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月球岩石,上图月海玄武岩,下 图克里普岩
月壤:蕴含着人类能源的希望
月壤的化学成分很复杂,其中最有用的是其中含有的 大量有用气体资源。太阳风粒子、太阳耀斑粒子的注 入,会与月壤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氦-3、氖-20、 氖-21、氖-22、氩-38等核素。月壤细粒子粉末中稀 有气体含量很高,达0.1~1立方厘米/克。 月壤中氦-3的含量非常高,氦-3是一种清洁、安全和 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的燃料。一些科学家估算,月壤中 氦-3的资源总量约为100~500万吨,若全都用于核聚 变发电,可满足上万年地球供电的能源需求。
四大科学目标
1、获取月面三维影像,初步编制月球地质与构造纲要图。 2、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初步 编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图。 3、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并评估月球表面月壤层的厚度。
4、探测地月空间环境,记录原始太阳风数据,研究太阳活动 对地月空间环境的影响。
一、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 二、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
阿波罗9号
美国
1968-1969年
代表性探测器 月球16号 阿波罗15号 飞天号
国家 苏联 美国 日本
时间 1970-1976年 1969-1972年 1990年
探测任务及成果 不载人月球探测器软着陆并 自动取样返回地球 载人登月并返回地球
用于探测地-月空间环境,并 从该探测器上释放了“羽毛” 月球轨道器进行环月观测
中 国 探 月 50 年
1962年起,开始对月球系列探测器进行研究。 1994年提出探月构想,并在此后10年进行论证。 2000年10月,栾恩杰公开表明探月决心。 2000年11月,首次公布航天白皮书,明确近期发展目标。 2001年,欧阳自远院士牵头制定“发射绕月卫星”第一期科 学目标和有效载荷配置并通过了国家 评审。 2001-2002年间,孙家栋院士对首期目标进行综合论证,最后得出肯定结论。 2003年9月,中央最终同意并批准了这个计划。 2004年9月,绕月探测工程总体和各系统的详细方案设计完成。 2005年,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初样研制基本完成,通过了整星结构测试、卫星耐热性能测试以及 通电性能测试等专项试验。 2006年,完成月球探测卫星正样产品的设计、研制、总装、测试、试验、发射及飞行试验。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 定轨道。 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号成功实施首次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绕月轨道。 2007年11月7日,嫦娥一号卫星进入环月轨道。 2007年11月26日,温家宝总理为我国第一幅月图揭幕,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 2008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圆满完成一年任务,所有载荷均开展了有效的科学探测,获得了超 过1.37TB的科学探测数据。 2008年11月12日,发布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公布的最清晰、完整的月球影 像图。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圆满完成使命。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2012年左右,嫦娥三号。。。。。。。。。。。
飞向月宫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蟾宫揽胜
——人类认识的月球世界
丰富的矿产资源
月球表面最主要的岩石类型有 三种:月海玄武岩、高地斜长 岩和克里普岩。 月海玄武岩中蕴含着丰富的钛 铁矿资源。钛铁矿不仅是生产 金属铁、钛的原料,还是生产 水和火箭燃料——液氧的主要 原料 克里普岩是月球主要岩石类型 之一,因其富含钾、稀土元素 和磷而得名。此外克里普岩还 富含铀、钍放射性元素。
探月工程三大步骤
第一步为“绕”,即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实现 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通过遥感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 ,探测月球表面元素含量、物质类型和月壤特性,并在月 球探测卫星奔月飞行过程中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第二步为“落”,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0年。即发射月球 软着陆器,进行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探测月球的 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的化学与矿物成分和月表的环 境,进行月岩的现场探测和采样分析,进行日-地-月空间 环境监测与月基天文观测。 第三步为“回”,时间定在2011至2020年。即发射月球软 着陆器,突破自地外天体返回地球的技术,进行月球样品 自动取样并返回地球。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代表性探测器 月球2号 月球3号 徘徊者7号 月球9号 Lunar Orbiter5
国家 苏联 苏联 美国 苏联 苏联
时间 1959年 1959年 1964-1965年 1966年 1966-1967年
探测任务及成果 击中月球 逼近月球、拍摄月球(背面) 照片 硬着陆,拍摄高分辨率照片 软着陆,对月面进行各种科学 参数的测定 环月飞行,编制和完善全月面 地形图、地貌图、地图,探测 近月空间,优选载人登月着陆 位置 载人环月飞行并返回地球,为 载人登月与返回地球积累科 学资料
