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道德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老子与《道德经》
第一章第四节
LOGO
一、老子其人与其书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 ,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福建泉州 老君岩
老子生平
老子(约BC600 - BC500),姓李,名耳,字聃 。
耳朵特别大,福建清源山老君岩老子石刻像。非常“卡通” 的耳朵。聃 也是耳冉之意。圣人之像。圣:聖
LOGO
二、老子“道” 的思想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 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古希腊 赫拉克利特
“你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新的水在不断地流过 你的身旁 ”。
LOGO
老子“道” 的思想
文约义赡,言辞隽永,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光辉巨著 。
孔子问礼
翻阅中国古代典籍,有关孔子向老子问礼的事记载很多, 《史记》、《庄子》、《吕氏春秋》、《礼记》等都有记 载。《史记》中有两处,《庄子》中则有五处。
关于孔子向老子问礼的次数,中国学界存在很大分歧,有 学者考证孔子至少三次专程向老子问礼,也有学者认为是 四次或五次,有的则认为有七八次之多。
老子死后6、700年被道教奉为始祖,称道德天 尊或太上老君。
老子的故乡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 邑县太清宫。
LOGO
老子著《道德经》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 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 :“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 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 知其所终。
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要道,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知道有圣人到来。春联横批 比喻祥瑞降临。
老子出关图
老子著《道德经》的原因
函谷关尹喜以留下思想作为出关的条件 老子与尹喜人生理想接近,愿意为知音创作(传说尹喜读
道德经后随老子西去)
《道德经》中的经典成语
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天网恢恢 疏而不失 欲取先予 欲擒故纵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大器晚成 功成身退
一个有深厚修养的君子,外表看似愚钝。大智若愚,但不同于装傻 充愣。通常如果以智者的身份居高临下,容易激起听者的敌意。必 须采取低姿态。是充满同情设法启迪,而不是炫耀知识。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 被称为灿烂的古代文化史上饶有意义的一页。孔子用请教和档案学 习获得的知识教导弟子,使得追随求学的人日益增多。
评价《道德经》
《老子》主要阐述自然无为思想,其中包含了不少对立转 化的朴素辩证观点。包括了自然科学、人生哲学, 宇宙 论、认识论、养生论、政治论、军事论等深广的内容。
是两千年来注家最多、争论最多的古典名著。
《老子》是一部诗化表述的哲学经典,形式是语录体韵文, 辙韵强劲,音节铿锵。多排比对偶之句。如“祸兮,福之所 倚;福兮,祸之所伏”(58章)
明《圣贤图》 孔子问礼
Baidu Nhomakorabea子问礼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 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 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 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 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 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 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
道德经中的经典语录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64
大器晚成。41 功成(遂)身退。9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58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9 知足者富。33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44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73 出生入死。50 大巧若拙。45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80
为朋友写《道德经》
函谷关关令 尹喜善内学星宿。 《关令子》 在函谷关城头,见空中飘过来一团紫气,知有圣人来。 函谷关,中国八大雄关之一,与山海关、居庸关、武胜关 等齐名。为春秋时秦孝公所设。在河南省最西部的灵宝市 北边。
函谷关东西长 7.5 公里,谷道仅容一车通行,深险如 函,古称函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史记 老子列传》
一个成功的商人,深藏财货,看起来就像空无所有。 “新吝啬一族”的出现。过去,很多人一直用金钱来衡量一切,认为
最贵的东西就是最好的,但一旦消费者成熟后,他们就会思考自己 真正需要的生活是什么。他们的消费观念某种程度上也预示着整体 社会消费观的日趋成熟。
老子对孔子的叮咛
一个人自以为知识渊博、懂得一切,总是喜爱揭露别人的 隐私或错事,这种人已经身处危境了。
真正聪明的人无知无识得好像愚笨无比,因为他懂得多事 多患的道理。
真正有钱财的商人总是把财富深藏起来而给人以穷困的表 象。
真正有道德的君子也总是看起来像是傻瓜。希望你去掉身 上的骄气与过多的功名欲以及爱自我表现的毛病。”
孔子叹息“老子犹龙”
为什么中国人给男孩子取名字都 特别喜欢用上个“龙”字呢?
