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2薄膜光诱导相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钒中10.6m μ红外光诱导相转换
文献来源:Infrared Physics & Technology
作者:Xiubao Sui, Weiji He, Chao Zuo, Qian Chen, Guohua Gu
翻译:稂梦姣 1112050304上海理工大学 光电信息工程
摘要:
VO2有良好的相变特性。
相变前后光、电、磁特性保持不变,这种特性被应用在很多领域。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知道从软X 射线到中红外的光能使它产生这种效应。
但是10.6m μ远红外光是否有此效应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将阐述10.6m μ远红外光照射下VO2的响应特性。
我们测试了在CO2激光器照射下,VO2薄膜对632.8nm 红外光的透射率及电导率。
除了热导相移的影响,我们发现当用10.6m μ照射时,透射率和电导率都会改变。
这就意味着10.6m μ红外光能诱导VO2发生光导相移。
这样一来,VO2有望应用于长波红外全息摄影,及红外探测分辨率的提高等领域。
1. 介绍
VO2是一种热导材料,它的相变使晶体结构发生改变,这一改变体现在它的光、电、磁特性上。
并且,这种相变时间非常短,在ns 级别。
因此,作为一种良好的功能性材料,它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1)智能窗,(2)激光防护,由于具有金属—绝缘体转换特性,特别是在红外波段的光学特性突变,VO2可用于3—5m μ及8—12m μ波段的激光防护(1)。
(3)红外升频材料,如微测辐射热计、热敏电阻(作为过渡金属氧
化物,它的电阻温度系数非常大,是一种非常好的热敏电阻)(2)。
(4)光开关,在相移
的瞬间,红外光的透射率和反射率发生突变(3)。
(5)可变镜(4),(6)光调制器,VO2
薄膜在68。
C 左右产生可逆的金属—绝缘体相变,因此,我们可以使它随着温度变化发生光学对比变化,从而实现光调制。
1959年,Morin 发现了VO2的这一相变现象。
在相变点,导电性、透射率、折射率、敏感系数及比热容会发生反转突变。
长时间以来,关于VO2材料的研究一直集中在VO2薄膜的制备,这种薄膜主要应用于未冷却型红外探测器(包括未冷却型热像仪)的热敏材料。
本世纪初叶,VO2材料的这种相变特性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其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是关于VO2的光子感生相变。
2001年,牛津大学的Cavalleri 和他的团队发表了一篇文
章,介绍了他们在飞秒激光器的照射下VO2相变过程中的结构力学相关的成果(6)。
研究发现,VO2的相移不是由热力引起的。
2004年,他们展示了用软X 射线光感VO2薄
膜产生的相移(7)。
2005年,他们用800nm 激光引导了VO2薄膜产生相移(8)。
自那以后,
关于VO2相变的光、电性质的分析和研究就越来越多了。
2008年,来自加拿大的Ashrit
团队在<OC>和<APL>上发表了相关的文章(9,10)。
主要研究包括两个方面:(1)Ashrit 用
Nd:YVO4激光(5W ,波长532nm )诱导不同厚度(100nm-300nm )的VO2薄膜。
结果表明不同厚度的VO2薄膜都能产生明显的金属—绝缘体相变效应。
(2)通过测试VO2薄膜的渗透率,Ashrit 发现在近红外波段它的透射率的动态范围能达到68db ,远高于先前的42db 。
然而,这些实验结果尚缺少一定的理论基础,还待进一步的研究。
2008年,Cavalleri 等人表示,尽管VO2的能带间隙是670meV ,单晶和多晶的VO2产生光感相变效应的阈值与此有所不同。
对于单晶VO2,只有光子能量大于670meV 就可产生相变。
而对于多晶VO2薄膜,当光子能量大于180meV 时就能产生相变效应(11)。
尽管还不能
给出一个完整的理论解释,但是通过实验,Cavalleri第一次证实VO2相移效应可以由中红外光来激发完成。
2011年,Davila指出,在能产生相变效应的范围内逐步增加波长是未来的发展方向(12)。
2012年,Cavalleri的研究团队在Pr0.7Ca0.3MnO3上拓宽了可诱导相变的红外波长(13),发
