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部分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2)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团结—批评—团结”、“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百家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成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及方针政策。(3)党的八大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障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统一战线是不同阶级的联盟,因此,在统一战线中,既要坚持共同的政治基础,又要照顾同盟者的不同利益和要求,既要在共同政治基础上联合,又要保持参加同一直线的各阶级、阶层、党派和集团的相对独立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是通过党的正确理论和路线,以及正确的方针政策、正确的行动口号和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的。

7、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的统一战线

(1)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以及祖国统一等问题。(2)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成为共产党和个民主党派合作的共同政治基础。纲领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1956年党的八大前后,毛泽东又提出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这些制度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建国前后正式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实现民族团结,按民族聚居程度实行不同级别的区域自治,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4)对于香港和澳门问题,采取“暂时不动”“维持现状”“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政策,对台湾问题,有武力解决调整为和平解决,主张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但强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8、党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2)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阶级性决定的,无产阶级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具有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彻底性。(3)党的领导地位也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集中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严密的统一整体,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4)党的领导地位又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党成立以来,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断艰苦奋斗,战胜了种种困难和风险,以伟大的历史成就,成为人们信任、被人民考验过并因此选中的政治领导者。

11、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全国解放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重要。1955年毛泽东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后来针对一个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有所减弱的情况,毛泽东论述了红与专、政治与业务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提出了思想和政治“是统帅,是灵魂”的思想,认为不重视思想和政治,成天忙于事务,就会迷失方向。

毛泽东从理论上论述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认为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表现为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正确方向,为之提供精神动力,有助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障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顺利进行,能够提高人的思想政治水平,防止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对革命队伍的侵蚀,能够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3、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基本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基本内容。包括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艰苦创业精神教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和科学精神教育。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原则;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身教与言教相结合原则;民主原则。

14、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实行政策策略

(1)毛泽东认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也是制定和实行政策策略的基本的根据。(2)实践是检验政策策略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检验一切政策策略好坏和作用大小的根本标准。(3)在区别上建立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既是从实际出发的客观要求,也是制定和实行政策策略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即区别不同阶级的阶层,对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实行不同的政策策略;区别不同历史时期及其发展阶段,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实行不同的政策策略;区别不同地区和条件,在不同地区实行不同政策策略。(4)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是毛泽东的一个重要政策策略思想,也是毛泽东的一项主要领导艺术。制定政策策略和执行政策策略都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贯彻政策策略要有很强的原则性,同时又要结合实际灵活变通,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17、实事求是

(1)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与运用,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构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2)“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及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3)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坚持唯物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必须始终贯穿唯物辩证法,还需要科学的方法。18、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在自己全部活动中的创造性的运用,是党长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苦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的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党的生命线。离开群众路线,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坚持群众路线,世界上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法宝。

19、独立自主

(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与马列主义一脉相承。(2)独立自主,就是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由本国共产党人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3)自力更生,就是一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主要是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要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以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为辅。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的时代背景与实践基础。

(1)对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新趋势进行科学分析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借鉴他国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2)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进行认真总结的成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认真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同时,借鉴苏联、东欧等国家的经验教训,为发展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借鉴。(3)对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解放思想和事实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推进理论创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判断和始终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党在新时期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共同推进的历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不竭源泉。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都来自于基层,来自于人民群众。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论体系。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

全面把握和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了第一位。第二,社会主义本质包括“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第三,社会主义本质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通过改革的方式不断解放生产力。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矛盾全局,有两个关系需要弄清和处理好: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同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关系;另一是水资源初级阶段整个过程中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矛盾同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关系。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1)“三步走”发展战略。党的十三大提出,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加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8、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正确认识三者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发展是目标,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要努力运用唯物辩证法,正确地认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第一,发展在一定情况下会影响稳定。第二,改革在一定情况下会影响发展。第三,改革在一定情况下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2)实现三者的协调统一。在处理三者的关系时,应把握一条总的原则,就是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协调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第一,实现发展与稳定的统一。第二,实现改革与发展的统一。第三,实现稳定与改革的统一。改革需要稳定的社会和政治环境,稳定为改革的推进提供保障。通过改革可以建立促进社会稳定的机制,改革是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