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兰花花叙事曲》的演奏体会 宋飞演奏的兰花花叙事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兰花花叙事曲》的演奏体会宋飞演奏的
兰花花叙事曲
摘要:《兰花花叙事曲》是作曲家关铭于1981年根据陕北名歌《兰花花》的主题音调和故事情节创编而成的一首二胡曲。

生动的描绘了兰花花这样一个美丽、善良、淳朴的农村姑娘的形象,以及她在爱情上的不幸遭遇,展现了兰花花勇于向封建势力抗争到底和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坚强性格。

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时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心里不断地体会主人公的情绪,让音乐能够吸引人,引起听者的共鸣。

关键词:二胡《兰花花叙事曲》,创作背景,故事情节,演奏体会
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的结构分为如下几个部分:引子+“兰花花好”+”散板”+”抬进周家”+”出逃”+尾声
一、引子
乐曲的引子部分是在主旋律的骨干音“6”和“2”上展开,通常由扬琴来演奏,音色明亮,揭开了故事的帷幕。

通过四个琶音将音乐带入主题呈示部分:
二、“兰花花好”
乐曲的呈示部分集中的描绘了兰花花美好的形象。

1、主部主题
主部主题采用了陕北名歌《兰花花》的旋律为基调发展而来,把听者带到了开阔的陕北高原,前四小节:
■节奏较为自由,到高音“■”可是当地延长,强调音色的空透,仿佛从很远传来的歌声,高音“■”用小指演奏,音准要把握好,手指按弦不要太重,第二小节最后半拍扬琴声部进入,二胡声部的节奏“上板”,前四小节的三个“■”都要用回滑来装饰,第五小节■“5.”音之前也有一个圆润的回滑,两个“3”同音异指,第二个“3”用二指,三指换二指时不能太生硬,仿佛是在描绘兰花花女性的柔美。

接下来的回滑和滑音很多,都要求圆润、柔和。

■“2.”之前有一个味很浓的回滑,“■”用连顿弓来演奏,第一个“5”可短促一些,与第二个断开,第二个“5”时值一定要拖够,并有一个藏尾的下滑,两个“5”音如同吸气、呼气。

“36”的“3”之前有一个上滑音,与前面“5”音的下滑衔接好,使旋律更为流畅,经过四小节的扬琴伴奏之后,二胡在第十四小节的后半拍弱起进入,旋律非常优美,由于是后半拍起弓,注意与扬琴声部衔接自然,不要有音头,音乐很自然的流畅出来,不要出杂音,换把的地方要有把握,二十小节的高音“■”下滑到上把位的“4”时要准确,下行六度的苦音为之后兰花花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第二十二小节到二十四小节■,演奏时注意换气时有弹
性,呼吸与两手配合好。

2、副部主题
扬琴声部八小节之后进入副部主题,旋律取材于陕北民歌《女儿担水》,轻松、活泼、热情,将一个活泼、可爱的农村姑娘描绘地十分生动,第五十八小节到七十三小节是一个典型的“起、承、转、合”乐段,是副部的第一乐段,演奏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求每一个十六分音符都拉清楚、均匀,不能抢节奏。

(2)注意旋律的分句,这一乐乐段分为四个乐句,前面两个乐句比较活泼的进行,第三个乐句稍微连贯,到第四个乐句顿弓的使用使旋律回到了活跃进行。

(3)每一句的前两小节都是由拍首重音和空弦音形成一个隐形的二声部,因此在演奏时拍首重音都要以手指和左手出弓的瞬间施力奏出富有弹性的重音,另外,拉快弓注意弓子要平稳。