人类在 月壤上留 下的第一 个脚印
在地球上,由于有大 气层的种种作用会减 弱太阳能的接受效率。 但在月面上,没有大 气,太阳辐射可以长 驱直入;同时月球上 的白天和黑夜的长度 都相当于14.5个地球 日,因此在月球表面 建立全球性的太阳能 发电厂,可以获得极 其丰富和稳定的太阳 能。不但今后月球基 地的能源完全可以由 它供应,而且还可以 用微波将这些能源传 输到地球,为地球提 供新的能源
克莱门汀号
美国
1994年
对月球进行了高精度测量,获 得了月表铁和钛的分布图几 全月球的数字地图和地形图
标志着重返月球计划的开始 欧洲第一次联合发射探月器, 为其以后联合探月积累经验
月球勘测者 Smart-1
美国 欧洲
1998年 2003年
嫦娥奔月
——中国的探月方略及其实施
实施以“嫦娥”命名的探月工程具有 重大意义,它是继发射地球卫星、突 破载人航天技术之后,我国空间科学 和技术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是 我国实现深空探测“零的突破”的标 志性工程;实施这一重大工程,是推 动我国航天事业持续、创新发展的重 大举措;也是维护我国应有的月球权 益,扩大我国在全球的政治影响,增 强空间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开展月球 探测必将极大地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 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 聚力,提升我国高新技术水平和综合 国力。同时,嫦娥工程还将为人类深 入认识月球以及地球和太阳系的起源 与演化作出贡献。
三、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
四、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 五、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五大工程目标
嫦娥一号
嫦娥二号
嫦娥二号"飞行轨道示意图
运 载 嫦 娥 一 号 的 火 箭
运 载 嫦 娥 二 号 的 火 箭
嫦娥一号拍摄的月球图像
嫦娥二号拍摄的月球图像
谢谢观赏
组长:熊奥林 组员:刘小梅、 贺清
假想中的环月球太阳能发电
月球基地的建设
(1)在月球上开展天文观测 (2)在月球上生产特殊生物制品和特殊材料 (3)月球是天然的空间站
逐鹿太空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史
人类对月球的探测始于20 世纪50年代末。 40多年来,人类向月球发射的50多颗探测器 成功抵达月球或月球附近,6艘载人登月飞 船携带12名航天员登上了月球,人类在月球 科学和月球探测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尽 管如此,人类对月球的认识仅是刚刚开始, 有许多领域需要持续深入地探索,有许多知 识需要进一步地深化研究。在经历了19591976年第一次探月高潮之后,世纪之交,人 类的探月活动迎来了第二次高潮,重返月球, 开展更深入的月球科学探测甚至建设月球基 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航天国家的共识。
月球岩石,上图月海玄武岩,下 图克里普岩
月壤:蕴含着人类能源的希望
月壤的化学成分很复杂,其中最有用的是其中含有的 大量有用气体资源。太阳风粒子、太阳耀斑粒子的注 入,会与月壤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氦-3、氖-20、 氖-21、氖-22、氩-38等核素。月壤细粒子粉末中稀 有气体含量很高,达0.1~1立方厘米/克。 月壤中氦-3的含量非常高,氦-3是一种清洁、安全和 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的燃料。一些科学家估算,月壤中 氦-3的资源总量约为100~500万吨,若全都用于核聚 变发电,可满足上万年地球供电的能源需求。
四大科学目标
1、获取月面三维影像,初步编制月球地质与构造纲要图。 2、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初步 编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图。 3、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并评估月球表面月壤层的厚度。
4、探测地月空间环境,记录原始太阳风数据,研究太阳活动 对地月空间环境的影响。
一、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 二、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
阿波罗9号
美国
1968-1969年
代表性探测器 月球16号 阿波罗15号 飞天号
国家 苏联 美国 日本
时间 1970-1976年 1969-1972年 1990年
探测任务及成果 不载人月球探测器软着陆并 自动取样返回地球 载人登月并返回地球
用于探测地-月空间环境,并 从该探测器上释放了“羽毛” 月球轨道器进行环月观测
中 国 探 月 50 年
1962年起,开始对月球系列探测器进行研究。 1994年提出探月构想,并在此后10年进行论证。 2000年10月,栾恩杰公开表明探月决心。 2000年11月,首次公布航天白皮书,明确近期发展目标。 2001年,欧阳自远院士牵头制定“发射绕月卫星”第一期科 学目标和有效载荷配置并通过了国家 评审。 2001-2002年间,孙家栋院士对首期目标进行综合论证,最后得出肯定结论。 2003年9月,中央最终同意并批准了这个计划。 2004年9月,绕月探测工程总体和各系统的详细方案设计完成。 2005年,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初样研制基本完成,通过了整星结构测试、卫星耐热性能测试以及 通电性能测试等专项试验。 2006年,完成月球探测卫星正样产品的设计、研制、总装、测试、试验、发射及飞行试验。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 定轨道。 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号成功实施首次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绕月轨道。 2007年11月7日,嫦娥一号卫星进入环月轨道。 2007年11月26日,温家宝总理为我国第一幅月图揭幕,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 2008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圆满完成一年任务,所有载荷均开展了有效的科学探测,获得了超 过1.37TB的科学探测数据。 2008年11月12日,发布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公布的最清晰、完整的月球影 像图。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圆满完成使命。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2012年左右,嫦娥三号。。。。。。。。。。。
