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领导水平的基本内涵和评价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当前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领导水平问题研究的报告――党政领导干部领导水平的基本内涵和评价方法
一、党政领导干部领导水平的基本内涵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上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
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实现主体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关键在于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
在调查问卷中,经统计有62.6%的干部群众对当前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比较满意,说明当前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
有56.9%的干部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56.7%的干部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41%的干部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表现出比较担心,说明这些方面亟待改善和提高。
因此,当前开展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问题研究是十分及时,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领导水平是领导干部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建立在一定素质基础和基础能力上的。
领导干部的素质由多方面构成,主要有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格素质、业务知识素质、心理身体素质等。
这些方面的素质如何,往往对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
比如,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必然会受到自己知识、学识、见识和价值判断乃至自信心、意志力和决断力等心理状态的影响。
领导干部的知人善任能力也会受到其政治思想、道德品格、心理素质的深刻影响。
领导干部的基础能力主要包括善于学习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团结干事、发挥团队作用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创新应变能力,有效管理能力,执行落实能力等等。
领导干部各项基础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功能的发挥,各项工作的落实和成效。
㈠领导水平的基本内容和构成
无论在哪个时代,领导工作都有其客观规律,体现在领导水平上也有其基本内容和构成。
其基本内容和构成可以分解成素质和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解剖。
1、领导水平中应具备的素质
(1)过硬的政治素质。
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是领导干部在政治方面表现出来的基本特质,是领导干部从事领导活动必须具备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品质等政治方面的基本条件。
它在领导干部的素质中居首要和根本的地位,对于其他素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毛泽东同志强调“政治是统帅,是灵魂”。
所以,领导干部应具备
较高的政治素质,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清醒的政治头脑,善于从政治上认清和判断形势,审时度势,把握全局,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有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判断力。
(2)科学的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的高低是领导干部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领导干部的灵魂。
它是领导干部理论修养、思想作风、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思想要素的总和。
可以说,没有科学的思想素质,就不可能有合格的政治素质,其能力也就没有了根基。
所以,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人生观、价值观,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实事求是地观察和处理问题;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辩证思维能力,重视调查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良好的道德素质。
领导干部必须德才兼备,其中德是第一位的。
其道德素质就是在领导活动中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恪守职业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总和。
具体表现为具有事业心、责任心、宽容心、诚实和信任他人的品格,以及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的奉献精神。
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是影响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领导个人魅力及非权力影响的一种表现。
因此,领导干部要具有团结协作的胸怀,宽以待人的修养,谦虚谨慎的态度;要有率先垂范的作风,廉洁自律的形象,无私奉献的精神;还要有承受责难的勇气,面对责难,不回避、不推卸,头脑冷静,从容应对。
⑷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
领导干部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与领导有关的科学知识。
一是基础文化知识。
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应掌握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要按客观规律办事,用科学指导实践,这是对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
二是专业知识。
无论在什么岗位干什么工作,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是不行的。
作为领导干部,只有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不同职位的工作要求。
三是现代经济和科技知识。
领导干部要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金融、现代管理等知识,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要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要掌握现代的科学思维方法,学会创造性思维。
⑸健康的身心素质。
作为领导干部要保持充沛的精力、强健的记忆力和丰富的
创造力,能用清醒的头脑准确无误地观察和判断事物,而这要健康的身体作基础。
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直接关系到组织目标能否实现。
2、领导水平中应具备的能力
⑴善于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党政领导干部领导水平中最基本、最核心的能力。
领导水平能不能提高,关键在于学习能力的高低。
领导干部总要比别的同志知识更多一些,本领更强一些,才能担当起领导的重任。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使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必须努力学习、深入思考、善于总结,不断增长领导水平和能力。
要学以致用,善于把学到的理论运用于领导工作实践,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用新知识开拓新途径,用新知识开辟工作新境界。
⑵科学决策能力。
决策是领导的一项基本功能。
在工作中,任何事情特别是大事、难事、棘手的事,都需要请示领导干部,都需要领导干部来决策。
在决策的时候,要尊重规律又要利用规律,要顺应民意还要引导民意,要立足现实更要超越现实。
只有这种决策,才能切合实际,才能有前瞻性,才不至于脱离实际。
在决策的过程中,领导干部一定要有理性思维,要谋之以众,断之以独,做到辩证统一,科学决策;在危机和紧急情况下,头脑冷静,思路清晰,决策果断,众人皆乱而领导不乱,真正成为群众和团体的主心骨。
决与不决、变与不变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能力,也是体现领导干部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准。
⑶团结干事、发挥团队作用能力。
领导干部要善于团结班子成员、团结同事、团结有不同意见的人,把单位建设成为互信、互助、互爱的坚强集体,大家拧成一股绳,有劲一处使,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
