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校园社团活动,探索校本课程”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展“校园社团活动,探索校本课程”实践与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新郑市城关乡周庄小学李红英

课题组成员:李朝梅、赵建玲、赵月琴、许慧芳、李慧珍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形式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深入,呼唤着教师新课程理念、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的真正转变,呼唤着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多年的课改,我们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贪玩厌学、没有持久的学习兴趣、学习行为习惯差的现象比比皆是。现实课堂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师生的教学活动还不够灵活、开放,与课程目标要求还有差距,效率不高或达不到预期效果也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我校教师年龄偏大,日趋老龄化,学习和自我提升意识淡漠,需要学校提供适当的时机和发展平台,来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利用一切时机和资源,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最大的教育效果----是我们最终追求的教育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符合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需要,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通过开展社团活动,来开发校本课程,也是国家三级课程建设的需要。

1.课程建设的需要。国家三级课程网络建设中的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益的补充和发展,在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彩社团活动又是小学生展现自我、张扬个性、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绝佳途径。以多彩社团活动为平台,探索和建设校本课程,对学校的整个课程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小学生社团活动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和自身需要为基础,是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社会实践活

动。这正迎合小学生的天真活泼、生性爱动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学习空间,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

3.传承校园文化,丰富学校内涵的需要。不同风格特色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校园文化,也有其不同的学生社团活动。它在丰富着学校课程建设的同时,也丰富和发展着学校的校园文化和内涵建设。

(三)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本课题大多是大学生和中学生社团活动与校本课程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也着述颇丰,但是由于小学生和大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小学生社团活动与校本课程的结合尚处于摸索与探究的阶段。因此,让小学生分享多彩社团活动的快乐,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建设校本课程,是我们学校近期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一)研究内容

1.调查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需求,组建适合学生的社团。

2.建立社团活动组织,制定社团活动方案、章程、安排,积极开展活动。

3.以社团活动为平台,发现并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

4.根据指导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收集大量的第一手活动资料,总结活动经验,开发社团活动校本课程。指导教师积极撰写各社团活动课程纲要和教学设计方案。

5.期末,各社团进行展示交流活动,撰写总结性论文。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多彩社团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实现了我们的育人目标。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习祖国传统文化,了解乡土风俗,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4.让学生能主动参与活动、乐于探究、发现,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并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在活动中,培养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研究出一系列校本课程资料(社团活动方案、章程、课程纲要、教学方案设计、成果等),丰富学校课程体系。

6.通过多彩社团和和校本课程建设的有机融合,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及实践依据

(一)理论依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纲要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团活动正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最佳途径。

2.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新课改指出: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承认学生是发展的、有潜力的、有差异的人,是活泼的,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教育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而社团活动的目的之一就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

3.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根本所在应该是以人为本,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

4.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方式。”这一理论的倡导使现代教育可能成为“开发和释放人的创造潜能的发动机。”

(二)实践依据:

1.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开展多彩课外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为组建小学生社团打下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2.我校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优良的教师队伍。很多教师都具有一技之长。这是开展小学生社团活动的重要基础。

3.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思维开阔,机敏灵活,好学向上,加上小学生应有的心理特点,为开展社团活动提供了实践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分析法: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差异,为组建不同的社团提供依据。分析学生、教师、学校及教学资源现状,组建不同的社团。

2.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对策和调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加自己的喜欢的社团活动,并在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3.行动研究:在活动实施阶段,不断积累原始资料,进行活动方法、内容的调整、完善、实施,再调整、再完善、再实施循环往复的过程,促进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和良性循环。

4.经验总结法: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阶段性总结,以促进和指导活动的有效开展。

5.文献法:搜集有关小学心理学、教育学书籍,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基础。

五、课题研究过程及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1年,分五个阶段进行,在各阶段研究实践中逐步完成目标。

(一)第一阶段:酝酿阶段(2014年6月)

本阶段的主要负责人有李红英、李朝梅、赵建玲、赵月琴、许慧芳、李慧珍老师,在这一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向全校每个学生及教师和部分学生家长下发调查表,调查学生、教师及家长的的兴趣爱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