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历史与现状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历史与现状浅析
"
针对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文章提出了现阶段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急需改进的几个方面。
目前,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正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两大课题。
重温中国近百年中学英语教学的历史,客观评价各种外语教学法流派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影响,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深化英语教学改革,使英语教学在新的形势下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一、我国英语教学历史的回顾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兴盛时期。
国家把外语列为中学的必修课程,制定了全国统一的中学英、俄语教学大纲,并逐步由专门机构编辑出版了全国通用的英、俄语教材。
令人遗憾的是自1953年至1957年,因为政治上的原因我国的英语教学受到不应有的排斥,绝大部分中学都只开设俄语。
这在我国外语教学史上应该说是一次严重的历史教训。
自1958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逐步增加和扩大了开设英语的学校,英语教学又逐步走上了正轨。
有人把这一时期称为中国英语教学的“第一次复兴”〔1〕。
1966 年以后的十年动乱期间,中学外语教学遭受了空前的摧残,曾一度陷于停顿。
1969 年到1970年以及以后几年,部分学校恢复英语教学,但教学内容政治化,教学方法简单。
二、各种外语教学法流派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影响
百余年来,各种外语教学法流派在不同时期都对我国英语教学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50年代初期直接法(Direct Method)曾被宣传和提倡,但没有被广泛采用。
随后直接法被当做“帝国主义教学法”、“资产阶级教学法”受到批判和指责,直到60年代才被开始受到客观的介绍和评价。
这一时期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外语教学法体系是自前苏联传入的自觉对比法。
自学对比法实际上是一种现代形式的语法翻译法,它同直接法的教学主张,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完全对立。
其根本性弱点是不能保证大多数学生较好地实际掌握外语。
60年代起,一些重点中小学开始大力提倡听说领先法。
其实当时的听说领先法主要是直接法。
60 年代中期,视听法(Audio -visualApproach)也随着中法建交而传入我国,但试用范围较窄,影响不大。
这一时期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占主要地位的仍然是自觉对比法。
80年代以来,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开始对我国的外语教学产生影响。
交际法实际上是更加完善了的功能法。
但有些教学法专家认为“使用交际法的名称比使用功能法更能体现掌握交际能力的精髓”〔 3〕,或者说把功能法和交际法“作为单独的教学法提出来讨论是值得的”〔4 〕。
我国出版的交际法教材有《交际英语教程》(Communicative English for Chinese Learners,简称CECL)、《新编英语教程》,特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和英国朗文出版公司合作编写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初中英语》(Junior。