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前景概述(PPT 56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页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历史
2 :东北工业的形成
四五期间(1971-1975)
四五期间,大庆油田的开发,又引起了东北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
东北各重轻工业工业部门的产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其相对地 位却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机械工业产值一直占个工业部门的首位。1952 年居第二的是纺织工业,1957年让位给冶金工业,1975年又让位给石油 工业。化学工业的地位不断提高,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三位。森工、造纸、 煤炭等工业部门产值虽有很大增加,但相对地位都有下降。
公路:东北经济区内的国道与各省以本省的省会城市为中心重点建设的 省级公路通道相接。四通八达。
水运:东北经济区基本形成了以大连、营口为中心,丹东、锦州为两翼 的南部沿海港口群分布格局,总吞吐能力超过1亿吨
管道;东北区管道运输发达,已形成大庆—铁岭、铁岭—大连、铁岭— 秦皇岛三条管道骨干,总长度为2000公里。

5:社会效益差。1994年的辽、吉、黑三省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4269元、3666元和3375元。其中辽
宁省人均职工工资水平在全国排第14位,而吉林省、黑龙江省分别排28位和29位。 1994年末辽宁、吉
林、黑龙江省城镇失业人数分別为30.1万、11.6万和23.8万,分別在全国 排第2位、18位和 6位。辽、
表现:一五——四五
LOGO 正文 . 第二章
第二阶段:东北工业的形成
第* 页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历史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953~1957)
“一五计划”期间,在苏联的援助下, 东北地区是重点投资建设的地区,156个重点 建设项目中有52项安排在东北,初步建成了 一大批工业基地,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一 汽、沈阳机床等。
第* 页
东北地区区位特点
LOGO 正文 . 第一章
1 地理区位特点
国际地理位置:东北地区位于东北亚 的中心地带.东、北、西三面分别与朝鲜、 俄罗斯、蒙古为邻,隔日本海,黄海与 日本、韩国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国内地理位置:西南部联接华北区, 南临渤海与黄海,东北面有鸭绿江、乌 苏里江、黑龙江等环绕,中心部分是松 辽大平原与渤海凹陷地带
全,麦菽遍北地,花果布南山” 即
说明了当地的农作物分布现象。沿
海地区还盛产海参、鲍鱼、牡蛎、
对虾及各种鱼类。
LOGO
点特位区的区地北东
东北地区区位特点
2 资源区位特点