飞向月宫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蟾宫揽胜
——人类认识的月球世界
丰富的矿产资源
月球表面最主要的岩石类型有 三种:月海玄武岩、高地斜长 岩和克里普岩。 月海玄武岩中蕴含着丰富的钛 铁矿资源。钛铁矿不仅是生产 金属铁、钛的原料,还是生产 水和火箭燃料——液氧的主要 原料 克里普岩是月球主要岩石类型 之一,因其富含钾、稀土元素 和磷而得名。此外克里普岩还 富含铀、钍放射性元素。
探月工程三大步骤
第一步为“绕”,即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实现 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通过遥感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 ,探测月球表面元素含量、物质类型和月壤特性,并在月 球探测卫星奔月飞行过程中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第二步为“落”,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0年。即发射月球 软着陆器,进行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探测月球的 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的化学与矿物成分和月表的环 境,进行月岩的现场探测和采样分析,进行日-地-月空间 环境监测与月基天文观测。 第三步为“回”,时间定在2011至2020年。即发射月球软 着陆器,突破自地外天体返回地球的技术,进行月球样品 自动取样并返回地球。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代表性探测器 月球2号 月球3号 徘徊者7号 月球9号 Lunar Orbiter5
国家 苏联 苏联 美国 苏联 苏联
时间 1959年 1959年 1964-1965年 1966年 1966-1967年
探测任务及成果 击中月球 逼近月球、拍摄月球(背面) 照片 硬着陆,拍摄高分辨率照片 软着陆,对月面进行各种科学 参数的测定 环月飞行,编制和完善全月面 地形图、地貌图、地图,探测 近月空间,优选载人登月着陆 位置 载人环月飞行并返回地球,为 载人登月与返回地球积累科 学资料
人类在 月壤上留 下的第一 个脚印
在地球上,由于有大 气层的种种作用会减 弱太阳能的接受效率。 但在月面上,没有大 气,太阳辐射可以长 驱直入;同时月球上 的白天和黑夜的长度 都相当于14.5个地球 日,因此在月球表面 建立全球性的太阳能 发电厂,可以获得极 其丰富和稳定的太阳 能。不但今后月球基 地的能源完全可以由 它供应,而且还可以 用微波将这些能源传 输到地球,为地球提 供新的能源
克莱门汀号
美国
1994年
对月球进行了高精度测量,获 得了月表铁和钛的分布图几 全月球的数字地图和地形图
标志着重返月球计划的开始 欧洲第一次联合发射探月器, 为其以后联合探月积累经验
月球勘测者 Smart-1
美国 欧洲
1998年 2003年
嫦娥奔月
——中国的探月方略及其实施
实施以“嫦娥”命名的探月工程具有 重大意义,它是继发射地球卫星、突 破载人航天技术之后,我国空间科学 和技术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是 我国实现深空探测“零的突破”的标 志性工程;实施这一重大工程,是推 动我国航天事业持续、创新发展的重 大举措;也是维护我国应有的月球权 益,扩大我国在全球的政治影响,增 强空间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开展月球 探测必将极大地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 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 聚力,提升我国高新技术水平和综合 国力。同时,嫦娥工程还将为人类深 入认识月球以及地球和太阳系的起源 与演化作出贡献。
三、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
四、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 五、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五大工程目标
嫦娥一号
嫦娥二号
嫦娥二号"飞行轨道示意图
运 载 嫦 娥 一 号 的 火 箭
运 载 嫦 娥 二 号 的 火 箭
嫦娥一号拍摄的月球图像
嫦娥二号拍摄的月球图像
谢谢观赏
组长:熊奥林 组员:刘小梅、 贺清
假想中的环月球太阳能发电
月球基地的建设
(1)在月球上开展天文观测 (2)在月球上生产特殊生物制品和特殊材料 (3)月球是天然的空间站
逐鹿太空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史
人类对月球的探测始于20 世纪50年代末。 40多年来,人类向月球发射的50多颗探测器 成功抵达月球或月球附近,6艘载人登月飞 船携带12名航天员登上了月球,人类在月球 科学和月球探测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尽 管如此,人类对月球的认识仅是刚刚开始, 有许多领域需要持续深入地探索,有许多知 识需要进一步地深化研究。在经历了19591976年第一次探月高潮之后,世纪之交,人 类的探月活动迎来了第二次高潮,重返月球, 开展更深入的月球科学探测甚至建设月球基 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航天国家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