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表面酸性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催化剂表面酸性 的测定
1
第五章 催化剂表面酸性的测定
一、固体酸碱的定义 二、多相催化剂酸性表征的理论基础 三、固体表面酸酸性的测定方法
2
酸催化剂的应用
——在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中,酸催化剂占有 重要的地位。


烃类的催化裂化 芳烃和烯烃的烷基化 芳烃的异构化、歧化、烷基转移 烯烃和二烯烃的齐聚、共聚和高聚 烯烃的水合制醇 醇的催化脱水 ……
向环境友 好的化学 过程发展
绿色化学
3
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
——环境无害化学 ——环境友好化学 ——清洁化学
★ 从源头消除污染的途径 ★ 新设计化学合成方法和化工产品来根除污染源
4
绿色化学的主要内容
无毒无害原料 可再生资源
原子经济反应
环境友好产品 回归自然
废物回收利用
无毒无害 无毒无害
催化剂
溶剂
5
苯与烯烃烷基化无毒无害固体酸催化剂
乙烯与苯烷基化 丙烯与苯烷基化
传统工艺 AlCl3
AlCl3
绿色工艺 ZSM-5气相法 USY、b液相法 b、MCM-22液相法
长链烯烃与苯烷基化 HF
固体酸-固定床
传统AlCl3、HF催化剂的缺点:腐蚀设备,危害人身 健康和社区安全,废水、废渣污染环境
6
1


一、固体酸碱的定义
酸 Brösted 酸碱:能给出质子的叫 B酸

能接受质子的叫 B碱

H+
H+


型 Lewis 酸碱:能接受电子对的叫 L酸
能给出电子对的叫 L碱
e-
e-
7
固体酸酸性的描述
酸量:也叫酸度,指某一酸强度范围内酸中心的密 度,通常表示为样品单位重量或单位表面积上酸位的 毫摩尔数(m mol/g或m mol/m2)。


酸中心强度(strength):是指固体表面将吸附于其上 的中性碱分子转变为它的共轭酸的能力 B酸强度,是指给出质子的能力 L酸强度是指接受电子对的能力 ——酸强度通常用Hammett函数H0表示
8
Hammett酸度函数H0
B酸: H+ + B ↔ BH+ H0 = pKa + log [B]/[BH+] pKa= -logKa ——与碱(指示剂)的性质有关
[B]: 碱(指示剂)的浓度;[BH+]: 共轭酸的表面浓度
L酸:A + B: ↔ [AB] H0 = pKa + log [B]/[AB]
[B]:碱(指示剂)的浓度;[AB]: B与A作用后生成AB的浓度
9
固体酸酸性的描述
酸分布:固体酸催化剂表面的不同酸部位有不同 的酸强度,每一强度范围的酸位数又有不同,因 此酸度对酸强度有一分布。


超强酸和超强碱: 超强酸:固体表面酸强度大于100%硫酸 H0 < -11.9 超强碱:固体的碱强度函数大于+26 碱强度函数 H- > 26
10
常见的固体酸
固载化液体酸:HF/Al2O3 、BF3/ Al2O3 、H3PO4/ 硅藻土 氧化物:Al2O3 、SiO2 、B2O3、Nb2O5、ZnO、CeO2、ZrO 复合氧化物:Al2O3-SiO2 、B2O3-Al2O3 、ZrO2-SiO2 金属硫化物:CdS、ZnS 金属硫酸盐:Fe2(SO4)3、Al2(SO4)3、CuSO4 金属磷酸盐:AlPO4 、BPO4、Cu3(PO4)2 、Ti3(PO4)4
11
常见的固体酸
阳离子交换树脂: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Nafion-H 天然粘土矿:高岭土、膨润土、蒙脱土 沸石分子筛:ZSM-5 沸石、X沸石、Y沸石、沸石、
丝光沸石、AlPO、SAPO 系列
杂多酸化合物:H3PW12O40、H3SiW12O40、H3PMo12O40 固体超强酸:SO42-/ZrO2、WO3/ZrO2、MoO3/ZrO2、
B2O3/ZrO2
12
2


