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生纪录片《历史那些事》的内容创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网生纪录片《历史那些事》的内容创作作者:陈晓彤

来源:《声屏世界》2019年第02期

摘要:作为国内首档网生历史类纪录片,《历史那些事》由国内知名的视频弹幕网站Bilibili自制出品,取得了亮眼成绩。而随着在豆瓣评分的降低,《历史那些事》颠覆传统的创作形式也引发了广泛争议。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从创作理念、叙事手法、题材选择三个角度简要介绍其内容创作,以期探索网生纪录片之特点。

关键词:网生纪录片《历史那些事》创作理念题材选择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受众越发倾向于从新媒体平台接受信息,传统媒体面临受众流失的危机,纪录片产业也不得不在新媒体语境下谋求变革。

创作理念:新媒体语境下的非传统

麦可·雷毕格在《制作纪录片》中曾言:“纪录片的精髓在于深切地敬重真实,并反映出真实的迷人之处,与逃避主义式的娱乐决然相对,它信守的是真实生活原貌中的暧昧与丰富性。纪录片的存在是为了严谨地探讨人类生活的组织,并且宣扬属于人的、个别的价值。”①雷毕格对纪录片的真实性特征的阐释是浪漫的,也为新媒体语境下的纪录片创作改革留下余地。对于纪录片而言,真实是对其内容的要求,而与其表达方式无关。

《历史那些事》在每集片头都提示:“本片为实验纪录片,所有人物、故事均有古籍记载;历史小剧场是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历史,内容均有史料支撑,不恶搞,不虚构。”表明了创作团队的态度,即在坚守纪录片“内容真实”的底线之上,用创新的、非传统的方式来讲述历史。

在新媒體背景下,纪录片在创作手法、记录形态、话语主体、影像赋权等多方面都出现了转变。在新的媒介技术驱动下,网生纪录片尤其是纪实短视频热潮的出现,成为媒体融合时代泛纪实内容生态新景观。②传统历史纪录片在制作过程中,往往是先有“声”,即解说词,后有“画”,即镜头画面。“画”的存在是为了配合“声”,对“画”的忽视以及“声”的过于拘泥,使得传统历史纪录片给观众留下“官方”“枯燥”“乏味”的负面印象。如今,得益于新媒体的赋权,历史纪录片的创作主体日趋多元化。《历史那些事》作为一部网生纪录片,突破了传统历史纪录片简单的声画结合的叙事方式,创作团队根据视频弹幕网站Bilibili(简称B站)的平台特性,不仅在文案上实现了众多二次元“梗”和网络流行语的大杂烩,还创造性地开辟了历史小剧场等创意中插模式,用故事化的手法来讲述历史,极大地增强了画面可看性,声画并重的叙述让观众获得更佳的观赏体验。

正如《历史那些事》主题曲唱的那般:“历史是梦想和我们的爱恨……”纪录片必须充满强烈的情感,引发受众的共鸣,而不只是单纯地记录事实。真实是一种叙述方式、一种价值判断,是基于价值立场上的叙述,其本身是对价值立场的建构。纪录片的创作者应恰如其分地掌握纪录片的特性,运用各种手段,通过纪录片唤起观众的“真实感”。

叙事手法:多元视听手段的大杂烩

一、中插剧场增强叙事戏剧性。与其他影视艺术门类相比,纪录片的叙事戏剧性显得比较羸弱。一直以来,在纪录片创作的方法论上亟待破壁和重塑更新,为纪录片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③《历史那些事》依托中插小剧场,一方面,可以在不损伤叙述真实性的前提下打破传统纪录片平铺直叙带来的沉闷感,另一方面,B站的核心用户群体主要定位于喜欢ACGN(动画、漫画、游戏、小说)的二次元爱好者,并逐渐在此基础上向泛二次元、具有其他兴趣爱好及社交需求的年轻群体扩展。④针对二次元文化的小剧场可以极大地调动受众的观影兴趣,从小剧场开始时满屏的“正片开始”弹幕可以看出,观众对这种创意解说是认同的。

中插小剧场的叙事手法主要是模仿时下流行的已有受众基础的热门番剧、电视剧、电影、综艺或短视频等。对番剧、电视剧的模仿有:第一集《在下东坡,一个吃货》的小剧场,先是借鉴了热播日剧《孤独的美食家》的片头,讲述了苏东坡穿越到现代品尝东坡肉的故事,后又借鉴了番剧《卫宫家今天的饭》里料理制作的叙事模式,介绍苏轼发明的“羊蝎子”做法;第六集《爱豆嵇康》的片头是对热门番剧《在下坂本,有何贵干》里的主人公出场的模仿和对搞笑迷你剧《万万没想到》的模仿。

