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1~2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症状与猪口蹄疫相似。家畜中仅猪感染发病,人的感染途径以接触感染为主。 4. 病畜肉处理及预防措施:凡发现病猪,应立即与同群的猪一齐屠宰,肉尸、内脏、 头、蹄、血及骨均经高温处理后方可出厂。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二、 人畜共患传染病
(一) 炭疽
烈性传染病,通常本病主要发生在畜间,以牛、羊、马等草食动物最为多见。 1. 病原 炭疽杆菌在未形成芽胞之前,55~58℃、10~15分钟即可被杀死。炭疽杆菌在 空气中6小时形成芽胞,炭疽杆菌的芽胞具有强大的抵抗力,炭疽杆菌芽胞需 140℃干热、3小时或120℃高压蒸汽、10 分钟方能杀灭。
①主要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或完整的皮肤黏膜 ②主要表现为发烧、口腔干热等 4. 病畜肉处理及预防措施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二、 人畜共患传染病
(四)结核病(tuberculosis)
1. 病原 :结核分枝杆菌 2. 流行病学 :分布广泛,南美及亚洲国家流行较为严重 3. 临床表现:主要通过咳嗽的飞沫及痰干后形成的灰尘而传播,病畜表现为消瘦、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二、 人畜共患传染病
(七)猪链球菌病
1. 病原:多种致病性链球菌感染、革兰染色呈阳性。 2. 流行病学: 世界上广泛分布、四季均可发生。 3. 临床表现: 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化脓性淋巴结炎、脑膜炎以及关节炎等。 4. 病畜处理及预防措施 。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二、 人畜共患传染病
咳嗽等。 4. 病畜肉处理及预防 :高温处理或盐腌等无害化处理后再用。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二、 人畜共患传染病
(六)疯牛病
1. 病原: 朊病毒(prion),无病毒形态,可复制。 2. 流行病学:主要的发病国家为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 3. 临床表现: 克-雅病(CJD)是一种老年痴呆症状。 4. 病畜处理和预防措施 :对病畜采取无出血方式捕杀,然后焚化并深埋处理。
马玉霞
河北医科大学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一、 食源性疾病概述
(一)食源性疾病的概念 1. “通过摄入食物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
性质的一类疾病”,即指通过食物摄入的方式和途径致使病原物质进入 人体并引起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疾病。 2. 食源性疾病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携带和传播病原物质的媒介——食物; 食物中的致病因子——导致人体患病; 临床特征——急性、亚急性中毒或感染。
百度文库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二、 人畜共患传染病
2. 流行病学: 世界性分布 3. 临床表现
①牲畜突然发病,知觉丧失、倒卧、呼吸困难、脾脏肿大、天然孔流 血、血液呈沥青样暗黑色且不易凝
②传染给人的途径主要经皮肤接触或由空气吸入 ③常并发败血症、脑膜炎等 4. 病畜肉处理及预防措施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二、 人畜共患传染病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一、 食源性疾病概述
(四)食源性疾病的监测
1. 国际食源性疾病监测情况 2. 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情况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二、 人畜共患传染病
人畜共患传染病(anthrop zoonoses)是指人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 传播的疾病和感染。
人畜共患疾病通常由动物传染给人,由人传染给动物的比较少见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第十二章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目录
01
第一节:食源性疾病
02
第二节:细菌性食物中毒
重点难点
※食源性疾病的概念和范畴 ※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处理,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梭菌食
物中毒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点、中毒机制、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贫血、咳嗽,呼吸音粗糙、有啰音。 4. 病畜肉的处理及预防措施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二、 人畜共患传染病
(五)布鲁菌病(brucellosis)
1. 病原: 布鲁氏菌, 革兰阴性短小杆菌。 2. 流行病学 :分布广泛,多个国家分布,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发,我国青海、内蒙等
牧区均有流行。 3. 临床表现 :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人感染后乏力、全身软弱、食欲缺乏、失眠、
禽舍、场地以及所有运载工具、饮水用具等必须进行严格彻底地消毒。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二、 人畜共患传染病
(九)猪水疱病
1. 病原: 细小RNA 病毒,其核酸是单链RNA,球型。 2. 流行病学: 水疱病毒主要侵犯猪,肥猪尤易得病,人也可感染。 3. 临床症状: 在猪的蹄部、口腔、鼻端、腹部及乳头周围皮肤和粘膜发生水疱,
(八)禽流感 (avian influenza)
1. 病原:甲型流感病毒,呈多形性,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 2. 流行病学:各国均有发生。 3. 临床表现:早期症状似重症流感、或有眼部感染、高烧、肺炎等症状。严重
者可患急性呼吸窘迫症及其他严重威胁生命的综合征。 4. 病禽肉处理及预防措施: 患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动物肉品一律销毁。对疫点内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一、 食源性疾病概述
(二)引起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
1. 生物性因素 ① 细菌及其毒素 ② 寄生虫和原虫 ③ 病毒和立克次体 ④ 有毒动物及其毒素 ⑤ 有毒植物及其毒素 ⑥ 真菌及其毒素
2. 化学性因素 ① 农药残留 ② 兽药残留 ③ 不符合要求的食品生产工具、食品接
触材料以及非法添加物 ④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⑤ 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 ⑥ 食物加工中产生的有害物质
(二)鼻疽
1. 病原:鼻疽假单胞菌,革兰阴性需氧杆菌 2. 流行病学:国内可见于各养马地区 3. 临床表现
①体温升高、不规则热和颌下淋巴结肿大等 ②传染给人的途径主要有接触传播和呼吸道传播 4. 病畜处理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二、 人畜共患传染病
(三)口蹄疫
1. 病原:口蹄疫病毒,正链RNA 2. 流行病学:偶有口蹄疫病例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病畜感染 3. 临床症状
3. 物理性因素 主要来源于放射性
物质的开采、冶炼、国 防核武器以及放射性核 素在生产活动和科学实 验中使用时,其废弃物 不合理的排放及意外性 的泄漏,通过食物链的 各个环节污染食品。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一、 食源性疾病概述
(三)食源性疾病的流行情况
食源性疾病是一个日趋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非洲和东南亚的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最高。 我国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