副部主题的第二个乐段的结构与第一乐段相同,但是旋律进行了加花。

运用了抛弓,旋律更为紧密,情绪更为欢快,连续的四十六节奏,一定要演奏清楚、从容,不能抢节奏。

尤其最后一串由低音到高音的快速进行,要慢练达到快而不乱的效果。

接着进入副部的第三乐段,紧拉慢唱的旋律,如歌地描绘
了女主人公对生活的无限憧憬,演奏者要注意在速度上应该往前催一点,让人有积极向上的感觉,运弓宽阔、流畅。

掌握好滑音的运用,旋律在128小节处开始渐慢渐弱,整个呈示部分结束在一个十分美好的意境之中。

三、散板
散板是二胡的华彩段,这段音乐表现地主对兰花花逼婚的情景、兰花花如晴天霹雳般的心情以及女主人公对不幸遭遇的控诉。

这要求演奏者一定要注意情绪上的大转变,来表现乐曲的戏剧性。

一开始“■”,用两弓奏出,以臂和腕瞬间发力“甩”出强劲的音头,并强收,弓速在最后也要加快,吸气之后,是一组渐快的乐句:“335567653355676567656765”第一组“■”每一个音都要有音头,发音干脆、强劲,并且要抢收,每一个音之间都要断开,随后的一组仍要带音头,要有渐快的趋势,到后来就不再断奏,在“■”这里速度加快,这是为之后一串“■”由低到高的快速琶音做准备,这一串音力度要坚强,一直到高音“■”上,弓子要稳住,饱满、紧贴琴弦,情绪不能松懈,直至推出同音反复的,类似戏曲中板鼓“撕边”奏法的高音“■”。

然后又上滑至高八度的“■”音,由慢渐快,注意音色然后从“■”音下滑到“■”音上,换一口气,为下面紧凑的旋律做准备:“■”,旋律中饱含着悲怆的情绪,“■”的“■”音从前面用外弦二指换到下把位
的内弦三指,音准要有把握“■”开始速度减慢,都用内弦奏出,发音要浓厚,让听者能够感觉到女主人公内心的苦楚,“■”要坚强并“切住”,换气之后,一串反复的“7”音一气呵成,饱满有力度,最后一个连顿弓内弦的“7”音。

连顿弓要有力度、清楚,之后深深地换一口气,奏出仿佛叹息,带着哭腔的“■”最后渐弱至无声结束散板,将主人公由激烈悲愤转为凄凉唉叹的内心世界描绘地淋漓尽致。

四、“抬进周家和出逃”
这一乐段细致地刻画兰花花在被逼着抬进周家时的悲伤,绝望以及对与自己青梅竹马的恋人的思念和对封建势力的怨恨、控诉等复杂心情。

要求演奏者深刻体会主人公的这种情绪,我认为这一乐段可分为四个乐节,乐节之间在情绪上市一种递进关系,第一乐节表现主人公哭累了喊累了,木然的抽泣之景,“■”高音“■”不要有音头,奏出“■”之后弓子虚浮于琴弦上,并减速,但是音不能断开,气息仍然是连着的,方法主人公泣不成声的神态。

高音“■”和“■”前都有一个回滑,回滑速度不宜太快,“■”与第一个“■”的运弓是一样的,“■”音不换把用一指往上抬起奏出,出音的同时两手放松弓子虚浮于弦上,之后一小节的第三拍“■”滑到“■”时也是这样演奏的。

第三小节“■”四个音都是用一指演奏,这一乐节前两句在速度上稍微放慢一点,后两句速度不能往后
拽,并且演奏时气息与弓子相对连贯。

第二乐节在情绪上更为激愤,表现主人公伤心透了,倾吐着满肚苦水,旋律线逐渐上升,右手运弓注意弓速要加快一些,贴弦紧一些,左手揉弦的幅度加快一些,力求每一个音都表现出揪心的悲伤。