比如古代有常胜将军赵子龙,还 有文学家冯梦龙等等,当代的比 如元帅贺龙,你再看看香港两位 武术影视大明星一个叫李小龙, 一个叫成龙,都是“龙”!这就 是中国人的一个文化基因,就是 “望子成龙”的千年历史文化情 结!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物:不是我们理解的事物, 这里指的是一种东西。
解释:
第一,“道”是混沌未分的原始物质,它是“混成”的,其中“有象”,其 中“有精”。由这种混沌状态的原始物质剖判为万物,“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第二,“道”是最原始的、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实体。 第三,“道”不同于任何具体事物那样的性质,因而老子称它为“无名”。 可是“道”是宇宙万物的总根源。它是没有相状的相状,没有形体的形象。 它的形象是不固定的,所以叫做“恍惚”。 第四,“道”不是肉眼或身体能够直接感触得到的。对于“道”,“视之不 见名曰夷,听之不见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 一” (第14章)。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三者指的是同一个东西。老 子说“有生于无”,不是从空无中产生万物,而是说“道”产生万物。 第五,“道”是物质,又是物质运动的规律,如“天之道”、“人之道” ( 第77章),“谓之不道”(第55章),等等。
老子与《道德经》
第一章第四节
LOGO
一、老子其人与其书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 ,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福建泉州 老君岩
老子生平
老子(约BC600 - BC500),姓李,名耳,字聃 。
耳朵特别大,福建清源山老君岩老子石刻像。非常“卡通” 的耳朵。聃 也是耳冉之意。圣人之像。圣:聖
LOGO
二、老子“道” 的思想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 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古希腊 赫拉克利特
“你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新的水在不断地流过 你的身旁 ”。
LOGO
老子“道” 的思想
文约义赡,言辞隽永,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光辉巨著 。
孔子问礼
翻阅中国古代典籍,有关孔子向老子问礼的事记载很多, 《史记》、《庄子》、《吕氏春秋》、《礼记》等都有记 载。《史记》中有两处,《庄子》中则有五处。
关于孔子向老子问礼的次数,中国学界存在很大分歧,有 学者考证孔子至少三次专程向老子问礼,也有学者认为是 四次或五次,有的则认为有七八次之多。
老子死后6、700年被道教奉为始祖,称道德天 尊或太上老君。
老子的故乡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 邑县太清宫。
LOGO
老子著《道德经》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 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 :“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 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 知其所终。
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要道,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知道有圣人到来。春联横批 比喻祥瑞降临。
老子出关图
老子著《道德经》的原因
函谷关尹喜以留下思想作为出关的条件 老子与尹喜人生理想接近,愿意为知音创作(传说尹喜读
道德经后随老子西去)
《道德经》中的经典成语
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天网恢恢 疏而不失 欲取先予 欲擒故纵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大器晚成 功成身退
一个有深厚修养的君子,外表看似愚钝。大智若愚,但不同于装傻 充愣。通常如果以智者的身份居高临下,容易激起听者的敌意。必 须采取低姿态。是充满同情设法启迪,而不是炫耀知识。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 被称为灿烂的古代文化史上饶有意义的一页。孔子用请教和档案学 习获得的知识教导弟子,使得追随求学的人日益增多。
评价《道德经》
《老子》主要阐述自然无为思想,其中包含了不少对立转 化的朴素辩证观点。包括了自然科学、人生哲学, 宇宙 论、认识论、养生论、政治论、军事论等深广的内容。
是两千年来注家最多、争论最多的古典名著。
《老子》是一部诗化表述的哲学经典,形式是语录体韵文, 辙韵强劲,音节铿锵。多排比对偶之句。如“祸兮,福之所 倚;福兮,祸之所伏”(58章)
明《圣贤图》 孔子问礼
Baidu Nhomakorabea子问礼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 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 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 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 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 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 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
道德经中的经典语录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64
大器晚成。41 功成(遂)身退。9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58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9 知足者富。33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44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73 出生入死。50 大巧若拙。45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80
为朋友写《道德经》
函谷关关令 尹喜善内学星宿。 《关令子》 在函谷关城头,见空中飘过来一团紫气,知有圣人来。 函谷关,中国八大雄关之一,与山海关、居庸关、武胜关 等齐名。为春秋时秦孝公所设。在河南省最西部的灵宝市 北边。
函谷关东西长 7.5 公里,谷道仅容一车通行,深险如 函,古称函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史记 老子列传》
一个成功的商人,深藏财货,看起来就像空无所有。 “新吝啬一族”的出现。过去,很多人一直用金钱来衡量一切,认为
最贵的东西就是最好的,但一旦消费者成熟后,他们就会思考自己 真正需要的生活是什么。他们的消费观念某种程度上也预示着整体 社会消费观的日趋成熟。
老子对孔子的叮咛
一个人自以为知识渊博、懂得一切,总是喜爱揭露别人的 隐私或错事,这种人已经身处危境了。
真正聪明的人无知无识得好像愚笨无比,因为他懂得多事 多患的道理。
真正有钱财的商人总是把财富深藏起来而给人以穷困的表 象。
真正有道德的君子也总是看起来像是傻瓜。希望你去掉身 上的骄气与过多的功名欲以及爱自我表现的毛病。”
孔子叹息“老子犹龙”
为什么中国人给男孩子取名字都 特别喜欢用上个“龙”字呢?
比如古代有常胜将军赵子龙,还 有文学家冯梦龙等等,当代的比 如元帅贺龙,你再看看香港两位 武术影视大明星一个叫李小龙, 一个叫成龙,都是“龙”!这就 是中国人的一个文化基因,就是 “望子成龙”的千年历史文化情 结!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物:不是我们理解的事物, 这里指的是一种东西。
解释:
第一,“道”是混沌未分的原始物质,它是“混成”的,其中“有象”,其 中“有精”。由这种混沌状态的原始物质剖判为万物,“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第二,“道”是最原始的、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实体。 第三,“道”不同于任何具体事物那样的性质,因而老子称它为“无名”。 可是“道”是宇宙万物的总根源。它是没有相状的相状,没有形体的形象。 它的形象是不固定的,所以叫做“恍惚”。 第四,“道”不是肉眼或身体能够直接感触得到的。对于“道”,“视之不 见名曰夷,听之不见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 一” (第14章)。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三者指的是同一个东西。老 子说“有生于无”,不是从空无中产生万物,而是说“道”产生万物。 第五,“道”是物质,又是物质运动的规律,如“天之道”、“人之道” ( 第77章),“谓之不道”(第55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