一些固体酸的强度顺序
常见的固体碱
担载碱:NaOH/Al2O3 、KOH/ SiO2 、K2CO3/ Al2O3 金属氧化物:BeO 、MgO 、B2O3、Al2O3、ZnO、CeO2 复合氧化物:MgO-SiO2 、TiO2-Al2O3 、ZrO2-Al2O3 阴离子交换树脂 经碱金属或碱土金属交换的分子筛 固体超强碱:CaO、MgO-NaOH、 Al2O3-NaOH-Na
13
14
多相催化剂酸性表征的内容
区分B酸、L酸 测定酸量(酸浓度) 测定酸强度及其分布
多相催化剂特有的表面不均匀性
15
二、多相催化剂酸性表征的理论基础—化学吸附
化学吸附是多相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多 相催化的必经步骤,而物理吸附的作用,在于降低 随后进行的化学吸附的活化能
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决定着反应物 分子被活化的程度以及催化过程的性质,例如活性 和选择性
16
1. 化学吸附的特点
1. 吸附力 2. 选择性 3. 吸附层 4. 吸附热
物理吸附
范德华力 所有气体
多层 小: 8-25kJ/mol
5. 吸附活化能
<4kJ/mol
6.达到吸附平衡的速度 快,容易达到
7.吸附温度
较低(低于临界
温度)
8.可逆性
可逆
化学吸附
化学键 某些反应气体
单层 40-200kJ/mol
>40kJ/mol 慢,不易达到 相当高(远高于
沸点) 常不可逆
17
化学吸附的特点
被吸附分子在表面上的吸附位点是催化反应 的活性中心;
被吸附分子的量与活性中心间存在数目上的 对应关系;
表面酸中心会吸附碱性分子,可以通过检测 被吸附的碱性分子所发出的信号来表征多相 催化剂的酸中心
18
3


2.化学吸附对催化作用的影响
吸附速率 ——较快 吸附速率越高,在单位时间内为表面反应提供的反应物
越多,对催化反应越有利; 反之,对催化反应不利;
吸附强度 ——适中 吸附强度过大,则形成的表面化合物稳定性高,从而使表
面反应难以进行 若吸附强度过小,则被吸附分子脱附重新回到气相中的几
率增加,减少了表面化合物的浓度,从而使表面反应减速 与此同时,若产物吸附太强,不易脱附,则会形成毒物,
使活性中心不能再生 19
3. 化学吸附热
——在吸附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称为吸附热
物理吸附过程的热效应相当于气体凝聚热 ,很小 化学吸附过程的热效应相当于 化学键能,比较大。


为化学吸附类似于化学反应,通常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大致在40~400 kJ∙mol-1之间 化学吸附时产生的吸附热大小是吸附键强弱的标志, 也是表面活性中心强弱的标志
20
从吸附热衡量催化剂的优劣
一种好的催化剂: 必须要吸附反应物,使它活化,这样吸附就不能太弱, 否则达不到活化的效果。

但也不能太强,否则反应物不易解吸,占领了活性位就 变成毒物,使催化剂很快失去活性。


好的催化剂吸附的强度应恰到好处,太强太弱都不 好,并且吸附和解吸的速率都应该比较快。


吸附热的大小反映了吸附强弱的程度。


21
从吸附热衡量催化剂的优劣
例:合成氨反应 ,为什么选用铁作催化剂?
合成氨是通过吸附的氮与氢起反应而生成氨的。

这就 需要催化剂对氨的吸附既不太强,又不太弱,恰好使N2吸 附后变成原子状态。


而铁系元素作催化剂符合这种要求。


22
如图所示,横坐标是各族元素,左边坐标表示对氮的起始 化学吸附热,右边坐标表示氨的合成速率。


吸附热沿DE线上升,合成速 率沿AB上升。


速率达到最高点B后,吸附 热继续上升,由于吸附太强, 合成速率反而下降。


对应B点的是第八族第一列 铁系元素。


23
化学吸附热
(1) 吸附热不随表面覆盖度变化, 表面是均匀的 —Langmuir型
(2) 吸附热随表面覆盖度线性下

—乔姆金型
(3) 吸附热随表面覆盖度呈对数 型下降 —弗兰德里希型
吸附热随表面覆盖度的变化
24
4


化学吸附热
化学吸附热随表面覆盖度的变化是表面不均匀的体现 化学吸附总是优先发生在吸附能力最强的活性中心上,
此时吸附热最大 对于固体酸,这种吸附能力最强的活性中心就是强酸中
心。

