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康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折的康复

(一)骨折康复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1.骨折的康复原则包括:①在骨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②遵循个体差异化原则。③循序渐进。要在康复训练开始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教育,使患者了解康复的近期目标,远期目标,了解康复对于功能恢复的重要意义。这样患者才能积极的配合康复治疗,从而达到功能的完全恢复。④提倡主动运动,通过治疗师指导自主练习达到功能完全恢复。⑤康复应尽可能早的进行,早期开展康复可以防止关节内外的粘连,维持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尽早恢复关节功能。

在治疗上肢的骨关节损伤时,除损伤局部所属关节的功能恢复外,其他未受伤的部位都应在康复过程中接受功能训练以保持关节活动度,重点是肩关节的前屈、肘关节的屈曲、腕关节的伸展、手的对掌功能。下肢的主要功能是负重和行走,要求各关节保持充分的稳定。在各组肌肉中,尤其需要强有力的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才能保证正常的行走,这些是下肢的康复训练中的首要目标。脊柱的主要功能是承重与神经保护,康复的目标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恢复脊髓损害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

骨折、脱位后治疗目的是使骨折端正确对位或复位,使其尽快愈合、促进其后的功能恢复。临床上的治疗原则为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保持骨折对位稳定良好,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及消除肢体肿胀;恢复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力;恢复肢体的活动。在骨科医生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的恢复阶段,采用不同的康复方法。早期阶段(骨折后1~2周内),康复的目的是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减轻肿胀、防止肌肉萎缩,功能训练以患肢肌肉主动等长收缩为主。骨折上下关节可暂不活动,如果已经进行了坚强的内固定,可在手术医生的指导下早期进行活动。身体其他关节应进行功能锻炼。中期阶段(骨折2周至骨折的临床愈合),患肢肿胀已经消除、疼痛减轻,骨折处已有纤维连接。此时可逐步开始骨折上下关节活动,其活动强度和范围逐渐增加,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增加主动的关节屈伸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减少功能障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起床进行全身活动。同时,应配合理疗方法达到消肿、止痛,促进骨痂形成的目的。后期阶段,骨折逐渐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已拆除,应结合理疗、体疗等手段,促进关节活动范围和

肌力的恢复,注意全身功能训练的协调性以及步态训练。同时结合训练目的和病情变化配合以理疗方法。

由于损伤对机体的影响,即使在骨折完全愈合、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后,由于局部稳定肌功能的下降、本体感觉异常、中枢对外周肢体的控制能力下降等原因,患者仍会残留各种问题,如步态异常、各种疼痛等。必须针对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如步态训练、局部稳定肌功能强化训练、耐力训练等康复治疗以达到完全恢复的目的。

2.骨折后康复目标的制定:

·恢复患者功能:正常的关节活动度、力量、灵活性、无痛、无慢性炎症·预防及减少并发症:关节僵硬、骨化性肌炎、尺神经炎、创伤性关节炎等

3.骨折康复的常用技术

·炎症控制技术:冷敷,非甾体类消炎药物,理疗(激光、脉冲短波)

·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度:被动活动(患者自己进行,治疗师进行,关节松动,牵引,支具),主动活动(患者自主、辅助主动活动),对深部瘢痕组织的按摩

·肌肉力量训练:等长训练,等张训练,腰椎核心肌群(局部稳定肌)训练·功能训练:上肢日常生活动作训练,手功能训练,步态训练,脊柱稳定性训练等

·疼痛控制技术:中频电疗、激光照射、冷敷

·创伤性关节炎的预防与控制:健康教育、功能训练

4.骨折康复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1)内固定松动、断裂或同时合并骨折区域再次骨折,原因

·超过骨折区域屈服点的应力:杠杆作用造成的较大的力矩;相对于骨干长轴的剪切力、扭转力、张力

(2)内固定覆盖区域与未覆盖区域交接区的骨折,原因

·骨质疏松:应力遮挡导致内固定覆盖区域废用性骨质疏松;缺乏肌肉的主动收缩导致废用性骨质疏松;其他原因导致的骨质疏松

·内固定的切割作用:张力带钢丝

·不恰当的康复训练:与骨骼长轴垂直的作用力、较大的杠杆力矩

(3)骨折区域软组织的急性期炎症加重或转为慢性炎症,原因

·处于炎症急性期(术后两周)时,粗暴的被动活动

·处于亚急性炎症期时,过度的被动活动、超过组织负荷强度的主动活动(4)骨化性肌炎,原因可能与粗暴的康复训练有关

5.急性炎症、亚急性炎症、慢性炎症对肢体功能的影响

手术区域的软组织由于原发创伤及手术本身的损伤而被破坏,损伤激发炎症反应。适度的炎症会修复组织,这是对人体有利的病理变化。但过度的炎症反应则损害组织因此应予控制,在术后2周内,软组织处于急性炎症期,此时的措施是适当控制炎症,包括冰敷、无痛下活动。急性炎症期后,组织的修复通过亚急性炎症加以进行,此期应注意避免过度活动、粗暴的牵拉等以避免亚急性炎症转向慢性炎症,因为慢性炎症将导致软组织的修复偏离正确的方向,修复的组织僵硬、延展性差、组织强度差、体积大而质量差,导致临床的关节僵硬、疼痛。

(1)炎症对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急性炎症:由原发创伤所激活,伴有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亚急性炎症:在组织修复期无其它损伤情况(粗暴牵引、过度活动等)下,受损伤组织的修复过程从急性炎症逐渐转变为亚急性炎症,此时组织的修复过程持续、合理、适度的进行,直至组织完全修复,亚急性炎症也随之结束。伴有的临床表现为:在所能达到的范围内自如的活动,在活动范围终点处有不适感。康复早期损伤组织的过度活动、对损伤组织的粗暴牵伸将造成炎症区域组织的再次损伤,从而导致亚急性炎症转变为不利于组织修复的慢性炎症。

·慢性炎症:在组织未完全修复时,受到了再次或重复性的微小创伤,反复激发炎症,最终干扰了炎症的自然转归导致炎症长期存在,炎性因子对局部组织造成了持续的破坏,同时修复出的组织质量差,伴有的临床表现为:在活动前或休息后出现僵硬和不适感。炎症区域持续疼痛、伴有组织的增生、僵硬。慢性炎症是一种独立的不良病理状态,导致组织疼痛、增生、僵硬,一旦发生,必须予以积极治疗。治疗手段包括休息、口服及外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如双氯芬酸钠)、冷敷、脉冲短波、激光、低强度的主动训练等。

(2)在康复的不同阶段,根据软组织的炎症分期进行合理的康复治疗。

康复早期,此时组织处于急性炎症期,一般为手术后的第1、第2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