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经济学读书笔记

——读《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david weaver 著;杨桂华王跃华肖朝霞成海译

南开大学出版社

直至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还未出现“生态旅游”一词。然而在21世纪开始的时候生态旅游这种休闲活动已作为全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出现了并成为旅游学术研究的焦点。尽管有许多旅游者热衷于利用生态旅游这一概念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生态旅游的意义——谁参与这一活动?他在哪里发生?它具备什么影响?如何对其进行管理?

人类从自己的切身体验和反思中逐渐认识到发展与环境之间的重要关系并开始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途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就是这一探索的重要成果。旅游活动既然是人类重要的消费行为旅游业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那么可持续发展理论就理所应当地称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陈佳贵

我们的观点:

时至今日旅游产业世界范围内可谓遍地开花。由于旅游活动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其与自然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我们也已经看到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也势必会反过来影响旅游本身。那么旅游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又如何实现等等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概念或实践也许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范围。

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形式的并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方式。他的中心主要是体验及了解自然生态旅游应该进行合乎生态伦理道德的管理以促进其低影响、非消耗的特点而且他要定位于社区。它主要发生在自然区域并将促进这类区域的保护与保存。(范内尔1999)

生态旅游的概念应包含四个核心标准:第一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形式其产品的使用者要被归类于生态旅游者的话首先要符合判断“旅游者”的标准;第二生态旅游的吸引物主要是自然环境或自然环境中一些相关的组成元素吸引物还同时包括与自然环境与密切联系的文化特征;第三根据旅游动机与产品使用者和吸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旅游活动所提供的体验主要是学习、教育及欣赏体验;最后生态旅游应该体现出环境、社会——文化的可持续性其活动方式要选择能够促进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方法。

世界基金会(wwf)是研究生态旅游比较早的国际机构其研究人员伊丽莎白·布1990年对生态旅游所作的定义是:生态旅游必

须以“自然为基础”就是说它必须涉及“为学习、研究、欣赏、享受风景和呢里的野生动植物等特定目的而受到干扰比较少的或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所进行的旅游活动”。两年以后他对其定义进行了修订提出“以欣赏和研究自然经野生生物以及相关文化特征为目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有助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旅游”。

我们的观点: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出现以来人们就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定义又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强调旅游活动的性质和目的有的突出这项旅游活动应当对目的地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不论各个定义在角度选择、文字表述上的不同至少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进行生态旅游应当保持促进生态的协调发展至少不破环生态平衡与此同时还应获得经济收益尤其是使当地居民在开展这样的旅游活动中在经济上获得益处。

因此生态旅游毫无疑问是与绿色意识有联系的:就像不可持续的大众旅游与西方人本环境论有联系一样。我们已经介绍了生态旅游、旅游阶段的理论及公众意识和公众意识转变等概念

第一个阶段以西方人本环境论的至上地位及与之相联系的倡导阶段的理念为特色作为这一阶段变化结构象征的是持久的(不是可持续的)大众旅游而这一时期的生态旅游(还未出现生态旅游这一专业名词)仅仅是作为一个不成系统的及边缘化的产品。在第二阶段

绿色意识的出现引发了警戒阶段的理念它通过拒绝非可持续性的大众旅游的核心概念来拒绝西方人本环境论。第三阶段仍然受到绿色意识的影响。在适应阶段生态旅游开始成形同时这一阶段的观点认为生态旅游是理想的替代性旅游形式的一种。但是这一时期的生态旅游仍然是——种边缘性的活动。在第四阶段及当前的阶段理性旅游阶段及其可持续性旅游的理想明显地反映了来自西方人本环境论和绿色意识的综合性观点。因此生态旅游的规模既可以是叫:卢模的也可以是大规模的而大规模的旅游方式是旅游的主流形式。这一时期无论公共部门还是私人机构都可能拥有生态旅游产品:生态旅游最好是在一个中庸的资本主义体系中发生因为它既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又维持了环境与社会——文化的可持续性。此外为了达到这些目标生态旅游要求一个利用科学方法的管理战略。在公众意识转变背景下生态旅游的发展

1宏观进程

意识层面上的影响

西方人本环境论绿色意识优选色新的综合了科学因素的绿色意识2变化过程旅游阶段倡导饥饿段警戒阶段

适应阶段理性旅游阶段3产生的变化结构旅游模式持续性大众旅游非持续性大众旅游替代性旅游可持续性旅游4产生的微观结构生态陆游非正式、边缘的非正式、边缘的正式、边缘的正式、主流的

5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一些成熟的市场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一些来自收入殷实、受教育水平高的阶层的旅游者不愿循规蹈矩重复别人的做法而追求新奇、追求知识、追求新的体验崇尚自然寻求刺激。再加上新闻媒介的介入不少人将视角移向诸如生态旅游这样的特种旅游活动参加生态旅游和开展生态旅游成为一种时尚。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是旅游者参加生态旅游的主要动机。人类社会对环境质量普遍重视

面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概念。这自然也反映在旅游业的发展方面:一方面人们非常重视出游地的环境质量追求洁净、清静与安全的出游地关心是否能够得到最佳的满意程度;拐一方面人们也提高了自己对人类发展环境的责任意识开始注意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如何使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资源不受影响、不遭破坏。

我们的观点:

正如历史上出现和存在过的任何事物一样生态旅游的出现有其社会根源而这也正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即因为社会上

有大量的支持者和需求者。人类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但也造成了不容忽视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自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发明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工业化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向往美好是人类固有的自然属性因此人们离开常住地回到风景优美的大自然中旅游。然而传统的旅游业正走着工业发展走过的老路子许多曾经和谐宁静、美丽舒适的自然环境已失去了往日的风貌。于是人们越来越希望有一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旅游方式出现所以说生态旅游时有广阔的市场和长远的发展前景的。

在哥斯达黎加和肯尼亚被访问最多的国家公园均靠近其各自的国际通道城市或靠近一些主要的海滨休闲区。许多到保护区访问的旅游者都是一日游的一般的生态旅游者和从其他可返程的集中在国际通道城市和度假区的旅游市场而来的游览者。这类公园遵循着.“95对5”的变化规律即其绝大多数游客倾向于只集中在保护区的小部分区域中游览。

具有科学含义的保护区出现100多年来的历史发展已从一种岛屿状堡垒式保护管理模式经过把保护和发展密切结合起来的生物圈保护区的管理模式发展到广交伙伴、利益公平、共同管理的新方向。它是区域生态发展规划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前各地出现的生物多样性管护区、生态示范区和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在很大程度上说都是保护区不断发展更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