此后,化学吸附依次向次强酸性的活性中心发展, 吸附热也渐次减小
测定不同覆盖度下的摩尔吸附热可以表征
催化剂的酸中心强度分布
25
4. 表面吸附键的断裂
表面吸附键强,则断开吸附键使吸附物种脱附的温度高
反之亦反
当固体表面的化学吸附达到饱和时,用程序升温的方法对
表面进行脱附处理,则吸附质将依次从表面上脱附下来
优先脱附的吸附质分子应是吸附于弱 的酸中心上的,脱 附由弱到 强展开 ——强酸中心上的吸附质在较高温度下脱附
——弱酸中心上的吸附质在较低温度下脱附
表面酸中心强度的不均匀对应于不同的脱附温度区间
测定表面酸中心的强度分布
26
5. 指示剂碱分子作为吸附质—“酸色”
一些指示剂分子呈不同的碱性,它们能吸附在 具有适当强度的酸中心上而呈“酸色”变化:
强碱性指示剂能在 各种强度的酸中心上形成化学吸附, 产生酸色
碱性较弱的指示剂分子则只能在较强的酸中心上形成化 学吸附,产生酸色 通过比色测定固体酸酸强度分布 对孔径小且孔道不通畅的固体酸样品不适用
27
指示剂碱分子作为吸附质—“酸色”
一些常用指示剂(Hammett)的酸碱度指示
指示剂 中性红
共扼酸的 电离平衡 常数,Ka 1.5810-7
PKa = -logKa
+6.8
酸色 红
碱色 黄
相当于H2SO4 wt %
810-8
指示剂 碱性

甲基红
1.5810-5 +4.8 红 黄
-
二甲基黄
5.010-4 +3.3 红 黄
310-4
结晶紫
1.5810-1 +0.8 黄 蓝
0.1
二肉桂差丙酮
1103 -3.0 红 黄
4.8
苯亚甲基苯乙酮 3.98105 -5.6 黄 无
71
蒽醌
1.58108 -8.2 黄 无
90

28
6. 化学吸附键的类型
固体酸表面有两种类型的酸中心:
B酸:一般以羟基形式存在 L酸:氧化铝脱水后带正电核的铝物种、无定型或
结晶硅酸铝中三配位的铝、硅物种等
碱性探针分子+B酸中心 离子键 振动频率不同
碱性探针分子+L酸中心 配位键
红外光谱测定
29
三、固体表面酸酸性的测定方法
一种理想的酸性测定方法要求: 能区别B酸和L酸,对每种酸型酸强度的标 度物理意义准确; 能分别定量地测定它们的酸量和酸强度分布
30
5


常用测定固体表面酸酸性的方法
方法
表征内容
吸附指示剂正丁胺滴定法 酸量、酸强度
吸附微量热法
酸量、酸强度
热分析( TA、DTA、
酸量、酸强度
DSC) 方法
程序升温热脱附(TPD)
羟基区红外光谱
酸量、酸强度 各类表面羟基、酸性羟基
探针分子吸附红外光谱
1H MAS NMR 27Al MAS NMR
B 酸、L 酸、沸石骨架上、骨架 外L酸 B 酸量、B 酸强度 区分沸石的四面体铝、八面体铝
31
1. 吸附指示剂正丁胺滴定法
——非水溶液胺滴定法 测定原理:化学吸附
利用碱性的Hammett指示剂分子在酸中心上的化学 吸附变色(酸色)表征酸中心强度
利用正丁胺等有机胺碱性分子的化学吸附量(滴定 量)来表征催化剂酸量 正丁胺的碱性强于常用指示剂
测定等当点的方法:目测法、分光光度法
特点:操作简便,但从理论依据到试验操作都有缺陷, 正确地使用,才能得到有价值的信息
32
Hammett指示剂的特点
是一类碱性较弱的分子,只有强度高于某一水平的 酸中心才能使一种指示剂产生化学吸附,出现酸色
一个Hammett指示剂的本身碱性就是能使之显示
酸色的酸中心的强度标尺
一系列不同碱性的Hammett指示剂便可以标定出 一个固体酸催化剂的酸强度范围
33
Hammett指示剂的特点
Hammett指示剂的碱性有具体数值—pKa值。