μ红外光成功诱导Pr0.7Ca0.3MnO3发生了光感相变,同时布了最新的研究结果:用17m
测试了800nm近红外光的相变。
μCO2激光能诱导VO2产生相变吗?它的相变特性是怎样的?目前没有相关的10.6m
μ激光激发VO2来测出VO2薄膜研究。
因此,我们准备了VO2薄膜,想通过用10.6m
的特性。
2.VO2薄膜制备
2.1 实验室制备
利用RF磁控溅射技术制备VO2薄膜。
溅射的电源频率是13.56MHz,可调节输出功率为0-500W。
用直径60mm、纯度为99.7%的水冷却金属机械靶作为溅射靶。
使用的溅射气体是高纯度(99.999%)氢气,反应气体是高纯度氧气。
用质量流量计来动态控制气体的流动。
机械泵作为前置泵,采用分子泵作为二级泵使真空压强低于10-5Pa。
打开加热设备,自动调温机调节温度,用镍-铜-镍/铝热电偶来测量基底温度。
当加热到500。
C,分别注入0.1sccm氧气和38sseem氩。
在制备过程中,其它的参数为:溅射功率120W,压板电压750V,压板电流200mA,自偏压200V。
2.2 薄膜的生长
薄膜的生长是一个相变过程(从气相变成吸附相,再变成固相),可粗略分为四个阶段:成核、结合、通道薄膜和连续模。
在此过程中,基底温度T s对于薄膜的组织结构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的研究表示,T s与薄膜的熔点T m有关可分为四个部分(12):
(1)区域一:T s<0.15T m,因为基底温度低,原子不能从基地吸收更多的能量以改善表面迁移率,这会导致表面的扩散非常微弱。
大部分原子只能在初始吸收状态附近与入射的原子结合形成核。
然而,稳定的晶体核形成后,却没有足够的能量可以克服晶界,从而与邻近的晶核结合。
因此,在第一阶段,形成的晶粒非常小,只有几十纳米。
晶界空洞的密度相比之下更大,薄膜质地非常松。
(2)区域T :0.15 T m < T s < T m,区域一和二的过渡带。
吸收原子的表面扩散有所改善,间隙密度减少,晶粒之间的纹理变得明显。
随着T s的升高,晶粒可翻越晶界,结合成更大的晶粒(仍比薄膜厚度小),大颗的晶粒数目逐渐增多。
(3)区域二:0.3 T m < T s <0.5 T m.表面迁移和晶界迁移显著。
晶核结合在一起,形成排列紧凑的柱状晶粒,长度等于薄膜厚度。
随着T s的升高,柱状晶粒的直径增加,晶膜结构非常稠密,能达到块材料的密度。
(4)区域三:T s>0.5 T m.体扩散和再结晶非常明显,晶界变窄。
有些晶粒大小比薄膜厚度还大,成柱状(等轴)分布。
用溅射法制备薄膜的另一个影响因素是工作气压(如Ar)。
一般来说,工作气体对于在区域一和区域T中的薄膜组织结构有显著的影响(12)。
因为这两个区域的温度低,气体分子容易被基底表面吸收,这会限制表面吸收原子的迁移,缩短扩散长度。
气压越高,表面迁移量越少,最终会使境界间隙密度更大,区域一变宽,区域T变窄。
而,区域二和三中气体分子容易从基地表面分离,因此受气体影响较小。
2.3 退火处理
退火对于改善薄膜热稳定性非常重要。
低温下薄膜表面相对平整,通过退火后,由于热起伏,表面不再平整,局部区域会弯曲。
热起伏导致原子离开原来的位置或表面迁移,它的变化程度取决于退火温度。
当温度高于标准温度时,表面形态可能会变得粗糙,达到更稳定的热力学稳态。
实验中,晶状VO2薄膜(基底温度为250。
C)直接在真空涂层机中退火。
退火真空度是高度真空(10-4Pa)和低真空(0.2Pa),退火温度在35。
C和560。
C之间,时间为5小时,加热时间和冷却时间分别为8。
C/min和10。
C/min。
温度波动控制在1摄氏度左右。
通过上述操作,我们制备出了厚度为15nm的VO2薄膜。
3.相变特性检测
CO2激光器产生的激光经过一用以下方法进行检测:实验结构图如图1,10.6m
个反射镜偏转光路方向,透过扩束镜1扩束,通过分光镜偏转投射到VO2薄膜上,由于该波长的激光不能透射过去,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改变薄膜的光学性质。
632.8nmHe-Ne激光器产生的激光通过2和分光镜,投射到薄膜上,它能透射过去,并被高灵敏度电子倍增电荷耦合器(EMCCD)接收,其图像能反映出VO2薄膜的相变特性。
当我们增加EMCCD的增益和曝光时间,使它的曝光频率近似等于He-Ne 激光器的工作频率,用TEC来控制薄膜的温度在30摄氏度左右。
在这条件下,我们测出不同的He-Ne激光器传输功率下EMCCD的输出响应,结果如表1.测试数据如图2.
