么?从这个意义上看哲学的核心是什么?
参看[哲学是研究实体的本性和最确定原则的]部分
2、实体说
“实体”(希腊文,拉丁文substance),作为哲学最基本的范畴是第一性和独立存在的,其他一切范畴都必须依附于实体而存在。
实体的基本定义:一切东西的主体或基质、基础。从实在性来看,实体是独立存在,而不依赖于任何其他东西;从逻辑上看,实体是主词,别的范畴、概念则是宾词,是表述它的,而它并不表述别的东西。
如何理解“实体在任何意义上都是第一的”?
实体的特点:
(1)、实体是一个具体的、个别的东西,是“这一个”,而非抽象的、普遍的东西;
(2)、实体不同与属性,它没有与之相反的东西。
(3)、同类实体没有程度之别;如我们不能说“张三”比“李四”更是实体;
(4)、实体是变种不变,如苏格拉底的具体属性可以变化,但其实体始终如一。
其本体论与逻辑学有一种密切的内在关联,这涉及到“存在/是者”的探讨。
“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
第一实体,指的是既不表述、也不依存于其他主体的具体、个别的事物,指某个个体,如苏格拉底这个人、一匹马、一座房屋等;它们构成了支撑一切其他事物(种或属)的最后的载体和绝对的主体(在一切陈述句中都恒为主词)。
第二实体:逻辑上的“种”或“属”概念:
以苏格拉底为例来加以说明第二实体;第二实体为什么可以被称之为实体?
3、四因说
提出“四因说”的两大动因:
探究实体存在或产生的原因,说明“实体为什么成为实体”;
说明事物的存在和运动变化,在现实事物之内寻找原因。
请具体解说四因各自涵义。无论人造物还是自然物,皆有上述四因:请从四因角度来分析人造物“房屋”、自然物“橡树”。
“四因”归并为“两因”——质料因和形式因。
动力因和目的因可以归并到形式因中去,为什么?
形式较之于质料更是实体,真正的实体是形式,为什么?且以一尊孔夫子铜像为例。
质料因与形式因的相对性,宇宙秩序和第一推动者。
纯质料→低级事物A→高级事物B(既是质料亦是形式)→更高级事物C……纯形式。
纯形式:第一推动者——“神”,故第一哲学可称为“神学”。
4、潜能与现实
实体如何生成?亚里士多德则立足于目的论,提出了“潜能与现实”学说。
隐德来希:潜能→现实,质料→形式,潜能的现实化或质料的形式化。任何实体或个别事物都处于从潜能到实现的运动过程中。潜能与现实的关系对应于质料与形式的关系,质料本身是处在潜在状态的事物,只有当它获得这种确定形式之后,才成为现实的事物。
现实不仅是引起运动的动力,而且也是运动所要实现的目的,宇宙事物有机论。现实既是“正在运动”,同时也是已完成了的运动结果。从目的论角度出发,亚里士多德强调宇宙有机论,且以植物和动物为例。一个生物,乃至神本身也是一个有机体。
二、自然哲学
1、自然、运动与目的论
何谓自然?
有没有在事物之外的运动,或者有没有离开事物而独立存在的运动?为什么?
请从潜能与现实关系角度来定义“运动”,并请从“可以运动的东西与能够引起运动的东西”关系来理解运动。
永恒的实体中有一种引起运动——永恒的现实性——第一推动者
自然哲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目的论,“自然是一种为了一个目的而活动的原因”。自然物中,这种目的就表现为质料对形式的追求和趋向,形式给质料赋形,使自己实现在质料之中。形式并非抽象僵化的形式,而是能动的活动,乃是主动的现实性和目的。整个世界就是质料趋向形式的运动过程,而形式是包含目的的。自然界之中每个个体都是包含目的,整个世界也可以说是趋向目的的运动过程,形式给质料赋形,使合乎自然,达到其目的。
2、运动和时间、空间
四类运动:本质上的运动——产生或消灭;数量上的运动——增加或减少;性质上的运动——从一种状态或性质转化为另一种状态或性质;位移。四种运动中,位移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