pKa值越大,则指示剂碱性越强,但指示剂的酸
碱性是相对的: ——与强于它的酸相比它是碱 ——与弱于它的酸相比它变成酸
pKa值越小,则Hammett指示剂的酸性越强
Hammett指示剂能否在固体酸上发生化学吸附显示 酸色,取决于指示剂与表面酸中心的相对酸性大小
34
酸强度的表示方法
当一类表面酸中心刚好能使指示剂碱分子产生化 学吸附变成其共扼酸时,理论上[BH+]、[B]应相 等,所以此类酸中心的强度为: H0 = pKa
当一类表面酸中心能比较容易地使指示剂碱分子 产生化学吸附变成其共扼酸时,理论上指示剂碱 分子要尽可能多地转化成其共扼酸形式,从而使 [BH+]>[B],所以此类酸中心的强度为: H0 < pKa
35
酸强度和酸量的表示方法
如果一种指示剂(酸度为pKa)在一种酸催化剂上 呈现酸色时,那么这种催化剂上存在酸强度 H0≤pKa的酸中心
酸量的表示法: 用正丁胺滴定至指示剂刚好褪色,假定正丁胺
分子与酸中心一一对应,则消耗正丁胺的量可以表 示酸量
36
6


固体表面酸的滴定的特点
—与普通的酸碱滴定相比
(1) 反应达到平衡比较慢,要采取措施加快平衡的到达
(2) 需要严格无水操作。

因为固体表面酸含有比较强的酸 位时,需用非常弱的碱性指示剂(如pKa≤-3) 进行滴定。

指示剂的碱性如果比H2O(其共轭酸H3O+的pKa= -1.7) 弱, H2O的存在会与指示剂发生竞争吸附,中毒酸强度H0≤1.7的酸中心而干扰测定结果。

所以所用器皿、试剂都 需脱水干燥,操作过程中应防止样品暴露于大气中。


(3) 用作滴定剂的正丁胺能与B酸和L酸反应,所测得酸量
是两种酸之和。


37
吸附指示剂正丁胺滴定的实验方法
该固体酸上有强度 H0 ≤ pKa的酸中心
一种
I 指示剂
(pKa)
含一定量的固体酸粉 末的无水有机溶液
(一般为石油醚)
指示剂显 示酸色
一定浓度的正丁
II 胺非水溶液
(一般为石油醚)
慢! I体系
常温、液相和微孔
指示剂刚好退 色(等当点)
更换不同
III 指示剂
(不同pKa)
消耗的正丁胺的毫摩尔数(消耗的溶液体积 ×溶液浓度)等于强度H0 ≤ pKa的酸中心数
酸强度分布
38
吸附指示剂正丁胺滴定的实验方法
Benesi滴定法 —渐进法:
一种
I 指示剂
(pKa)
含一定量的固体酸粉 末的无水有机溶液
(一般为石油醚)
指示剂显 示酸色
更换不同
III 指示剂
(不同pKa)
酸强度分布
该固体酸上有强度 H0 ≤ pKa的酸中心
39
简单易行、又准又快 —— Benesi滴定法 —渐进法
另取N个装有一定
II 量待测固体酸粉末
的小瓶(编号) 加入无水石油醚
超声振荡
向各个小瓶 中加入适当 量的指示剂
超声振荡
按照设计的滴定度向不同小瓶中 一次性加入不同体积的正丁胺溶液
指示剂酸色刚好 在第i小瓶处消失
根据滴定度确定强度 H0≤pKa的酸中心数
等当点应在第i-1 和第i小瓶之间
40
固体酸酸度分布的表示方法
例:测定某固体酸时得到如下数据—
用蒽醌(pKa = -8.2)时,消耗正丁胺量为 0.05 mmol/g. cata. 用二肉桂丙酮(pKa = -3.0)时,消耗正丁胺量为 0.25 mmol/g. cata. 用二甲基黄(pKa = +3.3)时,消耗正丁胺量为 0.25 mmol/g. cata. 用中性红(pKa = +6.8)时,消耗正丁胺量为 1.05 mmol/g. cata.
则此固体酸的酸度分布为(形式一): H0 ≤-8.2的酸中心量为 0.05 mmol/g. cata. H0 ≤ -3.0的酸中心量为0.25 mmol/g. cata. H0 ≤ +3.3的酸中心量为 0.25 mmol/g. cata. H0 ≤ +6.8的酸中心量为 1.05 mmol/g. cata. 41
固体酸酸度分布的表示方法
形式二 : H0 ≤-8.2的酸中心量为 0.05 mmol/g. cata.
-8.2 < H0 ≤-3.0的酸中心量为 0.20 mmol/g. cata. -3.0 < H0 ≤+3.3的酸中心量为 0 mmol/g. cata. +3.3 < H0 ≤+6.8的酸中心量为 0.80 mmol/g. cata.
42
7


