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发展的区域分析及都市圈规划——以保定市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本文对保定市城镇发展的区域条件进行了较为深
入的分析,保定市发展应该依托京津冀经济圈,充分利用京津的
各种优势资源,发挥后发优势,积极创造条件接收京津由于产业
结构调整而转移下来的产业,促进保定市经济发展。依据保定市
的自然经济条件,保定市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
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依据城镇所在的主体功能区域特征确定城
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阐述了保定市都市圈规划的必要性以及都
市圈内部保定市区和卫星城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分西部太行山
区和东部平原区两个部分阐明保定市区与市域腹地的关系。最后
指出保定市城镇发展定位。
关键词:城镇发展区域分析都市圈保定市
引言
将研究重心置于城市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界面上,兼顾城市内外各种主要因素,使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成为可能,成为一个对发展机遇时刻有准备的城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个城市的发展往往更多地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对于城镇所在的区域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城市的功能定位更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城市不仅是一个地理实体、特定的人类住区、人口高度集中的聚落形式,城市还是区域的焦点、核心和组织中枢,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所以,必须从区域发展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城市。在进行城市规划过程中,不能单纯地从城市自身的条件和基础出发,而是要从城市与区域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联系或关系中,从依托和带动区域发展的角度,全面综合地探讨城市发展问题。
城
镇
发
展
的
区
域
分
析
及
都
市
圈
规
划———以保
定
市
为
例
*
■王印传孟祥林
*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区域经济学视角下保定对接京津的发展对策分析,项目编号200901008
京津冀经济圈背景下的保定市发展
1.保定落后表现
首先,表现在保定市产业结构落后,北京市已经形成了三、二、一的国际化都市型产业格局,处于工业化的高级阶段;天津市形成了二、三、一的工业城市产业格局,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保定基本上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在经济发展中总是处于供应京津的传统发展状态,没有建立起以自己为中心的覆盖京津冀的产业;其次,人均GDP低:2006年,北京市人均GDP达到50467元,天津市达到41163元,河北省只有16962元,而保定只有14336元,保定不仅与北京市、天津市差距过大,而且低于河北平均水平,二元经济特征明显。第三,城市化水平低:2006年,北京为75.60%,天津为60.09%,全国平均水平为44.9%;据研究,2005年河北省11个设区市城市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唐山46.1%、石家庄42.6%、秦皇岛42.6%、廊坊40.4%、邯郸37.8%、张家口36.4%、沧州35.4%、衡水35.1%、邢台34.8%、承德32.0%、保定31.8%;保定的城市化水平在全省处于较低水平。
2.后发优势
美国经济史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Alexander Gerchenkron,1904-1978)在总结德国、意大利等国经济追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于1962年创立了后发优势理论。所谓“后发优势”,也常常被称作“落后得益”、“落后的优势”、“落后的有利性”等。我国学者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并阐述了“后发优势驱动假说”,指出后发地区通过引进、模仿、学习(包括技术和制度两方面),可获得后发利益(Late-developing Advantage),从而具有后发优势。由于其学习成本
(Learning cost)大大低于创新成本,
使后发优势(包括技术性后发优势
和制度性后发优势)不小于先发优
势。这种由后发利益而具有的后发
优势是后发地区追赶式高速增长的
主要动因。
作为后发地区存在着有别于先发
地区的方式或途径来达到与先发地区
同样发展水平或状态的可能性,即后
发地区存在着因其相对落后所拥有的
特殊利益。这种益处既不是先发地区
所能拥有的,也不是后发地区通过自
身努力创造的,而完全是与其经济的
相对落后性共生的,这种特殊利益既
有技术性的,也有制度性的。但是,
这种后发优势是潜在的不是现实的,
只有通过自身努力、创造条件,才能
使潜在变为现实。就保定市目前的现
状而言,京津地区属于先发地区,保
定市则是后发地区。因此,保定市在
实现经济增长、经济赶超过程中,要
从实际出发、创造条件,通过引进、
模仿、学习,充分发挥技术性和制度
性的后发优势,实现地区经济高速增
长。从产业来看,在京津冀经济圈发
展过程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
发挥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方向的
同一性、产业结构互补性的特点,促
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加速产业的
整合与重组,实行地区经济联合与协
作,可以说,京津冀经济圈的打造,
为保定后发优势变为现实创造了前所
未有的有利条件。从交通来看,保定
市紧邻北京市,有京广铁路、高速公
路和即将建成的高速铁路,保定距北
京的时间距离为60分钟,高速铁路建
成后为30分钟,非常有利于保定市与
北京的往来;保定市与天津有高速公
路联系,根据保定市交通规划将建成
保定至天津城际铁路,以后保定与天
津的联系将更加紧密。
3.产业梯度与产业转移
京津保各自经济影响力的巨大差
异造成了城市发展的不平衡,这种不
平衡只有通过产业转移才能缩小,进
而实现京津保的共同发展。
产业梯度:产业梯度是区域发展
过程中经济发展程度、产业结构状况
以及生产要素禀赋等方面的差异。京
津两大城市是京津保区域经济发展过
程中的中心,保定为经济腹地,由此
京津保地区在空间和经济发展上具有
资源互补和产业梯度转移的需求,生
产要素禀赋的差异性是地区间经济协
作的根本原因。京津保的要素禀赋各
有特点:京津具有明显的资金、技术
和信息的优势,而自然资源尤其是土
地资源和水资源明显匮乏,京津保经
济一体化的发展前提就是资源禀赋的
互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
不仅表现在资源的单方向聚集即极化
效应,而且还表现为扩散效应。两种
效应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有很大不同:
极化效应促进经济中心的形成,扩散
效应使得经济中心带动周围地区的经
济发展。京津保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扩散效应,但极化
效应表现突出,这主要是因为:要素
由环京津的价格较低的地方流向京津
价格较高的地方,京津较高的经济发
展水平导致其较高的要素回报,从而
也导致较多的资源流向京津地区。
产业转移:产业转移以产业梯度
为基础。由此,产业转移指一个区域
内部的某些产业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
一个地区的过程。京津冀北地区由于
产业梯度而形成产业转移是非常必要
的。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京津已经处
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末端,为促进产业
结构升级必须将其产业的一部分转移
到京外的近京津地区,冀北地区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