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建好高校思政理论课名师工作室(最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得体会:建好高校思政理论课名师工作室(最新)
“名师工作室”是今年国家教育部为建设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而探索设立的创新项目。作为全省首家申报并获准立项的X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印少云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对这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建设新平台的功能定位、未来目标指向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功能定位
首先,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名师工作室首要立足点。在教学和科研之间,教学是中心,没有教学,科研就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科研是基础,没有科研,教学的档次和水平就上不去。教学和科研双轮驱动,才能共同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因此,工作室既要打造教学方面的亮点,优先关注教学,同时也不能忽视科研的基础和保障作用。近年来,X师范大学积极执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优先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2016年获省首批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称号。党委书记和校长亲自挂帅校思政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思政课列入学校规划和议事日程。如今,有5名现任校领导走上一线教学
岗位,承担思政课日常教学工作。在科研领域,全院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项,其中,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2项;承担省部级项目30项;出版专著20部,发表CSSCI期刊论文150篇,研究成果先后获省部级奖项。
其次,名师工作室要以名师示范为引领,以团队建设为目标。名师工作室以个人命名,强调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因此工作室的负责人应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经验,同时热爱教学、长于教学。但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个人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利用工作室负责人在教学、科研方面的经验,引领、推动、带领整个团队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是工作室建设的主要任务。只有打造一支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才能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作为工作室负责人,以我的名字命名,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我在科研和教学一线,不断探索努力,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项目2项,2017年主讲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入选X省和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示范课”,组织开展的“学术与教学沙龙”、“全员听课评优”、研究生思政课改革等成为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的有效渠道。“学术与教学沙龙”活动自2012年起已连续举办32期,每次由1名教师主题发言,3-5名院内外评议人点评,其他教师自由发言、讨论;“全员听课评优”通过持续一年的思政课教师互相听课和校督导组全员听课评
比,在随机性、全年度、高频率的相互听课中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在研究生思政课改革上,探索专家团队专题式教学,试行小班与中班相结合的班级组织,采取主题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这些活动,有效推动了团队高水平学术成果的形成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再次,名师工作室应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某一方面的显著优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丰富,各学校开展工作的情况不同、工作基础不同、研究特长不同,积累的经验也不同。工作室特定的教学研究特色和优势,有利于发挥其专业特长,突出工作室的品牌影响力。近年来,X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队以教育部专项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彩教案”、教育部2013年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项目、“地方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教学体系构建”等高级别教学研究项目为抓手,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及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显著的优势。
目标指向
在明确功能定位基础上,工作室制定了“以名师示范为引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为支撑、以示范课程建设为核心、以优秀师资培养为基础”的工作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相关建设工作。
第一,着力打造一支有科研实力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在校院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工作室计划定期输送思政教师到境外研修;通过聘请相关专家,定期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其他各级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完善已有的教学名师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制度,进一步帮助青年思政教师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定期开展“名师示范课”活动,组织团队成员进行教学观摩,课后进行交流研讨,提高团队整体的教学水平。
第二,搭建一个高层次交流平台。一方面,工作室将本着“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立足淮海经济区,面向全国,筹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经验交流会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讨会,组织系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示范课”,在交流和研讨中,共同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构筑“两个面向”网络信息平台。面向学生,推送相关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富有教育意义的“微信息”文章,占领课外“微时间”,实现师生“微互动”;面向团队教师,发布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展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最新动态,供团队教师学习和交流,努力将工作室建成一个集发布建设成果、展示建设成就、推广建设经验、实现资源共享等功能于一身的高层次高校思政理论课交流平台。
第三,以建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师示范课程为中心,形成一批教学科研成果。以“时代化、整体化、精品化”为主要标准,针对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特点,以网络信息传播中与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以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目标为原则,撰写专题教案,并利用特色地方资源,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编写实践教学手册,建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化示范课程体系。同时,激励、引导、推动团队教师进行教学科研,申报各级各类教学科研项目,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政策咨询报告,发表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期刊论文及可供点击查阅的原创性媒体推广类文章,探索形成专题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