吸附指示剂正丁胺滴定法
43
吸附指示剂正丁胺滴定法的几个问题
(1) 测定对象的适应性问题 文献认为吸附指示剂正丁胺滴定法只适用于孔
径在Y沸石以上的沸石酸测定,原因是—— 指示剂分子一般很大,难以接近微孔中的酸中心; 正丁胺在孔口化学吸附会把较小的孔口堵塞,使后续 正丁胺分子难以进入孔道
44
测定对象的适应性问题
测定对象的适应性问题
新进展——
表4-6
非水溶液胺滴定中目测比色只能观测到指示剂
在外表面发生化学吸附后的酸色变化,用Benesi滴
定法更无须指示剂分子进入孔内。


正丁胺能否进入孔内才是关键。


研究结果表明,正丁胺在HZSM-5孔口发生化
学吸附时不会堵塞孔口。

因此,只要沸石组成不偏
析,用较大的指示剂配合正丁胺滴定孔径较小的沸
石酸如HM和HZSM-5其结果是可靠的。


45
46
(2) 某些指示剂的比色难的问题
当目测法对指示剂颜色判断有困难或不准确 时,特别是使用pKa≤-5.6 的指示剂时,用紫外-可 见分光光度法会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47
2. 碱性气体吸附-脱附法(TPD技术)
程序升温技术:当固体物质或预吸附某些气体的固体物
质,在载气中以一定的升温速率加热时检测流出气体组成和 浓度的变化或固体(表面)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变化的技术
根据预处理条件和气体性质不同:
程序升温脱附(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 TPD) 程序升温还原(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uction, TPR) 程序升温氧化(Temperature-Programmed Oxidization, TPO) 程序升温硫化(Temperature-Programmed Sulfuration,TPS) 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emperature-Prorammed Surface Reaction,
TPS4R8 )
8


程序升温脱附 TPD
——研究催化剂的表面性质
也叫热脱附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 催化剂表面性质及表面反应特性的有效手段。


表面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了解吸附 物与表面之间成键的本质。

吸附在固体表面上的分 子脱附的难易,主要取决于这种键的强度,热脱附 技术还可从能量角度研究吸附剂表面和吸附质之间 的相互作用。


49
程序升温还原 TPR
——研究负载型金属催化剂 TPR是在TPD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可以提供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在还原过程中金属氧化物之间或 金属氧化物与载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信息。


50
程序升温氧化 TPO
——研究催化剂积炭
在烃类反应中,烃被还原为碳单质沉积在催化 剂表面上叫积炭。

由于积炭,导致催化剂活性衰减。

因此研究积炭的动力学和反应机理,对于减少积炭 的发生,延长催化剂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单晶表面积炭机理的研究,已经提出了有 关模型。

但对实用催化剂来说,由于载体的作用使 金属表面结构和积炭关系更为复杂。

TPO是研究催 化剂积炭并与反应性能关联的一种较灵敏的方法。


51
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
——研究催化剂活性中心
TPD技术只能局限于对某一组分或双组分吸 附物种进行脱附考察,因而不能得到真正处于反应 条件下有关催化剂表面上吸附物种的重要信息,而 这正是人们最感兴趣的。

TPSR弥补了TPD的不足, 把TPD和表面反应结合起来,为深入研究和揭示催 化作用的本质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52
TPD技术原理
催化剂经预处理将表面吸附气体除去后,用一 定的吸附质进行吸附,再脱去非化学吸附的部分,然 后等速升温,使化学吸附物脱附。


当化学吸附物被提供的热能活化,足以克服逸出 所需要越过的能垒(脱附活化能)时,就产生脱附。


由于吸附质和吸附剂的不同,吸附质与表面不同 中心的结合能不同,所以脱附的结果反映了在脱附发 生时的温度和表面覆盖度下,脱附过程的动力学行为
53
TPD曲线的形状 峰大小、数目 出现最高峰的温度Tm等
与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和反
应性能有关
反映出在表面上各种 吸附态及其分布
TPD技术原理
程序升温脱附峰
54
9


