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课件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邓小平 6.朱德
◊“文革”期间毛泽东的一些正确的观点
——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
——“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构想 ——永不称霸。
★ “两个中间地带”:20世纪60年代前期,毛泽东多 次提到的两个中间地带:一个是亚、非、拉,一个是欧洲, 它们都反对美苏的控制。 ★ “三个世界划分”:1974年,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 总统卡翁达时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 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 们是第三世界。”
胡锦涛——
指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力量,作出建 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
2.党的相关科技战略决策
(1)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 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 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 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论十大关系》
(1)农、轻、重关系——产业结构问题 (2)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生产力布局问题 (3)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管理体制问题 (4)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5)国家、生产单位与生产者的关系——经济体制问题 (6)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与非党的关系
(8)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2.怎样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 (2)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 史进程 (3)要实现先进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 (4)要充分发挥人的因素在先进生产力中的作用 (5)要通过创新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 任务,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 刻 (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先进生产力的基本内涵
生产力系统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者构成。先 进生产力是指高素质的劳动者、最新的劳动资料、精确的劳 动对象三者的最佳结合,这就是智能化的生产力、社会化的 生产力、市场化的生产力。
◆生产力的硬件要素和软件要素
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科学技术、信息、管理都 是当代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属 于生产力的有形要素(硬件要素);科学技术、信息、管理 属于生产力的无形构成要素(软件要素)。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 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意义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本章结构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 步探索
第二节 第三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 义建设,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 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邓小平——
在1978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明确提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并提出把“尽 快培养出一批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科学技术专家,作为 我们科学、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
江泽民——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和主要标志;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 达的不竭动力。
(2)人才强国 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在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 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 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 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 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 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 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二、
1.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 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 责任。 (2)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 愿望,不断巩固和发展执政党的群众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3)只有靠发展,才能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 坚定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 义本质这个概念。
(2)1986年9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原 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成为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
(3)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明确 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第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第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第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和政策。 (经济工作、民主党派、科学工作、)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1.毛泽东
2.刘少奇
3.周恩来
4.陈云
2.以发展解决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主要经验
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历史成就充分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
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3.发展要有新的理念和丼措 ——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和谐和 可持续发展。
提出探索的原因 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第一,所有制结构过分单一。 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管理体制过度集中统一。
第三,在经济建设指导思想上,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 业,强调高积累、高速度。
如何借鉴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苏联的建设模式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成功之处。 其成功的经验也不一定适合中国的情况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 1956年,毛泽东率先提出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
马克思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 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1.党的历代领导人的相关论述
毛泽东——
1953年提出要学习先进技术建设我们的国家;1958年提出, 现在要来一个技术革命,要求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技术革命上来。
周恩来——
1956年周恩来在中央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作了《关于知识 分子问题的报告》。毛泽东号召中共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同党外知识分子团结一致,为迅速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而奋 斗。中国由此拉开“向科学进军”的序幕,此后不久,中国科 技界即创造出“两弹一星”的辉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 1956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的八大,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的判断。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
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
1958年,他又提出要把对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 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这些都是对党的八大路线的继续 发展。
◊“文革”期间毛泽东的一些正确的观点
——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
——“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构想 ——永不称霸。
★ “两个中间地带”:20世纪60年代前期,毛泽东多 次提到的两个中间地带:一个是亚、非、拉,一个是欧洲, 它们都反对美苏的控制。 ★ “三个世界划分”:1974年,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 总统卡翁达时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 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 们是第三世界。”
胡锦涛——
指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力量,作出建 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
2.党的相关科技战略决策
(1)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 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 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 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论十大关系》
(1)农、轻、重关系——产业结构问题 (2)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生产力布局问题 (3)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管理体制问题 (4)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5)国家、生产单位与生产者的关系——经济体制问题 (6)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与非党的关系
(8)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2.怎样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 (2)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 史进程 (3)要实现先进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 (4)要充分发挥人的因素在先进生产力中的作用 (5)要通过创新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 任务,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 刻 (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先进生产力的基本内涵
生产力系统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者构成。先 进生产力是指高素质的劳动者、最新的劳动资料、精确的劳 动对象三者的最佳结合,这就是智能化的生产力、社会化的 生产力、市场化的生产力。
◆生产力的硬件要素和软件要素
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科学技术、信息、管理都 是当代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属 于生产力的有形要素(硬件要素);科学技术、信息、管理 属于生产力的无形构成要素(软件要素)。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 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意义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本章结构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 步探索
第二节 第三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 义建设,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 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邓小平——
在1978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明确提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并提出把“尽 快培养出一批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科学技术专家,作为 我们科学、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
江泽民——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和主要标志;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 达的不竭动力。
(2)人才强国 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在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 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 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 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 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 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 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二、
1.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 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 责任。 (2)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 愿望,不断巩固和发展执政党的群众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3)只有靠发展,才能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 坚定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 义本质这个概念。
(2)1986年9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原 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成为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
(3)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明确 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第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第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第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和政策。 (经济工作、民主党派、科学工作、)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1.毛泽东
2.刘少奇
3.周恩来
4.陈云
2.以发展解决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主要经验
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历史成就充分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
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3.发展要有新的理念和丼措 ——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和谐和 可持续发展。
提出探索的原因 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第一,所有制结构过分单一。 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管理体制过度集中统一。
第三,在经济建设指导思想上,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 业,强调高积累、高速度。
如何借鉴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苏联的建设模式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成功之处。 其成功的经验也不一定适合中国的情况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 1956年,毛泽东率先提出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
马克思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 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1.党的历代领导人的相关论述
毛泽东——
1953年提出要学习先进技术建设我们的国家;1958年提出, 现在要来一个技术革命,要求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技术革命上来。
周恩来——
1956年周恩来在中央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作了《关于知识 分子问题的报告》。毛泽东号召中共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同党外知识分子团结一致,为迅速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而奋 斗。中国由此拉开“向科学进军”的序幕,此后不久,中国科 技界即创造出“两弹一星”的辉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 1956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的八大,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的判断。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
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
1958年,他又提出要把对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 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这些都是对党的八大路线的继续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