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 新中国外交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1年)
材料三 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 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 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得多。它的资本也大 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 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 达到了42.2亿美元。
【解析】B。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1953年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故A错;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标 志是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的发表,故C错; 《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而不是 建交,故D错。1972年签署的《中日联合声明》标志着 中日建交,故选B。
5.(肇庆一模)下列三幅图片体现了新中国外交史发展 的历程,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4)轨迹:控制——竞争——伙伴。认识:双方关系发 展中妥协与斗争并存;综合国力、国家利益是影响关 系变化的主要要素。
1.(江苏单科)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 “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 “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解析】D。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 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会上,中国支持印度支 那各国争取独立的斗争,为新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 毛泽东所指的“走出去”就是指要发展同其他国家的 关系,在国际关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故选D。日内瓦 会议前后,中苏关系十分友好,故A错误;新中国直到 1971年才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故B错误;中美 间“战略伙伴关系”直到克林顿执政时期才建立,故C 错误。
【解析】A。关键信息是“国家的战略利益”、“不去 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B项是典型地用意识形态 划分敌我,C项不涉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D项主要解 决的是历史遗留问题,不涉及意识形态、国家强弱的 问题。当时美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实力强大,中国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力量弱小,但在共同的利益面前, 两国可以不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正是在 这种政策指导下,中美建立了外交关系。故选A。
2.(上海单科)“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 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 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 这段话是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解析】C。从材料中“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 “共同基础”、“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 对立”、“周恩来”等信息可以判断,这是周恩来在 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故选C。
参考答案:
(1)原因:军队腐败,战斗力弱;清政府避战求和、政 治腐败,寄希望于议和,准备不足。
(2)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共和制,议会制;② 1972 年中美关系正常化;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主要因素:历史问题;领土争端;台湾问题;意识 形态问题等。
[备选题] (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 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 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行动。
——《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
材料二 在和约和本条约生效之日,由日本授予并由 美利坚合众国接受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美国陆、海、 空军的权利。……未经美利坚合众国事先同意,日本 不得将任何基地给予任何第三国,亦不得将基地上或 与基地有关之任何权利或权限,或陆、海、空军驻防、 演习,或边境之权利给予任何第三国。
——《20世纪世界史》 材料四 中曾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 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 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 “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
——《日本史》
材料五 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将植根 于美日之间历久弥新的同盟关系。从我就职之初开始, 我就努力加强紧密联系我们两国的纽带。……50年前 的这一天,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与日本首相并肩而 立,他说,我们两国正在建立基于“平等和相互理解” 的“牢不可破的伙伴关系”。在此后半个世纪中,这 一同盟作为两国安全与繁荣的基础持续至今……在我 们的同盟不断发展并适应未来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 遗余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很久以前阐明的那种精 神,即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
材料一 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 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们不能了。我 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事做。他们答: 那些兵不能打仗,中国军队目的不是作战,而是威吓 百姓。我说:若相信再战没好处,应当议和。他们说: 自然他们希望议和,但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怎能办 到呢?我说:假若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 公使……进行商谈。他们高兴了,请求我立即照办。
【解析】B。20世纪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 主题,为了反对霸权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中国的外 交政策突出表现为不结盟政策。故选B。要注意的是, 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但从20世纪90年代初 开始,中国一直以观察员国身份参加不结盟运动峰会。
针对训练2:(皖北联考)1972年,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
针对训练3:(南平质检)下图中中国出现两次建交高峰 年的主要因素是 ( )
①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A.①②③ C.②③
②中美关系改善 ④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B.①③④ D.③④
【解析】C。从图表来看,两次建交高峰年应指1972年 和1992年。结合其时代背景可得出C。
[备选题] (扬州调研)下图是1949~2008年新中国与外 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其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 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亚非万隆会议的召开 C.中美两国开始实现正常化 D.我国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
——源自互联网
Fra Baidu bibliotek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 (2)仿照示例,列举具体史实说明相关结论。
结论 美国是民国立宪的榜样 美国是蒋家台湾的保护国 美国是20世纪70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 美国是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
史实
① 1950年第七舰队进驻
台湾 ②
③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中日、中美关系发展走 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解析】C。从图表看,建交最高峰是在1972年。1972 年,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下,许多国家与中国建 交,形成新中国建交的一个高峰期,也打开了中国外 交的新局面。故选C。A项在1953年提出,B在1955年, D项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提出的外交政策,均不符合题目 所给的时间。
针对训练4:(菏泽高三联考)阅读下列材料:
3.(天津文综)下列重大国际关系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 正确的是( ) ①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②美国从越南撤军 ③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 ④中日邦交正常化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解析】C。①在1967年,②在1973年,③在1961年, ④在1972年,故选C。
4.(清远一模)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 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 的是( )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收集万隆会议有关材 料 B.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 料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 图会议有关材料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 互联网《奥巴马执政百日》
