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背景

▪1、局势:战乱和分裂。

▪2、思想:儒学衰微,玄学兴起;清谈成风,佛道盛行。

▪3、文化:多种艺术的繁荣(文学、音乐、绘画、雕刻等)

▪4、文人的处境:对避世、自适的追求与在官场中的沉浮。(除陶渊明外,南朝几乎无一个著名诗人曾脱离政治)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总特征

▪1、文学批评的兴盛与文学观点的自觉。(本时期文学最重要的特征)

▪2、文学集团、家族与创作个体的贡献及其不同的历史价值:对文学技巧的推动和对文学精神的确立。(邺下文人集团、三曹、二陆、两潘。陶渊明、左思、鲍照)▪3、哲学推动着文学的发展:玄学、佛教对文学的影响。(玄言诗、山水诗、永明体)▪4、南北文化的不平衡与文学的发展及风格的差异:南方清绮,北方质朴。

▪5、文学体式的发展与新拓:五言古诗的登峰造极、抒情小赋的骈俪化与骈文的兴盛;近体诗的出现、七言古诗的新变、小说体式的发展。

▪6、文学主题的集中与拓展:从生死主题、求仙主题、隐逸主题到山水主题、边塞主题、艳情主题等。

▪7、对文学技巧的探寻及其演进:永明体对声律的探求、南朝文人对民歌技巧的吸取,藏头诗、咏物诗等。

三、文学批评的兴盛与文学的自觉

1.文学批评的兴盛是文学自觉得以实现的理论前提,同时也是文学自觉的具体表现。

2.本时段的文学批评最少包括三种形态:理论的表述、总集与选集的编撰及创作的实践。

3.文学自觉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

▪本时期文学批评的理论著作与总集:

▪标志文学自觉开始的是曹丕的《典论·论文》;

▪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是刘勰的《文心雕龙》;

▪《文选》是本时期最有影响的总集。

▪文学自觉的三个标志:

▪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理解。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最重要的一点)

文学自觉的表现:

①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

②范晔《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等并立;

③文、笔之辨。《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

韵者文也。”

四、哲学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影响

▪一、玄学对文学的影响:

1.玄学的几个重要论题:崇有与贵无、名教与自然、言意之辨、形神之辨、名理之

辨。对文学和艺术有直接影响的是崇尚自然的一派、言不尽意的一派和得意忘言的一派。

2.玄学中崇尚自然的思想,进一步确立了以“自然”与“真”为上的审美理想,对文

学产生影响。(陶渊明为代表)

3.言不尽意论和得意忘言论对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产生的重大影响。

4.玄学直接促使了玄言诗的产生。玄学为玄言诗所沉淀的理趣所开创的两条路子:陶

渊明将日常生活与玄意的结合,谢灵运将山水与哲理体悟的结合。

5.玄学直接孕育了山水诗的形成。(从刘勰的“庄老告退,山水方滋”到现在所公认

的玄学孕育山水)

6.玄学对士人行为方式的影响与审美观点的形成:魏晋风流。

▪二、佛教对文学的影响:

1.想象世界的丰富。佛教传入以前中国传统的思想中只有今生此世,佛教带来了三世

(前世、今世、来世)的观点,因果、轮回的观点,以及三界、五道的观点。扩大了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随之想象世界的扩大。

2.故事性的增强。佛经中记载的大量故事,随着佛经的翻译传入中国,并且流传到民

间,增强了中国文学的故事性。

3.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陈寅恪《四声三问》认为四声的发现与佛经的转读相

关。

4.词汇的扩大。随着佛经的大量翻译,反映佛教概念的词语,也大量进入汉语。“因

缘”、“境界”“菩提”等。

5.文学观点的多样化。佛教中关于真与空的观点,关于心性的观点,关于境界的观

点,关于象和象外的观点,以及关于形神的讨论,也丰富了文学观点。

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三曹对生死的看法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的生命观:都理解到了生命的无常。都承认生命的不能永恒。魏氏三祖:是指武帝曹操、文帝曹丕、明帝曹睿

一、曹操

▪诗歌的内容和体式:写现实、政治主张和自己统一天下的雄心。所留下的全是乐府

诗,以四言为主,是四言诗的最好发挥者。

▪整体风格: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曹操诗歌中胸怀远大,仿佛天地宇宙都是他的舞台。中国文学史上,其气魄只有毛泽东能够与之并提。

乐府诗的两大特点:

▪第一,遵守音乐音节,根据音乐的形式特征形成比较固定的表达程式。

▪《曹瞒传》: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

▪第二,突破古题的主题限制,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和实行抒情。写时事如《薤露行》、《蒿里行》;抒情如《短歌行》。

中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1.曹操是建安文学的领袖,笼络了大量士人,营造了建安一代诗风。

2.曹操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表现

其政治理想,抒发雄伟抱负。

3.诗歌绝少华美辞藻,结构也不很精致,常从大处落笔,语言古朴,气势宏伟,内涵

厚重,风格悲凉慷慨,沉郁雄健,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色彩。

4.乐府诗从他开始,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二、曹丕

▪曹丕在文学史上的两大贡献:

▪第一,其《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标志着文学的自觉。

▪第二,《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