TPD基本方程
理论假设: (1) 在脱附过程中不存在再吸附现象 (2) 脱附过程是一级反应 (3) 催化剂表面是均匀的 (4) 不存在扩散现象
55
一级TPD过程方程:
TPD基本方程
b ——升温速率; Tm ——出现高峰时的温度; Ed ——脱附活化能; υ——指前因子
56
TPD过程的影响因素
初始覆盖度 载气流速 升温速率
TPD过程的影响因素
初始覆盖度对多中心TPD 曲线的影响 57
载气流速对TPD 曲线的影响
58
TPD过程的影响因素
升温速率对TPD 曲线的影响,图中数字为缩放倍数59
碱性气体TPD法测固体酸酸性
用程序升温的方法使固体酸表面上达到化学 吸附饱和的碱性分子逐渐脱附下来,记录不同脱附 温度下的碱性分子的脱附量,即可表示催化剂表面 的酸度分布。


先低温饱和吸附 程序升温脱附
NH3-TPD —— 测酸性 CO2-TPD —— 测碱性
仪器设备:化学吸附仪(TPD\TPR\TPO\TPSR)
60
10


化学吸附仪
美国 Quantachrome公司 CHEMBET-3000 61
NH3-TPD技术
吸附质和载气:高纯氮,氨气 方法要点: 样品准备:催化剂压片破碎筛选40-60目,0.1-0.2g; 热吹扫预处理净化样品表面; 降温至常温,吸附氨气并确认化学吸附饱和; 除掉所有非化学吸附氨气; 程序升温脱附在稳定的载气流中,以一定的升温速率
进行; 注意样品的热稳定性。


62
NH3-TPD技术
释谱: 脱附峰的温度区间对应于酸强度:脱 附 温 度 高 表 明 对
应的酸中心酸性强。

峰面积对应于酸量大小:峰面积大表明对应酸强度下
的酸中心数目多。

在用标准样标定的情况下,可以通 过脱附峰的峰面积计算出氨气的脱附体积,从而对表 面酸中心数目进行定量。

脱附峰的个数反映多相催化剂表面酸中心分布的不均 匀程度:峰个数多,不均匀性大,反之亦反。


63
表面 覆盖度
NH3-TPD技术
脱附 速率
温度 (线性升温)
64
NH3-TPD技术
例:HZSM-5分子筛上的NH3-TPD谱
(1) 氨进料量0ml,β14℃/min (2) 氨进料量1.0ml,β14.2℃/min (3) 氨进料量1.5ml,β13.8℃/min (4) 氨进料量2.0ml,β13.3℃/min (5) 氨进料量4.0ml,β14.6℃/min
65
NH3-TPD技术
(1) 氨气的吸附首先从强酸中心开始,而TPD过程 却是从弱酸中心对应的弱吸附键断裂开始;
(2) HZSM-5表面酸中心分布在两个区域:190C低 温脱附峰所对应的弱酸区域和450C高温脱附 峰所对应的强酸区域;
(3) 样品的弱酸中心数目略高于强酸中心数目。


66
11


作业5:
根据三种沸石分子筛的TPD谱图,试分析它们的酸 性质,并排序:
HZSM-5
(1) 酸强度
(2) 酸量
HY (3) 酸中心的均匀性
HM
67
NH3-TPD方法的特点 最适合表征多相催化剂的表面酸度分布 不能区别B、L酸
68
3. 红外技术(IR)
——测定固体表面酸性的常规分析方法 基本原理:通过具有碱性的探针分子在表面酸位吸附 后,所产生的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带或吸收带的位移, 测定酸位的性质、强度与酸量。


碱性分子与表面酸位之间相互作用的三种类型: 固体表面B酸位使碱性的探针分子质子化 (离子键) 固体表面L酸位与碱性的探针分子的电子对的授受作用
(配位键) 碱性的探针分子与酸位形成氢键接受体的作用(氢键)
69
实验设备与方法
红外光谱仪 真空处理装置:活化待测样品、净化探针分子并辅 助进行定量化学吸附,其真空度应达1.33×10-2Pa。


