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慢性胃炎
1
概述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病理
4
临床表现
5
处理要点
6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1
概述
慢性胃炎概念
主要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 症。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在各种胃病中 居首位。
新悉尼系统分类法
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
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多灶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 性胃炎。
缺乏有关本病的病因及防治知识
潜在并发症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
4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病情观察 并发症护理
用药护理 心理护理 健康指导
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 注意休息,减少活动,急性应激引起者应
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
进食应定时、有规律、忌暴饮暴食。一般 可给予少渣、温凉、半流质饮食。如有少量出 血可给予牛奶、米汤等以中和胃酸,有利于胃 黏膜的修复。急性大出血或呕吐频繁时应禁食, 可静脉补充营养。
心理护理
紧张、焦虑可使血管收缩,胃黏膜缺 血,诱发或加重病情。向病人耐心说明有 关急性胃炎的基本知识,说明及时治疗和 护理能获得满意疗效,帮助病人寻找并及 时去除发病因素控制病情进展,从而安心 配合治疗,减轻紧张、焦虑心理,利于疾 病康复 。
健康指导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急性胃炎的护理要点和预防方法。 避免使用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必须使用时应同 时服用制酸剂。 嗜酒者应戒酒,因乙醇具有亲脂性和溶脂性能,可破 坏黏膜屏障,引起上皮细胞损害、黏膜出血和糜烂。 进食要有规律,避免过冷、过热、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及浓茶、咖啡等饮料。 生活要有规律,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病情观察
有无上腹痛、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和食 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的表现
有无上消化道出血的征象,如有无呕血和 (或)黑粪等
监测粪便隐血检查
并发症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详见第十一节相关内容
用药护理
禁用或慎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对胃 黏膜有刺激的药物。
必要时指导病人正确服用抑酸剂和胃黏 膜保护剂预防疾病的发生。
病理
慢性胃炎的主要组织病理学改变是炎症、萎缩 和肠化生。
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炎症呈弥漫性分布, 但以胃窦为重。多灶萎缩性胃炎,萎缩和肠化生呈 多灶性分布,多起始于胃角小弯侧,逐渐波及胃窦, 继而胃体,灶性病变亦逐渐融合。自身免疫性胃炎, 萎缩主要局限于胃体。
临床表现
慢性胃炎病程迁延,进展缓慢
处理要点
针对病因和原发疾病采取防治措施。 药物引起者,立即停药,服用H2受体拮抗剂、
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或硫糖铝和米 索前列醇等保护胃黏膜。 有急性应激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 给予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上消化道大出血时,则采取综合性措施抢救。
3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知识缺乏
体征多不明显,可有上腹轻压痛。
辅助检查
1.胃镜及胃黏膜活组织检查 诊断慢性胃炎最可靠的方法。内镜下慢
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依据是红斑(点、片状 或条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斑;慢 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依据是黏膜呈颗粒状, 黏膜血管显露,色泽灰暗,皱襞细小。 2.幽门螺杆菌检测
胃镜及胃黏膜活组织检查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之一。仅次于消化性溃 疡,大量出血可引起晕厥或休克,伴贫血。上腹 部压痛是常见体征。
辅助检查
1.粪便检查 粪便隐血试验可呈阳性。
2.胃镜检查 确诊依靠急诊胃镜检查。一般应在
大出血后24~48h内进行。镜下可见胃黏 膜多发性糜烂、出血灶和浅表溃疡,表 面附有黏液和炎性渗出物。
3
临床表现
4
辅助检查
5
处理要点
6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1
概述
急性胃炎概念
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急性发病,常表 现为上腹部症状。内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 出血、糜烂及浅表溃疡等一过性病变。
急性胃炎分类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炎。
除幽门螺杆菌之外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急性胃炎。
70%~80%的病人可无任何症状。 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如上腹痛或
不适、食欲减退、饱胀、嗳气、反酸及恶心等,常与进 食或食物种类有关。
胃黏膜有糜烂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自身免疫性胃炎病 人可出现明显厌食、贫血和体重减轻。
极少数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经长期演变发展为胃癌, 可出现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及上腹痛等。
辅助检查
3.血清学检查 自身免疫性胃炎时,抗壁细胞抗体和
抗内因子抗体可呈阳性,血清促胃液素水 平明显升高。多灶萎缩性胃炎时,血清促 胃液素水平正常或偏低。 4.胃液分析
自身免疫性胃炎时,胃酸缺乏;多灶 萎缩性胃炎时,胃酸分泌正常或偏低。
处理要点
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缓解症状、控制感染、防治癌前病变 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治疗方案见消化性溃疡。 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者,停药并给予抗酸药。 有胆汁返流者,可用氢氧化铝凝胶来吸附,或予以硫糖铝及
特殊类型胃炎种类很多,临床较少见。
本节重点介绍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幽门螺杆菌感染 饮食 自身免疫 物理及化学因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具有鞭毛,能在胃内穿过黏液层移 向胃黏膜,其所分泌的粘附素能使其贴紧上皮细胞, 其释放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NH3从而保持细菌周围中 性环境,幽门螺杆菌的这些特点有利于其在胃黏膜 表面定植。幽门螺杆菌通过上述产氨作用、分泌空 泡毒素A(Vac A)等物质而引起细胞损害;其细胞 毒素相关基因(cag A)蛋白能引起强烈的炎症反 应;其细菌胞壁还可作为抗原诱导免疫反应。这些 因素长期存在导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
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多由药物、急性应激及乙醇 等因素引起,以胃黏膜糜烂、出血为主要表现,临床 最常见,本节重点予以讨论。
病因及发病机制
药物 急性应激 乙醇
临床表现
多数病人症状不明显,或被原发病掩盖。 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上腹痛、饱胀不适、恶心、 呕吐和食欲减退等。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病人多表现为突发呕血和 (或)黑粪而就诊。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 胃炎病人的护理
周作霞
主要内容
一
概述
二
急性胃炎
三
慢性胃炎
一
概述
பைடு நூலகம்
概念:胃炎是指任何病因引起的胃黏膜 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是 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
分类:按临床发病缓急和病程长短,一 般将胃炎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
二
急性胃炎
1
概述
2 病因及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