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与心肌能量代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心力衰竭与心肌能量代谢

心衰是所有心血管病的严重表现或者中晚期阶段,我国心力衰竭危害十分严重。我国成人心衰患病率为0.9%,并呈持续走高趋势,至少有800万心衰患者,并且高血压,糖尿病,心梗患者作为高危人群,其数目十分庞大,分别为2.7亿,9200万,250万。心衰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预后甚至比恶性肿瘤差,5年生存率仅为34%,并渐渐成为老年患者住院的首要原因。心力衰竭的治疗困难成为我们现阶段面临的重大挑战。

在循证医学的模式下,对CHF的治疗思路与治疗模式产生了重大的转变,从重点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和干预血流动力学、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的血管扩张药物,转向影响HF发展中出现的过度代偿的神经-内分泌因素,特别是干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从而出现了以改善神经-内分泌为基础的HF治疗模式及以ACEI和β-阻滞剂为代表的治疗药物,这一治疗模式的转变使得HF的病死率不断下降。但是,HF的患病率仍持续增长,HF病死率的降低也不能令人满意,其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高昂的治疗费用,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的疾病之一。

CHF的主要病理生理的改变是心室的重构和心肌纤维化,治疗心衰的关键就是阻断心肌重构。Braunwald心脏病学第八版中提出,我们一直忽视的“能量饥饿”与心室重构关系密切,在心衰过程中,左心室重构,导致

能耗增加和心肌牵拉,而能耗增加会引发能量饥饿,心肌细胞坏死,心肌牵拉后又会导致心肌适应不良性肥厚,细胞外基质变性及细胞生长因子异常,进而细胞凋亡,反向刺激左心室重构[1]。2004年HeinrichTaegtmeyer教授提出心脏是个高效的能量转换器,并进一步提出能量代谢疗法有可能成为慢性心衰的全新的治疗靶点[2]。2017年David A研究显示心脏衰竭究其原因是能源供给与需求不匹配[3]。

正常心肌能量代谢

心肌细胞利用底物合成能量物质,进而储存、利用能量的过程被称为心肌能量代谢。

正常的心肌能量代谢可保持心肌细胞内环境稳定,舒缩功能正常。心脏为机体内高耗氧、高耗能的器官,可被心肌细胞直接应用的能量形式仅有三磷酸腺苷。正常成人心脏心脏舒缩和基础代谢所需的能量,60%~70%来自脂肪酸代谢,30%~40%来自葡萄糖代谢,产生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后产生ATP[4]。

正常心肌能量代谢途径主要分三步,第一步:第一步是底物的利用过程。心肌细胞从血液中摄取脂肪酸、葡萄糖等底物进行β-氧化和糖酵解产生(CoA),后者参与三羧酸循环生成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和二氧化碳(CO2)。第二步:底物的氧化磷酸化产生能量,

即线粒体呼吸链产生能量的过程。该机制下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将NADH 的电子传递给氧,在线粒体内膜两侧形成了质子(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和水的电化学梯度,这个梯度驱动F1-F0ATP合酶磷酸化二磷酸腺苷(ADP)生成三磷酸腺苷(ATP);后者是心脏所有耗能反应的直接能量来源。辅酶Q10 是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中的一种重要辅酶, 参与细胞氧化磷酸化及ATP 生成过程。第三步:ATP的转移和利用。ATP通过肌酸激酶能量往返机制,被转移给肌纤维ATP酶以及其它耗能反应,如细胞膜和肌浆网上的离子泵.为它们提供能量来源。

慢性心力衰竭能量代谢改变

2004年,Van Bilsen 等提出心肌代谢重构的概念----由心肌细胞糖类和脂肪等物质代谢紊乱引起心脏能量代谢途径改变,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现象[5]。在慢性心力衰竭代谢重构过程中,脂肪酸代谢下降,葡萄糖代谢上升,氧化磷酸化后ATP减少,ADP增多,Pcr减少,Pcr/ATP 比值下降。在心衰早期FFA氧化率正常,或增加,葡萄糖摄取和糖酵解可能加速,心肌细胞处于代偿状态,心衰晚期,脂肪酸氧化作用受损,主要的心肌能量来源从脂肪酸β氧化变为糖酵解。重构过程至失代偿状态,心肌能量缺乏[6,7]。

心肌能量代谢治疗

能量代谢治疗是药物在不改变心率、血压和冠脉血流的前提下,通过改善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过程,使心肌细胞获得更多的能量物质,来满足保存细胞完整性,实现其生理功能需要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能量代谢异常与心脏重构之间可形成恶性循环,加重心脏功能障碍,因此,心脏能量代谢药物在心脏疾病治疗中具有一定作用。与传统的治疗方法不同,能量代谢治疗主要是促进人体自身产生更多的能源,同时消除代谢产物的不良影响,是对传统治疗的补充与完善,从而改善治疗心力衰竭症状、预后。

从能量代谢过程不难看出,其三个环节是能量代谢治疗的关键点,分别为调节底物利用,其代表药物为曲美他嗪、左卡尼丁;刺激氧化磷酸化,代表药物为辅酶Q10、三磷酸腺苷;促进ATP转运和利用,代表药物磷酸肌酸。国内外指南对能量代谢治疗进行相关推荐:2016ESC心衰指南指出:稳定性心绞痛伴症状性HFrEF(NYHA II-IV级)患者,尽管应用了β受体阻滞剂,心绞痛仍持续存在,为缓解心绞痛,可应用曲美他嗪(IIb A)。2014中国心衰指南指出: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在心衰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部分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如曲美他嗪、辅酶Q10、左卡尼丁在心衰治疗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性研究,心衰伴冠心病可考虑应用曲美他嗪(尚无推荐等级)

1、增加葡萄糖氧化:曲美他嗪

曲美他嗪:抑制脂肪酸的氧化,进而活化PDH,增加葡萄糖氧化。

Fragasso G等研究表明,伴或不伴缺血的CHF患者随访13月,常规治疗加应用曲美他嗪较仅常规治疗者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明显[8]。一项由葛均波教授牵头,旨在评价联合曲美他嗪优化慢性心力衰竭治疗(CHF)的作用的荟萃分析(入选16项随机对照研究,共8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表明:CHF 患者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及左室结构和功能,还可降低心源性住院率,提示曲美他嗪可作为CHF 的辅助治疗药物[9]。L-卡尼丁:促进脂肪酸氧化,将心肌细胞胞浆中堆积的FFA转入线粒体,促进心肌由CHF时的无氧糖酵解重新回到脂肪酸氧化,使心肌能量代谢恢复正常。

2、促进氧化磷酸化:辅酶Q10 。辅酶Q10是呼吸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传递电子给VCtC,促进ATP生成。Q-SYMBIO的一项多中心研究表明,严重心衰患者(NYHAIII-IV级)在常规治疗下辅酶Q10组与安慰剂组相比,随访2年后的全因死亡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降低47%和44%[10]。

3、增加高能磷酸化合物:磷酸肌酸。磷酸肌酸是心肌代谢中一种主要供能物质,可穿透细胞膜,即刻无氧供能,参与心肌的能量代谢,运输和分布过程。2013年发表于Circulation上的一项研究表明,PCr/ATP比值降低程度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11]。Chida 等人的研究表明心肌能量代谢也与心衰B型钠尿肽水平相关联。CrP / ATP比例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