对网络流行短视频、电影的模仿也是一大亮点,如第三集《请回答604》的小剧场就模仿了网络三大表情包中的两个的源头视频:一是广西南宁偷车贼周某在看守所里的一段短视频,其经典台词是“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二是综艺《变形计》的城市主人公王境泽初到农村交换家庭时撂狠话的一段视频,也就是网络流行语“真香”的发源地。除此之外,本集还模仿了导演王家卫的电影风格。而对综艺的模仿则有第五集《傅粉何郎》里对天津卫视一档情感综艺《爱情保卫战》的模仿,在介绍五石散的做法时对《舌尖上的中国》的模仿。

二、文案玩梗引发弹幕狂欢。纪录片大多采用叙述语体,有业内人士认为纪录片应该是纯客观的记录,用叙事来表达作品内容,但在新语境下,交互、用户、产品思维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纪录片创作的手法。⑤创作团队针对B站用户群的喜好,有针对性地在文案中大量化用二次元文化的衍生“梗”和网络流行语。《历史那些事》的文案主要有两种,一是传统的解说词,二是小剧场结束时的过场文案,甚至每集的标题都会成为创作团队玩“梗”的对象。

“他游历赤壁作一词两赋,引来了无数点赞收藏投币……自此东坡居士成了北宋文学史上的大IP。”这段解说词在第一集一出现就为文案奠定了基调——玩“梗”狂魔。因为文案中出现的“点赞收藏投币”和“IP”,前者是在B站用户群被称为“素质三连”,是观众表达对视频的喜爱的独特方法,后者特指一种文化产品之间的连接融合,是有着高辨识度、自带流量、强变现穿

透能力、长变现周期的文化符号,⑥两者都是其平台用户耳熟能详的“梗”。这句解说词一经念出,就引发了弹幕霸屏的狂欢。

诸如此类的解说词,还有“作为零零后的溥仪”“进入青春期后的溥仪,不想再当死宅”等使用流行的群体代名词,而在第八集《古战场·二三事》的文案“光汽四溅,哔哩哔哩”中,更是直接出现了B站的全称。

《历史那些事》中不乏化用了二次元“梗”的解说词,如第二集讲到溥仪因西洋教师庄士敦的陪伴,精神暂且得到自由时的“被那些家伙支配的恐怖,被囚禁鸟笼中的屈辱”,则直接引用了现象级番剧《进击的巨人》的主题曲歌词;又如第五集开篇讲到何晏被诓在盛夏里吃面片汤时的“魏明帝曹叡和一班大臣露出了愉悅的微笑”,“愉悦”一“梗”出自番剧《Fate Zero》,而此番堪称B站的镇站之宝;再有第七集里因乾隆喜爱在各类文物上盖章题跋,更是被解说词直接调侃其为“弹幕鼻祖”。

片中每一个小剧场的结尾,都会引用一句名言作为无声文案,以此达到概括和升华主题的目的,同时也是创作团队对这一段历史基于自身价值立场的叙述。如第七集里,在小剧场介绍完乾隆皇帝爱盖章题跋的行为后,结尾就引用了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的名言“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进行吐槽,引发了“莎翁七杀”之类的弹幕互动狂欢。

标题方面,《历史那些事》的创作团队也深谙“标题党”之道,如第二集《我在我家偷文物》模仿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标题句式,第三集《请回答604》化用了热播韩剧《请回答1988》的标题,第七集《爱发弹幕的乾隆同学》则是借鉴了番剧《爱吃拉面的小泉同学》的标题。

三、纪录片配RAP更独特。传统历史纪录片的配乐无不是大气磅礴的,但《历史那些事》却不按套路出牌。在第一集《在下东坡,一个吃货》中,创作团队化用苏东坡的诗文,为其写了一首RAP,高度概括了东坡的一生,并在片尾由饰演苏东坡的演员进行表演。如此别致的视听结合,为本片吸睛无数。

题材选择:市场导向下的推陈出新

市场调控下的纪录片制作与发行必须从商品营销的行为考虑,而题材作为决定纪录片创作高低优劣的第一尺度,更需要创作者从创作伊始就以商业角度加以观照、衡量。⑦

历史纪录片一直是纪录片家族中的重要一员,是个经得起市场考验的题材选择。近年来,由主流媒体创作的历史类纪录片《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不仅在电视平台上播出时广受好评,而且在B站引进版权后,也获得了B站用户群的认同,站内成绩亮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