除掉样品中的水份以及其它吸附物。

因为水是弱碱性分子 而且是红外活性的,会干扰探针分子的红外测定。

探针物质中所含微量水份和微量空气也会干扰红外测定, 故应在干燥脱水之后进一步在真空装置上将其脱除。


吸附装置
70
探针分子的吸附装置
装置的主要构成部分: 探针物质贮瓶(吡啶/NH3) 定量吸附管(体积需标定) 红外吸收池 电炉(内加热式)
红外吸收池
71
双束石英红外吸收池
72
12


探针分子的吸附装置
73
实验步骤
(1) 待测样品压成可透过红外光的圆片;将圆片放在位 于红外吸收池直管中部的支撑架上;
(2) 开 启 电 炉 加 热 样 品 至 一 定 温 度 并 在 真 空 度 小 于 1.33×10-2Pa下活化样品;
(3) 活化处理结束后,降至室温测定羟基红外光谱或未 吸附探针分子时的基线;
(4) 在一定的温度下(或室温) 将定量管内的探针分子引 入红外吸收池中在样品上进行吸附;
(5) 吸附平衡后,在一定的真空度下脱附去物理吸附的 探针分子, 测定吸附后样品的红外光谱。


74
制样技术
红外光谱仪操作界面
样品锭片要求薄、均匀 锭片面积不得小于入射红外光束束斑面积
研磨
样品颗粒≤40m 颗粒大时对红外辐射 的散射大造成能量损失
本体锭片 压片
KBr锭片
透过能力强、制片容易 高温高真空条件下KBr
会分解而干扰测定
Filename Path
Scanning Times
Result Spectrum
75
76
红外光谱图
样品本底谱 探针分子吸
附样品谱
差谱
吸附样品与 本底
不同温度下 的红外谱
77
红外光谱法在表面酸性测定中的应用实例
吡啶适于做探针分子的特点: 可接受B酸给出质子,形成质子化的离子PyH+ (BPY ) 可给出孤对电子,与L 酸形成配位络合物(LPY)
酸性表面吸附吡啶的红外振动谱带(cm-1)
BPY
1638 1620 1545 1490
LPY
1620 1577 1490 1450
HPY(420K可抽除) PY(室温可抽除)
1614 1593 1490 1438
1580 1572 1482 1439
78
13


吡啶为探针分子表征酸性 例1:
B+L
BPY
1638 1620 1545 1490
LPY
1620 1577 1490 1450
例2:
150℃,1.6kPa吸附吡啶1h 150℃抽空16h (a)步骤后,500℃抽空1h
HZSM-5分子筛
79
条件同(a) 条件同(a)
BPY
1638 1620 1545 1490
LPY
1620 1577 1490 1450
条件同(a) 条件同(a)
80
吡啶为探针分子表征酸性的红外光谱
由于吡啶分子的动力直径较大,因此,这种吸附的选 择性属于几何形状的选择性。

可用吡啶吸附的红外光 谱判断小孔沸石内/外表面或大笼/小笼中的酸性位。


烷基取代吡啶也可用于表面酸性的表征。

2,6-二甲基 吡啶的两个甲基使该分子的碱性增强,质子亲合势增 加,从而易被酸性羟基质子化,可以作为质子酸的探 针分子。


81
NH3作为探针分子
NH3也是强碱性分子,其N上的独对电子有比较高 的 质 子 亲 合 势 。

另 外 NH3 分 子 的 动 力 直 径 较 小 (0.165nm)可用于定量测定微孔、中孔和大孔的内表面 酸性,不受孔大小的限制,因而是常用于酸性测定的 探针分子。


NH3易与质子酸作用形成质子化的NH4+离子,其N-H 弯曲振动在红外光谱中呈现1450cm-1特征吸收带
NH3以其独对电子与L 酸配位形成L∶NH3,其红外吸 收带出现在1630cm-1附近
82
例:NH3作为探针分子表征小孔沸石酸性
300℃ 250℃ 200℃ 150℃ 100℃
RT
SAPO-34 分子筛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NH3-IR谱 83
NH3作为探针分子
注意:用NH3在固体表面上吸附和脱附时——
应在500K以下进行,高温下NH3在L酸上离解为NH2 和NH,它们能取代原有的羟基,干扰酸性测定;
氨在某些金属氧化物上,例如在MoO3、WO3、TiO2 上,会生成氮化物。


84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