材料三 2010年9月7日上午,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 海域先后与两艘日本巡逻船相撞。随后,日本逮捕中 国渔船的船员和船长。中日关系陡然升级。 据10月8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日中关系因为钓 鱼岛问题陷入低谷之后,日本各界急于打开僵局,通 过各种方式向中国示好。5日,日本首相菅直人终于利 用亚欧峰会之机,在走廊“偶遇”温总理,成就了一 段25分钟的“走廊外交”。10月11日,在越南河内举 行的东盟防长扩大会议上,我国防长梁光烈与日本防 长北泽俊美又在“电梯”里相遇,又是出现了20多分 钟典型的“走廊外交”。
参考答案:
(1)特征:美国控制(独占、独霸)日本(或日本依附于 美国)。原因:日本战败;美国遏制苏联、中国;争夺 地区和世界霸权的需要;“冷战”。
(2)变化:美日在经济领域展开激烈竞争;日本不再唯 美国马首是瞻,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原因:日本成为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美国实力相对削弱。
(3)原因:经济上,日本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 经济存在着相互依赖性。政治上,美国在处理许多重 大国际问题等方面,依然需要日本的支持与帮助。
——奥巴马东京演讲(2009年11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到50 年代初期美日关系的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材料三、四,概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 现的新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仍不遗余力地 与日本发展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的原 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美国对日本关系发展的轨迹并 谈谈你的认识。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A。在1972年签署的《中美联合公报》中,美 国承认了一个中国,认为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但中美之间的共同点不仅仅只有台湾这一点,故③不 准确;新的开始应该是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而不是 建立外交关系,故④错误。故选A。
[备选题] (北京西城区一模)邓小平在谈及处理国与国 之间关系时提出:“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 出发”,“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 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互相 尊重、平等相待。”在这一精神指导下的外交活动是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英经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
第六单元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3课 新中国外交
针对训练1:(海南单科)《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 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 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 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 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引自美国公使田贝《论中日战争》
材料二 美国与中国关系密切而复杂。美国是中国之 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 蒋家台湾的保护国,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 革开放的模仿对象, 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 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 伴,在近现代中国政治史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访华的宴会上说:“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
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
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对材料信息
解读准确的是( )
①交换意见的基本原则是求同存异
②分歧主要指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③共同点就是指双方如何处理台湾问题
④新的开始指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①②
B.①③
A.中美中苏关系的变化 B.美苏对峙格局的演变 C.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D.中国综合国力的变化
【解析】A。关键词是“1955年”。1955年万隆国际会 议召开,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消除了许多国家对中国的误解,“减弱了那些怀疑中 国……敌对情绪”,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故选A。B项提出于1953年,C、D的提出是在1949年。
[备选题] (中山模拟)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 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 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 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材料三 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 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 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得多。它的资本也大 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 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 达到了42.2亿美元。
【解析】B。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1953年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故A错;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标 志是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的发表,故C错; 《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而不是 建交,故D错。1972年签署的《中日联合声明》标志着 中日建交,故选B。
5.(肇庆一模)下列三幅图片体现了新中国外交史发展 的历程,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4)轨迹:控制——竞争——伙伴。认识:双方关系发 展中妥协与斗争并存;综合国力、国家利益是影响关 系变化的主要要素。
1.(江苏单科)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 “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 “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解析】D。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 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会上,中国支持印度支 那各国争取独立的斗争,为新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 毛泽东所指的“走出去”就是指要发展同其他国家的 关系,在国际关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故选D。日内瓦 会议前后,中苏关系十分友好,故A错误;新中国直到 1971年才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故B错误;中美 间“战略伙伴关系”直到克林顿执政时期才建立,故C 错误。
【解析】A。关键信息是“国家的战略利益”、“不去 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B项是典型地用意识形态 划分敌我,C项不涉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D项主要解 决的是历史遗留问题,不涉及意识形态、国家强弱的 问题。当时美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实力强大,中国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力量弱小,但在共同的利益面前, 两国可以不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正是在 这种政策指导下,中美建立了外交关系。故选A。
2.(上海单科)“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 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 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 这段话是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解析】C。从材料中“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 “共同基础”、“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 对立”、“周恩来”等信息可以判断,这是周恩来在 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故选C。
参考答案:
(1)原因:军队腐败,战斗力弱;清政府避战求和、政 治腐败,寄希望于议和,准备不足。
(2)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共和制,议会制;② 1972 年中美关系正常化;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主要因素:历史问题;领土争端;台湾问题;意识 形态问题等。
[备选题] (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 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 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行动。
——《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
材料二 在和约和本条约生效之日,由日本授予并由 美利坚合众国接受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美国陆、海、 空军的权利。……未经美利坚合众国事先同意,日本 不得将任何基地给予任何第三国,亦不得将基地上或 与基地有关之任何权利或权限,或陆、海、空军驻防、 演习,或边境之权利给予任何第三国。
——《20世纪世界史》 材料四 中曾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 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 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 “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
