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

作者:潘荟羽

来源:《财会学习》2020年第15期

摘要: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国家为了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出台了相关的经济适应性政策,要求事业单位要抓住机遇,实现内部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升级。在政策引导及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基于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下实现对各项财政资金与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及政策变革的需求。本文以事业单位为主要对象,分析单位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和探求有效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一、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化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常常会使用的一种管理工具,它基于全员、全面和全方位的管理原则,通过对单位组织内各项经济决策及业务活动的统筹计划,以达到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根本目的[1]。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既是政策导向下的必然举措,也是单位不断健全内部管理体系的有效方式。具体来说,当前,我国政府大力推行“廉洁高效”政府的建立,事业单位作为发挥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的载体,必须要顺应政策需要,积极采用全面预算管理工具,加强对资金使用的控制,有效披露内部会计信息,实现财政透明化管理,遏制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单位组织内实现资源合理调配的工具,它通过预算编制环节汇总各预算部门对财政资金的实际需求,并对各项资源进行高度统筹和调配,减少资金使用浪费、资产重复购置、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现象,尽可能地发挥财政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现状

(一)预算管理框架体系有待完善

伴随着新《政府会计准则》及《预算法》的推行,大部分事业单位在外部政策环境的影响下逐步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落实。但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较为被动,对预算管理重视程度较低,主要表现在:其一,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往往由财务人员牵头主导,而办公室负责财务的人员大多为核算型的會计出纳,对预算管理编制、落实等方面缺乏专业性;其二,单位业务人员预算管理参与意识淡薄,错认为预算管理是财务人员的工作任务,没有积极配合财务人员开展预算编制环节,造成预算编制计划缺乏可操作性;其三,部分事业单位虽然有完备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也对预算执行相关岗位进行定职定责,但流于形式,一人兼数岗依然存在,相应的监督审计机制也没有发挥作用,严重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执行成效。

(二)预算编制环节有待优化

以基本支出预算、专业项目预算、人员经费预算等作为预算编制环节的主要内容,但针对不同的科目需要采取差异化的预算编制方法,提升预算弹性。但目前,部分事业单位为了简化预算编制程序,往往会采用单一的增量预算作为编制环节的主要方式,既没有考虑到内部项目变更以及宏观政策调整等客观因素可能会对预算执行过程产生影响,也没有发挥预算管理事前预测的优势作用,使得预算执行环节与既定的预算目标存在较大偏差,无形之中也增加了预算运行成本。同时,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环节往往需要依照政策规定,采取“二上二下”的编制流程,相关部门人员要在规定时间内录入单位的基础信息,由市财政局根据基础信息将预算控制数下达给主管部门,主管部门统筹分配后再将控制数下达到二级事业单位。而二级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过程往往不超过半个月的时间,还需要及时将预算编制内容上报给主管部门。这就使得该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内容比较粗糙,不利于后续的预算工作开展。

(三)预算执行效率不高

预算执行率是反映预算管理实施成效的直观依据,为了提升预算执行率,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强预算过程控制。但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存在着“重编制、轻管理”的问题,一方面,财政资金收支关口把握不严,事业单位虽然已经建立了预算审批制度,但一些部门在项目支出环节简化审批程序或占用专项支出,影响了预算执行控制的刚性约束;另一方面,部分事业单位虽然有预算分析环节,即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针对月度、季度等周期设置预算执行分析节点,但仅对数据粗略分析,及时性、准确性不够,影响了预算管理实施效果。

三、事业单位改进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事业单位要科学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从思想意识层面,部分对预算管理重视程度较低的事业单位,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执行层,必须要深入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作用,通过下发文件、组织培训等方式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的权威性,要求基层人员、业务职能部门要主动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中。从组织机构层面,事业单位应将预算管理从财务管理工作中分离出来,由会计核算人员、财务管理人员、业务部门人员以及管理层人员组成预算管理办公室,主导预算编制、分析、监督以及考核等工作;同时,将各项预算指标落实到责任岗位上,并分离不相容岗位,为预算管理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从管理制度层面,事业单位应基于相关政策规定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明确预算管理编制范围、控制对象以及实施流程等,规范单位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授权审批、集中采购、固定资产管理等相关操作,提升预算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2]。

(二)合理选择预算编制方法

基于事业单位的实际业务需求,首先,事业单位要严格遵循“二上二下”的预算编制流程,由预算管理小组下达各职能部门的预算指标及编制计划,各预算部门负责人组织内部人员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形成初步的预算草案,在规定时期内上交给预算管理小组及监管部门进行审批;依据上级领导部门的意见,各预算单位再次对预算草案进行更改,并最终提交反馈到上级部门;经过多层级的审批与商议后,形成下一年度的预算方案,由预算管理小组下发落实到各预算部门。各预算部门也要基于预算方案编制单位月度和季度预算计划,强化预算过程控制。其次,事业单位要切实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尽量采取多元化的预算编制方法,将增量预算与滚动预算、零基预算等动态预算编制方法有机结合,提升预算计划的适应性。最后,针对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周期过长、预算执行存在差异的问题,事业单位一方面要增加预算编制参与人员,实现全员参与编制,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预算调整审批制度,一旦发现预算执行偏离预算目标,可以向相关部门提请预算调整,并形成预算编制经验数据,反馈到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环节中。

(三)强化预算执行过程控制

针对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控制不严的问题,一方面,事业单位要遵循“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原则,健全预算资金审批程序,明确资金使用范围,要求预算资金支出要与预算编制计划保持一致,并对无预算支出、资金违规使用、预算资金体外循环等问题追究责任到个人,严厉打击操作不规范行为;另一方面,健全预算分析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重点关注预算项目支出进度、预算执行指标对比等,并将分析结果以分析报告的形式反馈到实际执行过程中,及时上报预算管理小组,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纠偏,强化预算执行刚性控制[3]。

(四)加大基础设施配置

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需要配备相应的人力和物力,基于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缺失及预算管理人才匮乏方面的问题,事业单位一方面要重视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工作,设置预算管理、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功能模块,并实现各个系统端口对接,提升信息资源共享效率;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也要加强预算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引进更多的预算管理人才,并对现有的人员进行差异化培训,丰富相关人员的知识层面,还要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提升预算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更好地服务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国家政策导向下的必然结果,也是单位提升内部管理质量的有效策略。因而,事业单位要立足于自身在预算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合理编制预算、加强过程控制及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等方式,逐步推进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促进事业单位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