从表1中可知,当CO2激光器关闭时,632.8nm激光无法透射过薄膜。
当CO2激光器的功率在2-4W时,EMCCD可接收到632.8nm激光,但是透射率没有明显的变化(1.230-1.240),数据表明,随着He-Ne激光器的功率增加,632.8nm激光
激光诱导薄膜发生了相变。
当CO2激透射的功率逐渐增加,这就意味着10.6m
光能量从2W增加到3W,甚至增加到4W,透射率也没有显著的变化(微小变化来自于EMCCD自身噪声),因此,即便CO2激光器的能量变得越来越大,薄膜的相变特性也不变。
这种现象表明,VO2薄膜的相移效应是光诱导相变。
当激光器的功率增加到5W时,632.8nm激光的透射率快速增长,达到1.25-1.35,这时VO2薄膜发生了热导相变。
这时候,光学特性的参数不完全由CO2激光器的能量决定。
图2显示了对此非常细致的分析。
μ激光照射下此外,为了排除632.8nm激光对相变的影响,我们测试了10.6m
μ激VO2的电阻率,用以确定长波红外光对VO2相变的影响。
图3表示的是10.6m
光照射下VO2的电阻率。
当激光功率小于3W时,薄膜的电阻率不发生明显的改变,当功率增加到5W时,电阻率迅速下降,当增加到7W时,电导率几乎垂直下降。
因此,随着激光功率增加,电阻率有两个明显的突变点,这表明VO2薄膜在CO2激光的照射下发生了相变,其中,3-5W时发生光诱导相变,当功率更近一步增加,薄膜温度上升,此时产生更明显的热导相变。
这一结果与632.8nm激光照射下的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4.实验总结和发展前景
总的来说,在本文中,我们制备了VO2薄膜,并且通过两个实验可以得出10.6μ红外光可以诱导VO2薄膜发生相变。
第一个实验中,我们首次使用CO2激光m
器照射VO2薄膜,用EMCCD检测632.8nm光在薄膜上的透射率变化。
实验发现,
当CO2激光器功率在2W和4W时,透射率无明显变化。
当功率增加到5W,透射
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这暗示着VO2薄膜在CO2激光器照射下经历了从光诱导相
变到热导相变的过程。
在第二个实验中,我们通过调节CO2激光器的功率,测出
薄膜电阻率的变化。
薄膜的电阻率经历了两个与实验一相同的突变。
实验结果表μ长波红外光可使薄膜产生光诱导相变。
这一发现能拓宽VO2材料的应明,10.6m
用领域,在长波红外全息成像和长波红外探测方面有很大的潜在价值。
当然,本μ激光下薄膜相变条件、光学性质的变化范围及相变原理进行具体文没有对10.6m
的分析,这些将会有待将来进一步的研究。
鸣谢
本项研究由江苏自然科学基金会(BK2011698)、中国高等教育博士项目专项研究
基金(20113219120017)及国防研究(40405030103)支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