——《日本史》
材料五 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将植根 于美日之间历久弥新的同盟关系。从我就职之初开始, 我就努力加强紧密联系我们两国的纽带。……50年前 的这一天,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与日本首相并肩而 立,他说,我们两国正在建立基于“平等和相互理解” 的“牢不可破的伙伴关系”。在此后半个世纪中,这 一同盟作为两国安全与繁荣的基础持续至今……在我 们的同盟不断发展并适应未来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 遗余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很久以前阐明的那种精 神,即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
材料一 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 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们不能了。我 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事做。他们答: 那些兵不能打仗,中国军队目的不是作战,而是威吓 百姓。我说:若相信再战没好处,应当议和。他们说: 自然他们希望议和,但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怎能办 到呢?我说:假若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 公使……进行商谈。他们高兴了,请求我立即照办。
【解析】B。20世纪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 主题,为了反对霸权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中国的外 交政策突出表现为不结盟政策。故选B。要注意的是, 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但从20世纪90年代初 开始,中国一直以观察员国身份参加不结盟运动峰会。
针对训练2:(皖北联考)1972年,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
针对训练3:(南平质检)下图中中国出现两次建交高峰 年的主要因素是 ( )
①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A.①②③ C.②③
②中美关系改善 ④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B.①③④ D.③④
【解析】C。从图表来看,两次建交高峰年应指1972年 和1992年。结合其时代背景可得出C。
[备选题] (扬州调研)下图是1949~2008年新中国与外 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其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 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亚非万隆会议的召开 C.中美两国开始实现正常化 D.我国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
——源自互联网
Fra Baidu bibliotek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 (2)仿照示例,列举具体史实说明相关结论。
结论 美国是民国立宪的榜样 美国是蒋家台湾的保护国 美国是20世纪70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 美国是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
史实
① 1950年第七舰队进驻
台湾 ②
③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中日、中美关系发展走 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解析】C。从图表看,建交最高峰是在1972年。1972 年,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下,许多国家与中国建 交,形成新中国建交的一个高峰期,也打开了中国外 交的新局面。故选C。A项在1953年提出,B在1955年, D项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提出的外交政策,均不符合题目 所给的时间。
针对训练4:(菏泽高三联考)阅读下列材料:
3.(天津文综)下列重大国际关系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 正确的是( ) ①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②美国从越南撤军 ③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 ④中日邦交正常化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解析】C。①在1967年,②在1973年,③在1961年, ④在1972年,故选C。
4.(清远一模)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 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 的是( )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收集万隆会议有关材 料 B.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 料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 图会议有关材料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 互联网《奥巴马执政百日》
材料三 2010年9月7日上午,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 海域先后与两艘日本巡逻船相撞。随后,日本逮捕中 国渔船的船员和船长。中日关系陡然升级。 据10月8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日中关系因为钓 鱼岛问题陷入低谷之后,日本各界急于打开僵局,通 过各种方式向中国示好。5日,日本首相菅直人终于利 用亚欧峰会之机,在走廊“偶遇”温总理,成就了一 段25分钟的“走廊外交”。10月11日,在越南河内举 行的东盟防长扩大会议上,我国防长梁光烈与日本防 长北泽俊美又在“电梯”里相遇,又是出现了20多分 钟典型的“走廊外交”。
参考答案:
(1)特征:美国控制(独占、独霸)日本(或日本依附于 美国)。原因:日本战败;美国遏制苏联、中国;争夺 地区和世界霸权的需要;“冷战”。
(2)变化:美日在经济领域展开激烈竞争;日本不再唯 美国马首是瞻,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原因:日本成为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美国实力相对削弱。
(3)原因:经济上,日本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 经济存在着相互依赖性。政治上,美国在处理许多重 大国际问题等方面,依然需要日本的支持与帮助。
——奥巴马东京演讲(2009年11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到50 年代初期美日关系的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材料三、四,概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 现的新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仍不遗余力地 与日本发展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的原 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美国对日本关系发展的轨迹并 谈谈你的认识。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A。在1972年签署的《中美联合公报》中,美 国承认了一个中国,认为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但中美之间的共同点不仅仅只有台湾这一点,故③不 准确;新的开始应该是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而不是 建立外交关系,故④错误。故选A。
[备选题] (北京西城区一模)邓小平在谈及处理国与国 之间关系时提出:“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 出发”,“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 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互相 尊重、平等相待。”在这一精神指导下的外交活动是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英经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
第六单元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3课 新中国外交
针对训练1:(海南单科)《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 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 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 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 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引自美国公使田贝《论中日战争》
材料二 美国与中国关系密切而复杂。美国是中国之 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 蒋家台湾的保护国,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 革开放的模仿对象, 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 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 伴,在近现代中国政治史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访华的宴会上说:“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
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
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对材料信息
解读准确的是( )
①交换意见的基本原则是求同存异
②分歧主要指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③共同点就是指双方如何处理台湾问题
④新的开始指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①②
B.①③
A.中美中苏关系的变化 B.美苏对峙格局的演变 C.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D.中国综合国力的变化
【解析】A。关键词是“1955年”。1955年万隆国际会 议召开,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消除了许多国家对中国的误解,“减弱了那些怀疑中 国……敌对情绪”,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故选A。B项提出于1953年,C、D的提出是在1949年。
[备选题] (中山模拟)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 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 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 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