第三乐节是这一乐段的高潮部分,弓子的速度要快,贴弦更紧一些,揉弦的幅度和力度要大而重,将主人公内心压抑的愤恨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四乐节保持情绪,“■”仿佛主人公在呐喊,演奏时内心一定要充满了愤恨,同时下行的音调也暗示着内心的无奈,“■”后半部分音域变低,音量也弱下来,我认为是主人公情绪的一个转变,由满腔的愤恨控诉之情到下定决心出逃的过程,连续的后半拍开始仿佛主人公内心坚定的信念,并未下面出逃乐段做准备。

接下来是气氛紧张的“出逃”部分。

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誓与封建势力抗争到底的场面。

这个部分由六个乐段组成,展现了出逃过程中的多种心理活动。

第一乐段是由两个结构相同、并列关系的乐句组成,乐句开始的两个小节:
“■”和“■”都是连续奏出,要求发音有力、短促、干净、果断。

在倒弓时不要出杂音,长音“■”和“■”的颤音要一直打,力度保持。

“■”和“■”要求发音干脆,收弓果
断。

“■”和“■”这两句要演奏地坚定、果断。

尤其在两个休止的地方,停顿地不能软,要有力度。

这一乐段突出地表现了主人公坚定的信念,通过句首连续拉弓的有力度地演奏,情绪上的转变是突然的、对比鲜明的,怎天了乐曲的戏剧性和表现力。

第二乐段以“紧拉慢唱”的形式展开,由两个八小节的乐句组成,结构规整,旋律线相对连贯,要求运弓有力度,发音饱满。

“■”音量突弱并呈渐强的趋势。

“■”三拍子的特点,在小节第一拍加一个重音,也有助于节奏的平稳,发音要短促,富有颗粒性。

加上伴奏声部紧密、急促的音型,整个乐段带给听者紧张急促的情绪,深刻地描绘了兰花花出逃时内心的紧张不安。

第三乐段以快板的形式描绘了出逃和追逐时纷乱的情景。

“■”两小节为一组,每一组第一个音要加一个重音,使音乐富有动感,接下来是一串随着音域升高而逐渐加强的旋律,最后一个上行音阶将音乐推向高潮。

第四乐段是将主题旋律以“紧拉慢唱”的方式在A调上呈示。

运弓要饱满,音色果断,旋律要沉稳,面会兰花花宁死不屈的坚强性格,这一段也有一些滑音,但与呈示部分的滑音不一样,这里的滑音不能太圆润,相对要硬一些。

接下来的第五乐段。

是最为激烈的一段。

两小节的三拍子
第一拍要有重音。

接下来是摸进的上行半音阶,要通过慢练将半音和全音区别开来,注意音准,不能因为发音点密集、速度快而杂乱、不能抢节奏。

第六乐段以三连音的形式表达出乡亲们悲痛的呼唤着兰花花、对封建势力怒吼的情景。

前两句,弓子要贴紧琴弦,弓速快,每一个音都是非常有力度的,情绪非常激烈。

第三局开始由内弦奏出,音乐中透出更多的悲愤之情。

“■”用连顿弓奏出,要求顿弓有力度、不能软。

第四句在情绪上有转变,由悲愤、激怒转为对兰花花的惋惜之情。

也是为再现部分的出现做铺垫。

旋律线趋于柔和、连贯,双手力度渐小,旋律最后渐弱渐慢到无声,情绪平静下来。

五、尾声
最后,是乐曲的尾声部分,用徐缓的速度将主题旋律深情地演奏出来。

二胡声部在经过扬琴两小节十六分音符流动的伴奏音型后进入,音量弱,双手力度放轻,揉弦不能重,音色应柔美、轻盈,仿佛热门对兰花花的思念、接下来首尾呼应地将《兰花花》的主题旋律进行完整再现,仍然保持着深情的情绪,速度比呈示部分要慢,音量不大。

将兰花花这一美好的形象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之中。

乐曲在极弱的高音“”上结束,余音袅袅的深远意境给人们留下了无穷的遐思。

参考文献:
[1]何楚荣.浅谈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中的揉弦变化[J].中国音乐,2002(2).
(作者单位: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