善于激励是领导干部发挥团队作用的一项重要能力。
领导干部要能欣赏、会鼓励、真关心,了解同事、下属的需求和兴趣爱好,掌握激励的规律和方法,运用物质、精神、竞争、日常关爱等多种激励手段,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领导干部要知人善用、用人到位、用人所长、扬长避短,把最合适的人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
领导干部要善于沟通协调,不断加强内部团结,要善于处理外部关系,为有效推进工作落实创造和谐的内外环境。
⑷驾驭全局能力。
驾驭全局能力是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做好工作十分重要的能力。
驾驭全局必须胸怀全局。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大局观念,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
驾驭全局必须谋划全局,善于用宽阔的眼界在全局工作中找准坐标和定位,善于准确把握宏观形势,清醒认识周边发展的竞争态势,正确判断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走势,善于把本地、本部门的发展放在宏观大背景和区域经济社会大局中去考量,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更系统的思维谋划工作、处理问题。
⑸创新应变能力。
创新应变能力实际就是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有机结合。
领导干部在开展工作和开拓领域的过程中,当主客观情况发生变化时,善于机动灵活地变换原定的领导策略、计划、形式和方法等来适应这种变化,这种能力就是创新应变能力。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要善于应变、善于创新,用创新的方法应变客观条件的变化。
现代领导活动,说到底也就是一种不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追求新目标、开拓新境界的创新活动。
现实的客观事物复杂多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创新应变能力,掌握“应变通则”,根据不同的变化情况灵活应用。
⑹有效管理能力。
不管是哪一级领导干部,都需要管理能力,掌握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规律。
没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一个单位、部门、地区肯定是管不好的。
要具备管理能力,需要智慧,需要勇敢,需要远见,有想象力,有预见力,有较强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
没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就难以发挥有效的组织功能。
⑺执行落实能力。
领导干部执行落实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部门、地区党委决定、决策的落实。
领导干部抓执行、抓落实,关键要扎实推进,一抓到底。
在碰到矛盾和困难时,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热情,充沛的激情,敢于负责,乐于奉献,敬业、勤业、精业,带头抓工作落实,带头抓棘手问题的解决,带头抓具体事情的处理,带头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做勇于担当、执行落实的表率。
㈡领导水平的时代要求
领导水平的内涵和构成随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赋予新的内容。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面对信息化、全球化的新世纪新环境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新任务,必然对党政领导干
部领导水平提出新的时代要求。
⑴适应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要求,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关键阶段,矛盾多发,利益关系难以协调。
要求党政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要善于深入实际,掌握民情民意,善于协调处理复杂的矛盾和纠纷,为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要有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作保障。
没有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再好的目标、规划都将难以实现。
⑵适应社会矛盾多发的实际,提高处理社会矛盾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矛盾多发,突发事件增多,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势必影响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大局,影响经济发展。
检验领导干部领导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他的一般性工作,还要看他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现在有的党政领导干部驾驭复杂局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还跟不上时代要求,克服各种困难的方法少,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不能让党和人民满意。
要坚持在重点工作中使用干部,在突发事件中考验干部,在艰苦环境中磨炼干部,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政策宣传、政策落实能力,不断增强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⑶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其中就蕴含了如何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新要求。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在领导工作中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从办得到的事情做起,从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抓起,着力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要有长远眼光和宽阔视野,坚决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环境保护,不攀比、不搞花架子,使一切工作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历史的检验和群众的检验。
⑷适应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局势,提高应对全球化发展的能力
信息化把整个地球连成了一体,区域信息成为全球共享的信息,使每个民族、
每个国家、每个区域都无法离开他人而单独实现发展。
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树立世界眼光,以世界的眼光来观照具体的决策、具体的发展战略。
自觉把工作决策放地全球坐标系中进行衡量和思考。
正确处理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关系,更加注重吸收世界先进的理念和做法,运用最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决策。
⑸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要求,提高科学民主决策的能力
毋庸置疑,现在全球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带动了技术民主、资本民主,推动了政治民主。
网络无处不在,信息全球共享,在网络时代几乎所有信息都能实现共享,这一特点使党的执政环境、领导干部的行政环境与计划经济时代有了天壤之别,所有群众都有话语权,都可以参与政治生活。
如果哪个领导干部不注意掌握民意,在工作和决策中不发扬民主,就会失去决策的民意基础,就会产生错误的决策,从而影响决策的执行和效果。
⑹适应新型传媒日益影响社会舆论的现实,提高领导干部面对媒体和公众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快速普及,互联网以其信息传递快捷、方便、高效、互动的特点,成为人们日常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同时也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和影响越来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领导干部要学会与媒体打交道,提高面对媒体和公众的能力,提高公关能力、媒介素养,能正确运用媒体,发挥媒体的正面引导、促进工作、接受监督的作用。
要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增设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对领导干部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使领导干部对媒介社会功能、媒介信息本质、新闻的特性、新闻的作用等形成正确的认识,建立起自己对媒介信息的解构能力、接受能力以及利用媒介的能力。
