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2薄膜光诱导相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钒中10.6m μ红外光诱导相转换

文献来源:Infrared Physics & Technology

作者:Xiubao Sui, Weiji He, Chao Zuo, Qian Chen, Guohua Gu

翻译:稂梦姣 1112050304上海理工大学 光电信息工程

摘要:

VO2有良好的相变特性。相变前后光、电、磁特性保持不变,这种特性被应用在很多领域。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知道从软X 射线到中红外的光能使它产生这种效应。但是10.6m μ远红外光是否有此效应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将阐述10.6m μ远红外光照射下VO2的响应特性。我们测试了在CO2激光器照射下,VO2薄膜对632.8nm 红外光的透射率及电导率。除了热导相移的影响,我们发现当用10.6m μ照射时,透射率和电导率都会改变。这就意味着10.6m μ红外光能诱导VO2发生光导相移。这样一来,VO2有望应用于长波红外全息摄影,及红外探测分辨率的提高等领域。

1. 介绍

VO2是一种热导材料,它的相变使晶体结构发生改变,这一改变体现在它的光、电、磁特性上。并且,这种相变时间非常短,在ns 级别。因此,作为一种良好的功能性材料,它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1)智能窗,(2)激光防护,由于具有金属—绝缘体转换特性,特别是在红外波段的光学特性突变,VO2可用于3—5m μ及8—12m μ波段的激光防护(1)

。(3)红外升频材料,如微测辐射热计、热敏电阻(作为过渡金属氧

化物,它的电阻温度系数非常大,是一种非常好的热敏电阻)(2)。(4)光开关,在相移

的瞬间,红外光的透射率和反射率发生突变(3)。(5)可变镜(4),(6)光调制器,VO2

薄膜在68。C 左右产生可逆的金属—绝缘体相变,因此,我们可以使它随着温度变化发生光学对比变化,从而实现光调制。

1959年,Morin 发现了VO2的这一相变现象。在相变点,导电性、透射率、折射率、敏感系数及比热容会发生反转突变。长时间以来,关于VO2材料的研究一直集中在VO2薄膜的制备,这种薄膜主要应用于未冷却型红外探测器(包括未冷却型热像仪)的热敏材料。 本世纪初叶,VO2材料的这种相变特性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其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是关于VO2的光子感生相变。2001年,牛津大学的Cavalleri 和他的团队发表了一篇文

章,介绍了他们在飞秒激光器的照射下VO2相变过程中的结构力学相关的成果(6)。研究发现,VO2的相移不是由热力引起的。2004年,他们展示了用软X 射线光感VO2薄

膜产生的相移(7)。2005年,他们用800nm 激光引导了VO2薄膜产生相移(8)。自那以后,

关于VO2相变的光、电性质的分析和研究就越来越多了。2008年,来自加拿大的Ashrit

团队在上发表了相关的文章(9,10)。主要研究包括两个方面:(1)Ashrit 用

Nd:YVO4激光(5W ,波长532nm )诱导不同厚度(100nm-300nm )的VO2薄膜。结果表明不同厚度的VO2薄膜都能产生明显的金属—绝缘体相变效应。(2)通过测试VO2薄膜的渗透率,Ashrit 发现在近红外波段它的透射率的动态范围能达到68db ,远高于先前的42db 。然而,这些实验结果尚缺少一定的理论基础,还待进一步的研究。2008年,Cavalleri 等人表示,尽管VO2的能带间隙是670meV ,单晶和多晶的VO2产生光感相变效应的阈值与此有所不同。对于单晶VO2,只有光子能量大于670meV 就可产生相变。

而对于多晶VO2薄膜,当光子能量大于180meV 时就能产生相变效应(11)。尽管还不能

给出一个完整的理论解释,但是通过实验,Cavalleri第一次证实VO2相移效应可以由中红外光来激发完成。

2011年,Davila指出,在能产生相变效应的范围内逐步增加波长是未来的发展方向(12)。2012年,Cavalleri的研究团队在Pr0.7Ca0.3MnO3上拓宽了可诱导相变的红外波长(13),发

μ红外光成功诱导Pr0.7Ca0.3MnO3发生了光感相变,同时布了最新的研究结果:用17m

测试了800nm近红外光的相变。

μCO2激光能诱导VO2产生相变吗?它的相变特性是怎样的?目前没有相关的10.6m

μ激光激发VO2来测出VO2薄膜研究。因此,我们准备了VO2薄膜,想通过用10.6m

的特性。

2.VO2薄膜制备

2.1 实验室制备

利用RF磁控溅射技术制备VO2薄膜。溅射的电源频率是13.56MHz,可调节输出功率为0-500W。用直径60mm、纯度为99.7%的水冷却金属机械靶作为溅射靶。使用的溅射气体是高纯度(99.999%)氢气,反应气体是高纯度氧气。用质量流量计来动态控制气体的流动。机械泵作为前置泵,采用分子泵作为二级泵使真空压强低于10-5Pa。打开加热设备,自动调温机调节温度,用镍-铜-镍/铝热电偶来测量基底温度。当加热到500。C,分别注入0.1sccm氧气和38sseem氩。在制备过程中,其它的参数为:溅射功率120W,压板电压750V,压板电流200mA,自偏压200V。

2.2 薄膜的生长

薄膜的生长是一个相变过程(从气相变成吸附相,再变成固相),可粗略分为四个阶段:成核、结合、通道薄膜和连续模。在此过程中,基底温度T s对于薄膜的组织结构有很大的影响。目前的研究表示,T s与薄膜的熔点T m有关可分为四个部分(12):

(1)区域一:T s<0.15T m,因为基底温度低,原子不能从基地吸收更多的能量以改善表面迁移率,这会导致表面的扩散非常微弱。大部分原子只能在初始吸收状态附近与入射的原子结合形成核。然而,稳定的晶体核形成后,却没有足够的能量可以克服晶界,从而与邻近的晶核结合。因此,在第一阶段,形成的晶粒非常小,只有几十纳米。晶界空洞的密度相比之下更大,薄膜质地非常松。

(2)区域T :0.15 T m < T s < T m,区域一和二的过渡带。吸收原子的表面扩散有所改善,间隙密度减少,晶粒之间的纹理变得明显。随着T s的升高,晶粒可翻越晶界,结合成更大的晶粒(仍比薄膜厚度小),大颗的晶粒数目逐渐增多。

(3)区域二:0.3 T m < T s <0.5 T m.表面迁移和晶界迁移显著。晶核结合在一起,形成排列紧凑的柱状晶粒,长度等于薄膜厚度。随着T s的升高,柱状晶粒的直径增加,晶膜结构非常稠密,能达到块材料的密度。

(4)区域三:T s>0.5 T m.体扩散和再结晶非常明显,晶界变窄。有些晶粒大小比薄膜厚度还大,成柱状(等轴)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