东北是我国森林面积最广

阔、资源最集中的地区。

东北广大的山区,蕴育着

丰富的森林,总蓄积量约占

全国的1/3,目前仍是全国最
位 特
区 辽河油田为中国第四大油田,是东北区能
位 源工业、化学工业、轻纺工业的重要基础。

东北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种比较
点 齐全。主要金属矿产有铁、锰、铜、钼、
铅、锌、金以及稀有元素等,分布在鞍山、
本溪一带的铁矿,储量约占全国的1/4,
目前仍是全国最大的探明矿区之一。
LOGO
点特位区的区地北东
东北地区区位特点
LOGO
点特位区的区地北东
点特位区的区地北东
东北地区区位特点
4 交通区位特点
东北地区交通 形成了以铁路,公 路 ,水运,管道, 航空 等多种交通方 式组成的,包含交 通路线,站场,枢 纽和交通的组织与 管理在内的庞大的 综合运输通道
铁路:东北经济区拥有70余条干支线组成的庞大铁路网,是我国铁路网 最发达的地区,以纵贯南北的哈大线为纵轴,以滨洲、滨绥线为横轴,组成 了东北铁路网的“T”字形骨架,与“T”字形干线相配合则有“四纵四横” 线路
中国经济LO地G理O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前景
——第四小组
1、东北地区区位特点
2、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历史
3、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
LOGO 目录页
4、东北地区Βιβλιοθήκη 济的发展前景第* 页第一章
中国经济地理
过渡页
东北地区区位特点
3
东北地区区位特点
LOGO 正文 . 第一章
1 地理区位特点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 江和内蒙古东部地区(赤峰市、兴安 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 市),土地面积为126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2012年 GDP总量56233.1亿元,占全国的 10.8%,人口1.21亿,占全国总人口 的9.1%
LOGO 正文 . 第二章
2 :东北工业的形成
“二五”和“三五”时期(1958--1970)
“二五”和“三五”时期,东北的工业 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强调发展重工业,而 且越来越偏向采掘业,如辽源煤矿(吉林省)、 鞍钢(辽宁省)、抚顺煤矿(辽宁省)、大庆油 田(黑龙江省),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迅速 发展起来的。并以此为依托建立了一匹大型 石油化工基地,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基础进一 步完善。
LOGO 正文 . 第三章
第* 页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
LOGO 正文 . 第三章
第* 页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历史
”东北现象“主要特征
3 :东北工业的衰落
4:基础设施落后,基础产业发展严重滞后。能源、交通、邮电、通讯等基础产业的发展速度落后
于工业生产发展速度。1978—1994年,东北工业基地 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速度仅相当于工业
发展速度的24.6%,基础产业严重滞后,这 必然制约着东北工业基地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LOGO 正文 . 第二章
第* 页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历史
”东北现象“主要原因
3 :东北工业的衰落
1:工业基地现状主导部门及工业结构所依托的区域优势的弱化。
2:工业基地结构“老化”
3:工业基地市场严重萎缩
4:工业基地资金利用率低
5: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的严格制约
6:重工业所占比重高,产业发展资金投入基数大,大中型企业数
LOGO 正文 . 第二章
第三阶段:东北工业的衰落
90年代以来,东北工业基地生产 发展缓慢:1990年工业总产值仅比 上年增长0,6%,远远低于全国的平 均增长水平;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 实现利税下跌25%,明显高于全国 18% 的平均下降水平。1992—93年 度,东北工业增长幅度较小,仍有 的大中型企业不够景气。 人们将我 国老工业基地工业增长严重衰退状 况称为“东北现象”
3 工业区位特点
东北地区在三十年代建成完整的 工业体系,成为东北亚最先进的工业 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 于原有的工业基础和紧邻苏联的关系, 许多重工业建设项目也都被安排在东 北。 东北地区一度占有中国90%的重 工业基地。
东北地区主要有沈大工业带、长 吉工业带、哈大齐工业带三个工业带。 主要工业城市有,沈阳市、大连市、 鞍山市、抚顺市。长春市、吉林市。 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大庆市。
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整体实力显著提高。
LOGO 正文 . 第二章
第* 页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表现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
一是 GDP 生产总值得到较快增长。 2004 年东北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为 15878.33 亿元,到了 2010 年,东北地区实 现生产总值 37493.45 亿元,与 2004 年相比,按可比价格计算,GDP增长了 1.11 倍,年均增长率为 13.11%。
LOGO
2019/12/20
史历展发济经区地北东
第二章: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历史
划分: 九一八事件
日本投降
改革开放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历史
2003年
二级目录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东北工业形成的前提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当时世界上较发达的交通运输网。 在日本统治东北的l4年中,日本的资本大量流人东北,他们主要投资于煤炭、钢铁、石油、汽车工业、飞 机制造,使东北的重工业在短期内迅速地发展起来。日本除了在交通上的投资以外,对工矿业投资是占总投资 首位的,尤其是在1940年到1942年这3年时间。“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投降这段时间是东北工业形成的前提
LOGO 正文 . 第二章
第* 页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历史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至2003年
出现了东北现象
上世纪90年代,以辽宁为代表的东 北地区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积累的深 层次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充分显现,工 业经济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大批国有 企业停产、半停产,亏损面和亏损额居 高不下,众多职工下岗失业。
LOGO 正文 . 第二章
1979-2003 东北地区 GDP 所占全国比重 单位:%
第* 页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历史
”东北现象“主要特征
3 :东北工业的衰落
2:工业生产增长呈下降趋势 主导产业及优势产品在全国地位逐步降低。90年代工业产值年增长速度从 18.71% (1985—1988年)下降到6.697% (90年--91年),下降幅度达11.74 个百分点。从1992年开始,东北工业有一定幅度的回升,1992—1993年东北 工业基地产值年 增长率达16.79%,但仍低于18,61%的全国工业产值平均水平。
吉、黑三省城镇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分别为3063.12元、2581.38元 和289、79元,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东北工业基地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水平在全国分别排16 位、24位和26位。 6:生态效益差,环境污染严重。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东北地区东部水土流失
严重,西部地区的土地沙化、盐碱化日益加剧。
吉林省用于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额达17.6 亿元,占全省总投资的77.2%。而黑龙江省的 机械工业投资占全国机械工业投资总额的23.7 %,且1957年以后黑龙江省的机械工业逐步取 代了其森林业的领先地位而迅速发展起来。
LOGO 正文 . 第二章
2 :东北工业的形成
第* 页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历史
大庆油田打出第一口油井
主要的采伐基地,

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国
有林区累计生产木材10多亿
立方米,占据全国国有商品
材产量的半壁江山
LOGO
点特位区的区地北东
东北地区区位特点
2 资源区位特点

东北煤炭资源的保有储量约723亿吨,
产 煤种虽比较齐全。

东北地区石油资源,探明储量占全国
源 50%左右。大庆油田是中国的最大油田,
LOGO 正文 . 第二章
第* 页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历史
”东北现象“主要特征
3 :东北工业的衰落
1经济发展增长缓慢
1.2:GDP 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持续下降,经济总量位次连年后移。东北地区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 1980 年的13.47%下降到 2003 年的 8.94%,下降了 4.53 个百分点。
LOGO 正文 . 第二章
第* 页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历史
”东北现象“主要特征
LOGO 正文 . 第二章
3 :东北工业的衰落
3经济效益差 如表所示,东北工业基地生产的 主要经济指标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 平, 而且在全国地区工业生产中水 平低下。东北工业基地效益差是通 过活化劳动效益差、物化劳动效益 差、资金利用效益差等三个主要方 面体现的。
量多,使东北工业基地结构调整面临“船重而大、不易调头”的困境。
LOGO 正文 . 第二章
第* 页
第三章
中国经济地理
过渡页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25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标志着东北振兴战略的 正式实施。实施振兴战略以来,东北三省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步伐加快,对外开放度提高,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就业增加, 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LOGO 正文 . 第二章
第* 页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历史
第二阶段,日本投降后到改革开放以前。
日本投降后东北工业的基本状况:东北 地区残存着日本的些许工业基础,苏联红军 来东北进行了“战利品”拆迁后,更是所剩 无几,东北的工业处于瘫痪状态。建国后, 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真正的东 北工业基地。
第* 页
东北地区区位特点
2 资源区位特点
东北肥沃的黑土地使得黑龙江
农 省、吉林省、辽宁省皆为农业大省, 业 其中黑龙江省粮食总产多年全国第 资 一,吉林省粮食单产多年全国第一。
源 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区 位
东北的盛产大米、玉米、大豆、
特 马铃薯、甜菜、高粱以及温带瓜果
点 蔬菜等。“寒暖农分异,干湿林牧
第* 页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历史
”东北现象“主要特征
3 :东北工业的衰落
1经济发展增长缓慢
1.1: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 GDP 增长速度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表 2中可以看出,“七五”时期、 “八五”时期、“九五”时期和“十五”前三年东北地区的 GDP 年均增长分别低于全国 0.56、4.29、1.41 和 0.97 个百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