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遵循信息流通规律来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用新闻传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判断、分析、总结自己的实践,发现问题,不断改进。
要向优秀的媒介从业人员学习,更加有效地利用媒体、参与媒体,提高自身面对媒体、面对公众的能力。
⑺适应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提高管理社会、服务社会、发展社会的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民主意识不断提高,要求政府职能由集中管理向提供公共服务转变。
领导干部必须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
人为本的要求,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和谐、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要掌握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积极引导企业参与有序竞争,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要注重社会公平,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情况,进一步完善帮扶机制;要进一步发挥服务、管理的功能,实现教育机会、就业机会、择业机会的公平均等。
二、领导水平的评价办法
领导水平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随历史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其评价的因素、对象、指标也不一样,评价的侧重点也不同,因此,领导水平的评价方法也是不断动态变化的。
目前,领导水平的评价方法按评价功能分类主要有绩效考核评价、定期考核评价、现代人才测评方法;按评价主体分类主要有个体评价、社会评价、组织评价等方法。
㈠绩效考核评价
绩效考核评价是评价领导水平最主要、最直接的手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党政领导干部领导水平的试金石。
党政领导干部的绩效是领导水平的集中表现和综合反映。
领导水平的高低,最终要在绩效上体现出来。
绩效考核主要方法有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岗位综合目标考核。
它是党委政府对下级工作部门和政府通过年初设定各项具体工作目标,年终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比的一个过程。
这一方法的优点是,多以定量指标为主,操作性强,有利于形成工作导向;缺点是重结果,轻过程,对领导干部个人与整体的实绩很难界定,不能准确反映工作的实际情况。
因此,要根据各地、各部门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类,推进个性化考核,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办法。
㈡定期考核评价
定期考核评价是对领导干部任职的阶段性评价,与绩效考核评价相比更侧重于对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等软性指标的评价。
定期考核采取年度、届中、届末考核的形式进行,一般采用民主测评和个别谈话、跟踪调查等办法,由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基本的、综合的评价。
民主测评重在由群众对领导干部作基本的、综合性的、一般的评价,强调的是民主监督。
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是对领导干部履行职位职责的综合评价,是一种以定性为主的综合评价。
领导干部定期考核的优点是考核主体和客体、考核主体与访谈者可以互动,可以随
时调整考察方向;缺点是考核内容定量不够,其结果往往受制于考核主体、访谈对象的个体素质。
㈢现代人才测评方法
现代人才测评方法在经济界已经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是选拔使用高素质人才的科学方法,在考察人的实际领导能力、心理潜能、职业倾向等方面效果较好。
人才评价与领导水平评价有许多共同的内容,可以作为各级领导干部领导水平的评价办法加以借鉴和应用。
一些地方把其中心理测试的办法应用到干部选任工作中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现代人才测评方法是通过一整套试卷、面试、心理测试、实际操作检验、著作发明审查、业绩考核等一系列方式来衡量、评价人才能力、水平的方法。
它的优点是使用定性与定量的考核方法,操作程序、内容、技术、规则等高度规范化、标准化,克服了主观随意性;缺点是需要组织一支以测评专家为主体的专门化人才测评队伍,技术要求高,在当前条件下推广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㈣个体评价
个体评价方法是直接与评价对象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能更深入、详细、及时地掌握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
个体评价是组织评价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要十分重视主要领导和直接领导的个人评价。
个体评价方法主要有个别谈话评价和领导干部自我评价两种方式。
个别谈话评价一般是通过对领导干部的领导、同事、下属等知情者的直接访谈来了解领导干部领导水平的一种基本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都具有不同以往的广泛性、复杂性和隐蔽性,通过个别谈话能掌握领导干部的思维能力、心理活动、工作过程、决策动机等一些深入细致的方面,能更全面地评价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
领导干部自我评价通过个人总结、谈话的方式,由领导干部对个人德、能、勤、绩、廉等情况进行说明,能与个别谈话方式互相补充,更能深入、更细致地了解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
㈤组织评价
组织评价主要是由党委、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历史的、全面而具体的了解、考察,全面了解领导干部的情况,对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评价比较客观具体。
领导干部民主推荐评价主要考察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公认度,考察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凝聚力、号召力、亲和力,工作成绩是否得到群众的肯定。
经济责任审计也
是评价领导干部领导水平的重要认识方法。
根据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需要,由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向审计机关提出对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委托建议,审计机关依法实施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能充分反映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其所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等情况,是评价领导干部工作绩效和廉洁自律的重要手段。
㈥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主要有民主测评、民主评议、民意调查等手段。
金碑银碑不如群众的口碑,社会评价是组织评价的重要依据。
领导干部水平高不高、作风好不好、政绩突不突出,群众自有公论。
对领导干部领导水平的评价要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用好“群众公认”这把尺子,运用民主测评、民主评议等方法,让更多的群众、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服务对象参与到评议中来,提高领导干部领导水平评价的准确度、公认度。
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提拔社区征询制度,强化监督意识,了解领导干部八小时外“两圈”情况,更加客观、公正、全面评价领导干部的个人素质和领导水平。
科学识别和评价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要做到全面、客观、公正,防止片面化和简单化。
要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准确反映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付出的工作努力。
要对领导工作取得的绩效作全面的分析,既看绩前的基础,又要看绩后的效果;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
要注重考核党政领导干部在重要时期、重要工作、重大事件中的决策能力和工作成效。
要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考核的工作水平,在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上下力气、花功夫。
要把个体评价、社会评价有机地结合到组织评价中,更加注重民意,提高干部考核评价的公信力;要敢于运用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